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生必读的历史经验大全集(超值金版)
1335500000017

第17章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3)

过了两天,张说从偶得宝玩的狂喜心境中平静下来,仔细回味,才觉得此事很蹊跷,姚崇家为何平白无故送这么珍贵的宝玩给自己呢?又一想自己与姚崇的仇怨一直没解,凭什么要写碑文呢!忙派人去姚府索回,说前日所写碑文有点不妥之处,请求取回去修改。可惜来不及了,姚崇家人说那碑文已奏过皇上并已刻在碑上。

张说听说后,顿首捶胸,骂道:“死了的姚崇还能算计活着的张说,我今天才知道自己的才能同姚崇相比,还差得远呢!”

姚崇深知张说贪求宝玩玉器之性,才因其性而巧施贿赂之计,让自己的政敌说自己的好话,避免政敌在自己死后对自己进行攻击,也为儿孙们免除了一场大劫难。

姚崇未必比张说聪明,但在时机的把握上却恰到好处。兵法讲求“速”,生活的各种博弈也同样讲究速度。在姚崇和张说的人生博弈中,速度是姚崇赢得张说的重要因素,同时凭借对于张说的性情、喜好的这些信息的了解,他才成功地将张说这只本来处在优势的“智猪”变成了一只处在劣势的“笨猪”,从而很好地保全了自己的家人。

诚然,“心想”不一定就“事成”,但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事”尚可“遂人愿”,关键是想好了,就应当去做、去行动。思想指导行动,行动才能实践思想。行动也是博弈的终结,不管决策如何完美,没有行动,最终也会像海市蜃楼般虚幻。

历史经验

孔子说:“君子贵讷于言而敏于行。”其意是告诉人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把思想化为行动,切忌空想、说空话。一个好的决策必有最佳的时机,在双方博弈中,有时快者的效益往往就是慢者的代价。

借助外部因素,让自己化险为夷

赤壁之战后,东吴几次向刘备讨还荆州,诸葛亮硬是赖着不给。不得已,周瑜设计了一个用孙权的妹妹招赘的骗局,想借机软禁刘备以要挟交还荆州。

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的几位夫人先后去世,孙权为妹妹向刘备求婚。

这显然是个骗局,拒绝的话就等于与孙吴交恶,破坏了双方联盟对刘备自然没有好处。同意去迎亲显然是凶多吉少。

几经权衡后,冬十月,诸葛亮特派大将赵云带领五百兵卒随刘备前往东吴迎亲。刘备一行人到达东吴后,赵云马上按照诸葛亮的嘱咐,叫五百兵卒披红挂彩,乐呵呵地逢人便讲:“刘备要娶孙权的妹妹啦!”很快刘备来东吴相亲的事就尽人皆知。随后,刘备左手牵羊,右手拎酒拜访了周瑜的岳父——东吴声高名望的乔国老。

乔国老马上去给吴国太——孙权的老母亲道喜,这时,他才知道吴国太还不知情。吴国太询问孙权,孙权只好告诉老人家,想用妹妹钓刘备,用刘备换荆州。老人家哪里肯让女儿冒这个风险,于是把孙权骂了一顿,亲自在甘露寺给女儿相了亲。孙权的美人计弄假成真,赔了夫人又折兵,诸葛亮不但没还荆州,还为刘备讨到了老婆。

在双方对弈中,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外部因素,让其影响甚至左右对手的策略,可减少自己实际投入的成本,在讨价还价中获取更多的收益。诸葛亮给刘备招亲就充分地运用了东吴百姓和乔国老及吴国太的力量,这是孙权和周瑜始料不及的。

人生中所谓的机会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独立的,没有竞争对手的机会;一种是与别人的机会相冲突的,蛋糕只有一块,一个人得了,另一个必然得不到。如何让自己多得或全得,就要充分算计外部因素。

历史经验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博弈不仅是双方实力的较量,还包括双方各自外部因素的较量。在看似不利的牌局中,如果能充分把握自己的外部因素,胜算的指数就提升了。

灵活应对,不做一味等候的“小猪”

在我国历史上,淝水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在强大的前秦和弱小的东晋这场对抗性博弈中,东晋的选择与放弃,就体现了我国古人博弈中的杰出智慧。

前秦在统一北方后,不断向南扩张,在攻占东晋的梁、益(约今陕西南部及四川)二州后,继占襄阳、彭城等地,急欲灭亡东晋,统一天下。

秦建元十九年(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七月,秦王苻坚自恃国强兵众,不听群臣劝阻,下诏伐晋,在政权所及范围内征兵调粮,并作如下部署:命丞相、征南大将军苻融督统步骑25万为前锋,直趋寿阳(今安徽寿县);命幽州、冀州所征兵员向彭城(今江苏徐州)集结;命姚苌督梁、益之师,顺江而下;苻坚亲率主力大军由长安出发,经项城(今河南沈丘)直趋寿阳。

