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名家教子书:世界经典
1324400000013

第13章 夏洛特·梅森:人格教育法(1)

夏洛特·梅森是英国著名教育家、“教育之家”的创始人,被誉为“家庭教育之母”。她毕生都在探索一套适合儿童成长的、融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为一体的教育体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西方国家广受推崇,在英美等国家还成立了专门的梅森教育培训机构,为父母和孩子们提供相关的指导和服务。

绪篇:认识夏洛特·梅森

夏洛特·梅森(1842~1923),20世纪初英国著名教育家,“教育之家”的创始人,被誉为“家庭教育之母”。

针对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结合自己教育孩子的经验,夏洛特·梅森提供了富有创造性的思想,向人们传授了应该怎样给孩子实施广博的、激励的、快乐的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夏洛特·梅森一生都在积极探索一套教育孩子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一直为创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论而勤奋地工作,并在实践基础上,勤奋笔耕,形成了著名的《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系列丛书。在这套书中,她向父母和其他教育者传授了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这套丛书成为全世界人们教育孩子的指南,并在美国和欧洲兴起一股“梅森家庭教育运动”。

夏洛特·梅森的核心教育观点是,儿童是一个具备所有发展可能性和能力的“人”,教育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把儿童置于与自然生活和思想的活生生的接触当中;要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人来教育,而不是一个只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书呆子。

具体来说,她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孩子是社会的财产。对于社会而言,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抚养和指导孩子,在学校中是这样,在家庭中更是这样,因为家庭更多地影响和决定着人们的性格和职业生涯。为人父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任何提升、尊严都不能与之相比。

第二,注重户外活动。孩子们的大部分时间可以进一步地有效运用起来。他们应该始终保持快乐的心情,否则他们就会失去快乐的气氛,失去在他们身体中所保持的力量和新鲜感。所以,父母不要过多地去约束孩子,而要让他们长时间在户外活动,让他们从泥土和天空之美中吸收他们能获得的东西。

第三,重视习惯的培养。习惯与人的生活的关系,就好像铁轨与在它上面行驶的火车的关系一样,这种关系对教育者意义重大,很有帮助,正如铁轨总体上使火车更容易行驶,而不是遭遇危险,习惯对孩子也是如此。可以说,每个人的生活是否合理、是否舒适,依靠的都是习惯,一半是身体习惯,一半是道德习惯,因此,父母应该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的习惯。

第四,父母应有正确的教育理念。的确,比起其他人来,教师对学生应该学什么和应该如何学有更多的思考,但孩子的父母也应当对这个问题作出自己的判断,即使他不想亲自教自己的孩子,他也应该有自己关于孩子的教材与教法的理念。

第五,意志与良知是孩子内在的神圣生活。意志是激情和情感的控制器,是欲望的指挥官,是嗜好的统治者。然而,在意志背后还有一种更高的权力——良知。良知坐镇于人的内心深处,它才是立法者。因此,父母应该重视孩子意志和良知的培养。

事实上,夏洛特·梅森关于家庭教育的思想就像一束明亮的光,为全世界的父母照亮了教育孩子的道路。作为父母,为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有必要来了解一下她的家庭教育思想,以便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把孩子视为人

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孤立的儿童环境中是对孩子的愚弄,孩子和父母一样,具有同样的身心,应该受到父母的公平对待。

夏洛特·梅森认为,孩子生下来就是人,他们不是生来就有好有坏,而是有成为好人或坏人的可能性。孩子有思考力,有情感,他们的思想能够被点燃,而不是一个被填塞的容器。她指出,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孤立的儿童环境中是对孩子的愚弄,孩子和父母一样,具有同样的身心,应该受到父母的公平对待。

在《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一书中,夏洛特·梅森这样写道: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在执着而义无反顾地研究一门相当适用、相当需要、而且有时代思想脉搏的心理学。按这种教育思想培养起来的年轻人,无论我们在哪里见到他们,都会发现他们身上具有某些相同的素质,有着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活力。

他们不知厌倦,但绝对不是那种在运动场上活跃,而坐在教室里发呆的人;即便是在一个公认的单调乏味的地方——比如在家庭教室里听家庭教师讲课,他们也不会感到乏味。他们的生活是协调的,他们不是这样的两种人:一种同玩耍伙伴在一起,另一种同他们的老师和长辈在一起。

他们直率,有朝气,对所遇到的任何事情都感兴趣。对他们的教育也要有连贯性。小孩子们都渴望知识,但是他们的求知欲很少能延续到小学四年级。但是这些孩子走过的道路是连贯的,先是婴儿阶段,然后是童年阶段、青年阶段,接着便开始了做父母的阶段。在这些阶段期间没有转折阶段,而只是简单的、自然的和充满生气的进展。我做的这些阐述不仅以少数人的论点为根据,而且还以我们的工作原则为依据。

