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了不起的女孩(大全集)
1367600000072

第72章 了不起的女孩朋友多(4)

这种感觉是人之常情,但不能太露骨地表现出来。当女孩有不受欢迎的同学到家中来玩时,想尽办法逼着她们到外面去玩,或是很冷淡地对待她们,甚至责骂“你们安静点”等,都是不对的。这样不只会伤害到女儿的同学,也会伤害女儿。由于父母是以自己的价值观来选择女儿的朋友,也会伤到女儿的自尊心,所以应该让女孩自己去选择朋友,绝对不要任意干涉其行为才是。

其实,父母尊重女儿的小伙伴就是尊重女儿自己,她会在我们的尊重中得到欣慰和心理的满足,同时也会得到同伴的认可和接纳。否则她幼小的心灵中会留下阴影和创伤,在朋友中会遭到嘲笑和冷落。上文中这位母亲的错误之处是太“怒于言表”了,如果她稍微冷静一些,有点儿教育智慧,比如热情招待一下,待“客人”走后再“论个是非”,那么其结果将是截然不同的。女儿也是社会人,她同样需要温暖,需要伙伴,需要理解,更需要尊重。洛克菲勒说,对女儿的朋友要像对自己的朋友一样,采取热情欢迎的态度。那样,女孩会在家长的尊重中得到心理的满足,也会得到小朋友、伙伴的认可和接纳。

怎样才能做好引导女孩交到好朋友,并且尊重女孩的朋友呢?你不妨按照下面的方法来做做看。

(1)让女孩学会选择朋友。父母要有意识地帮助女孩进行择友引导。这样女孩在交友之时,有了一个大的原则和方向,从而避免陷入交往误区。

(2)培养女孩交往的信心。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们不难发现,当女孩在某些方面有了特长,就会为她结识新朋友提供机会,在交往中增强自信心。托马斯·伯恩特说:“友谊建立在共同兴趣的基础上。如果你的女孩朋友不多,那么就努力培养她的多种兴趣。这样,在参加共同活动中,可以逐步建立朋友之间的友谊。”

(3)指导女孩与朋友相处。在女孩交朋友的过程中,父母要不断地进行指导:对待朋友要真诚坦率,以诚相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每个人的性格、情趣各有不同,交往中就要尽量尊重朋友的意愿,主动寻找双方都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交谈。另外,由于每个朋友的心理还都有心理敏感区,那就要在平时说话、玩笑里,尽量避免刺激朋友心理敏感点,不要刺痛她心灵的“疮疤”。

(4)尊重女孩的意愿。在女孩交往过程中,尽管需要父母的指导,但父母也要尊重她们的意愿,让她们有一定的自主权。在选择朋友方面,父母和女孩的意见常常会不一致,只要对方不是品行太差,还是尽量先尊重女孩的意见,然后在她们交往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帮助。父母还应尊重女孩的朋友,欢迎她的朋友到家里来做客。父母这样做,既可以表示自己对女孩的尊重,也可以进一步密切与女孩的关系。

总之,赏识和尊重女孩,应该支持女孩的社会交往、尊重女孩的朋友,这样不仅可以让女孩感觉到父母对她的尊重而更加信赖父母,而且还可以促进女孩之间的友谊和交往,促使她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正确对待女孩的异性朋友

许多初中生都对家长的过分管束非常不满。有的女孩说,父母经常私拆她的信件,偷看她的日记;有的女孩说母亲“像特务一样”监视她与异性同学的交往;还有些母亲一发现女孩与异性同学在一起,便格外紧张,不给异性同学好脸色,弄得女孩很难堪……

应该说,家长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现在的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好,性成熟提前,早恋现象在中学已很普遍,家长适当地过问女孩与异性的交往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家长同时应该明白,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女孩,渴望与别人交流心里的感受,渴望别人的关注、认同,她们渴望友谊就像植物渴盼雨露一样,她们不但喜欢同性、同龄、同志趣的朋友,她们更渴望结交异性朋友。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性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引起了心理上的一系列微妙而复杂的反应。异性间的相互交往及由相互吸引而产生的愉悦的情绪体验是一种良好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它不仅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而且对整个心理活动都会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它可激发人的潜能,使人敏捷活跃而奋发向上。这就是所说的“异性效应”,这种“异性效应”对中学生有着积极的影响。

(1)“异性效应”可使同学间相互取长补短、丰富完善个性。男女同学相互交往、相互吸引,往往易于发现对方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以利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丰富完善各自的个性。

(2)利用“异性效应”可以提高学习与活动效率。男孩在思维方法上偏重于抽象化,概括能力较强。女孩在思维方法上多倾向于形象化,观察细致,富有想象力。男女同学在一起学习就可能相互启发,使思路更加宽阔、思维更加活跃,思想观点相互启迪,往往能触发智慧的火花。

(3)利用“异性效应”可以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青春期的男女学生由于性意识的发展,往往非常留心异性同学(特别是自己喜欢的异性同学)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喜欢对异性同学评头论足,同时男女同学又都很重视异性对自己的评价。男女同学在评价对方的同时,当然也一定会注意规范自己、塑造自己、完善自己,从而在评价别人中学会评价自己,使自我评价的能力得到提高。

