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名家教子书:世界经典
1324400000022

第22章 塞德尔兹:天才教育法(2)

可以这样说,小塞德尔兹的教育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无论是数学、生理学还是物理学,他都在那种近似于玩耍的状态中逐渐掌握。

有一次旅行中,小塞德尔兹就毫不费力地掌握了一个物理学原理。

坐在火车车厢里的小塞德尔兹指着窗外说道:“那些树木在飞快地向后面跑,爸爸。”

“不,那不是树木在向后跑,而是我们坐的火车在向前跑。”塞德尔兹笑着对儿子说。

“不,我认为我们坐的火车并没有动,而是窗外的树木。”儿子天真地说:“因为我在这儿坐了很久了,但并没有发现火车有什么变化,反而发现外面的东西都变了。难道这不是说明窗外的东西在动吗?”

“那么,如果现在你不在火车上而是在窗外的话,你会怎么想呢?”

“这个嘛……”小塞德尔兹想了想说,“一定是我也会向后跑,就像那些树木一样。”

“你能够跑那么快吗?”

“是呀,我能跑那么快吗?这可有些奇怪了。”小塞德尔兹充满疑问地说。

“虽然你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但我仍然向你表示祝贺。”

“什么?向我祝贺什么?”

“你今天发现了一个物理现象,当然应该祝贺啦。”

“我发现了一个物理现象?”儿子不解。

“你刚才发现的,正是一个参照物的问题。”于是,塞德尔兹耐心地给他讲解,“你之所以说窗外的树木在向后跑,是因为你把火车当成了参照物,也就是说相对于火车来说,树木的确是向后移动了。但如果你把树木当成参照物,火车就是向前跑了。”

“噢,我明白了。怪不得我会认为火车没有动呢!这是因为我把自己当成了参照物。火车带着我向前行驶,我们一起在运动,当然就不会感到它也在动!”小塞德尔兹说道。

“那么,把你放在窗外会有什么效果呢?”塞德尔兹问道。

“嗯,假如我站在窗外的地面上并以我自己作为参照物的话,火车就是运动的了。”小塞德尔兹回答道,“假如仍然以火车作为参照物的话,我就和树木一样在向后飞跑了。”

“那么,你能跑那么快吗?”塞德尔兹又一次问道。

“当然能,因为这是相对的,火车能跑多快我就会有多快。”

事实上,这样类似的讨论在父子之间发生过很多次。也正是这种看似闲谈般的讨论使小塞德尔兹在轻松和有趣之中,学到了那些在书本上显得极为晦涩的知识。也只有这样,才可能培养出天才。

让孩子热爱知识

孩子热爱知识,才能有兴趣地学习,才能在他热爱的某个领域中取得成功。

在很小的时候,小塞德尔兹就开始热爱知识了。他的对知识的这种热爱,完全归功于塞德尔兹对他施行的正确教育。

小塞德尔兹虽然很早就喜欢读书和学习,但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他也曾和与他年龄相仿的其他孩子一样,对一切都漠不关心。那时候,无论父母怎样引导他,也不能把他从那种天生的贪玩性情中拉到热爱知识的轨道中来。直到有一天,他才真正懂得了知识的重要性。

有一次,小塞德尔兹和一群小伙伴在外面玩耍时,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猫,它骨折了。小塞德尔兹抱着那个可怜的小家伙飞快地跑回了家。

“爸爸,爸爸,快帮帮我。”他一进门就冲着塞德尔兹大喊起来。

“什么事?怎么这么惊慌?”爸爸奇怪地问儿子。

“这只小猫受伤了,快想想办法。”小塞德尔兹焦急地说道。

塞德尔兹让他抱着小猫一起去找自己的一位朋友。他是一个出色的外科大夫,对于他来说,接好一只小猫的腿骨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后来,这只小猫得到了康复并成了他们家庭中的一员,小塞德尔兹也由此而多了一个小伙伴。因为这件事,小塞德尔兹迷上了生理学和医学,并真正地热爱上了人类最美好的东西——知识。

