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沟通技能的训练(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1377500000014

第14章 有效的演讲技能(5)

演讲是一种以有声语言表达为主,以态势语言为辅的信息交流活动。态势语言(即人的表情、眼神、动作、手势)虽然为辅,但它对演讲的整体效果却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缺少了态势语言的辅助,那么演讲也不可能会有如此强烈的感染力,也不会传递更多的信息,因此,态势语言的使用恰当与否也直接关系到演讲的成败。手势是演讲中运用最多、也是最难把握的态势语言。

一、运用手势时容易出现的毛病

正如我们刚才所说的那样,在态势语言中,演讲中存在的问题最多,演讲者最难以把握的也就是手势的运用。具体地说,主要存在下列一些毛病:

1.生硬

许多演讲者在演讲前预先设计几组手势,到演讲时生搬硬套进去,而不是根据演讲的内容需要,在感情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有声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时候辅以手势,而是为了作手势而作手势,因此,这种手势往往是与演讲内容相脱离的,给人一种游离于演讲之外的感觉,这种手势不仅无助于你演讲内容的表达,相反常常给人一种造作的感觉。

2.粗俗

演讲本身是一种带有很强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它要求演讲的整体表达产生强烈的美感效果,无论是有声语言的使用,还是态势语言的使用都应该是美的,而不是丑的。而粗俗的手势本身带给人们的就是丑的感受,特别是在当前的一些比赛演讲中,有许多演讲者不注意推敲自己手势的效果,在使用手势时随随便使。比如,有些演讲者在讲到“我”时,用拇指指向自己,或者用食指指指自己的鼻子,这些都是不好的手势。这些手势不仅不能增强演讲的魅力,反而透出你不好的习惯,甚至低下的人品。而讲“我”时如果把掌心向内轻轻放到胸前,可能就要文雅得体多了。

3.琐碎

手势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演讲的效果,特别是在演讲比赛中。因为,在所有演讲比赛的评分标准中都有一条“使用恰当的态势语言”,因此,有许多演讲者在了解了评分标准以后,就误认为态势语言越多越好。其实恰恰相反。演讲中的手势是为了表达情感、辅助有声语言的表达需要而出现的,而不是多多益善。因此手势的运用一定要与内容的表达相辅相成,离开这个根本点,一切手势都是多余而有害的。

二、演讲中手势语言应遵循的原则

既然手势很容易出现问题和毛病,那么,我们就应该想办法克服这些问题和毛病。如果我们在演讲中,特别是演讲比赛中遵循以下的原则,则可以使我们的手势发挥最大的效果。

1.遵循内容需要的原则

演讲中的手势的运用必须遵循内容需要的原则,内容需要作手势,就采用手势,讲到着急、跃跃欲试的时候可以摩拳撩掌;讲到悲痛欲绝的时候需要捶胸顿足……无论采用哪种手势都必须与演讲内容相辅相成,融为一体。明明你讲得平静恬淡,却非要来个激昂的手势;明明你讲得慷慨激昂,却缩手缩脚……这些都是不对的。

手势必须依内容而出现,脱离了内容的手势只能是有害而无益的。

2.遵循自然流露的原则

手势不是设计出来的,也不是附加于演讲内容之上的一种装饰晶,它是演讲者感情表达的一种辅助方式,因此手势应该是在演讲中自然流露出来的。只有如此,演讲的手势才会与内容水乳交融,形成完整的一体,而没有组合的痕迹。而为了作手势而作的手势,会给人留下生硬的感觉,影响比赛演讲的效果。

3.遵循协调得体的原则

演讲虽然不是表演,但一个演讲的手势是否协调得体也会影响到他的比赛效果。因此作为一名成功的演讲者,为了使自己的手势做出来和谐、自然、得体,给人一种和谐之美,就要在平时F点功夫练习一些常用的演讲手势,只有这样在演讲比赛中你作出的手势才会是美的,是协调、得体的。“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演讲“卡壳”的解脱技巧

在特定的场合,由于演讲者的紧张、焦虑等原因,往往在演讲的过程中会出现“不知所措”、“不知说什么”的情况,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演讲中的“卡壳”。可举例加以说明:

开会了,主持人请你作即席演说。过去你也许很少有此殊荣,但目前你作为某单位派来的代表,对这个礼遇推辞不掉。于是,稍作准备就登上讲台。只见会场人头攒动,黑压压一片,几百双陌生的目光像探照灯的光束直朝你射来。你口讷了,心慌意乱地讲了几句;只觉脑子一片空白,讲不下去了。

另一次演讲。你成竹在胸,滔滔不绝地讲开了。但是,众目睽睽之中你冷不防接触到一双似乎不怀好意的眼睛。你的目光“聚焦”了,盯了几秒钟:“此人在哪里见过?”“他莫非知道我的底细?莫非比我高明?”……一走神,糟糕,脑子“轰”地一下,只觉血往上涌,顿时舌头都转不过来了。

