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精商三经
1357100000014

第14章 上篇(13)

(3)热门行业最赚钱。热门行业之所以热,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些行业利润大,巨大的利润使很多人都进入了这些热门行业。这样,热门行业的竞争就会空前激烈,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你必须具备很强的实力。但刚开始创业的人往往都缺乏实力,因而选择热门行业并不一定就能够成功。

(4)一口吃个大胖子。每一个创业者,在创业的初始阶段都可以说是雄心勃勃的,择业时往往受这种所谓“雄心”的驱使,一定要选择那些一下子就能赚到成千上万元甚至上亿元的生意。可是,创业并非想像中那么容易,任何一个成功的商人都不可能一夜暴富,每一个成功的故事背后都留有一串串辛勤的汗水和足迹。同样,财富的积聚也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万丈高楼平地起,因此大生意并不意味着就能赚大钱,同样小生意也不一定就意味着只能赚小钱。总之,干事业绝不能一蹴而就,择业也不能贪大贪快,雄心大是好事,但应志在长远,心情过于急切,同样会使择业变得盲目而没有把握。

(5)朝阳行业最赚钱。从理论上来说,由于朝阳行业的发展前景远远超过了其他行业,行业巨大的潜力其实就是无穷无尽的商机,商机几乎就等于利润,但并不是所有的人在朝阳行业里都能赚到钱,因为朝阳行业的从业者需要更为过硬的素质,没有过硬的素质,诸如开发市场的能力、捕捉商机的能力等等,即使进入了朝阳行业也不一定能够赚到钱。

总而言之,选择行业可能关系到你的一生,你人生的方向就在你这一抉择之中,因此,选择行业时一定要仔细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再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从而做出郑重选择,避免步入创业雷区。

1.抓准商机,经商的第一素质是商业眼光

商战是残酷的,客观上要求经营者对伤情作出准确判断,抓住商机,更要求经营者是一位观察家。经商的第一素质是眼光,这不仅表现在对市场风云变化的直觉上,还要体现在运筹帷幄的商战韬略中。

时下,经济运行体制在走向市场经济,告别计划经济。但长期以来形成的产品经济模式和官商经营作风,仍像幽灵一样纠缠着许多经营者,致使许多企业内部人员缺乏灵敏的市场触觉,不能把握变幻莫测的市场动态:决策时不知所以,准不了;决策之后又办事拖拉,不能准;有时由于企业的“婆婆”多,左请示,右汇报,一个决策要经过没完没了的讨论研究和批准;也有一些企业家目光短浅,不肯吃眼前的小亏,这样往往坐失良机。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商战中,精明的经营者总感觉到,机遇总是那么来去匆匆,一闪即逝。如果抓不住或抓不准,那就可能造成一生的遗憾。

《韩非子》一书中,有一则“郑人卖豕”的故事,就是描写郑国一个商人由于不懂抢时间做生意的道理,把一桩好买卖白白丢掉的经过。它从反面论证了“商贵神速”的道理,同时也说明缓慢拖沓的严重危害。

一次,一位郑人前去离家较远的集镇上卖猪。当他走到时,已是红日西坠,暮色苍茫了。恰好有一个收购毛猪的商贩见到他赶着一群猪从街头走到客店门前,心想买猪的生意来了,如能马上成交这笔生意,明日就能赶回家中,还误不了拿到早市去贩卖。猪贩子急忙找到卖猪人进行洽谈。哪料想卖猪人见有人来买猪,却十分生气地嚷起来:“你这伙计好不懂事,我从很远的地方来这里,天又这么晚了,哪里有功夫和你说话呢?”说着,狠狠地瞪了猪贩子一眼。猪贩子再三央求卖猪人:“生意人的目的是为了成交买卖,哪里还能分天色早晚!”但郑人仍毫不理会这一套,气呼呼地把猪赶进了客店。结果,一桩到手的生意硬是让他给蹬去了。至于猪进了店需要花费多少店钱和饲料,他却压根儿也没想一想。