(4)利用“异性效应”可以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由于“异性效应”,青春期的男女学生都希望引起异性的关注,都希望能以自己某些特点或特长受到异性的青睐。男孩往往为此激励自己成绩优异,谈吐文明礼貌,举止潇洒自如,服饰整洁大方,富于勇敢探索精神,具有豁达的胸怀和男子汉的气质。女孩也不知不觉地对自己提出了要求:学习刻苦努力,举止优美大方,待人温文尔雅,言谈风趣,富有修养。这种相互激励就成为男女同学发展的动力和“促进剂”。

家长对女孩与异性同学的交往应保持一份平常心,纠正五种误解。

误解一:女孩的主要任务是读书,与异性交往是长大以后的事。其实,成长包括很多方面。读书求知主要涉及智力发展,只是成长的一个方面。学会与人交往,包括与异性交往,是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它也是学生学习的任务之一,是一门意义重大的功课。这门课不在升学考试的科目之列,却会考人一辈子。如果真的等到离开学校走上社会以后才开始学习与异性交往,很可能就会因为缺乏锻炼而成为这方面的“困难户”。

误解二:女孩还不成熟、不懂事,不具备与异性交往的条件。人的心理成熟不可能靠坐等得到,与异性交往的技能也只能在实践中去摸索、去提高。事实上,一个没有学会与异性交往、没有达成异质社交性的人很难说是一个成熟的人。在一定的程度上,学习与异性交往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途径。

误解三:与异性交往会分散精力,影响学习。研究发现,一个与异性交往很成功的人,往往情绪饱满、精力充沛,学习和工作的效率都很高。因此,与异性交往本身并不会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相反可能还有积极作用。

误解四:与异性交往很容易发展为“早恋”,使中学生犯错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异性交往的动机多种多样,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谈恋爱。即使是一对一的男女约会,也不能与恋爱画等号。虽然青少年还不成熟、容易冲动,但是,他们都有自我保护意识和自制能力,在恋爱问题上一般会相当慎重。

误解五:如何处理异性关系不需要别人指导,到时自然就会。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来说,与异性交往是一个全新的领地,有很多的疑问和困惑。资料表明,在社会风气十分开放的美国都有相当一部分大中学生把与异性交往当做一个难题。在观念相对保守,而且对青少年异性交往充满偏见的中国,不难想象青少年在这个方面的问题和困难更多。据一些心理咨询专家反映,我国青少年来电来信所寻求帮助的问题中,与异性交往有关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在此,我们为父母支点招:

(1)支持女孩与异性正常交往。男女同学正常交往和共同的集体活动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有利于淡化初中生对异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促进和形成健全的友谊关系,使人格得到健康发展。

(2)对女孩进行理想前途教育。中学生处于求知的黄金时代,是智力发展的高峰期,对宝贵的时光要倍加珍惜。要帮助女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崇高而远大的追求目标,就不会无谓地浪费时间和精力,这是防止和纠正早恋行为最有效的办法。

(3)充实女孩的学习和生活内容。在家里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和娱乐活动,丰富女孩的生活,使女孩充实、兴趣多元化。另外,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示范。父母的行为习惯对女孩的影响很大,家长作风不检点容易导致青春期的女孩好奇模仿。

(4)使女孩正确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分寸。让女孩学会交往中的基本礼仪。西方称“限制性原则”,俄国称“分寸感”。我国传统认为“礼”有“节”和“文”的双重作用。“节”就是节制,交往总是通过语言、动作、仪式等表现出来,“节”可以对过分的情感和欲望加以节制;“文”就是文饰,即让行为美化,使伦理具有了艺术形式。告诉女孩正确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分寸——

①不宜过分亲昵。过分亲昵不仅会使自己显得太轻佻,引起人们的反感,而且还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即使是有一定亲缘关系或非常熟悉的异性同学之间也不要随意流露热情和过分的亲昵。比如,在异性同学面前忸怩作态、举止轻浮,或异性同学之间拉手、拍肩,更有甚者,与异性同学进行亲吻、拥抱等。

②不宜过分冷淡。因为冷淡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也会使人觉得女孩高傲无礼,孤芳自赏。如对异性同学歧视或轻视;异性同学跟她说话,爱理不理等。

③不必过分拘谨。在和异性的交往中,要该说就说、该笑就笑,忸怩作态反而使人生厌;反之,过分随便也不好,男女毕竟有别,有些话题只能在同性之间交谈,有些玩笑不宜在异性面前开,这都是要注意的。

④不要饶舌。故意卖弄自己见多识广而讲个不停,或在争辩中强词夺理不服输,都是不讨人喜欢的;当然,也不要太沉默,老是缄口不语,或只是“噢”、“啊”,容易使人扫兴。

⑤不可太严肃。太严肃叫人不敢接近,望而生畏;但也不可太轻薄。幽默感是讨人喜欢的,而“二百五”地故意出洋相,还自以为幽默,就适得其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