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左右你一生的心态
1332600000006

第6章 要改变世界,先改变心态(2)

那些固执己见者,一味坚持莫名其妙的理解,实际上是缺乏见识和智慧的。因而他们常常正邪不分,忠奸不辨。没有见识,就不能观其人,听其言,察其行,因此就不能知彼知己,不能客观、公正地判断一切人或事,这样势必后患无穷。

有一个大学生,不知怎么就爱上了他的一个女教师。这个女教师虽说还只有30来岁,可结婚已经两年了。所以,这个学生对她的爱,应该说,无论如何是没有指望的。

可是,这个学生却十分执着于自己的这种所谓爱情,不顾一切地追求这位女教师,又写情书、又送鲜花,还跑到她家里去,弄得她十分恼怒。后来她丈夫知道了,狠狠教训了他一通。可是,他还是不知回头,依然写情书、送鲜花,痴情不断,执着得像个不怕牺牲的斗士,一直闹到神经错乱,被送进精神病院为止。

像这个学生的这种执着,当然就是偏执了。

偏执心理是一种病症,患上这种病的人,往往走极端,死不回头,还自以为是,分明是自己做错了,却总觉得是别人不对;当自己不能和别人取得一致意见时,从来不反思自己的对错,而总是去探究别人做错了什么。

这种偏执心理,有时是针对时代的。自己这样做,已明显地与时代潮流相违背,却反过来大骂一代不如一代,大骂这个时代是一个倒退的时代。

有一个作家,写了很多文章,说这个时代的人是如何如何地只知赚钱,不讲道德;说这个时代的人是如何如何地放纵肉欲,不讲精神。他对市场经济下的新人物,如各类商人、各类打工者、各类自由职业者都看不惯。他对这个时代出现的各种新事物,都看不惯,看不惯电脑,看不惯自由竞争,看不惯国企改革,看不惯对外开放。

这种人,抱着旧观念不放,抱着旧的生活方式不放,在旧时代可能成为阻挠革命的人,在新时代可能成为反对改革的人。

有些人则是对某一事物偏执。这种偏执比起上两种偏执来,对别人的损害倒不大,但对自己的损害很大。这类人,常被人当作笑话来看。也就是说,他们往往被别人瞧不起。

以上三种偏执,尚且不对人构成多大的威胁,至多被当作笑话而已。可是有一种偏执,却是十分可怕的。

这种偏执,就是对某种信仰、某种主义、某种所谓的“真理”的偏执。

这种偏执的后果是如此的严重,以至于成千上万、乃至成万上亿的人,都会为此付出代价。

下面我们要说到的,就是两个人对某种主义或所谓“真理”的偏执,以及这种偏执怎样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灾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几千万人的死亡,其中欧洲就有3700万人丧命,1200万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在***集中营内被枪杀、吊死,被毒气窒息或被烧死。

即使是最可怕的罪行,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渐渐地被人遗忘。但是历史学家完成了他们的使命,他们发掘了制造灾难的恶魔和邪鬼——阿道夫·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因为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和地狱之门而犯下的罪行的证据和材料。

心理学家的发现和医学的证明是一脉相承的。心理学家证实:这两个人间魔鬼,正是人类心理偏执的典型。

希特勒身上的一系列事件,无不是一个偏执狂的偏执病发作的结果。他极会表演,有操纵群众的本领。在他的偏执心理的帮助下,他能作令人吃惊的性格表演,由愤怒而轻蔑,而谩骂或傲慢无礼,甚至产生幻觉的冲动,涕泗滂沱,兴奋至极。他对讲话是否符合事实全然不放在心上,只追求对听众产生的一时效果。演讲的时候,他的下巴恶狠狠地一张一合,好像要咬碎一切;而他的靴子,同时在地下不断地踩啊踩,好像要把地球踩个粉碎。如果不是要把地球踩个粉碎,那也是想把一切踩在脚下。

他的偏执使他狂热地向德国人民展露他的表演。偏执、偏执、偏执,表演、表演、表演!

他的偏执让他苦苦努力,以便夺取政权。经过14年的发狂努力,终于在1934年取得政权。

关于这个偏执狂的生活的传闻非常多。

他讨厌办公室,这又是一种偏执之表现。也是偏执养成了他这样的生活习惯:生活上深居简出,起床很晚,中午召开一次人数众多的汇报会,然后在下午2点吃一顿简单的午饭。每天都睡午觉,大量地吃糖,每天例行地会见过客人之后晚饭,随后一直高谈阔论到早晨三四点钟。他没有什么爱好,除了谈话,他不搞体育运动,也不玩弄女人。

他的生活,是典型的偏执狂的生活。

偏执使他的心理、他的意识,老是走极端,老是把一件没有的事情想到有,把一件小的事情想得很大。

他的心理偏执还使他像个癔病患者。他总是怀疑自己,否定所有前人的榜样。他无法从事任何需要智力的职业。由于偏执,对女性的偏执,他还有一种潜在的同性恋倾向。他还有过短时期的失明。