经商的目的,是为了尽快把商品推销出手,加速资金周转,多赚钱。拖延一天时间,就会多占压一天资金。商品长期压在手中,资金则会减少生息。郑人由于时间观念淡漠,不了解时间在经商中的重要作用,更不会用时间去实施竞争战术,他甚至抹杀了时间和经营的关系,把卖猪与时间早晚对立起来。就这样,找上门来的买卖被他一阵吹胡子瞪眼给搅黄了。

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意人是绝不会这样愚蠢的,他们把争取时间作为在竞争中取胜的一大法宝。故事中那位猪贩子似乎很懂得快购快销的“狠”劲可以尽早生利的道理。他早一点买进,就可以赶早市,等于争取了一天时间,也等于资金周转加快了一天。利润率是与资金周转成正比的,周转快则利润就高,加快一天周转,就等于多赚了一天的资金利息。快购快销具有推动资金增值的神奇力量。

商场如战场。经营者在风云变幻的商海竞争中,一旦时机到来,就必须当机立断,该攻就攻,甚至要连续攻击;该收场就收场,哪怕是有所损失。

当断不断,该及时收而不收,不该攻时而攻,不该收场时收了场,只会遭受到更加惨重的损失。商战的残酷,客观上要求经营者对商情作清醒判断,当机立断,不允许拖拖拉拉而坐失良机,更要求经营者是一位观察家,第一素质就是眼力。这不仅表现在对市场风云变化的直觉上,而且体现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韬略中。欲想商战获胜,就要善择良机,就要随时把握客观形势及其各种力量的对比变化,透过现象看本质。狠抓商机才能财源滚滚!

2.依靠敏锐的商业嗅觉,在冒险中捕获商机

具有冒险素质几乎是一切成功商人的必备素质,经商本身就是一项冒险的事业,选择了这一行就不能前怕狼、后怕虎,该冒的险一定要敢冒。

J·P·摩根诞生于美国康乃狄格州哈特福的一个富商家庭。摩根家族1600年前后从英格兰迁往美洲大陆。最初,摩根的祖父约瑟夫·摩根开了一家小小的咖啡馆,积累了一定资金后,又开了一家大旅馆,既炒股票,又参与保险业。可以说,约瑟夫·摩根是靠胆识发家的。一次,纽约发生大火,损失惨重。保险投资者惊慌失措,纷纷要求放弃自己的股份以求不再负担火灾保险费。约瑟夫横下心买下了全部股份,然后,他把投保手续费大大提高。他还清了纽约大火赔偿金,信誉倍增,尽管他增加了投保手续费。投保者还是纷至沓来。这次火灾,反使约瑟夫净赚15万美金。就是这些钱,奠定了摩根家族的基业。摩根的父亲吉诺斯·S·摩根则以开菜店起家,后来他与银行家皮鲍狄合伙,专门经营债券和股票生意。

生活在传统的商人家族,经受着特殊的家庭氛围与商业熏陶,摩根年轻时便敢想敢做,颇富商业冒险和投机精神。1857年,摩根从德国哥廷根大学毕业,进入邓肯商行工作。一次,他去古巴哈瓦那为商行采购鱼虾等海鲜归来,途经新奥尔良码头时,他下船在码头一带兜风,突然有一位陌生白人从后面拍了拍他的肩膀:“先生,想买咖啡吗?我可以出半价。”

“半价?什么咖啡?”摩根疑惑地盯着陌生人。

陌生人马上自我介绍说:“我是一艘巴西货船船长,为一位美国商人运来一船咖啡,可是货到了,那位美国商人却已破产了。这船咖啡只好在此抛锚……先生!您如果买下,等于帮我一个大忙,我情愿半价出售。但有一条,必须现金交易。先生,我是看您像个生意人,才找您谈的。”

摩根跟着巴西船长一道看了看咖啡,成色还不错。一想到价钱如此便宜,摩根便毫不犹豫地决定以邓肯商行的名义买下这船咖啡。然后,他兴致勃勃地给邓肯发出电报,可邓肯的回电是:“不准擅用公司名义!立即撤销交易!”

