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做人与做事,决定孩子的一生
1323800000021

第21章 热忱——孩子的生活因此而温暖

热忱是一种无穷的动力,因此你要理智地克制它,智慧地运用它,以求进步的表现。

——(美)唐拉德·希尔顿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础是责任心。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谨慎的人也许能领导一个国家,但使国家盛兴或灭亡的却是富有热情的人。

——(英国)布尔沃·利顿

英国诗人安诺德曾说:“世界上最糟糕的事,莫过于人类丧失了他的热情。只要仍保有热情,即使失去了一切,他仍旧能够东山再起。”的确,热忱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表现。一个人的热忱表现在与人交往中,是温暖和体贴;表现在工作事业上,是不断地创新和突破;表现在面对困难时,是不畏艰险;表现在生活中,是乐观向上。可见,一个人如果具备了热忱的品质,所面对的人生永远是春暖花开的。

众所周知,北京的公车售票员李素丽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售票员”和“全国劳动模范”。她在近20年的售票工作中,真心实意、热情地为乘客们提供方便、排忧解难。在她售票台的抽屉里始终放着一个为抱小孩的乘客准备的小棉垫,有时车上人多,一时找不到座位,她就拿出小棉垫放在售票台上,让孩子坐在上面。她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把真诚的笑脸、热情的话语、周到的服务、细致的关怀带给乘客,被广大群众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

李素丽之所以可以在这个窗口服务行业把温暖传送到每个乘客的心坎上,秉承的就是“用一颗真心热忱为乘客服务”。李素丽说:“我为我的职业、我的岗位而自豪,是它给了我每天都能向他人奉献真情的机会,让我每天都感到充实。”

看来,热忱是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颗为他人着想的心。有了一腔热情,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如果父母能培养孩子热忱的品质,孩子不但会成为受欢迎的人,自己的事业也会蒸蒸日上,生活永沐阳光。而其实,每个孩子对生活都具有极大的热情。

一位老师带领8个孩子排练课本剧,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课业,老师选择了中午和下午的课后时间。由于排练预期时间较长,老师起初还担心孩子们坚持不下来。但是,在随后的一个月里,8个孩子从未迟到过,每天中午都未缺席过,在排练过程中更是认认真真,不仅服从安排,还能将自己对课本剧的想法反映给老师,使老师可以及时调整,让剧本更适合孩子们。最后,在大家齐心合力下,他们获得了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

老师后来说:“回顾和孩子们紧密相处的一个月,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孩子们的热情,他们那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时时激励着我。”

孩子天生具有好奇心,而好奇就会引发热情。热情会促使一个人对待事情认认真真、愿意服从安排、并能与人良好的合作。所以,父母不要掩盖了孩子本有的热情,还要更大程度上挖掘培养孩子的热忱。

培养建议一:为孩子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

父母对待人生的态度是最直接影响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内心积极、健康、乐观的父母会最大程度地保留孩子对生活的热情。当然,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也很重要,如果孩子从父母那里得不到关心,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渐渐会对他人失去信任,最终导致冷漠处世。

一位父亲因工作压力大,情绪低落,经常在家发脾气,孩子感到很害怕,看到爸爸就紧张,不敢接近爸爸。久而久之,孩子和爸爸之间就产生了距离。孩子没有从爸爸那里练习体贴和关爱,对别人也不懂得问候和关心,逐渐变得自私、冷漠,对什么都提不起热情。

父母是一个家庭气氛的主宰者,而孩子是这种气氛最大的受益或受损者,孩子对生活是热情还是冷漠,完全在于父母。父母如果互相关心、体贴、理解对方,而且,面对生活的任何境遇都能尽量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孩子就会以更无限的热情去面对属于他自己的生活。

培养建议二:让生活中的孩子“热”起来

现在,很多孩子因为万千宠爱于一身,习惯了家人对他的“热忱照顾”,却不懂得如何对别人热忱的回馈,难免显得“冷冰冰”。如果孩子这样下去,他不但不会让别人感到温暖,他周围的世界也会因此而“阴冷”。

所以,父母要让孩子从小“热”起来,要引导孩子主动关爱、问候家人。当然,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孩子是否能够主动关爱别人,主要还是看父母有没有以身作则。如果孩子从父母身上吸取了营养,渐渐将热忱待人变成自己的习惯,他自己的生活一定会充满阳光。

小雨上小学六年级,性格开朗、为人热情。他外出时,经常帮助老人过马路,在学校也总是关心同学。而且,只要班上有请病假的同学,不管晚上放学多迟,天气多恶劣,他都要去同学家帮助同学补课。

有一次,小雨生病了,很多同学放学之后都相约去看望他。有的同学给小雨买了水果,有的同学帮他记了笔记,有的同学给小雨讲学校的趣事……一幅暖融融的画面。之后,小雨更加热情地帮助同学,在他的带动下,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

热忱,表面上看去是对他人的付出,实际上是心灵的感应。“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性格相似的人总会在一起相处。孩子的热忱不但会感召来同样热情的伙伴,也会影响原本冷漠的人变得热情起来。所以,父母从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开始,引导孩子用一颗热忱的心感受生活的温暖。

培养建议三:不随意熄灭孩子心中的热情之火

有一句话说:“成功和能力的关系少,和热心的关系大。”的确,热情通常把人引入成功之门。如果孩子对某一个事物产生热情,说明他很好奇或者感兴趣,父母不要轻易阻碍或干涉,无论孩子是否会一如既往地保持这种热情,总比孩子对什么都热情不起来要好很多。