极端偏执的心理被他以一种不稳定的意志、心理和智力的重重矛盾所从事的一切活动表现得清清楚楚。

他的怀疑和恐惧集中到了犹太人和第三帝国的邻国身上,他们成了替罪羊。

他还对传统医学持有偏执的畏惧态度。这种态度使他在:自认为有病时,走到江湖术士中间去。

他的偏执带来的对医学及其作用的恐惧,还表现在他的一个丧失理智的决定上,他禁止他的部队进行预防破伤风的接种,结果这种古老的、在别处已被控制的疾病引起了大量死亡。

在这个心理偏执狂的影响下,整个德国,整个第三帝国也变得偏执,变得歇斯底里起来。

***主义的铁蹄已经准备疯狂地踏上征服整个欧洲的道路,希特勒的狂妄自大的野心将要同时发出怒吼,呵,这个心理偏执狂!

希特勒的疯狂,使他燃起战争的火焰,席卷欧洲,席卷全球。他的口才征服了世界,破坏了世界原有的秩序。

而另一面,我们细细分析会发现,他的所作所为,是那样地史无前例,前无来者,无章可循,无法可依,无人可以为例。

且看他在挑起疯狂战争时表现出来的另一面。

他就像唐·吉诃德。唐·吉诃德也是个偏执的人,可是他的偏执无损于别人,无损于社会,无损于整个人类,至多只是有损于他自己。而希特勒呢?他的偏执,不用说,是有害于他人,有害于社会,有害于整个人类的。

两种偏执,为何带来的结果如此不同?

这是因为唐·吉诃德只是为了自己做个英雄而偏执,这种偏执,也只是驱使他独自向前,为实现自己的英雄梦而奋斗。而希特勒是为了一个可怕的、盲目的目标而偏执。这种偏执,又驱使他走向一条屠杀人类之路。

希特勒如果不是身着**制服站在军用地图前面,而是骑着瘦马举着长矛向风车挑战的话,那么他就是让人发出笑声的唐·吉诃德;而唐·吉诃德一旦扔掉长矛,身着**制服,不是骑在马上而是站在话筒前大喊大叫,那么他就是令人战栗的希特勒。

因为偏执的盲目性,希特勒的所有行动,也往往是随意的,没有深思熟虑的,是说干就干的。

同样的问题,也表现在他将英国军队击退到敦克尔刻时让德军突然止步的命令上。这是个历史之谜,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富有侵略性的征服者会听凭敌军在自己的炮口下撤走、其实很简单:希特勒不想消灭英国人。

至于他的进攻苏联,更显出不加思考的偏执。

所以,希特勒所做的一切,并非出于种种个人的私利,而只是因为他是一个心理偏执狂!这种心理偏执,驱使他拼命向前,而全然不顾前因与后果。

再来看另一个愚蠢的偏执狂墨索里尼。

在希特勒的庇护下,墨索里尼的事业在意大利得以顺利发展。

“***主义”是这个意大利心理偏执狂在1919年创造的,他比那个叫做希特勒的心理偏执狂更早地信仰了***主义。

他从1922年起就驾驭了意大利。1939年正当他处于权力顶峰的时候,他56岁。由于心理偏执,他表现出一种歇斯底里。

这个滑稽可笑的暴君把罗马的威尼斯广场变成他的大剧场,他在阳台上大肆自我卖弄。他为未来的军人留影,剃光了头,扬着下巴,转动着一双怒目,摆出不可一世的样子。

他的偏执的心理、他的性格基础,由渴望行动、喜欢暴力和成功的野心组成。他驾驶赛车和飞机;他光着上身和农民一起打麦子;他自己参加越野赛跑,并且也强迫他的部长参加越野赛跑。

这些表现的背后,是他那偏执的心理,是他那巨大的恐惧。他没有真正的朋友,很容易泄气。

他是否感觉到了实际上他并没有像希特勒主宰德国人那样地征服了意大利人?

意大利人仍然很固执,除了那些动听的言词和马戏一样的表演以外,它并没有真正听人摆弄。它从幅员广大的帝国开始,已久经沧桑。

宣传总归是宣传,墨索里尼政权的经济成果——小麦收获和沼泽的治理——微乎其微。

偏执的索里尼想继续欺骗人民,于是又把意大利战车推上了征服埃塞俄比亚的艰苦道路,希望在地中海能恢复几分昔日的威风。不料这使得他精力分散,并耗尽了他强行获得的为数不多的贷款。

不管是对人的偏执、对时代的偏执、对事物的偏执,还是对一个主义或所谓“真理’’的偏执,都是于人于已不利的因为,偏执容易顽固,不容易接受新事物。偏执的人,是独断专行的人、不民主的人、不灵活的人。

在这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民主平等思想影响每个人的时代,偏执的人是没有市场的。

当然,我们前面所说的偏执,乃是一种极端的偏执,是二种在前提错误的情形下的偏执。而如果有人能够以清醒的头脑、智慧的明眸,把这种偏执用到正确的地方,那么,这种偏执不但无害,反而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哩!

