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4月1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决定恢复我国的代表权1980年4月1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该组织的代表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根据1944年7月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协议”而建立的国际金融机构,于1945年12月正式成立。它的宗旨是:商讨和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向会员国提供中、短期贷款,解决其国际收支中出现的暂时不平衡,以促进货币和汇率的稳定及国际贸易的发展。
1989年4月17日中国台北体育代表队首次来大陆比赛1989年4月17日,参加亚洲青年体操锦标赛的中国台北体操队一行27人,在团长、中国台北奥委会副秘书长詹德基率领下,于1989年4月17日下午到达北京,这是1949年以来首次派队到大陆来参加体育比赛,标志着海峡两岸的体育交流进入新的阶段。
1998年4月17日我国科学家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世界最深1998年4月17日,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最深处达5382米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深谷。从此,过去被称为世界第一大峡谷的深达3200的秘鲁科尔卡大峡谷将退居次要地位。
4月18日
1885年4月18日中日签订《天津条约》1885年4月18日,中日签订《天津会议专条》。1884年12月4日,朝鲜“开化党”人金玉均按照日驻朝公使竹添进一密订的计划,引日军攻人王宫,挟持国王,组织一个由“开化党”人担任要职的亲日政权。史称“甲申事变”。事变后,清兵应朝鲜之请,击败了日军和“开化党”,拦回被挟持的朝鲜国王。由于当时日本的军事力量尚非清军之敌,内阁便决定暂时维持和局,先搞战备,再图大举。故于1885年2月,日本派伊藤博文为全权大使,陆军中将西乡从道为副使,出使中国,乘机要挟清政府谈判。清政府代表李鸿章采取希图苟安的妥协方针,4月18日在天津与伊藤博文签订《会议专条》(又称《天津条约》或《朝鲜撤兵条约》)。共三款,另附李致伊文书一件。内容:中日同时从朝鲜撤兵;将来朝鲜国若有变乱重大事件,中、日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互行文知照。这样,日本获得随时可以向朝鲜派兵的特权。后来日本利用此约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
1897年4月18日希土战争爆发
1897年4月18日希土战争爆发。战争进行了1个月,最后以土耳其获胜而告终。
希腊是俄土战争前巴尔干半岛上唯一获得独立的国家。但当时的独立是不完全的,尚有相当大一部分住有希腊居民的领土,仍在土耳其苏丹的统治下。因此,关于这些地区和希腊重新合并,取得民族独立的问题,一直是斗争中最尖锐的问题。1896年,克里特岛上爆发武装起义。1897年公开宣布了克里特岛归属希腊。希腊政府决定派兵支援,欧洲列强英、法、意、俄四国则宣布克里特岛在“欧洲保护下”实行自治,并派军队联合占领了该岛。就在这同时,土耳其对希腊也采取了军事行动。希腊原来就是一个比较弱小的国家,兵力不足,而且事先也没有战争的准备,所以战争一开始就显出了双方力量的巨大悬殊。
虽然许多国家有志愿军支持希腊作战,但战争最后还是希腊人失败,迫使它不得不撤兵克里特岛,并答应向土耳其政府支付赔款。为了保证赔款的支付,当时还设立了一个国际委员会,希腊的全部关税收入和国家专卖所得一律交该委员会处理。这样一来,希腊的独立当然每况愈下,更进一步地处于外国人的控制之下。战争是结束了,土耳其是胜利者,但通过这次战争的胜利,土耳其实际上也并没有因此而获得对克里特岛的继续统治权,列强的驻兵不走,根据俄国人的建议,希腊王子乔治——一个反对和希腊重新合并的人物成了该岛的高级专员,1955年4月18日万隆会议召开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群山环抱的秀丽城市万隆举行。
这次会议后来又被称为“万隆会议”。
亚非会议是由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五国于1954年12月20日联合发起的,共有20个亚非国家参加。除5个发起国外,与会者还有18个亚洲国家和6个非洲国家。它们是:阿富汗、柬埔寨、中国、埃及、埃塞俄比亚、黄金海岸(今加纳)、伊朗、伊拉克、日本、约旦、老挝、黎巴嫩、利比里亚、利比亚、尼泊尔、菲律宾、沙特阿拉伯、苏丹、叙利亚、泰国、土耳其、越南民主共和国、南越(今越南南部)和也门。
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
席了万隆会议。代表团的其他成员还有:代表陈毅、叶季壮、章汉夫、黄镇,顾问廖承志、杨奇清、乔冠华、陈家康、黄华、达浦生,秘书长王倬如。
由于长期遭受殖民主义的统
治,承受了殖民统治遗留下的一些历史争端和政治偏见的影响,与会国家之间难以避免地存在着一些误解和隔阂。没有资格参加会议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国家,也在会外巴望这次会议发生争吵而一事无成。
