书城亲子挫折教育: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爱
1322800000035

第35章 教孩子应对常见的挫折(2)

首先,要具备平等的意识。平等就是尊重每一个人,没有人愿意与一个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相处。孩子只有具备了这种品质,才能跟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第二,要有真诚的心。一个真诚的人,从来也不会掩饰他的本性。一个待人真诚的人,必定会受到他人真诚的回应,任何人都不喜欢与不真诚的人交往。可以说,真诚是人与人交往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只有真诚的友谊才是永恒的。

第三,要有宽容的品性。宽容就是能够体谅别人,用宽广的胸怀包容他人,既能处处体谅别人、替别人着想,又能根据朋友的劝告时常反思自己,这样的孩子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第四,要学会付出。付出,简单的理解就是交朋友要随时准备伸出援手去帮助,去给别人带来好处。如果孩子只想从朋友那里得到好处,而对朋友的请求置之不顾,就很难得到真正的朋友。

第五,要诚信做人。做人要讲诚信,与人交往要讲信用,承诺了就一定要做到。说话总不算数、惯于欺骗别人,肯定得不到大家的认同,自然也就没有人愿意接受他做朋友。

5.要及时开导孩子。

如果孩子与昔日好友真的无法再继续维持友谊了,父母要一定要学会及时开导孩子:“没关系,你不是还有××和××呀,他们也都是你的好朋友呢!”“每个人都会有很多朋友,相信你也可以找到新的朋友。”……

当孩子受到委屈时

当孩子受委屈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抓住时机,教会他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想办法克服困难。

今天的孩子大都总是倍受父母长辈的关注,从而导致孩子的自我优越感、自尊心越来越强。所以,当给予他们的关注稍微欠缺一点时,他们就不能正确地理解和接受。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一句无足轻重的话,可能都会使孩子感到莫大的委屈,会让他伤心不已。

孩子在学校受委屈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因为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很多孩子在一起难免会有磨擦。而且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性格和想法,他们在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时,必然会出现不同的意见与行为,从而使某些同学占了便宜,某些同学受了委屈。这都很正常,关键是父母怎样帮孩子,对他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才不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

张月上初中了,从小她就活泼开朗,心地善良。上小学的时候,父母基本没操什么心。但自从上了中学后,她好像心事多了,情绪也变得有些复杂了。

一天中午,张月放学回家后一直很不高兴,竟然还十分反常地跟妈妈发脾气。

后来,妈妈才知道,原来白天在学校做作业时,张月拿橡皮时碰到了正在写字的同桌,虽然她连忙说“对不起”,可那位男同学还是一拳打了过来。

当时老师并没有看见这一幕,张月觉得这种事不应该报告老师,但她又觉得自己很委屈,于是只好在家里来发泄了。

母亲问明情况后,对张月说:“你是对的,那位同学是错的。在处理这件事情上,你十分理智,有你这样的孩子,妈妈感到很自豪。”

孩子因为受到老师批评感到委屈而向父母倾诉时,父母都应该静心倾听,并给予孩子必要的安慰。如孩子确实是无辜的,应鼓励孩子,主动、及时、具体地向老师说明情况,否则时过境迁,老师可能就会忘记为何事批评了孩子。但是,父母尽量不要介入孩子与老师的谈话之中,否则,无论对老师、对孩子都有很大的影响。

很多时候,父母只要耐心倾听或稍加安慰孩子的“委屈”,孩子很快就会没事的。从长远来看,孩子多少受点儿委屈也是好事,这会利于他的成长。因为孩子受了委屈,就会明白,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也就会汲取经验教训,逐步学会与人相处,敢于面对争斗,不怕困难,能伸能屈。这样,孩子在未来纷繁竞争的社会中才能游刃有余,机智地克服困难。

一个孩子如果很少或从不受委屈,要么他的个性软弱、内向,不会与其他人相处;要么就是长期在父母长辈的呵护下,娇生惯养,刁蛮任性,与别人争吵不知让人。实际上,这样的孩子将来都很令人担忧。

所以,父母不要因为孩子受了一点委屈就心疼得不行,更不能怂恿孩子去“报仇”。否则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天不怕地不怕”,不能与人很好地相处,遇到任何事都不能处理好,独立性就会很差。

当孩子受委屈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抓住时机,教会他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想办法克服困难。这样,既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又能够教给他做人的道理,可以说是孩子成长的难得的机遇。

挫折教育建议:

1.释放孩子的委屈情绪。

当孩子感觉委屈时,父母要及时了解他委屈的原因,让他的情绪得到释放,这样才能让孩子形成健康、乐观的人格。

2.及时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孩子受了委屈以后必然会很难过,父母要对孩子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他分清是非对错。先弄清事情的真相,对孩子的正确行为要给予肯定,这可以消除孩子的委屈情绪。然后,父母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好处,让孩子从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自豪感。这种自豪感能让孩子走出委屈的情绪,增强信心。当然,如果孩子被其他同学欺负,父母可以教育孩子理智地和老师说,让老师来处理,而不要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在孩子诉说他的感受时,父母要仔细倾听,并引导孩子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3.学会正确安慰孩子。