之所以,夏洛特·梅森会叙述这样的内容,是因为在她看来,我们的教育并没有把孩子视为一个真正的人。对此,她特别呼吁,一定要把孩子视为人。但是,怎样才能把孩子视为人呢?对此,夏洛特·梅森继续写道:

我们应该实实在在地把孩子视为是和我们同样的人,甚至应该更重视他们。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如何理解人的含意?我们认为,思维、看不见的思想和意识、能看得见的身体和行为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它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一个人表达细微情感变化的各种微妙的面部表情;他的教养、行为、悟性和能力;他乘坐的那辆我们熟悉且有亲切感的车,这些都跟我们对他的印象是分不开的。

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发表了各种有关大脑皮层的发现。人的大脑皮层有各种奇异的功能。它有知觉功能,能使我们产生想象和冲动;它是运动神经的所在地,能使我们产生行为;它发挥着大脑的作用,能帮助人养成习惯;它可以让孩子养成各种与之相称的行为习惯和各种愉快的思维习惯。只要通过一定的措施,我们就可以保证这些习惯成为大脑中可被激活的记忆——我们不仅相信这一切,而且也接受这一切。我们还相信,理性教育的可行性取决于这个在当代才完全被发现的心理学基础。

可见,在夏洛特·梅森看来,教育的关键是怎样看待孩子。父母应该把孩子当成一个人,当成一个与自己一样的大写的人。既然把孩子视为人,就一定要尊重他的人格。

也许,很多父母不能接受这样的说法,认为自己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甚至可以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怎么能说自己没有把孩子视为人呢?可是,回头看看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沟通方式,往往就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主体,没有把他视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比如,很多父母打孩子,无故训斥孩子,对孩子冷言恶语。

如果父母真把孩子视为人,把他当成一个与你同样的人,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这样,父母就能与孩子平等地交谈,父母的每一个眼神、语调、用词都会体现出对孩子的尊重。

帮孩子养成好习惯

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应该纠正他的坏习惯。要通过采用相反的思维方法,引导孩子产生相反的行为。

在夏洛特·梅森看来,习惯是自然天性的继续。胆小的孩子为了逃避惩罚,于是就习惯性地撒谎;孩子之所以可爱,是因为他有一百个惹人喜爱的习惯;天性优良的孩子有给予的美德,自私的孩子却不愿付出。习惯根据天性发挥作用,只是天性在行为中的显露,通过锻炼可以增强。

父母可以留意一下,孩子的习惯是怎样起作用的?其实,在我们周围就有很多例子。比如,有的孩子养成了仔细的习惯,从来没有弄脏过衣服;有的孩子养成了沉稳寡言的习惯,从不提起在家里做了些什么,对一些没有考虑过的问题会回答说“我不知道”;有的孩子培养了礼貌的习惯,他们以绅士的风度为长者让路,甘愿为提着篮子的女士让路;有的孩子有嫉妒的习惯,从不愿意让步或帮助别人……

夏洛特·梅森认为,孩子这些好的、坏的和漠不关心的习惯,并不是孩子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父母亲手造就的,是父母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出来的。事实上,父母在造就孩子方面几乎无所不能。很少有哪一位父母在某些时候没有两三种癖好习惯,没有两三个他的孩子不能违背的原则。所以,可以假设,如果一个母亲总是问“人们会怎么说?他们会怎么想?它看上去怎么样?”那么,她的孩子就只会养成注重外表的习惯,他会为自己看上去衣着得体、举止礼貌、对别人没有恶意而心满意足,但实际上,孩子从没有花一丁点的心思去真心追求美、秩序和善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对此,夏洛特·梅森在《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中这样写道:

习惯以非同寻常的力量迫使天性走向新的轨道,这几乎不需要例证。我们只要看看一个马戏团的小男孩,两只脚踩在一马匹的光背上行走,或者在舞台上表演童话剧舞蹈,或者看看丑角像橡皮球一样滚动,或者我们花钱去看的千百种技巧和特技,智力特征就像身体特性一样可以被训练,以养成持之以恒的习惯,可以成功地得到改变,这更加可喜,也更为难得。

习惯的力量并不是仅存在于人类。猫寻找它的晚餐,总是在同一个时间和通常能找到食物的同一个地点徘徊,确实,猫恋家的习惯对它来说如此重要,以至于它宁愿饿死,也不愿放弃它熟悉的房子。对狗来说,它甚至比主人更加固守习惯。每天早晨九点钟给麻雀投食,那么每天早晨九点钟它们就会来找寻早餐,看看有没有面包屑。