周恩来总理以高瞻远瞩、胸怀博大的伟大政治家风度,高举和平、团结、反帝、反殖、友好合作的旗帜,坚持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原则,化解了矛盾,排除了障碍,赢得了朋友,为会议在极其复杂的形势下取得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万隆会议一致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公报包含了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国人民问题以及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等广泛内容。公报在《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中提出了著名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它们是:(1)尊重基本人权、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2)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3)承认一切种族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4)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5)尊重每一国家按照《联合国宪章》单独地或集体地进行自卫的权利。(6)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7)不以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8)按照《联合国宪章》,通过如谈判、调停、仲裁或司法解决等和平方法以及有关方面自己选择的任何其他和平方法来解决一切国际争端。(91)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10)尊重正义和国际义务。《万隆会议十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
万隆会议是第一次由亚非国家发起召开和自己做主的国际会议。会议本着求同存异、平等协商的原则,为国际社会确立了处理国际关系的一系列准则。这次会议所体现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间的友好合作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而载入史册。万隆会议标志着亚非人民的觉醒和团结,它为不结盟运动的诞生铺平道路,对发展中国家为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推动南南合作所作的努力给予极大的鼓舞。
4月19日
1775年4月19日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枪在美国莱克星顿镇的中心区,耸立着一座手握步枪的民兵雕像。这位民兵英姿飒爽,双脚坚定地踩在石墙上,两眼警惕地注视着前方。下边有一块不加琢磨,非常简朴的石碑。碑文写道:坚守阵地。在敌人没有开枪以前,不要先开枪;但是,如果敌人硬要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那么,就让战争从这儿开始吧!
这是为了纪念美国历史上著名的独立战争的第一个战役——莱克星顿战役而立的。
15世纪末,美洲新航路发现之后,西班牙、法国、英国、荷兰和瑞典相继侵入北美洲,经过一番争夺,英国成为北美大陆的主要殖民者。英国殖民者的残酷掠夺,引起北美人民的反抗。到了18世纪初,随着殖民地经济的发展,矛盾更加激化。1773年12月16日夜间,北美人民为了反对英国的“茶叶税法”而爆发“波士顿倾茶事件”,这标志着矛盾已激化到了非诉诸武力不可的地步。
1775年4月19日清晨,800名全部武装的英国轻步兵,在一名少校的率领下,向莱克星顿进发。突然,他们发现在村前的草地上,站着一队北美洲的民兵。
“停止前进!”民兵们发出命令。
“别听他们,冲!”少校举起了指挥刀。
“砰!”枪声响了,子弹在天空飞舞。英勇的民兵扑向英国殖民军,打死打伤247名,殖民军仓惶地逃回波士顿,民兵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从此,美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北美独立战争爆发了11993年4月19日美国“大卫派”教徒集体自杀1993年4月19日,一场大火焚毁了得克萨斯州近百名“大卫派”教徒武装据守了51天的大院。据当时的报道,仅有9名教徒从火海中逃生,其余86名教徒包括约24名儿童下落不明。这是1978年圭亚那人民圣殿教913名教徒惨死于“森林事件”后的又一起教徒集体死亡的宗教悲剧。
这场大火是在美国联邦调查局4月19日早晨出动装甲车捣毁大卫派据点围墙并向里面施放催泪弹之后发生的。联邦调查局发言人里克斯说,当局之所以决定用催泪弹将教派成员赶出据点,是因为担心他们可能集体自杀。