摩根勃然大怒,不过他又觉得自己太冒险了,邓肯商行毕竟不是他摩根家的。自此摩根便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开自己的公司,做自己想做的生意。

摩根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在伦敦的父亲。吉诺斯回电同意他用自己伦敦公司的户头偿还挪用邓肯商行的欠款。摩根大为振奋,索性放手大干一番,在巴西船长的引荐之下,他又买下了其他船上的咖啡。

摩根初出茅庐,做下如此一桩大买卖,不能说不是冒险。但上帝偏偏对他情有独钟,就在他买下这批咖啡不久,巴西便出现了严寒天气。一下子使咖啡大为减产。这样,咖啡价格暴涨,摩根便顺风迎时地大赚了一笔。

从咖啡交易中,吉诺斯认识到自己的儿子是个人才,便出了大部分资金为儿子办起摩根商行,供他施展经商的才能。摩根商行设在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对面的一幢建筑里,这个位置对摩根后来叱咤华尔街乃至左右世界风云起了不小的作用。

这时已经是1862年,美国的南北战争正打得不可开交。

林肯总统颁布了“第一号命令”,实行了全军总动员,并下令陆海军对南方展开全面进攻。

一天,克查姆——一位华尔街投资经纪人的儿子,摩根新结识的朋友,来与摩根闲聊。

“我父亲最近在华盛顿打听到,北军伤亡十分惨重!”克查姆神秘地告诉他的新朋友,“如果有人大量买进黄金,汇到伦敦去,肯定能大赚一笔。”

对经商极其敏感的摩根立时心动,提出与克查姆合伙做这笔生意。克查姆自然跃跃欲试,他把自己的计划告诉摩根:“我们先同皮鲍狄先生打个招呼,通过他的公司和你的商行共同付款的方式,购买四五百万美元的黄金——当然要秘密进行。然后,将买到的黄金一半汇到伦敦,交给皮鲍狄,剩下一半我们留着。一旦皮鲍狄黄金汇款之事泄露出去,而政府军又战败时,黄金价格肯定会暴涨,到那时,我们就堂而皇之地抛售手中的黄金,肯定会大赚一笔!”

摩根迅速地盘算了这笔生意的风险程度,爽快地答应了克查姆。一切按计划行事,正如他们所料,秘密收购黄金的事因汇兑大宗款项走漏了风声,社会上流传着大亨皮鲍狄购置大笔黄金的消息,“黄金非涨价不可”的舆论四处流行。于是,很快形成了争购黄金的风潮。由于这么一抢购,金价飞涨,摩根一瞅火候已到,迅速抛售了手中所有的黄金,趁混乱之机又狠赚了一笔。

这时的摩根虽然年仅26岁,但他那闪烁着蓝色光芒的大眼睛,看去令人觉得深不可测;再搭上短粗的浓眉、胡须,会让人感觉到他是一个深思熟虑、老谋深算的人。

此后的一百多年间,摩根家族的后代都秉承了先祖的遗传,不断地冒险,不断地暴敛财富,终于打造了一个实力强大的摩根帝国。

3.抓准商机,是经商的关键一步棋

机会只垂青于有所准备的人,这是大多数人都知道的道理。没有准备,机会来了也抓不准甚至抓不住。经商就更是如此,不做准备,就别指望商机会降临到你的身上。

保罗·盖蒂是上世纪中叶美国的大实业家,在1957年10月美国权威的《财富》杂志进出的全球商界富豪榜上,他曾以超过10亿美元的资产而名列榜首,他的财产比第二名——另一位石油富豪亨特高出3亿美元。10多亿美元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财富,盖蒂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靠的正是多方面的准备而把握住了发财的机会。

1893年盖蒂出生于美国北部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波利斯市的一个小石油商家庭。

