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精商三经
1357100000017

第17章 下篇(1)

1.找准商业伙伴:与出色的

人在一起会更出色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红花虽好,也得绿叶扶衬”,这些精典的谚语恰如其分地说明了一个人要想干成一番事业绝离不开他人的帮助。经商就更是如此,经商者不仅要找帮手,而且要尽量找最出色的帮手,这样,你才会更出色。

经商尤其是初入商海的时候,资金注入往往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关键在于这个时候你的身边都有什么样的人,是出色还是不出色。

在这一方面,菲力·斯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到达底特律不久,因为一点小误会,辞掉了他姑父的工作,决心自己设立公司制造轮胎,这时他手头只有几百块钱,仅够买十几只轮胎的原料。

后来他拉了两个朋友投资,其中一个就是带他去坐豪华马车的威克多。三人一共凑了3000块钱,便在芝加哥成立起公司来,名字是“菲力·斯通—威克多橡胶公司”。

当时,菲力·斯通凭借早期他推销调味品时,对这个美国第二大城的街道的熟悉的经验,知道街上铺的都是鹅卵石,路面非常不平,连马匹走在上面都要穿橡胶鞋。他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大城市需要橡胶轮胎比芝加哥更迫切,而且这一城市人口多,车辆多对它初期的发展一定有很大帮助。

可是,他的两个股东并不了解这一点。“底特律是车辆发展的重镇。”他们说。“而我们将来的产品正是供车辆用的,何以要舍近求远呢?”

“因为我们初期的供应对象是以马车为主,”菲力·斯通说,“同时,底特律是制造车辆的城市,但能体验坐车滋味的人并不多,你们知道,此地有很多工人造了十几年的车辆,而自己却一次车也没坐过。像这样的人,怎会知道橡胶轮胎的车子坐起来是何等舒服?”

费了很多唇舌,菲力·斯通总算把两个股东说服了,开始在芝加哥制造轮胎。也许因为一开始就不太顺利,彼此合作了没有几年,这家公司就出让给别人了。

因为他当初出的本钱少,所以分到的钱也不多,但足够他到俄亥俄州的亚克朗市去创业用的了。

亚克朗是美国“橡胶之城”。菲力·斯通做了几年轮胎之后,深深了解到,要想求大发展,一定得有充足的原料。所以在芝加哥生意结束之后,毫不迟疑地独自到了这个橡胶汇集的城市,成立了“菲力·斯通橡胶轮胎公司”,自己当了老板。

开始时,他的资金不多,只能小规模经营,并于1903年8月间,成立了“燧石轮胎橡胶公司”,此一公司现在已成为美国最大的轮胎公司之一。

燧石公司成立的初期,只有几个工人,厂房也小得可怜,是一家旧机器店腾出来的房子。不过,在这段惨淡经营的时间里,菲力·斯通找到了一个好帮手,使他的事业得到快速的发展,这也可说是菲力·斯通一生中所遇到的第一个“贵人”。

这个人叫罗唐纳,他拥有一项专利,在轮胎上加上横钢条,使之与车轮内线密切结合,轮胎不会脱落。这项专利已核准几年,但没有人对这一设计发生兴趣,再加那时这方面消息的传播不广,即使有想要的人也不一定知道。

罗唐纳曾与几家厂商接触过,他们都不愿意冒险试制,而他自己穷得连饭都快吃不上了,当然也无力自己设厂制造。眼看着如此好的发明无人欣赏,罗唐纳在气愤失望之余,发誓不再对任何人提起发明的事。

菲力·斯通来到亚克朗城时,罗唐纳已沦落到做工人的地步,由于他情绪太坏,下班后常喝得醺醺大醉,所以人们都叫他“醉罗汉”。

在一次偶遇后,菲力·斯通拜访了罗唐纳,两人相谈的非常投机。

最后,两人决定合作,在此基础上“燧石轮胎橡胶公司”才得以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很多时候,经商都不是仅凭单打独斗就能获得成功的。像菲力·斯通那样,开始创业他也具备很强的经营能力,但因为没有找准帮手和伙伴,再怎么折腾也很难成气候,而一旦遇到“知己之士”,便立马一帆风顺,这不能不说是找准帮手的巨大作用。

2.跟同行合作,携手双赢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中国的现代社会里,对于“同行是冤家”这句话我们需要做一重新的审视和考虑。因为在日趋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只有看准并与行业同仁交上朋友、进行合作,才能增强其实力,获取其他情况下得不到的优势,从而保持住自己拥有的竞争优势。

清末著名的商人胡雪岩,之所以能成为红极一时的“红顶商人”,除了其精明的经商手段外,还在于他懂得合作的重要性。胡雪岩常对帮他做事的人说:“天下的饭,一个人是吃不完的,只有联络同行,要他们跟着自己走,才能行得通。所以,捡现成要看看,于人无损的现成好捡,不然就是抢人家的好处。要将心比心,自己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胡雪岩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他的商德之所以为人称道,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把同行的情看得高于眼前利益,在面对你死我活的激烈竞争时,做到了一般商人难以做到的:不抢同行的饭碗。