达尔文倾向性的认为,人类害怕和回避野鸟和不那么危险的野兽,实际上只是一种习惯性遗传。他告诉我们,在他到达太平洋上的某一小岛时,岛上的鸟从未见过人,它们完全不怕人,在他身边飞来飞去,偶尔还会碰到他。

回到我们身边,举个例子说,有什么比酒鬼的习惯更令人不快并且无可反驳地证明了习惯的力量呢?酒鬼的习惯不会改变,他不管理智、良心、态度、宗教如何,也不顾忌其他因素对能思考的人的影响。

对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非常重要。遵循已经形成的习惯的指导,孩子更容易生活,而脱离了习惯的轨道,孩子就会很容易遇到困难。这就意味着,对父母而言,一定要为孩子铺就通向未知世界的未来之路。所以说,父母的责任重大,马虎不得,一定要好好考虑哪些路孩子走得益处多,而且愉快。

夏洛特·梅森认为,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应该纠正他的坏习惯。要通过采用相反的思维方法,引导孩子产生相反的行为。这一点必须要做好。只做一次相反的思考就能解决问题吗?当然不能。可以说,新的思想的刺激要一直作用到在孩子的大脑中安家落户,并且不自觉地呈现出来为止。

关于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夏洛特·梅森又进一步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建议,以供父母参考:

第一,我们必须记住,这些坏习惯已经被孩子的大脑记录了下来。

第二,删除这些记录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用时间来消磨这个坏习惯。要彻底克服一个坏习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大约需要6~8星期。

第三,在此期间,大脑中将有新的细胞生成并建立新的联系,坏习惯的温床被一步一步地自然取缔。

第四,确保这个治疗过程的唯一办法是用一些好习惯来吸引孩子,使他们慢慢地忘掉自己的坏习惯。但是这些新习惯对孩子的吸引力必须大于原来的坏习惯。

第五,因为坏习惯通常是因为孩子的某些修养缺陷所导致的,而父母又非常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引人与之相对的好习惯对父母来说应该不是件困难的事。

第六,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创造一种愉快、自信的氛围,通过例子或故事来引人激励性的思想,使孩子在想法上和父母保持一致。

第七,不要指示孩子去做新事情,但是无论什么时候,只要看到孩子自己主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都要表现出温和、开心的样子。如果需要,可以坚持几个星期,同时还要不断地鼓励孩子的这种新创意,直到这种创意在孩子的思想中扎根为止。

第八,要特别用心地提防坏习惯死灰复燃的迹象。

第九,一旦孩子的恶习复发,决不宽恕,要让他敏锐地感觉到你疏远了他。这是可以采取的主要惩罚手段。不仅要让孩子为做错了事感到自责,而且要让他为本来可以很容易地避免犯错误而他却没有去避免而感到后悔和难过。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一定要讲求方法。作为父母,必须明确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担当的角色,必须明确应该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培养孩子什么样的习惯,要抓住关键时期,注重科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培养孩子的良知

父母应该给孩子以最高尚的教养,要以精心培养的习惯为基础,再加上各种智力能力的支撑,孩子的良知就会时时处于一种警觉状态。

夏洛特·梅森认为,良知像情感和理性一样,是人性中的核心构成,它是我们所由了解善恶、获得关于善恶知识的神圣感官。

要培养孩子的良知,这也是夏洛特·梅森教育思想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培养孩子的良知这一点上,她认为父母的责任非常重大,她曾举例说明:

一个出生6个月的婴儿,尽管当良知在他幼小的心灵中骚动的时候,他还不知道怎样表达,但是,他人的责备神情却会使他垂下眼帘并把脸埋起来。

注意,当这个孩子本来很乖的时候,他的母亲可能会逗弄他,这种逗弄的结果是混淆并遮蔽了他的良知,最后,这个可怜的小东西的未经教化的良知虽然照样会表现出来,听到别人的话会谴责自己,但他却并没有获得明确的是非善恶的观念。

这类事情使我们看到了父母肩负的重大责任。儿童带着道德的潜能来到这个世界,借助敏感的官能,他辨别体察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当他面对善行的时候——无论这种善行是他自己所为还是别人所为,他都会感到愉悦,同时,他会对恶深感厌恶和痛恨。

但是,可怜的孩子,他就像一个不知道怎样用罗盘转向的航海家。他生来喜爱善,痛恨恶,但他却对善恶一无所知。他所拥有的微弱的直觉还不足以使他形成一种关于善恶的信念,因此,他只能愚蠢地听命于他人。

在良知这一问题上,比如,父母对孩子的放任自流是他们不公正地对待孩子、伤害孩子的真正所在。父母欣慰地相信他们的孩子生来具有良知;他们希望他的孩子的行为能够被这种良知规范,剩下的事他们只是听其自然;一个孩子最终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这个孩子自身和他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