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谁偷走了你的自信与信任
1374300000012

第12章 如何把握信任的度

我们提倡要去大胆的信任别人,但也不要不分青红皂白,盲目的去信任别人。

在一个良好有效的人际关系圈中,信任是必不可少的,它也是人们互助关系的必要前提。但我们一定要把握好信任的尺度和分寸,以免上当受骗并给自己带来追悔莫及的损失。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要被一些表象所迷惑,而去盲目的信任别人,而是应该透过现象看清本质,然后再去考虑信任的问题。

看人看本质

表面现象,不足为信

信任别人的前提是要看清他的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否则你将很可能会因为你的轻信而自食苦果。

春秋时期,楚国太子建在众王子的权力斗争中失败后,就逃到了郑国。新的太子为了防止他东山再起,日后再来反扑,就秘密派人前往郑国,将太子建杀死。

太子建死后,他的家人死的死,逃的逃。建的儿子胜,为了防止新太子斩草除根将自己也杀了,也跑到吴国隐居了起来,表现出一副与世无争的态度。让人觉得他没有丝毫的野心,淡泊名利,只追求安定的生活。

楚国令尹子西对胜的为人有一定的了解,他认为胜还是个值得一用的人才,于是便想把他召回来,为国效力。大臣沈子高听说了这件事情,便去劝阻子西。沈子高见了子西,

问道:“听说您想要召回胜,有这回事吗?”

子西说:“是啊。”

沈子高又问:“那您准备怎么用他呢?”

子西又答道:“我听说胜这个人为人耿直好强,而且我也曾经和他接触过,对他有一定的了解,我觉得他是个人才,一定可以为国效力。”

沈子高连忙阻止道:“万万不可!我听说胜这个人心胸狭窄,为人狡诈,犯上作乱,他的父亲建是被楚国废黜后秘密谋杀的,他又是那样一个性格骄傲暴躁、睚眦必报的人,他一定不会忘记自己父亲被杀的仇恨。现在他没有报仇的机会,以后一旦有了机会,他一定会报仇的。”

子西说:“不会的,杀死胜父亲的人现在已经不再了,他还怎么报仇?”

沈子高继续说:“虽然现在胜的仇人已不在人世了,但是,如果他回来后得不到宠爱,他内心必然会感到不平衡,从而会使他的不满情绪更加强烈。如果他得到了宠爱,他就会贪得无厌,寻找机会报仇。而一旦我们国内出了什么事情,他一定不会老老实实地呆在边境,他一定会趁着内乱,伺机寻衅闹事。”

子西不以为然,沈子高继续劝说道:“我听人说,国家将要灭亡,必然会用小人。而现在赏识小人的,不就是您吗?再说,人谁没有灾病呢?智者不过是能早日将它除掉罢了。胜的杀父之仇,是我们国家的一大隐患。如今我们应该是关上城门,防止他回来报仇才对。而您还居然在这时想要把他召回来,这不是引狼入室吗?我看您离死期没有多长时间了。”

子西听了很不高兴,认为沈子高这是危言耸听,难道自己连人都看不清吗?他越想越觉得沈子高是杞人忧天,根本没有必要去担心。

于是,他不顾反对意见,坚持把胜接回了国,并对他赞赏有佳。还让胜掌管了与昊国接壤的边防军队,封他为白公。胜当时对子西感激涕零,跪下来发誓要一生效忠于子西,一定会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说得子西心里暖洋洋的,禁不住热泪盈眶,连忙把胜搀扶起来,从而更加的信任胜,还赐给他很多珠宝、牛羊。

然而,野心勃勃、对旧仇念念不忘的胜,自从控制了边防军队后,就开始加紧操练部队,使自己所属部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子西看到胜那样为自己卖命,就更加的重用他,不断地给他奖赏。

后来,胜带领自己的军队打败了吴国军队,子西大喜。胜就趁此机会,要求去都城向楚王敬献战利品,楚王同意了,还为他准备了盛大的庆功宴会。胜趁机带着自己的部队发动兵变,在朝堂上亲手杀了子西和楚王,为自己父亲报了仇。而这些都被沈子高言中了,轻易信任胜的子西没能得到善终。

