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白话全译
1336900000044

第44章 益卦

益卦,由下震上巽组成,卦形作“”,象征“增益”。上卦“巽”为风,下卦“震”为雷:震雷奋响,风声交助,无所阻碍。故损上益下之道,往必有利,无险而不可渉,喻示“增益”情状。全卦揭示事物有时必须获得增益的道理,卦旨侧重“益下损上”之义。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译文益卦:筮遇此爻,利于有所往,利于涉水渡河。

解读益,就是指减轻赋役,苏解民困。益卦辞说“利于有所往”,因为九五、六二分别居于上卦下卦中位,像君臣百姓,各守其道,所以吉庆安宁。卦辞又说“利于涉水渡河”,因为益的上卦为巽,巽为木,下封为震,震义为动,这一卦象表示刳木为舟,浮水而行,平安顺利。巽义为谦逊,敢于作为而心怀谦逊,其事业必定与日俱进,不可限量。上天泽润万物,大地生育万物,天地对于万物一视同仁,泽惠无边。天地对于万物,君上对于百姓,施恩布惠的主要原则是:“贵在及时,要在应急。”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译文《彖传》说:增益,意思是减损于上增益于下,人民得到益处,欢悦无有穷尽;统治者从上面向下施利于在下的百姓,他的王道大为光明。利于有所前往,是因为尊者居中得正,天下必有喜庆;利于涉越大河,是因为有木舟渡水征途通畅。增益之时下者震动上者巽顺,功业就能日益发展无有限量;上天施降利惠,大地受益化生,增益的作用无所不在。总观增益的道理,都是配合时机自然进行的。

解读《彖传》指出益卦是损在上之刚益在下之柔。损上益下,从社会政治的角度看,就是统治者自损以补益在下的平民百姓,人民得到益处,自然是喜悦无限,所以《彖传》说“损上益下,民说无疆”。人民得到益处,统治者自身也会得到益处。所以高明的统治者善于使用损上益下之道,从上方施利于下,其统治才能光明昌盛。《彖传》说“自上下下,其道大光”,正是此义。“中正有庆”是就六二与九五这两爻的爻象而言的。益卦卦体六二与九五,既居中处尊位又得正,以中正之德益天下,天下享受其补益,必有福庆。此时有所前往必然有利,即使是涉险历难渡越大河大川也是无所不利。“木道”就是舟道,乘舟而行可以涉川,故《彖传》说“利涉大川,木道乃行”。《彖传》是以益卦上体巽为喻象,来说明以益涉难,征途畅通。所谓“木道”的“道”其实质就是“自上下下,其道大光”的“道”,也就是益道。上体的阳爻增益到下体的初位,象征天施阳气于地;下体的阴爻往上居于四位,象征地化生万物而上长。如此阴阳互动,天施地生,显示出增益在大自然中的作用无所不在,故《彖传》说“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彖传》的最后两句是阐发增益有时的观点的。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译文《象传》说:本卦上卦为巽,巽为风;下卦为震,震为雷,风雷激荡,是益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惊恐于风雷的威力,从而见善则从之,有过则改之。

解读如果说《彖传》是从自然界、人类社会这个角度谈增益的问题,那么《象传》则是从个人修养这个角度来谈增益的问题。益卦上体巽为风之象,下体震为雷之象。风烈则雷迅,雷激则风怒,二者互相增益其势,所以说风雷相助象征增益。君子从风雷相益之象中认识到个人在道德修养上也要有所增益。具体的途径就是《象传》所说的“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看到别人有善言善行就向往之、学习之,知道自己有了过错就迅速改正之,这样在道德修养上当然就会有所增益。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

译文初九:利于大有作为,非常吉祥,没有咎害。

《象传》说:非常吉祥而没有咎害,说明初九本来不能胜任大事(但此时因获益阳刚,可以大有作为)。

解读益卦之形成在于损四益初,故初九是成卦之主,为处下获益之象,正是《彖传》所谓“自上下下,其道大光”之爻,他的发展是无限量的,故爻辞说利于大有作为。初九本来位卑处下,是难以胜任大事的,由于受益于上体的阳刚之德,知恩图报,欲干一番大事业,同时又上应六四,有六四辅助,所以爻辞才说“利用为大作”。但由于初九地位低下。干大事如不能获大功,就要受到非议,只有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得元吉,才能无咎。所以王弼《周易注》说:“夫居下非厚事之地,在卑非任重之处,大作非小功所济,故‘元吉’乃得‘无咎’。”“下不厚事也”是说初九本来处在下位不能胜任大事的,现在得阳刚之益,获益而图报,要“为大作”。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象》曰:或益之,自外来也。

