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18岁前应该体验的18种经历
1323600000030

第30章 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助别人(1)

团结互助是一种美德。我们要相信,人与人之间真正地团结互助,必定能创造出美好的生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多关心一下身边的人,并勇于帮助有需要的人,让大家真正地成为彼此真挚的朋友。这样,陌生的心才能更加贴近,我们的身边也不会再有“熟悉的陌生人”。这时,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寒冷气息已经全部消失,留下的是快乐、温暖与和谐,当然,还有我们的成长与进步。

请思考一下:

青少年朋友,我们有没有想过,若能在一个团结、互助的集体中学习和生活,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呢?一定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当有困难的时候,我们通过大家的努力来共同克服,收获的花朵因为我们团结互助的举动而开得更加绚丽。而这一切,都是互助的精神带给我们的礼物。做人,就要做一个勇于奉献,懂得付出和互相帮助的人!

互助是一种美德

互助,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应有的行为。团结互助的精神是我们传统文化中关于人际关系的重要伦理规范。“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兼相爱,交相利”、“协和万邦”等古语古训,都是对友爱互助这一民族精神的精辟阐述。

关于互助的精神,毛泽东这样说:“人是要有帮助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互助的精神教会我们要放宽眼界,尽最大努力帮助别人。历史经验已经表明,精诚团结、和衷共济,是民族发展繁荣的强大动力源泉。也是一个成熟的、健康发展的社会人必备的品质。

互帮互助在人们心中,含有互助友爱这个反映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友好关系的深刻含意。对此,我们青少年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把对自己的团结互助教育放在和提高智力、获得好的学习成绩同等重要的位置来对待。

大多数青少年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学校老师带领着我们组成“互助”小组,利用星期天、节假日的空闲时间去车站等公共场所扶老携幼,或去街道帮助清扫垃圾,帮助困难的五保户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任务的增多,这种由老师带领大家进行互助活动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互助的精神就会随之湮灭。互助是一种美德,一个人只要拥有这种美德,就会在生活的时时处处体现出来,那些借口没有时间帮助别人的人,其实内心根本就没有深刻理解互助的含义。

其实,仅仅实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个人是否拥有互帮互助的美德就能体现无遗。比如,当一个同学遇到了一道难题,我们都应该主动地去帮助他,“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我们把难题给不懂的同学讲明白,就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对于自己也是一次提高。如果不能解答别人的疑问,正好可以找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才能使我们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

不要觉得帮助别人是在浪费时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自己的优点也许正是别人的缺点,同样,谁都不能保证自己是个没有缺点的人,当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人的慷慨也会一如既往地温暖我们的心灵。这样更能使我们的心灵得到一次陶冶,让自己的成长洋溢更多人的喜悦。

关于互助的精神,古人就曾把它进行过完美的诠释。据《元史·孝友传》记载,元代山东齐河人訾汝道,在家讲孝道,兄弟相处特别和睦,他也特别善待邻里。同乡的刘显等人因为贫困无法维持生计,訾汝道就一一分给他们一些田地,让他们收地租维持生活,直到他们终老把田地收回去。有一年,瘟疫流行,据说吃一种能使人发汗的瓜病就好了,訾汝道就买了很多瓜,带上粮食,一户户地亲自送去。有人告诉他瘟疫传染,不能到患者家去,他也不顾被传染的危险,还是一家一家地跑。有亡故的,他就施赠棺材。他还曾经在春天把麦子、高粱借给人。但到了秋天,因蝗灾没有收成,借债人无粮偿还,訾汝道把借券焚烧了,不要他们归还。

古代有一些人就是互助精神的实践者,他们主动地关心别人,尤其是当他人有困难时,就会尽可能解囊相助,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精神上也加以慰藉。人与人之间这种急难相助,互送温暖的温情,真像田园诗般那样美好。人们间的互助互救,当然是人们美好品德的表现,确有值得赞扬的地方。

这不仅让我们深受感动,还会让我们深思,古人能做到的,我们是否也能做到?其实,我们当代青少年所享受的,无论从生活环境还是物质水平来说,都远远优于古人。所以,就更加有理由去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让别人感受到来自我们的温暖和热情。

我们大都是独生子女,集家庭中几代人的宠爱倾注于一身,并事事以自己为中心,身上的缺点很多,包括不善于团结互助的人,大都任性和自私,情感冷漠,对他人缺乏理解、关心和体谅。但是,互助的美德是可以培养的,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反映到社会生活中,就是提倡一种仁爱之心、友善之心,把扶助他人作为日常生活的自觉行动。

人生是互助生存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狭隘的个人健全发展,应该以谋全体社会的大幸福为要旨。因为,社会包括了每一个个体的自我,要是我们只顾自己的幸福、发展,置别人的发展以不顾,结果也不会得到自己的幸福。青少年朋友,我们必须要在为全体社会谋大幸福中去求个人的幸福,这样的幸福,才是真实的幸福。这叫做“利他则成自利”。

因此,青少年朋友要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养成乐于助人的美德,我们也许就会发现,共同进步的微笑正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互助的美德之花必然会开在我们的心底。

要有奉献的精神

一位智者曾经说过,互助是人类的一种美德。但是不要忘记,帮助别人不是嘴上说说就行,这就要求一个大集体中的每一名成员都要从自身做起。学会互助就应该讲求奉献,一个人不能处处要求别人付出,要求别人给予,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会得到实现……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民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千古流传的名句,是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我们也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奉献精神。因为,一个人如果具备了奉献的精神,他就会在一种自然而努力状态下做事,这种状态恰恰是积极心态的表现。

曾被派往非洲的医生及传教士阿尔伯特·施惠泽说:“人生的目的是服务别人,是表现出助人的激情与意愿。”他意识到,一个积极心态者所能作的最大贡献是给予别人。

在1998年那场特大洪灾中,我们最可爱的人冲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带领群众用血肉之躯筑成了钢铁大堤。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冲在最前面、站在最险处的,是我们的医务工作者,他们是抗击非典的中流砥柱。他们都是我们青少年学习的榜样,敢于在关键时刻、生死关头站出来,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奉献的精神。

奉献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为,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无时无刻不能感受到他人为我们的奉献:感受到老师的奉献,为了能够培育我们成才,兢兢业业的工作,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看到人民警察的奉献,他们总是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奉献精神是永恒的,没有奉献,就没有人类社会的今天,也没有我们的幸福的生活。奉献既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也是一种平凡的精神,既表现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也渗透在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CCTV有一个法制栏目报道了这样一件事:一位中年男子把自己挣来的所有的钱都拿出来资助了贫困大学生,3年来,他已经捐助了10万余元。要知道,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的职工,他们全家就住在每月150元租金的房子里,除了基本的生活费,他们全家都没有添置过一件家具,一件衣服。这位中年男子这样无私奉献的初衷是因为他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