胡雪岩准备开办阜康钱庄,当他告诉信和钱庄的张胖子“自己弄个号子”的时候,张胖子虽然嘴里说着“好啊”,但声音中明显带有做作出来的高兴。为什么呢?因为在胡雪岩帮王有龄办漕米这件事上,信和钱庄之所以全力垫款帮忙,就是想拉上海运局这个大客户,现在胡雪岩要开钱庄,张胖子自然会担心丢掉海运局的生意。

为了消除张胖子的疑虑,胡雪岩明确表态:“你放心!‘兔子不吃窝边草’,要有这个心思,我也不会第一个就来告诉你。海运局的往来,照常归信和,我另打路子。”

“噢!”张胖子不太放心地问道:“你怎么打法?”

“这要慢慢来。总而言之一句话,信和的路子,我一定让开。”

既然胡雪岩的钱庄不和自己的信和抢生意,信和钱庄不是多了一个对手,而是多了一个伙伴,自然疑虑顿消,转而真心实意支持阜康钱庄。张胖子便很坦率地对胡雪岩说:“你为人我信得过。你肯让一步,我见你的情,有什么忙好帮,只要我办得到,一定尽心尽力!”在胡雪岩以后的经商生涯中,信和钱庄给了他很大的帮助,这都要归功于他当初没有抢了信和生意的那份情谊。

甚至对于利润极丰的军火生意,胡雪岩也都是抱着“宁可抛却银子,绝不得罪同行”的准则。军火生意利润大,风险也大,要想吃这碗“军火”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胡雪岩凭借他已有的官场势力和商业基础,并且依靠他在漕帮的势力,很快便在军火生意上打开了门路,着实做了几笔大生意。这样,胡雪岩在军火界也成了一个头面人物。

一次,胡雪岩打听到一个消息,说是外商又运进了一批性能先进、精良的军火。消息马上得到进一步的确定,胡雪岩知道这又是一笔好生意,做成一定大有赚头。他马上找到外商联系,凭借他老道的经验、高明的手腕,以及他在军火界的良好信誉和声望,胡雪岩很快就把这批军火生意搞定。

然而,正当胡雪岩春风得意之时,他听商界的朋友说,有人在指责他做生意“不地道”。原来外商此前已把这批军火以低于胡雪岩出的价格,拟定卖给军火界的另一位同行,只是在那位同行还没有付款取货时,就又被胡雪岩以较高的价格买走,使那位同行丧失了几乎稳拿的赚钱机会。

胡雪岩听说这事后,对自己的贸然行事感到惭愧。他随即找来那位同行,商量如何处理这件事。那位同行知道胡雪岩在军火界的影响,怕胡雪岩在以后的生意中与自己为难,所以就不好开列什么条件,只是推说这笔生意既然让胡老板做成了就算了,只希望以后留碗饭给他们吃。

事情似乎到这一步就可以这么轻易地解决了,但胡雪岩却不然,他主动要求那位同行把这批军火以与外商谈好的价格“卖”给他,这样那位同行就吃个差价,而不需出钱,更不用担任何风险。事情一谈妥,胡雪岩马上把差价补贴给了那位同行,胡雪岩的这一做法不仅令那位同行甚为佩服,就连其他同行也都非常钦佩。

如此协商一举三得,胡雪岩照样做成了这笔好买卖;没有得罪那位同行;博得了那位同行衷心的好感,在同业中声誉更高。这种通达变通的手腕日益巩固着胡雪岩在商界中的地位,成了他在商界纵横驰骋的法宝。

不抢人之美,是胡雪岩做人处事方式的基本准则。他一直恪守这一准则,不仅在商场,就是周旋官场也是如此。

胡雪岩在外经商多年,尽管自己不愿意做官,但和场面上人物来往,身上没有功名显得身份低微,这才花钱买了个顶戴,后来王有龄身兼三大职务,顾不了杭州城里的海运局,正好胡雪岩捐官成功,王有龄就说要委任胡雪岩为海运局委员,等于王有龄在海运局的代理人。

对此,胡雪岩以为不可。他的道理也很简单,但一般人就是办不到,其中关键,在于胡雪岩会退一步为别人着想。胡雪岩告诉王有龄,海运局里原来有个周委员,资格老、辈分高,按常理王有龄卸任,应由周委员替代才是,如果贸然让胡雪岩坐上这个位子,等于抢了周委员应得的好处。反正周委员已经被他收服,如果由周委员代理当家,凡事肯定会与胡雪岩商量,等于还是胡雪岩幕后代理。既然如此,就应该把代理的职位赏给周委员。

这样一来,胡雪岩既避免了将周委员的好处抢去,也避免了为自己树敌。所以说,他的“舍”实在是极有眼光、有见地的高明之举。

胡雪岩不抢同行的饭碗,并非回避竞争与冲突,而是舍去近利,保留交情,以和为贵,从而带来更长远、更巨大的商业利益。

大自然中,弱肉强食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但人类社会与动物界不同,个人和个人之间、团体和个体之间的依存关系相当紧密;除了战争之外,任何“你死我活”或“你活我死”都是不利的。

经商做生意也宜采用“双赢”的策略,这倒不是看轻你的实力,而是为了现实的需要,其实,以相互合作为基石在经商中最佳的使用结果就是在收益时实现“双赢”。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你的“单赢”策略将引起对方的愤恨,成为你潜在的危机,从此陷入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里。

在进行争斗的过程当中,也有可能发生意外的情况,而这会影响本是强者的你,使你反胜为败!