因此,不能去轻易地就对一个人产生信任感。看一个人不能单纯地从这个人的外表看,而应该深入分析他的性格,看到他的内心。外在的东西有很多都是假相,只有内心的东西才是真的。

子西坚决要胜回国就是因为他只看到了胜外表的好强耿直,而没有看到沈子高所看到的胜的心胸狭窄、为人狡猾等,而轻易地就信任了他。

本来胜的父亲被杀,他心中就充满了愤怒,只不过没有表现出来罢了,对于这样一个心胸狭窄的人来说,一定不会忘记杀父之仇,一定会伺机报复。而子西要胜回国,明显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在我们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也是一样,轻易的去信任别人也许不会带来上述故事中那么严重的后果,但也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麻烦和不利影响。因此,在人际往来中,必须要把握好信任的尺度,这样,才不会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伤害。

表里不一者,莫以诚以待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见一些表里不同、心口不一的人,他们明面一套,背后一套,让人捉摸不透。对这类人切不可轻易的去信任,否则很可能会掉入他们所设下的圈套。

某部门新任主管第一次召开会议,他很诚恳地要求大家以后要多提“建议”,并且说:“如果发现了我的缺点,希望大家都能告诉我。”

由于摸不清他的底细,并没有人接他的话,现场鸦雀无声。等到第二次会议时,主管再次重复了那些话,于是,刚入职不久的小许终于站起来,提了一些工作上的建议,主管当场对他表示了赞赏。他的积极发言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有好几位同事相继发言。

在以后的日子里,小许在每次会议上都不放过发言的机会,他除了提工作上的建议之外,还针对主管个人言行中的问题,提出了很多诚恳的建议。

大家都认为,爱出风头的小许一定会被委以重任,谁知不久后,他却被调到了一个闲差,从此再也没有机会在开会时提建议了。

看来小许是个非常单纯的人,他的动机良好,但在做事方法上确实有欠妥的地方。

小许的主管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主管呢?从这个故事中我们难以从正面加以了解,因为这要从他的主管如何面对建议,如何处理建议等多方面来考虑。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小许被调至闲差,肯定与他对主管个人言行的“建议”有关。

那种表里不一的人,现实中实在太多。比如,有的人表面上看起来是好名,骨子里却是好利,对于这种人,你将如何去对付呢?你如果对他大讲如何获得好名声,这显然与他内心所希望的相反,他表面上或许会称赞你说的好,但他背后肯定会认为你是个不合时宜的书呆子,从而根本就不会重用你。你如果向他建议如何获得大利,虽然迎合了他内心的真实需要,但却揭破了他的表面好名的假象,同样对他不利,可能他当面就会对你进行一番斥责,认为你在污蔑他的人格,但他内心却对你的建议喜欢不已,私下可能也会采纳你的主张,但他同样不会重用你。

因此,对那些表里不一的人,必须要小心谨慎,不可掉以轻心,更不能轻易的去信任。在我们的工作中,同样如此,对待那些表里不一的领导不要单纯的去相信他的表面表现,而应去揣摩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对这类人要提供“建议”,有些要点必须要加以注意:

1.不必当“急先锋”,让别人先提,看看“风势”后再开口,免得被心机深沉的主管“引蛇出洞”。

2.不可能解决又不切实际的问题少提,因为提了等于给主管增加麻烦,他会把你当成“麻烦人物”的。

3.看主管采纳建议的情况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决定是否要继续提,如果他只是做做样子,那就不要再提。因为提了也没有用,而且还会给自己惹麻烦。

4.关于主管个人行为的“建议”,能不提就不要提,若非提不可,应在私下委婉地提,否则会让主管感到下不了台。

5.不过,也不能沉默寡言,什么都不提,否则在主管眼中,你就变成一个没有思想的人了。

对于表里不一的人,不可轻易的去信任,要善于撇开其表面表现,而去探究其本质本性,然后再给他一个客观准确的判断,并以此来决定是否去信任此人。

一面之词,切忌轻信

警惕一面之词,防止变脸之术

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前脚说完,后脚就忘、信口承诺甚至翻脸不认人并在背后反咬一口的小人,实在是数不胜数。对于此一类人,我们一定要加强提防和警惕,不要被他们一时的花言巧语所蒙蔽,而去盲目的信任他们,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事业免遭打击和破坏。