当孩子受委屈时,能够把不快宣泄出来是好事。当孩子适度宣泄自己的情绪之后,父母再好好地去安慰孩子,设法使孩子的情绪在爆发后能逐渐平静下来。但安慰孩子不是无条件地顺从孩子,一味迁就孩子,因为这并不能真正解决孩子的问题。

在安慰孩子时,父母要表现得很镇静,要心平气和地与他讲话。有的父母一看孩子擦破一点皮,就大惊失色,这种情绪会传染给孩子。本来他并没有感觉伤口怎么痛,但却被父母的紧张表情吓慌了,反而嚎啕大哭起来。所以,一定要学会正确安慰孩子,告诉他,只有正确对待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才能变得更勇敢坚强。这样,就能让孩子在情感上得到极大满足,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4.可以给孩子讲讲人际关系。

父母也可以给孩子讲解一些人际关系,让他明白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磨擦是很正常的,受点委屈也很正常。比如,父母可以给孩子讲讲自己小时候或自己在工作中发生的类似事件,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就容易从自己的事情中挣脱出来,集中到父母说的事情上。这时,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深入思考一些问题,如:“你觉得一个人总是会事事顺心吗?”“要是每个人一受委屈就大吵大闹,会有什么结果?”在与孩子谈话的过程中,父母不要居高临下,要像朋友一样,并且相信孩子对这件事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能够自己处理好。

5.要认真关注事情的发展和结果。

有关专家虽然建议孩子在受了委屈时应该自己去处理,因为这能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处事能力,但这并不是说父母不用关注这件事情了,相反,父母应该认真关注事情的发展和结果。如果孩子能十分理智地处理这件事,父母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如果孩子自己不能很好地处理,或其他同学对孩子的行为还是比较野蛮,父母就应该让孩子联系老师,让老师出面来处理,并让孩子懂得,不能纵容野蛮的、攻击他人的行为。

6.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

现在有很多孩子在家倍受父母的宠爱与呵护,性格暴躁,自私自利,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往往会拳脚相加,但却不能保护自我,在面对委屈时只会独自忍受,或者向父母、老师哭诉。要想让孩子能够勇敢地面对类似的事情,父母应当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教孩子处理好与同学间的纠纷。当然,忍耐只是针对无法避免的事,如果遇到有害于同学、危害集体的事,父母要教育孩子勇敢地站出来,敢于制止,必要时敢于采取行动,捍卫自己和集体的权益。

当孩子被他人误解时

作为父母,当孩子果真遭到他人误解时,也没有必要去兴师问罪,要教育孩子以宽容的心去看待已经发生的事,养成善待他人的好习惯。

相信很多父母经常会听到孩子说:“今天上课我没说话,是我同桌在说话,老师却批评了我。”“老师让我回答问题,我明明回答对了,老师却说我回答错了。”父母都疼爱自己的孩子,在孩子被误解时,相信有些父母也难以忍受,会替孩子“打抱不平”,表现一定要为孩子出气的气势。其实,这种做法一点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亮亮和诚诚是好朋友,又是同桌,平常两个人形影不离,好得简直就像一个人。但一天课外活动时,两个人却发生了争吵,还动起了手来。老师赶紧劝开他们。诚诚的脸上有手指抓印,老师就批评了亮亮。但亮亮很难过,明明是诚诚先动手打他,老师为什么批评他。

到家后,亮亮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听了儿子的话,妈妈十分生气,她气愤地说:“老师也真是,真是非不分!”之后,她逢人就说:“两个孩子打架也难免,可老师却训了我孩子一顿,那孩子也打了我的孩子,一句也没批评他。老师做的对吗?我真想到学校找老师评理去!”

从那以后,亮亮对老师再也没有好感了。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位他感觉很有权威、他很尊敬的人所说的话,他就往往乐于接受,很容易就能记住;相反,那些和自己有矛盾的人或对他抱有成见的人说话时,他就很难认真地听进去,也难以接受这种人的观点。

对孩子也是这样,孩子每天都要与老师在一起,从老师那里学习知识。中国有这样一句教育古训:“亲其师,信其道。”试想,上面那位父母类似的行为只会破坏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必然会加剧孩子与老师的矛盾,就会难以亲近老师,当然也很难相信接受老师的教诲,那他还能学得好吗?所以,对此,父母一定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

一位父亲说,他的女儿在一次模拟考试中成绩不理想,班主任老师向他反映,说发现孩子有早恋的苗头,要他配合教育。晚上,他不动声色地与正在听音乐的女儿坐在一起,谈起一些音乐家刻苦学习的经历,在很融洽的气氛中,她流泪了,委屈地说:“爸,你相信吗?”父亲说:“我相信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女儿向父亲诉说了事情的原委。看来是老师误解了她。老师的误解给孩子造成了较大的心理负担,使她情绪低落,影响了考试成绩。这位父亲有一个疑问:“这时候,作为家长,是否该去找老师解释和论理呢? ”