“爸爸,医生太伟大了!”有一天,看着那只得到康复的小猫,小塞德尔兹感叹道,“如果没有医生,这只小猫永远也不能再走路了。”

“是啊,如果没有医生,不仅猫不能得到恢复,我们人类也会有吃不完的苦头。”塞德尔兹说道。

“爸爸,我也想成为医生,这能行吗?”小塞德尔兹看着爸爸,他的眼神似乎在期待着爸爸的肯定。

“为什么不能?只要你努力学习,并掌握必备的医学知识,你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塞德尔兹笑着对儿子说。

“真的吗?”小塞德尔兹的眼睛中流露出兴奋的目光。

“当然是真的,爸爸什么时候骗过你。”

“那么,你教我吧。”小塞德尔兹说道。

“这个我可做不到,因为我不是研究医学的人,不过我可以先教给你一些简单的有关医学的知识。”

“医学的知识?”

“是呀,掌握医学的知识是成为一名医生的第一步。”接着,塞德尔兹把他带到了书房,并把自己收藏已久的一副骨骼标本拿给他看。

就这样,5岁的小塞德尔兹对人体产生了兴趣,并开始学习生理学。

可能是由于兴趣的原因,不久小塞德尔兹就在这一领域的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他在7岁时,就在行医开诊考核的初试中获得了合格成绩。

这样一来,小塞德尔兹不仅认识到了医学知识对于一个想成为医生的人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物理学知识、天文学知识、地理学知识以及其他门类所有知识的重要性,并在以后的日子里成了一个热爱知识并且拥有知识的人。

很多人认为,小塞德尔兹的成就来源于他天生的才能,事实上,所谓天才,就是那种热爱知识并能够努力学习的人。因为孩子只有热爱知识,才能有兴趣地学习,才能在他热爱的某个领域中取得成功。

用游戏激发孩子的潜能

爱玩游戏是孩子的本能,在游戏中,他的各种潜能会被一一激发出来。

塞德尔兹博士认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不要胡乱给孩子灌输术语和公式,而要诱导他自由地发挥出天才的潜能。而对孩子来说,最佳的诱导方式就是做游戏。

爱玩游戏是孩子的本能,在游戏中,他的各种潜能会被一一激发出来。游戏可以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在学习中玩耍,又能充分激发孩子的潜能,而且,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也能体会到亲子互动的乐趣。

针对孩子的各种潜能,塞德尔兹妻子为儿子设计了五花八门的游戏,如绘画游戏、音乐游戏、造型游戏、语言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创造性游戏、体育游戏等,尽力让儿子的潜能无一遗漏地发挥出来。

有一次,小塞德尔兹一个人在院子里玩“开火车”的游戏,就是把一些木块连成一串,充作车厢,他在前面拉着“车厢”冒充火车头。这个游戏他做得很认真,不光要像火车那样发出“呜呜”和“咔哒咔哒”的声音,还要负责在到站时报站名,招呼想象中的“乘客”上下车。

这天,小塞德尔兹突然想到要增加几节车厢,使这个“火车头”能带领更长的火车,可是带钩子的小方木块都用完了,怎么办呢?小塞德尔兹想到了刚刚买回来的磁铁块,用绳子拴在最后面,刚刚合适。

他拴好一块磁铁,又拿来另一块。可是,好像突然着魔一般,那块磁铁怎么也不肯乖乖地跟在第一块的后面。他一把它放到后面,就有一股力量将他的手弹开。小塞德尔兹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可是那两块磁铁怎么也不肯吸在一起。

小塞德尔兹呆呆地看着手中的两块磁铁,好一会儿,他忽然大叫起来:“爸爸,快来看呀,这两块磁铁里住着两个小精灵!它们不愿意在一起。它们闹别扭了,谁也不理谁!”

