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偶像鲍勃?迪伦身上得到鼓舞。他让我钦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拒绝停滞不前。很多成功的艺术家在事业衰退期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他们一直在做最初令他们成功的事情,而不再冒险尝试去做新的事情,因而他们的事业变得停滞不前。如果他们能够继续冒险,那么他们依然是艺术家。
——史蒂夫?乔布斯
成功者必然是做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如果你选择了方向,就要排除万难,勇敢地往前走。乔布斯就是表率!
被资本“逼宫”
1980年,是苹果公司一炮打响的一年,也是乔布斯个人品牌扬眉吐气的一年,但是,一股暗流正在涌动。
由于成长过于迅速,苹果公司陷入运作不易控制、杂乱无章的状态。1980年,董事会做了一项决议:斯卡利与马库拉密切配合,重组苹果公司,以将其拉上正轨。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除了少数几位关键的经理参与重组外,这两个人秘密规划把Apple Ⅱ与Apple Ⅲ的产品线交给惠特尼管理,新的Apple Lisa则交给新成立的专业办公系统部门负责——这一新部门并非由乔布斯负责。最后是成立公司的配件及周边设备部门,由其掌管所有的其他项目,负责人是另一位前惠普经理。总之,没有一个部门是在乔布斯的掌握下。
1980年9月,这个重组计划首次向包括乔布斯在内的公司内部公开,得知消息后,乔布斯大吃一惊,这才知道Apple Lisa已经不再归他管了。
同月,乔布斯被推举为苹果公司董事长,斯卡利为想办法减轻乔布斯心中所受的打击,便告诉他这样调整的原因,因为公司上市时会有一堆公关问题需要他来处理,不再让他负责日常事务就是要让他放手安心负责公关的事宜。
这是乔布斯首度被资本“逼宫”,这也给了乔布斯一个深刻的教训。类似这样的故事在现实中也经常上演,如何巧妙地走出困境,是每一位年轻人都必须认真思考的事情。
27岁时的一点教训
1983年,27岁的乔布斯又一次陷入困境。
当时《时代周刊》杂志把乔布斯的头像放到了那一年第一期的封面上。1982年年底,《时代周刊》向苹果公司提出,要在他们新年第一期杂志中刊登苹果公司的事迹,用于纪念第一台个人计算机的问世。乔布斯对这篇报道寄予厚望,认为《时代周刊》应该会大力追捧苹果公司。
这篇报道乔布斯的文章标题是《乔布斯的创业新篇章》,乔布斯看到文章时,却大吃一惊,因为文章中有不少让他无地自容的话。文章引用沃兹涅克的说法:“乔布斯从未亲自完成任何电路板、设计图程序。或者说,他从未真正把自己的精力和热情投入电脑,到今天为止,他也未曾真正的读完一本电脑操作手册。”
杂志上的这篇文章还透露,一位员工说乔布斯“就是要充老大,要当法国暴君”。另一位员工则指责他“技术上十分无知,但又不愿意承认”。此外,关于他的私生活也有露骨的披露,包括他跟他老爸的不和传闻与拒绝抚养女儿丽莎的风波,甚至还有不少关于他不光彩事迹的报道。总之,《时代周刊》就像在描述一位混混,好像乔布斯是从他人身上巧取豪夺式地积累起自己的惊人财富,另外,他在高科技领域也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家伙。
当时的乔布斯心情坏透了,他取消了全部新年计划,整日在家中待坐。当然,乔布斯不是遇到挫折就轻易罢手的人,他要证明他们错了,他要推出更成功的产品,让批评者羞愧地收回那些批评他的话。事实证明,乔布斯确实做到了!