安安上小学三年级,上完自然课后,他对鸡蛋里能孵出小鸡很感兴趣。偶尔有一天,他和同学去公园游玩时在树底下发现一只鸟蛋,安安欣喜万分,决定把它拿回去孵化。他认为有足够高的温度和足够长的时间,鸟蛋里一定会有鸟儿孵出来。

于是,他小心翼翼地把它拿回家,把鸟蛋藏在被窝的隐蔽处。大概有20天过去了,安安把这个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傻瓜,这样是孵不出鸟的,你把蛋拿来让妈妈看看。”安安把蛋拿给妈妈,还没等安安反应过来,妈妈就把蛋在碗边磕了一下,像打鸡蛋一样把蛋打进了碗里,把蛋壳扔进垃圾桶。

安安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喊着,我的鸟蛋,鸟蛋可以孵出鸟!”安安还指着蛋里好像依稀可见的毛绒絮状的东西,哭得更大声:“鸟的羽毛都长出来了!”妈妈不断地说:“傻瓜,这不是,别傻了!”

在接下来的好几天里,安安都茶不思、饭不想,不和妈妈说话。

当然,谁都知道安安这样是孵化不出小鸟的。但是,妈妈处理此事的方式就是给孩子浇了一盆凉水,完全浇灭了他的热情,紧接着又没有理智的引导,孩子自然想不通。父母这样的行为,会使孩子下次的热情不敢在父母面前显露,因为得不到支持。

如果这位母亲可以耐心等待安安自己产生怀疑时,再把科学的道理讲给安安听。这样不但没有破坏孩子的热忱,而且还给和孩子以后的交流留下了良好的伏笔。所以,当孩子有热情时,请父母理智对待。

培养建议四:让孩子学会为自己加油

热忱是一种态度和品质,但是,生活也会让人感到倦怠。当孩子产生倦怠,但又不得不继续前行时,父母就要让孩子学会为自己加油。

一位演说家在鼓舞人心方面享有很高的声望。一次,他被邀请发表一个行业演说,当主持人正在读满满一页对他充满赞誉的介绍时,他却站在后台,不断地跳上跳下,而且还一直捶打自己的胸膛。结果不言而喻,他又做了一次非常精彩的演讲。

会后聚餐时,主持人对他说:“你知道吗?你简直快把我吓坏了,你出场前在后台究竟做什么呀?”他回答说:“激励他人是我的工作,而且,我每天都在做。但在某些日子里,我实在打不起劲儿来,就像今天。我在后台只是‘做出’热情的样子,然后我就会变得热情有劲了。”

有时,我们不得不否认人是靠精神活着的。当孩子身体状况不佳,不想去参加考试时,父母是不是该给孩子打打气,鼓励孩子打起精神坚持一下?父母若从孩子小的时候如此培养,长大后的孩子就不会在需要他的时候退缩,而是激发自己的热情去做该做的事。

培养建议五:让孩子知道,热忱需要理智

有人说:“盲目的热情有害无益。”一个人无论是与人交往中,还是对待事业学业上体现出的热诚都是要有理智的,没有理智的热忱往往会适得其反。

当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很多人一腔热血前往灾区,其中包括一个女大学生。她在征得父母同意时,父亲就提醒她:“你要理智地考虑自己的身体素质能不能应付高负荷的救灾行动?而且,灾区现场会有很多鲜血淋漓的惨烈场景,你有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你有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你的食宿要怎么解决?谁来解决?”

一系列的问题问出后,女孩开始思考了,父亲接着说:“我们是去救灾,而不是添乱,在这种大灾面前,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国家组织的救灾行动。而且,当下灾区最需要的是医疗、卫生方面的志愿者,以及食物、药品、饮用水等救援物资。根据你的情况,我建议还是从物质上和精神上支持咱们的受灾同胞吧!”

人生中很多重大的考验和承担的确需要的绝不仅仅是热情,而是真正的能力。《弟子规》上也讲到:“事非宜,勿轻诺,茍轻诺,进退错。”没有把握、没有能力做的事,不要仅凭热情去答应,否则,肯定会遭遇进退两难的境地。所以,父母要教导孩子“三思而后行”。

培养建议六:让孩子懂得把握热情的度

孩子具备热忱的品质自然是好,但是,父母要教导孩子“热情有度”,对于熟人过度的热情,可能会引发对方的不自在,如果是在陌生人面前没有掌握好热情的度,会让人产生误会或反感。

“热情有度”其实也是一个基本的礼仪,一些涉外礼仪中对“度”都有明确的规定,比如:人和人谈话时保持的距离是多少,不随便采用显示过度热情的动作等等。当然,一个人如果太过于热情确实会让人感到不舒服。

而且,父母要让孩子学会体察别人需要,在人家需要的时候给予热情的帮助,这样皆大欢喜,否则,会让孩子背上“多管闲事”、“没自尊”的恶名。所以,父母要让孩子懂得把握分寸,热情的同时不忘距离之美。

【教子箴言】

要培养孩子热忱的品质,父母首先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父母为人真诚热心,同时正确引导孩子,孩子自然就能把热忱发挥出来。当然,热忱就像阳光一样可以温暖自己、温暖他人,但是,如果把握不好双方都会灼伤。所以,父母在生活中把热忱示范给孩子的同时,也要把理智“遗传”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