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18岁前应该克服的18种弱点
1323400000016

第16章 虚荣攀比——奴役你的心没商量(1)

《辞海》这样解释虚荣:“表面上的荣耀、虚假的荣誉。”心理学上认为,虚荣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情感。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虚荣攀比心理。这种复杂的心理会让一个人借用外在的、表面的或他人的荣光来弥补自己内在的、实质的不足,以赢得他人和社会的注意与尊重。但是,这种心理会奴役一个人的心,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虚荣的人被理智所轻视,被愚者所佩服,被议者所崇拜,而为自己的荣誉所奴役。”

爱慕虚荣的代价

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

——(法国)柏格森

虚荣心是以不适当的虚假方式来保护自尊心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情感,可以说,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

有关调查表明,目前中国有20.10%的青少年存在较强的虚荣心。虚荣心往往会导致我们青少年产生其他心理问题,会阻碍我们的健康成长。比如,我们有的青少年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经常说谎,情绪不稳定,不认真学习,甚至走上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虚荣心对我们每一位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可怕的弱点。

南方某市曾发生过一起重大的盗窃案,作案者是该市某中学的两位中学生。他们为了追求物质享受,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偷了一户居民家中的4.6万元钱。随后,两位中学生乘船到了上海,他们购买最贵的衣服,到最高级的饭店吃饭,住最豪华的宾馆,并且专门租了一辆车带他们四处享乐,真是奢侈之极。在短短的4天之内,挥霍掉了所有的钱。

事后,在公安机关调查后发现,作案人之一秦某生活在农村,他自幼丧父,靠母亲一个人干活养家。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秦某的母亲却没有让他在物质上比别人差,对秦某提出的要求也不拒绝。从小学到初中,秦某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在母亲、老师和同学的眼里,秦某是一个好孩子。

但自从上了省城的高中后,因为周围同学的花钱阔绰大方,穿的都是名牌,这让秦某感觉自己十分寒酸,以前的优越感再也没有了,他产生了严重失衡的心理。但是,他也不甘心落于人后,于是在虚荣心的驱使下,他伸手向母亲要钱,开始,母亲还能够拿得出钱,但后来母亲实在受不了,好几次都拒绝了他。在“别人有的我为什么不能有,这不公平”的邪念指引下,在金钱的诱惑之下,秦某开始了铤而走险之路,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这个事件发人深省,秦某之所以会从一个听话的孩子变成一名罪犯,主要是虚荣心在作祟。虚荣心是一种在表面上追求荣耀的自我意识。一个具有虚荣心的人会用扭曲的方式表现所谓的“自尊心”和“荣誉感”,追求“面子工程”,不顾条件和现实去追求虚假的声誉。也正是这种虚荣心让秦某的心理彻底扭曲了。

由此可见,虚荣心是一种扭曲的心理表现,这种心理会让我们青少年走上歧途,对我们一生的成长极为不利。

法国著名哲学家柏格森曾说:“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其实,虚荣心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现象。

我们很多青少年的家庭经济条件都比较好,我们的父母怕我们受到委屈,就会对我们有求必应。于是,在父母无意识的纵容下,我们的欲望无限地膨胀。另外,我们总是爱听父母讲我们的优点,不希望他们说我们的缺点。当我们的父母在亲朋好友面前经常夸奖自己的时候,我们就听到了赞美的声音,而很少听到对自己批评的声音。长此以往,我们慢慢地可能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就不会容忍别人超越自己。于是,虚荣心就这样滋生出来了。

虚荣心,通俗来说就是“打肿脸充胖子”。这些都是虚荣心的表现:喜欢谈论有名气的亲戚、朋友或以与名人交往为荣;热衷于时髦服装,尤其喜爱西方流行货;即使饿得不行也不愿进低等餐馆;不懂装懂,海阔天空;热衷于追求一鸣惊人的成果;对名著、影片等只求一知半解,夸夸其谈;好表现自己,更好掩饰自己;对表扬沾沾自喜,对批评耿耿于怀;表面热情,内心冷漠,讨好他人;凡事讲排场,摆阔气;当同学、朋友取得成就或某方面强于自己时,内心便感到不高兴、不服气……

青少年朋友,虚荣心不仅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学习以及人际关系,而且对于我们的心理和生理的正常发育成长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小贴士:

有人说,虚荣是一种虚妄的荣耀,也是掩耳盗铃在今天的诠释,更是无知无能的人最想依赖而又最依靠不住的心灵稻草。一个爱慕虚荣的人,很容易就被赞美之词所迷惑,甚至不能自持而走向一个虚幻的世界。

盲目攀比要不得

只有抗拒诱惑,你才有更多的机会做出高尚的行为来。

——(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

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当今的人们感到压抑的概率是20世纪50年代的10倍。不可否认,今天的生活已经很富裕了,但人们却依旧喜欢与周围的人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厉害,比来比去,那些处于下风的人心里自然不会舒服。

当然,我们的青少年也没有脱离这种“比较”的群体,“比较”在这里的意思就是盲目攀比。

可以说,在今天我们生活的中小学校园里,青少年之间的盲目攀比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业成绩的青少年,都有基于自身特点的攀比心理和攀比行为。攀比已经深深地渗透于我们青少年的生活过程中,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学业和行为,攀比将直接影响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青少年之间的盲目攀比现象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也形成了校园生活中不和谐的音符。盲目攀比现象透视出了我们青少年群体中的失落和迷茫。比如,我们有的青少年沉溺于物质追求,在同学之间比生活条件,看谁吃得好、穿得靓,看谁花钱阔绰、发型新潮;有的青少年对家境津津乐道,比谁的家庭金钱多、父母权力大、家里轿车的档次高、房子面积大;有的青少年与明星比派头,与大款比享受……凡此种种,都传达了一个信息:我们青少年所攀比的是“不该比的东西”,这是盲目攀比、畸形攀比。对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的我们青少年来说,热衷于物质与享乐的追求,必将导致我们品行的变异、人生的沉沦。

美国《巴尔的摩哲人》的编辑亨利·路易斯·曼肯说过,财富就是你比妻子的妹夫多挣100美元。也有经济学家说,我们越来越富,但是体会不到幸福,部分原因是,我们总是拿自己与那些物质条件更好的人相比。

罗伯特·弗兰克是美国科内尔大学的著名教授,他曾说:“你是愿意自己挣11万美元,其他人挣20万美元,还是愿意自己挣10万美元,而别人只挣8.5万美元呢?”我们青少年也可以想一下这个问题。结果,大部分的美国人选择了后者。我们的选择是否跟美国人的选择一致呢?

有一位学者在一篇论文中指出:“对于住房,一个人到底需要多大面积呢?主要取决于邻居拥有多大的住房,如果邻居的住房小,那他也不需要太大的住房。”

上面的这些都在说一个问题:盲目的攀比行为、盲目的攀比心理。其实,这些完全是没有必要的。有盲目攀比的心理是要不得的。一个人在这样的攀比心理支配下,会沉溺于外在的追寻,会丧失理想和志气,也会在攀比中助长自己的物质欲望而迷失前进的方向。

其实,对于青少年来说,我们应该知道父母的艰辛,也应该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对 “超前消费”式的盲目攀比坚决说“不”,把更多精力用在学习上,掌握一身过硬的本领,为今后的人生道路扎扎实实打下基础。

当然,攀比有盲目与别人比较,而不顾自己实际、不求长远目标、盲目与高标准相比的不良一面,也有明确的进取目标,有意识的、积极的、善意的、科学的与他人比较的良性一面。如果我们青少年能够养成良性的攀比心理,就能让自己奋发,就会出现与同学互相竞争、你追我赶、不甘示弱的局面,这将构成校园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比如,在学习上,我们敢于同“尖子生”比,为了能够赶超他人,制订详细的学习计划,并脚踏实地付诸行动;在品德上,我们把标兵、模范作为自己做人的楷模,比做人的本领、比对集体的奉献、比各自的理想,在与同学的良性攀比中展示自己的特长,弥补自己的不足。从根本上讲,这种攀比体现了现代人所追求的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积极进取心态。

青少年朋友,良性攀比心理是我们积极成长的催化剂,体现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正因为如此,有专家指出,青少年攀比心理既需要养成、激发,也需要消解和控制,从而把攀比引向积极向上、追求内在精神的正确轨道上去。愿我们每一位青少年都能这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