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活着就为改变世界:乔布斯给年轻人的33个忠告
1371100000031

第31章 忠告32 将保密进行到底

今天的苹果以创意为生,取胜的关键已不局限于技术与对手在同一起跑线上,拥有同样的技术储备和开发能力,创意以及对创意的保护才是要害所在。

——史蒂夫?乔布斯

在这个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产品保密也能够在企业走向成功的道路中起到重要作用。新产品如果在没有生产出来之前就泄密了,那么难保竞争对手不会提前生产出类似的产品,所以保密也成了企业竞争的一种手段。乔布斯将这种手段发挥到了极致。苹果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足以和美国中央情报局相比。正如他说:“今天的苹果以创意为生,取胜的关键已不局限于技术与对手在同一起跑线上,拥有同样的技术储备和开发能力,创意以及对创意的保护才是要害所在。”

正是认识到了保密的重要性,乔布斯才关注于产品的保密。在苹果公司内部,乔布斯要求每位员工都签保密协议,所有项目都使用代号。另外,在研发过程中还彻底贯彻“需要才能知道”的保密原则。也就是说,不同部门只知道对其业务来说必需的那些信息,只有高层中的几个人掌握全局。

“洋琴”的秘密

iPod在发布之前,除公司高层之外只有广告部事先知道它的正式名称,这还是因为需要广告部门设计包装和外观才让其得知的。其他人只知道iPod开发阶段的代号“洋琴”。为了避免产品外观泄露,iPod在出产前的测试阶段一直被严密包裹。iPod的大小与普通的MP3差不多,但是其测试包裹体积却远远超过了普通MP3的包装。由这个小细节就可看出乔布斯是个多么“狡猾”的“保密大师”。在iPod进入零售市场之前,乔布斯从竞争对手那里挖来了朗?约翰逊来负责这项业务,乔布斯要求他使用假姓名来隐藏身份,以免别人从中判断出苹果的经营动向。在正式展开零售活动之前的几个月里,约翰逊都以假名出现在苹果公司的电话簿上。乔布斯本人在保密方面更是以身作则。他将iPod的内置音响组件带回家中测试,用来遮盖和伪装的衣服从不离身,屋中无人时,他才会戴上耳机测试效果。那段时间就连他的妻子都不知道他在做些什么。

令人震惊的iPhone

iPhone的公布让世人为之震惊。更令人惊奇的是,几乎所有有关这款手机的信息都是全新的、从未被泄露过的。多年以来,人们经常讨论苹果这款手机的信息,各种细节图片不一而足,后来经证实,几乎没有一条是准确的。

向你的老婆/老公保守秘密是最难的。尤其在最后的半年里,为了要赶上iPhone的发布,许多开发者需要加班,错过约会,忘掉给孩子的承诺,打乱家庭的计划。这种时候仅仅说一句“对不起,这是机密”肯定不会让家人满意。苹果公司营销总监Phil Schiller从头到尾参与了iPhone的开发过程,他说他必须对老婆和孩子保密。当他启程赶往发布会的时候,他的孩子还在问:“爸爸,你终于能告诉我你在干什么了吧?”乔布斯在发布会上真诚地感谢了所有保守秘密的员工和他们的家庭:“没有你们我们办不到这些!”

iPhone并非完全由苹果闭门造车,开发过程中关系到了Cingular、Yahoo和Google。能够在北美第一大无线运营商,世界第一大电子邮件提供商以及世界第一大互联网搜索引擎企业的共同合作中依然保持产品不泄密,更显示出苹果措施的完善。事实上,许多苹果高级管理人员在发布会上也坦言这是他们第一次看到iPhone。而保密的需要甚至影响了苹果选择Cingular作为他们北美唯一运营商合作伙伴的行动。

苹果公司一向有着严守新产品机密的传统,但此次将iPhone的所有细节保密了长达30个月也是他们的第一次。除了Cingular、Google和Yahoo以及至今仍然不明的亚洲生产商,iPhone的开发还牵扯了苹果公司内部几乎所有的部门,这也是公司历史上的第一次。

苹果并不像业界有的大型企业一样,对电话、E-mail进行监听监视,甚至聘请商业间谍来刺探内部员工,追讨公司机密泄露的源头。但苹果也不是全靠“以德服人”,公司非常明确地向员工和合作伙伴指出,一旦泄密他们将会被开除或被提起诉讼。甚至,苹果用这种手段“威胁”许多的博客和自由撰稿人,警告他们不要将苹果产品的信息提前泄露。