人生最“黑暗”的时刻
1985年5月28日是乔布斯一生铭记的日子。晚上7点钟,斯卡利打电话到乔布斯家中,并告诉他一切都结束了。斯卡利将着手进行组织调整,而且董事会决定要剥夺乔布斯在苹果公司的所有经营角色。他们欢迎乔布斯继续担任“产品梦想家”,但是乔布斯将不再担任任何部门的主管。
1985年9月17日,30岁的乔布斯,苹果公司的“产品梦想者”,以及一个角斗士型的公司创始人,向自己的公司递上了辞呈。这份辞呈结束了美国公司传奇史上的精彩篇章。乔布斯在辞呈中写道:“今天早上的报纸指出苹果公司正考虑革除我的董事长职位,我不知道这些报道的消息来源,但是它们不只误导大众,对我也不公平。对于管理部门在这次事件中的行为,我本人感到悲伤与困惑,在我看来这似乎不符合苹果公司的最佳利益。因为考虑到过去我与苹果的关系,以及我仍然持有苹果公司的大笔股份,所以我依然深切关心苹果公司。我仍然希望公司内部比较冷静的声音可以被听到。一些公司代表之前表示,他们害怕我会将苹果公司所拥有的技术运用在我的新事业上。任何这样的疑虑都是毫无根据的,如果那个疑虑是苹果公司对这家创业公司产生敌意的真正原因,我可以作出保证,以消除这项疑虑。诚如你所知,公司最近的组织调整使得我没有工作可做,甚至无从看到例行的管理报告。我只有30岁,仍然想要有贡献和成就。”
乔布斯递交辞呈后,在他的家里,向众多新闻界人士发表声明,他决定破釜沉舟,与苹果公司恩断义绝。乔布斯终于恢复了一个角斗士的面目,再一次斗志昂扬。
乔布斯在非凡时刻具有非凡的勇气,作出非凡的选择。乔布斯就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亚洲最富的企业家
韩国现代的创始人郑周永出生在江原道通川郡松田面峨山里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祖辈世代务农,父母亲都是村里出名的勤劳人,家里还有五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艰难贫穷的生活使得少年的郑周永难以忍受,他开始梦想——要离开这毫无希望的穷山恶水,去寻找另一个属于他的新天地,趁年轻出去闯一闯。正是“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
第二年春天,16岁的郑周永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到里长家看报纸,发现北方的清津市正在修建港口和铁路。他马上意识到,修港口和铁路一定会需要大量的劳工,这或许是一次难得的机会。郑周永仿佛觉得自己正处在隆隆的机器声中,成千上万的建筑工人来来往往地忙碌着,那里面当然也有他。
然而当他在一张破旧的地图上找到清津市时犯愁了——清津市竟与通川相距1 000多里!“再远我也要去!”郑周永下定了决心。他立即行动起来,先去找到最好的伙伴池周元,两人悄悄地靠卖柴积攒了4角7分钱。8月的一天,他们拿着这仅有的路费,背着父母溜出村子向清津出发了。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白天靠几分钱的食品维持体力来赶路,晚上便空着肚子在背风处过夜。
经过几天的奔波,他们来到了高原市。当得知这里也有铁路工地,就决定先挣点路费再去清津。筑路的工作比种田要累得多,一天从早做到晚,使他全身疼痛,浑身乏力。但一想到贫穷的家和茫茫的前程,他只得咬牙坚持下去。筑路工每月工资四角五分钱,除去饭钱,一个月全勤也只有1角5分钱。转眼间两个月过去,中秋节快要到了。郑周永想让父母高兴一下,于是好不容易说服工头,预支了一点钱准备寄回家里。正当他高兴地从工头棚里走出来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使他愣住了:“周永!”父亲出乎意料地站在他面前。
原来,从他离家出走后,焦急万分的父母好不容易从里长的女儿那里得到一点线索,便一路找来,没想到在高原市遇到了。就这样,郑周永便像个小俘虏一样被父亲带回了贫穷的小山沟。
尽管郑周永是个在小山沟里土生土长的穷孩子,但少年时代的幻想和对未来的憧憬始终缠绕着他。他无法忍受这难耐的困境,他急需改变这一切。穷则思变,郑周永已经下定决心,无论阻力多大,他都要走出这小山沟。