1912年盖蒂中学毕业,考入加利福尼亚大学。没过多久,他又转校考入世界著名的英国牛津大学。随着年龄的增长,盖蒂对社会和自己的认识也在不断修正和改变。当他在大学二年级暑假回家的一次到油田参观中,找到了开采石油的乐趣后,他渐渐地喜欢上了石油开采业。

越来越对石油开采感兴趣的盖蒂,于1914年中断了大学的学业,带着身上仅有的500美元,只身到中南部的新兴工业城市俄克拉荷马闯天下。俄克拉荷马城外的郊原上,到处都是前来这里淘“黑金”(石油)的人,盖蒂满怀希望地加入到这个大军之中。

在不断的挖井打工生活中,盖蒂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石油开采经验。1915年当地有一块地皮要出租,得知此消息后的盖蒂异常兴奋,因为凭经验他觉得这块地采出石油的希望很大。摆在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才能战胜其他竞争者,把这块地皮租到手。

当时有很多财大气粗者去竞租,而盖蒂摸摸自己的口袋,兜里却只有区区500美元。有地皮要出租,这是有了机遇;如何把握机遇,成败在此一举。为此,盖蒂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找了一个银行的雇员代他去竞标报价,这个银行雇员成了他的贵人。说来也奇怪,那些竞租者见到这位银行雇员来报价,纷纷退出竞争,结果盖蒂竟然以他仅有的500美元顺利中标。

后来才知道,这个银行雇员所在的银行是一家实力强劲的大银行,那些财大气粗的竞争者很多人都知道他的身份,有的跟他打过交道。竞标者看到他来竞标,以为他代表那家大财团来的,心想竞争不过大财团,不如早点退出落得做个好人。就这样,盖蒂成功地把握了这次机会,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租到这块地后,盖蒂临时招聘了一些工人,不久便与工人们一道挖掘油井。果然不出盖蒂所料,这块地下真有石油。不几天,他们便挖出了一个每天可出720桶原油的油井。

1916年5月,盖蒂与他父亲签约,合伙创办了“盖蒂石油公司”。父子俩明确分工:父亲提供石油开采资金,盖蒂负责作业管理,利润按7:3分成。到后来,为扩大规模,公司又吸纳了几位投资人,股份比例略有调整。

盖蒂是个非常敬业的人,他总是亲临一线参与现场作业,虽然是老板,却身兼地质学家、爆炸专家、挖掘监督、操作工人等数职。经过较长时间的现场操作,他找到了不少石油开采的规律,找油的经验越来越丰富,成功率不断提高,这为盖蒂石油公司带来勃勃生机。1917年,盖蒂的财富已超过100万美元。

在经济危机刚开始缓和时,他于1932年开始大量买进海岸联合石油公司的股票,第二年达到26万股,以后不断增加,直到完全拥有这家公司。

1949年盖蒂获悉沙特政府有意引入外资开采石油,便以1250万美元的价格,从沙特阿拉伯政府租借到沙特与科威特之间“中立地带”的石油开采权,利润平分。6年后第一口油井喷出石油,他的巨额投资开始得到回报。此后,他又一口一口地打出了许多高产油井,从中获得惊人的收益。

在开采“中立地带”的石油前,很多人都认为这一行动风险太大,因为投资太大。盖蒂感谢他的贵人——沙特政府给了他机会,他甘愿冒险去一搏。投资了4000万美元的钻井费用,在他拥有开采权的范围内,据地质学家估计可以开采出130兆桶原油。

滚滚不断的石油,成为盖蒂的“黑金山”。以此做后盾,他大胆投资相关产业,建造和收购了一大批炼油厂,创建了自己的油轮船队。他还大量买进石油公司的股份,到1963年拥有自己公司的股份12.57万股,此外还掌握海岸公司、使节公司、斯克利石油公司、纽约皮埃尔旅馆、斯帕坦航空公司等企业的控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