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在中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他们的维新运动得到了光绪帝的大力支持,但他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当时的朝政被慈禧太后控制着。光绪帝想借助变法来扩大自己的权力,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打击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精于权术和政治斗争的慈禧太后,很快就察觉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威胁,所以对维新变法横加干涉、肆意破坏。于是,这场变法运动实际上又变成了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在背后的权力斗争。在这场争斗中,光绪帝感到自己的处境非常危险,因为人事权和兵权都掌握在慈禧的手中。对此光绪帝终日忧心忡忡,有一次他在写给维新派人士杨锐的信中说:“我的皇位很可能保不住,你们要想办‘法搭救。”维新派为此都很着急,决定伺机发动政变。

恰在这时,荣禄手下的新建陆军首领袁世凯来到了北京。袁世凯在康有为、梁启超宣传维新变法的活动中,明确表示支持维新变法活动,并且也做了一些支持维新变法运动的事情,袁世凯的表面上支持变法运动。确实蒙蔽了不少人。康有为也力图向光绪帝推荐袁世凯,说他是个既了解洋务又主张变法的新派军人,对袁世凯大加赞赏。说如果能把他拉过来,荣禄(慈禧太后的主要助手)的力量就会削弱很多,并且在事实上袁世凯已经能够架空荣禄,甚至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杀掉荣禄。先绪帝认为变法要取得彻底成功,非得有军人的支持不可,于是就在北京秘密召见了袁世凯,还封给他侍郎的官衔,以图拉拢袁世凯,为自己效力。

当时康有为等人也认为,要使变法成功,要解救皇帝,必须要先杀掉荣禄。而能够完成此事的人只有袁世凯。为了促成变法的成功,谭嗣同后来又在一个深夜去秘密拜访了袁世凯。

谭嗣同说:“现在荣禄他们想废掉皇帝,你应该用你的兵力,杀掉荣禄,再发兵包围颐和园。事成之后,皇上掌握大权,将会清除那些腐朽顽固、因循守旧的臣子,那时你就是一等功臣而会被委以重任。”袁世凯在表面上假装热血沸腾,并且慷慨激昂地说:“只要是皇上的命令,我一定誓死去做。”谭嗣同又说:“别人还都好对付,只是荣禄不是等闲之辈,杀他恐怕不容易。”袁世凯瞪着眼睛大声说:“这有什么难的?杀荣禄对我来说就像杀一条狗一样容易!”谭嗣同趁势催促他说:

“那我们现在就决定如何行动,我马上去向皇上禀报。”袁世凯想了想说:“现在立即行动,那太仓促了,我指挥的军队的弹药还都在荣禄手里,有不少军官也是他的人。我得先回天津,更换军官,准备枪弹,才能行事。”谭嗣同没有办法。只好同意。

袁世凯是个心计多端而且善于见风使舵的人,他这么做只是想拖延时间,进一步察看一下事态和形势的发展变化。然而康有为和谭嗣同都没有看透他。袁世凯虽然表示忠于光绪皇帝,但是他心里明白掌握实权的还是慈禧太后和她的心腹,于是便又和慈禧的心腹们勾搭上了。经过一番私下了解,他更加相信这次争斗还是慈禧占了上风,所以,他决定先稳住谭嗣同,再向荣禄告密。

不久,袁世凯便回天津,把谭嗣同夜访的情况一字不漏地告诉了荣禄。荣禄吓得当天就跑到北京颐和园去面见慈禧,报告光绪帝正在积极密谋发动政变的事。

第二天天刚亮,慈禧太后就先下手为强,展开了行动,把光绪帝带到瀛台幽禁起来,接着下令废除变法法令,又大肆逮捕维新变法人士和官员。维新变法遭到沉重打击,在经过了短暂的103天后即宣告失败,维新派的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康广仁、杨深秀被杀。谭嗣同临刑前大义凛然,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悲壮诗句。

虽然袁世凯的告密并不是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但他却是导致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而从根本上导致这一切的则是,维新派的皇帝和谭嗣同等听信了袁世凯的一面之词,却不了解此人背后的八面玲珑与阴险狡诈,轻易地就信任了他,并让他了解了一些绝密的行动内幕,导致了变法运动的最终失败。