所以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那种“你死我活”的争斗在实质利益、长远利益上来看都是不利的,因此你应该活用“双赢”的策略,彼此相依相存。

在商业利益上,讲求“有钱大家赚”,对于商人来说,“双赢”才是最佳经商之道。

3.合作投资,让后劲越来越足

商战合作从本质上说是互惠互利的,但如果合作双方不是实力相当时,合作就可能是一种诡道之术。因此,只有强强联手的,才能更强。而合作投资则是强强联手的手段,也是成功商人的重要法宝。

李嘉诚是一贯主张强强联手的,而这一点对李泽楷也是大有影响。

1999年1月15日公布的“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截止1998年10月31日,我国上网计算机数为74.7万台,而上网人数已达到210万。CN下注册域名总数为18396个,WWW站点数量为5300个,我国国际线路的总带宽为143M256K要想深切体会这些数字的含义,只需要简单地回想几个数字。截至1998年6月30日,中国的上网人数是1175万。再往前,截至1997年10月31日,中国上网人数是62万。而且CNNIC表示,本次网上调查共收到问卷23876份,其中有效问卷22177份,问卷反馈数量与前两次相比有了大幅的提高(1998年6月的那次调查收到的问卷只有2000多份),因此,从统计学上讲,本次统计结果的准确性是有客观保障的。

中国正在从一个科研人员的网络、网虫的网络发展成为一个大众的网络。

在网民们所选出的排前十名的中文网站中,绝大多数都是直接面向大众、面对个人的网站(而且这些网站在十佳中的排名也是很靠前的)。十佳网站中,面向特定用户群的专业网站只有两家,而且排名很靠后。

随着上网人数的增加,IT用户群在总用户群中所占的比例大大减小了,非IT用户群所占的比例是越来越大了。

网络的大众化本是大势所趋,现在看来,这一趋势的加速度只会越来越大。而中国有这样一个庞大的上网人口数字,它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

1999年CNNIC年会的强烈反响也不能不引起李泽楷的关注。而在这次年会上所反映出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这几个最新数据,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能是饭后的谈资,对于李泽楷来说,这是一种信号,这种信号在向他传递着中国互联网业的无限商机。而李泽楷,也应声而动,打点行装,以更大的规模挺进“中原”了。

行家分析,“小超人”李泽楷进军内地,与之争锋的首先是中国内地IT业界一批与之年龄相近的“少帅”。

1998年,中国的IT业在遭受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国际大企业的强力冲击以及国内洪水影响消费市场等一系列事件之后,依然保持着60%的增长率,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龙头行业。以联想为代表的中国民族IT企业,在1998年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

面对众多的网络英豪,面对他们所创造的辉煌战绩,李泽楷认为,同室操戈必将两败俱伤,而且不利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经过仔细考虑之后,李泽楷选择合作,共谋大业。

在众多网略英豪中,李泽楷与张朝阳有着相同的求学背景,两人也最为熟悉和志趣相投。与张朝阳合作,一直是李泽楷的心愿。

1999年10月27日,李泽楷通过中新社香港中电指出,要为互联网业务定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互联网业务自创立至成熟营利,更需要一段时间,投资者要有耐心。

他认为香港是世界上电讯产业竞争最为激烈的地方,市场上不断涌现出互联网公司。对此,最重要的是看该公司的素质,能否真正为使用者带来超值快捷的服务。

而据1999年5月31日《北京青年报》报道,早在当年5月,搜狐总裁张朝阳就指出,中国网络市场国内的ICP在几度挣扎中,抱怨网络市场“黑暗得没有尽头”没有道理。

张朝阳说:“我好像已看到了曙光。”

1999年11月17日,张朝阳参加了由香港总商会主持的欢迎午餐会,吸引不少在港经营互联网业务的商家。李泽楷及总商会主席董建成也一同出席。

作为搜狐总裁及创办人,张朝阳表示,搜狐的成功和优势,在于它清晰的远见和以中国为焦点的目标。他认为,中国是搜狐的根之所在,而搜狐亦对中国市场有透彻的了解。

“搜狐旋风”在中国内地已成为一种家喻户晓的文化现象,而搜狐自始至终所坚持的宗旨,则是锐意将搜狐网站建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此之前,张朝阳在香港科技大学主持讲座,与200多位学者、师生畅谈两小时之久,分享其传奇的创业经历和对中国互联网前景的独到见解,激发了所有与会者的信心,会场场面感人至深。

李泽楷真诚而专注地凝视着内地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