塞德尔兹忍住笑说:“傻儿子,这可不是什么精灵,这是磁力的一个重要原理,磁铁分为正极和负极,而且‘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你手上这两块磁铁都是正极,当然会因为相互排斥弹开啦。”

“真的吗?”小塞德尔兹怀疑他说。“不信?你拿那一块磁铁过来,对,就是缺了角的那块。这块磁铁是负极的,你再试试看,它们会吸到一起的。”

“真的!”小塞德尔兹觉得有趣极了,他的问题立即成串地出来了:“正极和负极是什么东西?磁铁为什么要分成正极和负极?为什么正极和负极就要吸在一起呢?”

塞德尔兹趁机教了他很多地质学上的知识,因为这些知识都是与游戏紧密结合的,所以小塞德尔兹学习起来毫不费劲。

为了开发儿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塞德尔兹设计了各式各样的游戏。例如,他曾经送给儿子一个小玩具,用橡皮筋作动力并可飞入空中。小塞德尔兹非常喜欢,马上就联想到它与飞机的相似之处。他照着这个玩具仿制了几个,都能成功地飞起来。小塞德尔兹正是在这个玩具的启发下,明白了飞机飞上天的原理,从而开始制作航空模型。

一天,塞德尔兹给儿子带回了几块眼镜片,有近视镜片,也有老花镜片,小塞德尔兹对新奇的事物一向感兴趣,他把镜片架在自己的眼睛上玩,没过一会儿就大叫眼花,只好把镜片举到离眼睛较远的地方才能看清楚镜片后的东西,塞德尔兹任他淘气,不去管他。

当他一只手拿着近视镜片,一只手拿着老花镜片,一前一后地向远处看时,他看到了什么呢?远处教学的尖塔突然来到了他眼前。他高兴地大叫:“快来看啊,爸爸,礼拜堂的尖塔就在这里!”从此,他懂得了望远镜的原理并亲手制作了他的第一架望远镜。

就是这样,通过不断地游戏和动手玩耍,小塞德尔兹的潜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开发。当后来的人们称赞他多么富有天赋时,却不曾知道,他的天赋都是从游戏里产生的!

事实上,很多父母一直在期待一种简单易行、成效显著的激发孩子潜能的教育方式,既要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又要适合在家庭中应用……其实,这种教育方式一直都存在,它就是游戏。

天才源自全面的教育

各种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互影响的关系。如果仅学一门,只能使孩子的视野局限在狭小的范围之内。

很多父母只让自己的孩子学习一门知识,他们认为学得太多就达不到良好的效果。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在塞德尔兹看来,各种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互影响的关系。如果仅学一门,只能使孩子的视野局限在狭小的范围之内。

塞德尔兹以“神童”里斯米尔的例子说明这一问题。

报纸上曾报道了“神童”里斯米尔的事迹。这个只有6岁的孩子在绘画方面有超人的天赋,能准确地描绘人体,并能够极准确地把握人体结构以及光影。人们都在沸沸扬扬地谈论着这个伟大的天才,几乎都异口同声地断定这个孩子将会是一名艺术大师,因为他只对绘画有很高的天赋,在其他方面却很平庸,这足以说明他的天赋是先天性的。

这件事引起了塞德尔兹的注意,因为如果是那样的话,他的教育思想将会面临一次打击,因为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后天的培养,如果这个孩子的才能真是来源于所谓的天赋的话,那么这将是他教育思想的一个反证。

一天,塞德尔兹以心理学家的身份访问了这个孩子以及他的父亲。孩子的父亲对塞德尔兹的到来感到很高兴,一再诚恳地要求塞德尔兹指导他的儿子。

里斯米尔的“画室”墙壁上挂满了各种画作和装饰品,房间的地板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石膏模型,在最主要的一面墙上高挂着一幅巨大的人体解剖图。有一个身材矮小的男孩在画架前坐着,他便是里斯米尔。

孩子的父亲拿出许多参展证书和获奖证书说:“这些都是里斯米尔的。”那些全是儿童美术大赛的参展证书,有区域性的,也有全国性的。

但是,塞德尔兹却发现里斯米尔始终坐在那儿一动不动,两眼无神而茫然地盯着前面的墙壁。塞德尔兹奇怪地问这位父亲:“里斯米尔在干什么?”