在我国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人际来往及交易的风险不可忽视,我们不去欺骗别人,但也要留心不要被别人欺骗,更不要去轻信一些人的一面之词,而要看清他们的全貌,然后再去信任他们,否则,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

善辨言谈真伪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除了要学会说话不要太直白之外,还要研究他人说话的真伪,不要被人们的片面之词所蒙蔽而去轻易的信任别人,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交场合真正做到游刃有余。

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人,他们一会儿把事情顺着说,一会儿又反着说,顺着说的时候,说得头头是道,让你不由得不信;反着说的时候,说得振振有词,叫你又不敢怀疑。然而就在你陷入迷惑之中,弄不清究竟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时,他的目的却已经达到了。

罗小姐快四十了,但还是单身一人,没有结婚。多年来她一直在一家会计事务所工作,为人细致严谨,性格沉稳冷静。

有一年夏天,罗小姐独自乘车去南方旅游。

火车上,她独自依窗而坐,观看窗外优美的田园风光。这时候走过来一位英俊的中年男子,他指着罗小姐旁边的空位很有礼貌地问道:“对不起,请问这儿有人吗?”

罗小姐对这位先生点了点头,说了声请。这位先生便坐了下来,然后非常爽朗地自我介绍:“我叫麦克,是深圳的律师,很高兴认识你。”

罗小姐朝也他友好地点了点头,并没有说什么,他对陌生人总有一种出于本能的戒备心。过了一会儿,麦克先生转过脸来仔细地打量了一下罗小姐,并且很惊讶地叫了一声:“啊,天哪,怎么会这么巧,我们又见面了。”

罗小姐吃惊地望着麦克许久,脸上布满疑惑:“我姓罗,先生,我想你可能认错人了,我不认识你。”

“对对对!罗小姐。不,我认识你,我没认错人,你还记得去年夏天在北海海滨浴场吗?”

北海海滨浴场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每到夏天就有成千上万的旅游者蜂拥而至,报纸、广播、电视几乎天天都有关于北海海滨浴场的广告与报道。“可是,”罗小姐说,“先生,我并没有去过北海。”

“罗小姐,你怎么能将一切都忘得一干二净呢?当时你在北海海滨浴场时可真开心啊,你那么年轻、漂亮、举止优雅,我们好几住朋友都像我一样,对你充满了爱慕。”

“这是真的吗?”罗小姐忍不住问自己。是的,她多次梦想过自己要去北海海滨度假。可是最终,她又都放弃了这种想法,人家都是一家老小,或同自己的情人一道,我一个单身女子去那种地方太不方便。于是,她又每每放弃了这种打算。

“你真的一点也不记得了吗?罗小姐。当时你穿着一件淡绿色的游泳衣,上面还绣着几朵小绒花,真是太漂亮了。你还说,你多年以来,就一直梦想着来北海海滨,对吧?”

罗小姐的确喜欢绿色衣物与丝绒花,今天她还穿着一件绿衬衣呢,领尖上分别绣着两朵绒花。不过不细心的人是看不出来的。

“说真的,北海的牡蛎可真是不错,那股鲜味我至今还余香在口啊!”麦克先生说得有些忘情了,“罗小姐,你还记得吗,你当时给那个送牡蛎来的侍者十元钱的小费,侍者直夸你,说你是位善良的小姐,还祝你永远健康漂亮哩!记起来了吗?”

罗小姐好像想起什么来了,她付小费的确十分慷慨,在火车站站台上,她还给行李员也付了十元钱。慢慢地,她觉得自己真的到过北海海滨。

麦克先生继续追忆着去年他们在北海海滨的故事,罗小姐对麦克先生所讲的事一点也不怀疑了,还不时指出麦克先生讲述中不准确的地方。

接着他们谈到了彼此职业生涯中的许多事情。麦克先生可真是个有趣的人,他的故事一次又一次让罗小姐发出欢快的笑声。后来罗小组主动建议两人一道去餐车喝点饮料。他们一道返回车厢的时候,他们谈笑风生,谁都看得出来,他们是一别多年的老相识了。

车到下一站的时候,麦克伦先生突然问:“这是广州站吧?这么快我就得下车了!”