有一次他看连载小说《泥土》时,立即被主角许崇吸引住了,他觉得许崇能从山沟里独自进城,一边打工一边学习,而我郑周永为什么就不能出去闯一闯呢?于是,一个新的计划又在他的心里萌发了。第二年春天,他又联合了村里的另外两个伙伴,在一天夜里溜出村子,一口气跑了100多里,朝汉城走去。然而,他又失败了,当他们一伙人来到金化的一位亲戚家时,又被一路追来的父亲“押”了回去。
回到家中,郑周永总结这次失败的原因是路费不足,暗想下次再走一定要有充足的路费,再也不能去投亲靠友了。
这年秋天,他狠下心做了一件对不起家人的事,他把父亲准备买田用的卖牛钱拿走了。这次他变得聪明了,一不找伙伴,二不在晚间溜,以免引起父亲的注意。郑周永趁家里无人时,终于坐上了南下汉城的火车。
一路上他看着窗外景色,心里浮想联翩。他此去汉城,主要目标是进牡丹会计学校速成班,这是这年夏天他在女朋友玉善家的旧报上看到的。学制6个月,毕业后学校安排工作。按当时的工资看,毕业后每月至少能挣30元,每年就有360元,去掉每年120元食宿费,还有240元余钱。这样每年至少能买下24袋大米,这比他一家人一年打的粮食要多得多。他越想越高兴,相信等父母接到寄回的钱时,一定能原谅他所有的过错。
到汉城后,郑周永很快就办完了入学手续。由于已经开学3天,课程又讲得很快,郑周永不得不加倍努力,因为他知道,学校将来是按成绩分配工作的。
正在他踌躇满志之际,意想不到的事又发生了。一天早上他匆匆忙忙赶往学校,走到校门口时,又与父亲撞个满怀,他的脸色顿时变得惨白。尽管郑周永向父亲说尽了好话,父亲还是流着老泪要儿子快回家。父亲的眼泪一下子使郑周永的幻想泡汤了。父子俩一前一后默默朝车站走去。
其实做父亲的有谁不想让儿子出人头地呢?父亲三番五次地外出寻找儿子,不单是希望郑周永尽到长子的责任,主要是在父亲的眼里他仍是孩子,父亲担心儿子一人在外会吃苦头,农村再穷再苦,一家人毕竟还可以平平安安过日子。
看着伤心的儿子,父亲也觉得内疚。快到火车站时,父亲开口了:“孩子,你来汉城十多天了,没到别处去玩玩吗?”“没有。”父亲心里一酸,领着儿子重新折回,来到动物园。他想让儿子开开眼界,以后恐怕再也没有机会了。父亲好不容易摸出五分钱,递给郑周永:“进去看看吧!我们坐晚车走,你好好玩玩,爸爸在外边等你。”父亲几句诚挚的话,使郑周永泪如雨下,他没有去动物园,而是扶着父亲回到了火车站。
1934年,是郑周永记忆中最糟糕的一年,那年田里的庄稼几乎绝收,村里又流行一种可怕的传染病。郑周永外出闯荡的强烈愿望又复苏了,他无法轻易改变自己的决定。为了养家糊口,父亲再也不阻挡他了。这样,19岁的郑周永第一次正式地告别了父母,直奔汉城,去寻找他向往已久、属于他自己的梦。
经过一番奔波和努力,他终于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在一家福兴商会的米行当一名发放员,月薪是18元。他勤劳朴实,很快便赢得了店主人的喜欢。在福兴商会工作的两年间,郑周永汇回家的工资所能买到的大米就有18袋之多,远远超过了一家人的全年收入。
然而由于店主的儿子不争气,米行不得不停业关闭。经过三年锻炼的郑周永,决定自己独立做一番事业。于是他充分利用新建立的各种人际关系,在原址继续从事米行生意,很快便站稳了脚步。不久他便打出了自己的名号——京一商社。从此,郑周永便步入商界,在充满了险恶斗争与较量的商战中开始了新的搏击。
郑周永决心从穷山沟里跑出来,不管阻力来自何方,也不管阻力有多大,他最终还是走了出来。如果他前三次出走的失败使他改变了决定,如果第三次出走未成使他改变了决定,那就不会有现在的郑周永,也就不会有世人瞩目的“现代集团”。
如今,郑周永创建的“现代建筑”成为建筑业的霸主,并进军海外,占领了中东建筑市场;“现代造船”超过了日本同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造船企业;“现代汽车”的产品奔驰在世界各地。郑周永因他的卓越成就被誉为“最有魅力的男人”、“亚洲最富的企业家”。
在现实面前,任何人的选择权都是一样的,如果你选择了一条你认为正确的道路,就只管埋头走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