因为,如果你对一个正确的目标、有利的目标执着不放,而且到了偏执的地步的话,那么,不用说,这种偏执不但不会把你引入歧途,反而会让你走向成功。

所以,对待偏执,我们不是一概地排斥,而是应该合理地改造。即把引向一个错误方向的偏执,引导到一个正确的方向上。

在正确的方向之下,偏执会成为一种可贵的品质。

有一个数字时代的英雄,著名的计算机专家,他就写过一本书,叫做《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在这本书中,他认为,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只有怀着极端偏执的心理意识。才会在某种事业上拼命进取,最终在困难重重的条件下,取得自己想取得而别人得不到的成功。

他在这里所说的偏执,当然和希特勒、墨索里尼的偏执是一样的。但是,分明是一样的偏执,又为何一个是应该倡导的,一个是极端错误的呢?在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区别,也是关键的区别。这就是:前一个偏执,方向是正确的;后一个偏执,方向是极端错误的。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错误在于,他们偏执于一种极端错误的信念,一种极端有罪的主义。他们的主义,就是***主义。在***主义的指引之下,他们越是偏执,在错误的犯罪的道路上就越走越远。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面对偏执,不是一味地排斥,不能因为希特勒他们曾是偏执狂而对偏执一概排斥,而是应该深思这种偏执的来由。如果这种偏执来自一种不对头的目标或信念,还是尽快地改掉这种偏执为好;而如果这种偏执不是来自错误的信念或目标,而是来自一个正确的思想或理—想,那么,还是应该保留这种偏执。

无论如何,当你怀了偏执这种心理的时候,请你相信:认清它、鉴别它,剔除不好的,保留并且发挥好的,这绝对是必要的。如果你是个渴望在事业或爱情上成功的人,尤其应该牢记这一点。

固执是一个死胡同

我们对自己的目标要坚持不懈,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种坚持,千万别成了固执。也就是说,一旦当你发现自己的选择有偏差时,就要合理地调整目标,放弃无谓的固执,轻松走向有希望的道路。

两个贫苦的樵夫靠着上山捡柴糊口。有一天在山里发现两大包棉花,两人喜出望外,棉花价格高过柴薪数倍,将这两包棉花卖掉,足可供家人一个月衣食无虑。当下两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急欲赶路回家。

走着走着,其中一名樵夫眼尖,看到山路上扔着一大捆布,走近细看,竟是上等的细麻布,足足有十多匹之多。他欣喜之余,和同伴商量,要一同放下肩负的棉花,改背麻布回家。

他的同伴却有不同的想法,认为自己背着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这里丢下棉花,岂不枉费自己先前的辛苦,坚持不愿换麻布。先前发现麻布的樵夫屡劝同伴不听,只得自己竭尽所能地背起麻布,继续前行。

又走了一段路后,背麻布的樵夫望见林中闪闪发光,待近前一看,地上竟然散落着数坛黄金,心想这下真的发财了,赶忙邀同伴放下肩头的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担挑黄金。

他同伴仍是不愿丢下棉花,以免枉费辛苦,并且怀疑那些黄金不是真的,劝他不要白费力气,免得到头来一场空欢喜。

发现黄金的樵夫只好自己挑了两坛黄金,和背棉花的伙伴赶路回家。走到山下时,无缘无故下了一场大雨,两人在空旷处被淋了个湿透。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肩上的大包棉花,吸饱了雨水,重得完全无法再背得动。那樵夫不得已,只能丢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弃的棉花,空着手和挑金的同伴回家去。

这虽然是个寓言,但却给我们很有益的启示:在有些事上,过度的坚持,会导致更大的浪费,你必须随时启动自己的常识智慧,做出最合理的判断,适时调整前进的方向。在没有希望的路上固执,只能是一个愚钝的人。

俗话说得好:“才华虽然可以冲锋陷阵,但总不及机智能够统领三军。”才华是一种能力,但如果没有机智和常识的引领,就找不到才华发挥的舞台。才华走错了方向,就只能付诸东流了。

牛顿早年是永动机的追随者。在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之后,他很明智地退出了对永动机的研究,在力学中投入更大的精力。最终,许多永动机的研究者默默而终,而牛顿却因摆脱了无谓的研究,将才华发挥到极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我们还想对青年朋友强调一点,要处理好书本知识与常识的关系,不要重理论而轻实践。很多人因为缺乏机智与常识,竟然连在社会上立足谋生都比较困难。

不久前,在澳大利亚的一个牧场中,人们看到有三个大学生在那里打工。这三个人中,一个来自剑桥,一个来自牛津,还有一个是德国某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人们都非常惊异:居然让大学生来看管家畜,他们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是要做领导众人的领袖,而现在却在这里“领导”羊群。牧场主人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是个大老粗,对什么书本、理论一窍不通,却知道怎么饲养牛羊。他雇佣的这些学生,虽然满腹经纶,能说好几门外语,可以讨论深奥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理论,可是,要说挣钱却不能和一个大老粗相比。他整天谈论的只是他的牛羊、他的牧场,眼界十分狭隘,但他却能够赚大钱,而那些大学生却连谋生都很困难。尽管大学的名字很好听,其实什么实用的东西也学不到。这是一场“有文化和没文化、大学和牧场的较量,而后者总是能够占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