两人互相留了通讯地址与电话号码。麦克先生从广州站下车后,罗小姐一直目送着他走出月台。

列车从广州站开出后,列车员走过来验票,罗小姐一摸口袋,大惊失色,她装有五千多港币的小钱包已经空空如也,火车票也不见了踪影。

列车员问清情况后,叫来了乘警,乘警把一本厚厚的照片簿摊开到罗小姐面前:“这是一些经常在我们列车上进行诈骗和偷盗的嫌疑犯的档案,你看看能在其中找出哪位可恶的家伙呢?”

罗小姐打开薄子,一页一页翻动着,其中一张照片上的人和麦克先生像极了,真是像极了,这时他才总算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心里懊悔不已,是她自己轻易相信了骗子的花言巧语,并且对他产生了信任感,放松了戒备,致使自己遭受了重大的财物损失。

其实,类似的手段我们天天都可以见到,那就是相对温和一些的广告,尤其是一些名牌产品,他们不断地做广告,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讲自己最好、最美、最优秀、最出色,时间一长,重复得多了,观众、读者、听众也就不知不觉在潜意识中就对他们产生了信任感,就去购买了。

当然,信任一般广告中的内容,只要我们辨别力不是太幼稚,我们一般情况下也不会遭受太惨重的损失。但我们要去防备那些恶劣的故意欺骗性的广告,不要对其煽动性的宣传轻易的去信任。我们的这种必不可少的小心谨慎同样适用于工作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要善于从一个人的谈话中分析出他的真实用意,这样,才不会去轻易地就信任别人,才不会上当受骗。

守信用,懂变通

做人不能太老实

在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机会转瞬即逝,我们不去欺骗坑害别人,但也不能为人太过老实,因为老实人在这个社会上往往吃不开,并且还会给人留下迂腐不开化的笑柄。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去遵守一些美德和处世的原则,但也要在适当的时机下懂得变通。

有一位老人临死前,把他的律师、医生和牧师都叫到了床前,并分别给他们每个人一个信封,里面各装有两万五千美元现金。

老人希望自己死后,他们能遵照自己的交代,把这些钱放到棺木里。以便让他能有足够的钱长眠于天堂。

不久之后,老人便去世了。

在入殓的过程中,律师、医生和牧师都将信封放在老人的棺材中,并祝他们的委托人能够安息。

几个月之后,这三个人又在一场宴会中相遇。

牧师一脸愧疚地说,其实在他的信封里只放了一千美元,他认为与其将那些钱全部浪费在棺材里,还不如将其中的一部分捐给福利机构。

医生被牧师的诚实深深地打动,也说出了自己也把老人给他的大部分的钱都捐给一个医疗慈善机构,而信封里只装了八百美元。他也认为,与其把钱无谓地浪费掉,还不如用在其他有意义的事情上。

然而,律师却对他们的所作所为,露出了不屑一顾的表情。

他慢条斯理的说道:“毫无疑问,我是唯一对死去的老朋友最守信用的人,我必须让你们知道,我真的在信封里放入了全部的金额,因为我在那个信封中,放了一张面额为两万五千美元,并写下了我名字的私人支票。”

发人深省的小故事,三人当中,谁才是真正信守诺言的人呢?

律师把老人交给自己的钱都放进了自己的口袋,而以两万五千美元的支票取而代之,毫无疑问,他才是最聪明的,也是最守信用的人,因为他真的一点也没有违背对老朋友的承诺。

其实,这是一个简单的价值认定,对一个临死老人的请托,“数字的完整”才是他所要的,所以,当牧师与医生各取所需地把金钱挪用时,他们便已经违背了承诺,因为数字已经不完整了。

他们应该像律师一样,把钱全数交给福利机构,并开立一张两万五千美元的支票来信守对死者的诺言。也许有人会对律师将金钱据为己有的行径不能认同,不过在“金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既要遵守对死者的承诺,也要让他的遗愿更具意义地完成。