几路大军,合计约百余万人,“东西万里,水陆并进”,大有席卷江南,一举扫平东晋之势。

面对前秦军队的攻势,东晋也作了下列防御部署:丞相谢安居中调度;桓冲都督长江中游巴东、江陵等地的武装力量,控扼上游;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率北府兵八万赴淮南迎击秦军主力。

10月18日,苻坚之弟苻融率秦前锋部队攻占了寿阳,俘虏晋军守将徐元喜。

与此同时,秦军慕容垂部攻占了郧城(今湖北郧县)。奉命率水军驰援寿阳的胡彬在半路上得知寿阳已被苻融攻破,便退守硖石(今安徽凤台西南),等待与谢石、谢玄的大军会合。苻融又率军攻打硖石,结果惨败。晋军士气大振,乘胜直逼淝水东岸。

此时,苻坚登上寿阳城头,望见晋军布阵严整,见城外八公山上,于秋风中起伏的草木,以为是东晋之伏兵,始有惧色。由于秦军逼淝水而阵,晋军不得渡河,谢玄便派人至秦方要求秦军后撤一段距离,以便晋军渡河决战。苻坚心存幻想,企图待晋军半渡,一举战而胜之,所以答应了这个要求。

不料,秦军此时已军心不稳,一听后撤的命令,便借机奔退,由此而不可遏止。这时,朱序等人又在阵后大喊:“秦军败矣。”秦军后队不明前方战情,均信以为真,于是争相奔溃,全线大乱。晋军乘势追杀,大获全胜,苻融战殁,苻坚狼狈逃归,损失惨重。

淝水之战以后,北方重新陷入动荡纷乱的局面,苻坚在两年以后也被其他部落首领杀害。

淝水之战,前秦实力强大,东晋相对弱小。如果以大猪与小猪争食来比喻博弈中的双方的话,小猪若傻乎乎地等大猪出牌的话,那只有让人一口口吃掉。

因为在博弈中,大猪和小猪有共同的目标,即食槽中的食物,也就是说它们的博弈是为了使利益的分配达到均衡,而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是谁吃掉谁的问题,是你死我活之争。因此,被动消极地等待是不合时宜的。东晋能够取得胜利,一方面是博弈一方前秦的冒失,另一方面是靠东晋突破囚徒困境,主动选择最佳时机,把握了主动权。

这场战役,晋军的胜利与其说是凭借自己雄厚的实力,还不如说是前秦苻坚的冒失,使东晋政权又苟延残喘了几十年。如果从苻坚的角度来说,他进行这场战斗,可能会处于不败之地,因为他底子厚,能够承受损失。但由于自身的失策,使他最后的决战演变成自乱阵脚。

前秦的实力远远超过东晋,但它最大的弱点是多民族凑合在一起,自身还没有融合成铁板一块,其他各民族的贵族都是想借机摆脱苻坚,自立山头。而苻坚最信任的大臣王猛已经去世,苻坚刚刚实现北方的统一,自大的心理使他没有看到己方致命的弱点。

前秦战线过长,部署不当,各部步调不一,没有形成合力,使其兵力雄厚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这一系列的错误,使秦军处于一种输不起的状态。最后,两军淝水决战,就好比两只实力相当的斗鸡,相互之间正在虎视眈眈地对峙,一只掉头,把薄弱的腹部暴露在对手面前,被对手狠命一啄,乘势一脚,踢得个屁滚尿流。

如果真的是两只斗鸡,输了还可卷土重来,可前秦那么多野心家在等着重新崛起,它是一只输不起的斗鸡。一旦失利,各民族贵族势力又重新脱离,瓜分了这只胸口上还淌着血的“大猪”。

淝水之战给我们的启示是:战争不宜把战线拉得太长,做企业也不宜把摊子铺得太大,做人不宜欲望太多,不然就唯有任人宰割的份儿。

历史经验

在实际的博弈中,对抗性的博弈屡见不鲜,由于双方情况千变万化,弱势一方如果墨守成规、胶柱鼓瑟,只能使自己坐失良机。因此,真正的博弈高手,绝对是捕捉时机的高手,他能根据实际形势的变化,灵活地选择自己的策略。

宁要群策群力,不逞匹夫之勇

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退守会稽山,向全国发布号令说:“凡是能够协助我击退吴国的,我就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