据美国新闻界报道,“大卫派”头目考雷什曾告诉联邦调查局,如果联邦执法人员企图加害于他,那么执法人员将被“烈火吞没”。考雷什本人下落不明。
不过,据《华盛顿邮报》报道,两名逃离现场的信徒说,他们认为,政府坦克向据点的木结构建筑物施放瓦斯时,把屋内的煤油灯打翻,从而引起了这场大火。一个死里逃生的考雷什信徒说,他们不可能集体自杀,否则,他们不可能在据点戴上防毒面具。
大卫教派是从一个名叫“七日历险者教”的宗教团体中分裂出来的。“七日历险者教”的前身是一位保加利亚移民维克多·霍特夫于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洛杉矶创立的“大卫七日历险者教”。
4月20日
1910年4月20日哈雷彗星到达近日点1910年4月20日,哈雷彗星到达近日点。哈雷彗星是唯一可以预报的大彗星,1705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利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推算出其回归周期及轨道,为表彰他的成就,遂将该彗星命名为哈雷。它成为公元前240年以来有32次回归记录的“熟客”。哈雷彗星的周期约为76年。在20世纪出现过两次。1910年回归时条件良好,因而形象颇为壮观:4月20日过近日点时彗尾已亮得肉眼可见,一个月后过近地点时彗尾长达125度。
150度。其实,由于它距离地球只有2500万千米,故有人担心完全被彗尾笼罩的地球生物会全部死亡。其实彗尾非常稀薄,而地球未发生任何异状。不过哈雷彗星横扫天际的景象着实使当时的人们心惊肉跳。
1930年4月20BO印度白沙瓦起义
1930年4月20日,印度白沙瓦起义爆发。
白沙瓦位于印度西边省的中心(今巴基斯坦内)。当时,正值印度爆发第二次不合作运动,全国各地纷纷举行群众性集会,组织了大规模的反对英帝国主义的游行。群众行动起来了,终于冲破了甘地所主张的仅限于不合作的框框,由集会游行发展成为人民起义。
那一天,大批农民和季节工人聚集到白沙瓦举行示威游行。工厂、机关、学校都停止了工作表示支持,连边境的巴克同部落也有很多人赶来白沙瓦。群众集会的人数愈聚愈多,当警察向群众开枪后,原来已经很愤怒的群众,立刻起义反抗他们筑起街垒,也拿起了武器,进行了英勇的搏斗。白沙瓦群众的斗争是正义的斗争,很快赢得了印度第一皇家哈尔瓦团两个党印度籍士兵的同情,他们拒绝向起义者开枪。并把武装交给了群众,使起义的群众完全控制了这个城市。
这次事件对英国殖民者的震惊很大,他们用英军替换下了驻在西北边省的几个营印度兵,并大举调兵遣将,在西北边境集聚了2/3以上的英国殖民军,向起义的人民进行了最残酷的镇压。
白沙瓦起义对当时全印度的反帝斗争起的影响的确很大,5月3日在旁遮普和其他省份的各大城市都举行了“白沙瓦日”,边境的锡克人和巴克同人还组成了志愿队,参加了对英国殖民军的袭击。这次起义虽然在英殖民军强大的武力镇压下失败了。但延期将近一个月的斗争,却推动了全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使至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996年4月20日八国核安全首脑会议召开由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建议召开的八国核安全首脑会议于1996年4月20日在莫斯科举行,英、德、意、加、美、俄、法和日本领导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叶利钦和法国总统希拉克主持。
会议的主要成果是通过了关于加强核安全合作宣言,反对核材料非法交易的纲领,关于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声明和关于乌克兰问题的声明等4项文件。但会议也表现了各国间,特别是西方7国与俄罗斯之间在一系列问题上存在分歧。针对北约东扩,核武器可能部署到新加入北约国家领土上,俄罗斯在会上提出只把核武器部署在本国领土的建议。在落实会上提出的提高核安全措施的经费问题上,各方的反应也不尽一致,日本首相桥本表示将向俄提供援助。德国总理科尔认为经济问题不应超越现实的框架。俄则认为,不出资金落实,核安全的前景未必光明。
总之,八国核安全首脑会议的召开,使美、欧、俄伙伴关系达到了新水平。
4月21日
1930年4月21日五大国签署海军条约1930年4月21日,以控制海军军备竞赛为目的的伦敦海军条约在圣詹姆斯官举行签字仪式。这个条约是5个海军大国进行长达14个星期讨论的结果。这5个国家是英国、美国、日本、法国和意大利。
法国和意大利不同意条约的具体条款,因此,对海军的限制只适用于美国、英国和日本。条约限制各种舰艇的吨位,并且减少战列舰的数量。
在通过无线电从伦敦向纽约广播的一篇谈话中,美国国务卿亨利·史汀生说:“这次会议使我更加相信和平的外交方式最终会代替战争。”
4月22日
1915年4月22日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首次施放毒气1915年4月22日,德军在法国沿线的进攻中使用了毒气炸弹和炮弹。使用毒气弹进攻的结果是在盟军前线上打开了一条5英里长的缺口。加拿大军队从侧翼攻击德军,英军和印度军队则充填那个缺口。对协约国来说幸运的是,德军没有后备部队充填那个缺口。这种新式武器的第一次使用,一点儿没取得战术上的好处,然而德国人说会产生更实质性的效果。同时,他们正因动用了那种新式武器而受到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