对律师而言,他的价值认定就在这一念之间,虽然做法或许有瑕疵,却也没什么大错。

故事也给我们以启发,我们是要去信任别人,是要去守信用,是要去遵从诺言。但也要讲求方式,懂得变通。否则,将会使我们变得固执迂腐、书生气十足,而与瞬息万变、竞争惨烈的当今商品社会显得格格不入,最终,我们将会因为吃不开而被无情的淘汰。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在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不要过分信任并受惠于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否则你会沦为一个平庸的依赖他人而生存的人。

小惠经过面试进入了一家公司,开始了她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

公司里有一位资格非常老的老大姐,已经有了将近十年的工龄。

小惠初来乍到,那个老大姐就非常热心地带她去熟悉公司的环境和同事,中午还自掏腰包请她吃饭,并聊了很多公司的事、她自己的事和小惠的事。因此,第一天上班,小惠就有了这样的感受:这里的人真好!

自此以后,小惠一旦遇到问题,就会主动地向那位老大姐请教,老大姐也不厌其烦地告诉她解决问题的办法。

可是,半个月之后,小惠却发现老大姐的态度慢慢的冷淡了下来,说话只说七分,再往后就爱理不理,甚至面露厌烦之色,有时面对小惠的疑问她却一句话也不说。小惠感到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会这样呢?

其实,老大姐的刚开始的火热表现很可能是出于以下因素:

第一种:纯粹是个性因素,对人总是先热后冷,先亲后疏,甚至连她本人也不明白为何会如此。

第二种:是在耍弄人际手段,也就是说,那么亲切热情,是为了拉拢人生地不熟的小惠,让小惠对她心存感激,成为她的“盟友”,以建立和巩固她在同事中的地位,这是很多喜欢搞人际“合纵连横”术的人常用的手法。

至于后来老大姐的突然变得冷淡则有以下三个可能:

一是测试小惠的忠诚度及真心,因为由热突然变冷,最容易让人在措手不及中露出本性。

二是逼小惠表态,因为先前对小惠的照顾已经给小惠造成了一种压力,小惠不可能白白享受这份人情,非得做出回应不可。可是站在老大姐的立场,她不可能直接要求小惠表态,因此采用冷淡的方式对待,如果小惠对此依然毫无反应,那么可以肯定的是,老大姐以后不会再去照顾小惠了。

三是在等待小惠的回馈,在给予之后希望对方回馈是人之常情。因此老大姐也有可能在等待小惠知恩图报:请她吃饭,送她礼物……无论是那一种可能,对于老大姐的这种现象,我们有必要加以分析和了解,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你要注意把握住两个重点:

首先,没有任何缘由和基础的热情,最终必然会由热变冷。因此,当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热情时,有必要在心理上与之保持距离,并且分析其背后的真实用意,这样就不会对随之而来的冷淡无法适应了。

其次,现实生活中,那些没有任何基础的热情的背后常常隐藏着各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对待这种热情的最好方法是,若此人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确实有帮助,就趁对方热情尚未消退时即时作出回馈,以培养感情。对于那些怀有不可告人目的的热情,要坚决予以回绝,以免欠下人情,并因此而陷入某种漩涡与陷阱。

明朝人陆绍历曾说过“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这句话也很好的暗合了上述事例中老大姐的情绪变化的原因。

所以,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当出现那种突然对你热情似火的人,你一定要特别的注意,要弄清他们的真实目的何在,对那样的人切忌去轻易信任,因为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其实,对你真正有帮助并且值得你去信任的很可能正是那些对你平淡以对的人,孔子不也曾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吗。

交浅莫言深,交友循原则

谨慎的人总是能够保持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不管是处于何种情况下,他们都不会轻易的去信任别人,更不会对人开口乱说。因为他们深深懂得“言多必失”的道理。

人与人之间相处,最忌交谊不深却去轻易的信任别人,并对之说出一些不合时宜的言词。这种情形如果发生在工作中,它会给你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你如果刚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同事对你表示友善而欢迎的态度,大家一起外出吃午餐,有说有笑,无所不谈。但其中可能有一个同事和你最有共同语言,最谈得来,并乐意把公司的种种问题以及每一位同事的性格都告诉你。而你由于本来就对公司的人事一无所知,自然也就很珍惜能有这样一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同事,于是彼此谈得也非常投机,于是你开始降低自己的防卫心,并将那些你认为看着不顺眼、不服气的事情,也都向这位同事倾吐,甚至批评其他同事的不是之处,借以发泄心中的闷气。