译文六二:有人赐与价值十朋的宝龟,无法辞谢,永久守持正固可获吉祥;君王得此宝龟祭享天帝,吉祥。

《象传》说:有人赐与(价值十朋的大宝龟),这是从外部不招自来的增益。

解读益卦的六二与九五相应,是得九五之余刚,故损卦六五的《象传》说是“自上佑也”,益卦六二的《象传》说是“自外来也”,都强调这种增益是不招而至的。损卦的六五柔居阳位,刚柔得中;而益卦的六二,爻、位皆阴,刚德不足。所以损卦六五的爻辞日“元吉”,而益卦六二的爻辞则戒之日“永贞吉”,即受益必须永远走正道才能得吉。六二虽然中正虚中,得到天下人的帮助,甚至有人赠送他大宝龟,但六二不将增益之物据为己有,而是将之用于君王的祭享,这与初九获益图报,欲“为大作”有共同之处。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象》曰: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译文六三:增益于荒年赈济百姓,没有咎害;心存诚信,持中慎行,手持玉圭,报告王公。

《象传》说:增益于荒年赈济百姓,所用粟米本是百姓固有之物。

解读六三正当荒歉之年,从爻位上看处下体之上,相当于郡守县令之类的官员,所以他不必做别的事,只要能做到开仓赈济灾民,就体现了损上益下之道,必无咎害。当然开仓济民要有诚信,既要有信于上,也要有信于下,持守中道,慎干行事,即爻辞所说的“有孚中行”,万不可借赈灾之机中饱私囊。开仓济民,不可专行,必须向上级请示报告。所以六三要手持玉圭向王公报告,获致批准方可开仓。粮食本来就是百姓耕种出来的,现在遇到凶荒歉收之年,官府开仓赈灾以益百姓,这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所以《象传》说“益用凶事,固有之也。”不过,尽管粮食是“民之固有”,但六三能益之当益,也算是循吏了。从一卦的上下体来看,二与五是中位,但从一卦的整体来看,三与四居中,所以本爻与下一爻六四皆日“中行”。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象》曰:告公从,以益志也。

译文六四:持中慎行,报告王公要迁徙国都,公允许;利于依附君上迁都益民。

《象传》说:报告王公要迁徙国都而被允许,是因为六四有益民之志向。

解读六四爻辞所说的事情是接着六三爻辞来的。从六三爻辞我们得知当地百姓遭受灾荒,所以才有六四爻辞所说的迁徙其国都、避害就利之举。六四居益卦上体,正当损上益下之时,而在灾荒之年,最大的益下举动,莫过于迁国,带领人民到庶富之地去耕耘收获,重建家园。六四虽然主于益下,但他不在君位,迁国大事须请示君上,所以爻辞日“告公”。由于六四有“中行”之德,而且正如《象传》所说的有益民之志,故公“从”。爻辞“利用为依迁国”。正是依附君上、实施迁国、无往不利之意。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象》曰:有孚惠心,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译文九五:怀有真诚信实地施惠天下的心愿,毫无疑问是非常吉祥的。天下万民也必将真诚信实地回报我的恩德。

《象传》说:怀有真诚信实地施惠天下的心愿,说明非常吉祥是不用问的。天下万民回报我的恩德,说明(九五)大得损上益下的心志。

解读九五以阳刚中正之德居尊位,下应六二,犹如怀有诚信惠下之心,即爻辞所言“有孚惠心”。天下之民受其恩惠,当然是不待问而必有吉祥,故爻辞说“勿问元吉”。九五以至诚益于天下,天下之人当然亦至诚爱戴,真心实意地回报其恩德。爻辞“有孚惠我德”即此意。这里心与德是一回事。在九五看来,惠益下民是自己的心愿;在百姓看来,这就是赐予他们的恩德。九五有至诚惠民之心,作为反馈,民则至诚回报九五之德。“惠我德”的“惠”与“有孚惠心”的“惠”不同,后者是施惠,前者是感惠,有回报的意思。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象》曰:莫益之,偏辞也,或击之,自外来也。

译文上九:没有谁增益他,有人攻击他;立心无恒,有凶险。

《象传》说:没有谁增益他,意思就是遍天下之人没有助益他的;有人攻击他,这是从外部不招自来的凶险。

解读上九与九五的情况大相径庭,天下无人益之,反而群起攻之,看来关键在于“立心勿恒”。益卦讲究损上益下,益下才能自益。上九处益卦上体,本该像六四、九五那样坚持益下,但他立心无恒,即益下之心不能恒久,反而要求损下益上,结果适得其反,“莫益之,或击之”,陷人凶险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