这位父亲说:“他一定是在思考。”

“思考?为什么一定要以这种方式思考?”

“恕我直言,报纸上的那些报道并不完全真实。他们说我儿子的才能来自于天赋,我可不这样认为。正如您所说的那样,孩子的才能来源于后天的教育,我对此深信不疑。所以,我为了让儿子成为一名伟大的画家,一直对他要求很严。你也看见了,他无时不在考虑绘画的事。可以这样说,他的那些成绩完全来自于努力和勤奋。”他解释道。

“那么,除了绘画以外,里斯米尔还在学习什么?”

“绘画已经占用了他所有的时间,不可能再学其他的东西。何况,我认为只有用心一处才能有所成就。既然想成为画家,那么就应该有所牺牲。”

他这样一说,塞德尔兹才明白了为什么里斯米尔会有那么一种古怪的表情。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他的那种表情完全是白痴的表情。事实上,这个孩子在父亲长期的“强行教育”下,已经变成了只会画画的机器,几乎对其他的事一窍不通。他既不会认字也不会书写,更谈不上有其他的爱好,里斯米尔所受到的教育完全是舍本逐末。

塞德尔兹判定,他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果然,几年后里斯米尔的“天才”便不复存在了,人们也没有见到他们所期望的这位“天才”有任何的成就,里斯米尔后来真成了一个白痴,一个大脑发育不良的白痴。

正如塞德尔兹所认为的,片面的教育只能让孩子拼命地学一样东西,将全部的宝贵童年都一门心思地集中一处。这样做的结果当然是能够在某一领域取得突出的成绩,但在其他方面却犹如白痴。难道这样的孩子能够称得上天才吗?如果是那样的话,只能说明这是人们对“天才”一词的误解。

不要让纪律扼杀孩子的天性

一个合乎规范的孩子,可能就是一个完全丧失了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孩子。

某些教育家常说,教育的目的就是形成习惯。但塞德尔兹却认为,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形成习惯,而是要经常防止习惯的固定化,这才是教育最重要的课题。

但是,现行的教育是恰恰与此相反,重纪律甚于重素质,把纪律看得高于一切。凡是遵守纪律的孩子,就被看成是好孩子,享受各种优待;一旦孩子违犯了什么纪律,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一律被视为大敌,非得严惩不可。人们常常不自觉地要用纪律去约束孩子,尽力使他们合乎规范。殊不知,一个合乎规范的孩子,可能就是一个完全丧失了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孩子。

小塞德尔兹的舅舅是生活刻板严谨,极有规律,无论发生什么事,作息时间从不改变。但这么一个讲究纪律的人,却有一个最调皮捣蛋的儿子彼特。

彼特精力旺盛,整天都在不停地动,不知疲倦地摔碎器皿,弄坏东西,惹是生非。他与父亲是两个极端,因此一天之中两父子之间不知道要发生多少次“战争”。

有一次,彼特把祖母刚送给他的万花筒拆开了,想看看里面究竟藏了些什么,这自然会招致他父亲的愤怒。不过拆东西可算是彼特最大的爱好了,凡是让他感到好奇的东西,都逃不过被拆的命运,当然他也逃不过挨揍的命运。可是无论父亲多少打骂,他的这个毛病始终也改不了。

还有一次,彼特竟然把一块手表给拆开了,要知道这块表是彼特故去的爷爷留下来的遗物。他父亲一直十分珍惜,总是带在怀里,从不离身。不久前他还说手表出了点故障,必须拿去修理,谁知还没来得及修,就被他这个调皮的儿子给翻了出来给大卸八块了,零件散落了一地。小塞德尔兹的舅舅立即暴跳如雷,一耳光将儿子打得坐在地上,接着他上去就是一阵拳打脚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