如果对方永远是你的忠心支持者,问题自然不会太大。但你了解这位同事到底有多少?你要知道“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你怎么知道你与对方不过数日的交情,会比他与其他同事的感情更深厚?为了逞一时之能、一时之快,你就把不该说的说出来了,于是,对方的手上便有了一张王牌,随时随地都可以把你曾批评过其他同事的话公之于众,到那时你在公司还有立足之地吗?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你尽可以与对方谈一些无关紧要的生活中的问题,对于本公司的问题及同事应该尽量少的谈起,这样让你既不会有什么损失,又不会给人留下把柄而对自己日后的处境及发展不利。切不可刚一开始,就因为别人的寥寥数言而对之产生了信任感,并且开始在他们面前,无所不言。

同事间因为夹杂了利害关系、人事关系,所以就有可能导致“今天的好搭档,却变成了明天的死对头。”所以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最好别轻易将信任和太多的感情放到同事身上,只要合乎礼貌,一般的人情往来就足够了。

所以,以后当你再遇到某同事向你诉说诉苦,你就不妨改变一下态度。依然关心对方,但不要单独关心。若对方谈的是私事,就不妨客观的去为他做出得当的分析,但在提建议时应该注意避重就轻。若对方谈论的是公事,那你就应该谨慎面对了,那时你只需做一个好听众就行了,不要对之发表什么自己的见解,以免卷入无谓的漩涡。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只做个听众,最好还不要做唯一的听众。

不要因一时头脑发热而信任了别人,而对他们说出了一些不该说出的不合时宜的话,那样,最后尝到苦果的只会是你自己。

在人际往来中,对那些素昧平生及不是很熟悉的人,在信任这一问题上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对他们必须要保持戒备和慎重之心。但是,在同我们所熟悉的人乃至好朋友交往时,我们也要把握好尺度与分寸,保持与他们之间的弹性和距离,不可滥加信任。因为任何事情都有个度,一旦越过了这个界线就会适得其反。

小雷与小瑞是同一宿舍的好友,也正是因为住在一起才成为朋友的,他们戏称宿舍是他们的家庭,他们所有的东西都不分权属,甚至连工资也放在一起花,两人为这种关系感到骄傲,别人也都很羡慕他们的友情。

不久后,小瑞有了女朋友,于是就经常陪她出去逛商场、看电影。

刚开始也没有什么,小雷也不太在乎,他们依然彼此信任。但时间一长,小雷渐渐受不了了,两人的合作经济出现了危机。后来,小瑞觉得一直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提出实行从制,小雷考虑再三最后还是同意了。

但后来,他们都觉得不习惯就又恢复了以前那种把钱放在一起花的状态。

突然有一天,小雷家里出了急事,急需用钱。于是,小雷就急匆匆地赶回宿舍取钱,却发现放钱的抽屉里已经空空如也。小雷不由得质问起了小瑞,“钱都哪去了,才刚发了工资三天。”小瑞说:“我给女友买了条项链。”小雷无言地离开了。他只得在别处借了钱汇往家里。

两人的友谊由此出现了严重的裂痕,不久后的一天,两人提及此事,又大吵了一架,不仅中止了他们之间的经济关系,而且还导致他们不再互相信任。

朋友之间走的过近,过于信任对方,只会导致双方关系在到达峰顶之后走向破裂。

友情及信任的保持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不能过分依赖朋友

当有苦恼的时候,向朋友说说心里话,听听朋友的建议;遇到难题时,同朋友商量一下,找出解决的办法;经济上困难,请有能力的朋友施以援手;等等,这些都是可以的。但不能忘记,朋友也有自己的事要做,他也有各种各样的难题要解决,也会遇到经济上困难需要帮助。如果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过分依赖朋友,这种事情多了,朋友会逐渐离你而去,因为你们之间的友情已经成为他的一种负担,使他不堪重荷,他只能逃之天天。