业界公认苹果的工业设计在全球无出其右。因此保密工作能够避免产品在未发布之前就遭到一些无耻公司的“克隆”。但如此严密的防范也带来了一些其他问题。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CES大展上,数百家大型企业都在展示他们最新最棒的产品,独缺苹果一家。结果导致在CES展会开幕第一天的晚上,数以百计的科技专家和记者都涌向了拉斯维加斯机场,舟车劳顿地赶往旧金山,来看看这个十年如一日穿着球鞋牛仔裤黑色长袖T恤的乔布斯这次要揭开的秘密是什么。乔布斯称,尽管Yahoo和Google的程序对于iPhone软件来说至关重要,但他们(包括开发人员甚至公司老板)都是在发布会之前才第一次看到iPhone真机。软件的开发都是在没有见过原型机的情况下完成的,苹果还故意伪装了软件版本,让程序员无法看到真正的界面。

同Cingular的合作尤其复杂。早在2005年苹果联合摩托罗拉发布第一款iTunes手机ROKR的时候,Cingular就是运营商合作伙伴。美国电信业的传统是,运营商告诉手机企业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功能。而在ROKR这一案例中,摩托罗拉的多管闲事毁了苹果在手机领域的第一战。因此苹果十分厌恶这一“陈规”。当年,乔布斯和Cingular的CEO 见面商量iPhone的合作问题,当时苹果甚至拿不出一张手机的草图,但这位CEO却信任苹果和乔布斯能够拿出一款改变业界的产品,乔布斯也信任Cingular不会干预iPhone任何的软硬件设计。因此双方才一拍即合,乔布斯后来才夸耀“享受同Cingular的合作”。各自为战成了他们最好的“合作”方式。

Cingular和苹果的软件开发者们共同实现了一项突破功能“可视语音留言”:用户可以看到语音信箱的留言列表,而不像往常那样必须一条一条听下去。尽管如此,作为销售方的Cingular在发布会几周以前才看到iPhone原型机的真身。在之前的大部分情况中,Cingular拿到的都是一款专门制造出来的“假原型机”,而就算苹果自己的员工经常看到的也是它。

最终,苹果决定在正式发售前5个多月就举行发布会。这也是精心安排的。因为他们再也无法保密了。苹果需要将产品资料提交美国联邦通讯管理局(FCC)审批,一旦这些材料按照规定被公示,苹果就再也无法控制信息的传播。因此,乔布斯在发布会上也开玩笑地提到:“我们决定让苹果来把这台新手机告诉世界,而不是FCC。”

在乔布斯的强硬要求下,保密不但成为苹果保护创意的法宝,同时还成了一种相当有效的市场推广手段。因为在新产品推出时,乔布斯越保密,媒体越想知道苹果公司在做什么工作。这样一来被吊起胃口的媒体就纷纷为苹果公司做了免费宣传广告,人们对新产品的推出也就抱有较高的期望值了。

保 密 到 底

目前,新产品或新技术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提前预告,一种就是保密。虽然有美国专家称保密会阻碍新产品的研发能力,但是还有很多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选择了保密。在保密方面做得最严格的就属日本企业了。

对于日本企业来说,亚洲市场的开放和经济一体化是一柄双刃剑。它们向海外转移生产降低了成本,增强了竞争力,但它们的先进生产技术也有可能因此泄露给竞争对手,从而影响企业日后的发展。于是,日本公司极力设法保护技术秘密,甚至不惜牺牲短期的经济利益。20世纪90年代,为了维持在二次充电电池市场上的垄断地位,防止技术外泄,日本政府甚至不允许日本电池制造商在国外投资建厂。由此可见,日本企业的保密观念有多浓重。除此之外,日本企业还具有完善的保密措施。举个例子来讲,制造半导体材料和电子元件的京瓷公司采取的保密措施是在日本生产它最复杂的材料,在其他亚洲国家完成较简单的工序。这家公司负责技术和战略的经理对保密措施讲得更具体一些:“海外工厂的工人被明确地告诉怎样混合从日本运来的材料和当地的材料,但不告诉配料的成分和生产原理。当在海外的先进设备的一个部件损坏时,日本工程师便偷偷地进行拆卸和修理,以致没有一个当地工人能了解修理的情形。”

在现代企业中,保密的措施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联想收购IBM PC业务就遭遇了保密措施的阻碍。“IBM要求我们一定要对谈判保密,如果消息稍有泄露,立即停止合作,香港联交所对信息披露有严格要求。”时任联想掌门的柳传志称。

如今,收购案已经尘埃落定,联想也将PC业务做得有声有色,顺利进入了国际市场。但是有些收购谈判细节还是保密的。在谈到那次谈判时,杨元庆笑称他们有一半的时间是在讨论价钱问题。至于IBM为什么一定要联想严格保密,大概是IBM想在不影响其他业务的前提下完成出售PC的行动吧。

保密,现在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几乎每个企业都有其保密措施,而且根据发展的情况,保密的方面也会有所不同。其实IBM要求联想对谈判细节保密一事不足为奇。要说保密措施最让人叹为观止的还是苹果公司,还是乔布斯。虽然这一点也受到很多专家的不认同,但是时至今日,乔布斯仍然没有改变自己的保密原则,而且在这种保密原则的保护下,苹果公司的发展势头也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