对此,有关教育专家认为,听到老师反映女儿有早恋现象,这位父亲不是立即不问青红皂白地斥责女儿,而是创造一个融洽的气氛和女儿谈心。可见,这位父亲是把交谈的基点放在对孩子的信任上,所以孩子才会对父亲抱有足够的信赖,主动把心中的事情向父亲倾诉。这种做法很好。孩子也具有人的尊严,父母首先应该尊重他。一位合格的父亲或母亲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家长,同时也应该是孩子的知心朋友,在家庭教育中,绝不滥用家长权威。

关于班主任老师,专家认为,他每天面对几十个学生,对他们的学习和品行样样要管到,任务很繁重,有时因为工作不够细致,误解某个学生是很有可能的,父母对此不必过于紧张。如果看到孩子被误解了,马上去找老师解释论理,或许可以很快消除误解,使孩子舒心。但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却没有什么好处。

国外有关研究标明,当一个人想报复他人时,血压就会明显上升;而原谅他人时,血压则会明显下降。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养成心胸开阔、宽容他人的好习惯,不计较个人得失。要让孩子知道,他的观点不一定正确,就算观点正确,也不一定非得让他人赞同。

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有一次,颜回在街上看到一个买布的人和卖布的人在争吵,买布的人大声说:“三八应该是二十三呀,可你为什么要收我二十四个钱?”

颜回上前劝架,对买布的人说:“你算错了,三八就是二十四,别吵了。”

谁知,那个买布的人却指着颜回的鼻子说:“你算老几?我就听孔夫子的,咱们找他评理去!”

颜回问:“如果你错了怎么办?”

买布的人回答说:“我错了就把脑袋给你。如果你错了怎么办?”

颜回说:“我错了就把帽子输给你。”

于是,两人一起去找孔子。孔子问明情况后,就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嘛,颜回,你输了,把帽子赶紧给人家吧!”颜回心想,老师一定是糊涂了。虽然不情愿,但颜回非常尊重老师,于是就把帽子递给了那个买布的人,那人高兴地拿了帽子走了。

接着,孔子对颜回说:“说你输了,你输的只是一顶帽子;如果说他输了,那就是一条人命了!现在你说是帽子重要还是人命重要?”颜回这才恍然大悟,一下跪在孔子面前,恭敬地说:“老师重大义而轻小是非,学生感到惭愧万分!”

而孔子则淡淡地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意思是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他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孔子的这种做法就是宽容他人的典型。事实上,这样的宽容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因为明知是对方无理,或者是对方错了,却不与其争斗,反而认输,虽然自己吃点小亏,但使别人不受大损。这种宽容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挫折教育建议:

1.站在孩子的角度体谅、理解他。

孩子回家告诉父母他在学校被老师或同学误解时,他未必需要父母真的为他做什么,要的是父母对他的理解、体谅、认可、支持或是赞许。父母在听了孩子的话后,应该与孩子做心灵上的沟通,尽量去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并真诚地表示出来;引导孩子正确面对误解,而不是拿起电话与老师讲解一番,或第二天到学校与老师当面理论。因为这样做就把孩子置于同老师对立的地位了,而且也不能提升孩子的自我抗挫力。

2.认真倾听孩子的话。

当孩子向父母讲学校的事的时候,作为父母,应该仔细聆听,让孩子叙述得详细一点,中途尽量不要打断孩子的话。当然,父母可以用过渡性的语句作回应,比如:“哦,是这样吗?”“你说的意思是……”“嗯,好,你接着说……”等等,这样,孩子就会感觉被父母重视、被尊重,从而愿意向父母倾诉,进而有助于父母了解情况,以便帮孩子有效解决。

3.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父母应该知道,孩子自己的事,当然也包括他被误解,尤其是做好事被误解时,要让孩子自己做主,当然可以与孩子商量出孩子认为好,也是父母能理解与接受的方式,让他用这种方式去处理自己的事,让他做自己的主人。父母一定不可包揽太多,否则这种不恰当的处理方式会给孩子造成伤害,就会好心办坏事。

4.告诉孩子,被人误解也是历事练心。

父母可以以自身的经历或一些杰出人物的经历为例,让孩子懂得人难免会遇到逆境。一个性格坚强的人,不应该受到误解就变得情绪低落,以致影响生活与学习。要鼓励她坦然面对误解,振作精神,以实际行动去消除误解。要让孩子懂得,被别人误解也是历事练心,如果能坦然面对,就等于自己增长了应对挫折的能力,锻炼了性格和意志,也学会了处理人际关系。

5.不要总是支持孩子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