2.不能把责任风险转嫁给朋友

有人常有一种不正确的观念,认为“是朋友就该帮忙”,因此,经常有这种事情发生,拜托朋友当介绍人。甚至是第三者的事也揽过来让朋友帮忙,而自己从中得人情。实际上,无论多么亲近的朋友,都要慎重考虑不要把有责任的事推到朋友身上,因为朋友碍于情面难以推辞,如果推辞了,两人的友谊也就等于宣告结束。因此,找朋友帮忙时,一定要考虑清楚,从朋友的角度想想,看是否会让朋友承担一些风险。

3.关系越亲密,越要有界限

有些关系比较密切的朋友之间特别“热乎”,不分你我,甚至连食堂的餐券也会在一起用,但这种情况似乎都不太长久。很快就容易分道扬镳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太不注意界限了。实际上,关系越密切越要注意原则界限,有三个原则界限是绝对不可以逾越的:

一是在别人面前说朋友的坏话,这等于出卖朋友。

二是与朋友的恋人(或丈夫、妻子)有暖昧关系,俗话说“朋友妻,不可欺”。

三是向朋友借钱不还,这等于敲诈朋友。

4.为朋友绝对保密

据说,美国人交朋友的第一条准则是“为对方保密”,不管这算不算第一准则,但作为保持友情来说,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准则,特别是知心朋友,由于无所不谈,连自己的隐私,做过的见不得人的事都可能让你知道了,你如果张扬出去,等于置朋友于死地。当朋友把自己的“隐私”告诉了你,即使没有叫你保密,也表明了他对你的极度信任。对此你只有为他分忧解愁的义务,而没有把这种“隐私”张扬出去的权利。如果张扬出去,势必会失去朋友的信任,以后人家就再也不愿把自己的“隐私”告诉你了。,如果是无意间的“泄密”,那还有情可原,认真向朋友做点说明,还可取得朋友的谅解。假使故意张扬,以充当“小广播”为能事,那就连做人最起码的道德都没有。

5.在细小的事情上为朋友着想

友情能够长存,不仅在一些重大事情上设身处地为朋友分忧解愁,连一些细小事情也能考虑得很周到,让对方感到“只有朋友才会做到这一点”。比如,外地的朋友给你打来长途电话,因为有一段时间没有联系了,彼此一定有比较多的话要说,如果对方是在家里挂的电话,你就尽量拣最主要的谈一下,不要让通话时间过长;或者如果你的经济状况比对方好,就让对方挂上电话,由你打过去。再如,在由朋友帮助代买机票、火车票或什么东西时,最好先把钱送过去,即使未能提前送到,取东西时一定要带上。只有在很多很琐碎、细小的事情上处理得较好,对方才会感到你这个朋友不管什么事,都为别人着想,更加重视你们之间的友情。

6.及时弥补裂痕

朋友间出现一些小裂痕,如果及时修补,就能防微杜渐。相反,如果放任自流,小裂痕会成为大鸿沟,终至友情断裂。

(,1)主动,真诚。不管是什么原因、谁的责任,既然友谊出现了裂痕。千万不能认为主动和好是软弱,相反,这只能证明你对友谊的真诚。光等待对方来找自己,来赔礼道歉,而自己没有任何主动修好的表现,只能说明你对友谊缺乏诚意。同时,光有表面的主动,而缺少实际行动,勉强应付,或是只为作给别人看的虚情假意的言行,非但不能奏效,反而会进一步损伤朋友间的情感。

(2)及时妥当。有时候造成友谊裂痕,对方需要一个冷静思考、反复回味、平心静气的时间。这种情况,你可以请另一位好朋友从中了解对方的情绪和近况,当然同时他也就会做一些协调工作的。但不能一拖再拖,时间一久,裂痕也许已经无法修复了。

(3)耐心细致。不能作过一两次主动修好的工作之后,就认为你已经做了该做的,如果对方尚未作出较好的反映或还没到你理想的程序,就以为自己仁至义尽,甚至是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于是便恼羞成怒,又发起火来,这样将使一切“弥补”的愿望化为烟。

只有这样,在同朋友交往的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弹性和距离,并设身处地的为朋友着想,才能得到对方的理解和信任,才能使双方的友情得以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