大夫文种向越王进谏说:“我听说过,商人在夏天就预先积蓄皮货,冬天就预先积蓄夏布,行旱路就预先准备好船只,行水路就预先准备好车辆,以备需要时用。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外患,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择。就如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到下雨时,是一定要用上它的。现在大王您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

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说罢,就握着大夫文种的手,同他一起商量灭吴之事。

文种请求去吴国求和,勾践答应了他。文种对吴王说:“我们越国派不出有本领的人,就派了我这样无能的臣子。越王说,我们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越王愿意把金玉及子女奉献给大王,以酬谢大王的辱临。并请允许越王的女儿做大王的婢妾,大夫的女儿做吴国大夫的婢妾,士的女儿做吴国士的婢妾,越国的珍宝也全部带来。越王将率领全国的人,编人大王的军队,一切听从大王的指挥。如果大王您认为越王的过错不能宽容,那么我们将烧毁宗庙,把妻子儿女捆绑起来,连同金玉一起投到江里,然后再带领现在仅有的五千人同吴国决一死战,那时一人就必定能抵两人用,这就等于是拿一万人的军队来对付大王您了,结果必会使越国百姓和财物都遭到损失,岂不影响到大王加爱于越国的仁慈恻隐之心了吗?是情愿杀了越国所有的人,还是不花力气得到越国,请大王衡量一下,哪种有利呢?”

吴王夫差准备接受文种的意见,同越国订立和约。吴王的大夫伍子胥极力反对。于是,越国将八个美女送给吴国的太宰嚭,并对他说:“您如果能宽恕越国的罪过,同意求和,还有比这更漂亮的美女送给您。”于是太宰嚭向吴王进谏说:“我听说古时攻打别国的,对方屈服了就算了:现在越国已向我们屈服了,还有什么要求呢?”吴王夫差采纳了太宰嚭的意见,同越国订立了和约,让文种回越国去了。

越王勾践向百姓解释说:“我没有估计到自己力量的不足,去同强大的吴国结仇,以致我国广大百姓战死在原野上,这是我的过错,请允许我改正!”然后埋葬好战死士兵的尸体,慰问负伤的士兵;对有丧事的人家,越王就亲自前去吊唁,有喜事的人家,又亲自前去庆贺;百姓有远出的,就亲自欢送,有还家的,就亲自迎接;凡是百姓所憎恶的事,就清除它,凡是百姓急需的事,就及时办好它。然后越王勾践又亲自去侍奉夫差,并派了三百名士人去吴国做臣仆。勾践还亲自给吴王牵马。夫差得意于勾践的孝心,不再把越国视为仇敌。

越王勾践召集父老兄弟宣誓说:“我听说古代的贤明君主,四面八方的百姓来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似的。如今我无能,只能带领男女百姓繁殖人口。”然后就鼓励国民生育。勾践本人从此开始穿自己夫人织的衣服,吃自己种的粮食。

十年过去了,越国国富民强,兵强马壮。勾践答应了百姓请战的要求,把军士们召集在一起,向他们表示决心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君不为士兵少而忧愁,只是忧愁士兵们缺乏自强的精神。我不希望你们逞匹夫之勇,而希望你们同进同退。前进的时候要想到会得到奖赏,后退的时候要想到会受到处罚,这样,就会得到应有的赏赐。进不听令,退不知耻,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到了出征的时候,越国的人都互相勉励。大家都说,这样的国君,谁能不为他效死呢?由于全体将士斗志十分高涨,终于打败了吴王夫差,灭掉了吴国。

正像勾践所说,一个人的力量没有多大,重要的是很多人一起同进同退。

否则,只能是以匹夫之勇落得惨败。韩信便曾评价项羽是个有勇无谋的匹夫。

垓下一战,刘邦胜利了,是一个团队对一个单人的胜利,而不是刘邦和项羽之间单对单的胜利。和刘邦一样,项羽也了解自己,却只知道自己的优点,死到临头都不明白自己有哪些致命的缺点。他自作聪明、不肯服输,自我感觉很好,老子天下第一,认为谁的本事都不如自己,容不下其他英雄,打来打去,都是靠自己一个人,只知道用自己一个人的智与力,而不能用别人的智与力。而且项羽生性多疑,最后把唯一一个忠心耿耿的范增都给气跑了,以致最终以悲剧收场。乌江自刎虽给后代文人墨客很多谈资,却终于无法重新改变自己的悲剧结局,可以算得上是对匹夫之勇的最佳诠释了。

历史经验

本来有外力可惜,有后路可退,却非要以卵击石,行鲁莽之事,肯定是不可取的下策。楚霸王别姬的无奈其实就是匹夫之勇无可避免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