这些,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卡壳”现象。它是演讲活动中常遇到的问题,值得研究。我认为,避免“卡壳”,不只是一个背熟讲稿的问题。一方面,应该注意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理论水平、心理素质和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应该掌握一些临场的应急处置技巧。而后者更有实践价值。临场“卡壳”的解脱,应从心理调节和现场调控人手,至少有以下几种可行的对策可供初学者参考。

1.超前减速

你一定会有“卡壳”的预感。你应抢在临界前以合理的减速处理去争取“力挽狂澜”的成功。例如,讲到长句,用呼吸控制使之多出现几个语气停顿;表述深刻的哲理,多让出一些供听众反思回味的间隙,你甚至可以“佯装忘却”——当然要选择听众可以谅解的那种“忘却”。比如你要直接引用并非大家熟知的一段名言,虽然你已熟记于心,但你却“吃力”地字斟句酌地“回忆”,当你终于完整地说了出来时,观众会宽容你这无可厚非的“失误”。但你以种种巧妙的超前减速,赢得了思维调节的周旋余地。你的机敏沉着帮助你绕过了“暗礁”。

2.冻结忘点

部分的暂时遗忘并不等于“满盘皆输”。不必非得纠缠在那个“忘点”上而同自己过不去。它“卡”住我,我也可以“卡”住它——暂时冻结,来个“冷处理”。你以小跨度的超越继续讲下去,以后想起来再作补充。演讲是视听艺术,要把整体效果放在首位,你的临时更动,不会从根本上损坏听众对你演讲的总体印象。

3.想想讲题

你的“卡壳”很可能是被那份既定的讲稿牵着鼻子走造成的;也可能是你的即兴引申发挥如脱缰之马无法收回造成的。但是,现在那份“完美无缺”的讲稿在你的脑海里已支离破碎了。怎么办?应该当机立断,使自己从讲稿的拘囿中解脱出来,反思讲题并紧扣讲题,利用自己脑中“库存”的信息,硬着头皮用自己的话讲下去,讲到底。

4.见好就收

如果一上台就觉得心理很不踏实,一种害怕遗忘的焦虑时隐时现,你就不要吞吞吐吐地往下讲。你应力争“框架式”地讲述主要内容,义无反顾地放弃一些局部阵地,然后在最精彩的地方果断地结束演讲。听众兴犹未尽,你却戛然而止,这似有哗众取宠之嫌。其实不然。成功的演讲应该“让听众始终希望再听下去”。你的演讲虽不算非常成功,但你让听众了解了自己的观点,并维护了自己的演说形象,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无可指责。

5.宽松解脱

如果你真的被“卡”住了。你可以移动一下话筒的位置,或者调节一下它的高度,也可端起茶喝上一口。你还可以与听众交流(你只顾自己高谈阔论,也许有人还同你“较”着劲呢),你可以说:“说到这里,不知在座的各位是否有同感?”“也许各位有更高明的见解,我说完欢迎补充”等。这些无伤大雅的附加动作与平等交流,是难以觉察的缓兵之计。在你延宕的几秒钟内,下面的话也许就“跳”了出来。至此,你如仍然无可逆转地“断档”了,晾在台上,怎么办?你只得寻求宽松解脱。听说“铁女人”撒切尔夫人的那顶美丽的遮阳帽,在这位女首相访问西德的一家工厂时,被一阵突如其来的风吹得不知去向了。在这个有损领袖形象的意外面前,撒切尔夫人举起双手,脸上立刻现出幽默、甜美的笑容,记者摄下了这个饶有风趣的镜头。撒切尔夫人用的就是“宽松解脱”。因此,你不必搔脑袋、捻耳垂、哭丧着脸,你就“摊牌”吧。你表示歉意(不要找任何借口),静想一会,或拿出讲稿看一下。要相信,听众是友好的,怀有善意的。你应该用自己的镇定与坦诚使他们重新建立起对你的信心。

演讲中的停顿

在演讲中,停顿和手势一样的重要,成功的演讲者必须掌握好停顿的技巧。

一位著名的钢琴家说:“为什么有些音乐家能听出动人的乐曲,而有些则不能,尽管他们都把音符放到了适当的位置?关键的问题不在音符,而在于音符与音符之间的停顿。”

正如音乐和表演,演讲中“停顿”的作用是不小的。温斯顿,丘吉尔是非常善于运用停顿的著名演说家。他曾这样说:“我故意作一下停顿,让议员们充分地理解和吸收,我和听众都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马克·吐温是这样评论停顿的:“恰如其分的停顿经常产生非凡的效果,这是语言本身难以达到的。”

但是有些演讲人不善于运用停顿,他们甚至认为停顿就是没有下语,会损害自己在听众中的形象。所以,他们总是像发连珠炮似地演讲或者借助于“噢”、“啊”等使听众反感的感叹词。

这里,我们将介绍科学地运用停顿的九种方法:

1.给演讲加标点

无标点的印刷品难为读者,同样,无标点的演讲难为听众。然而,演讲的标点很特殊,普通的标点用眼看,演讲的标点用耳听。这样一来,两者的位置并不一致。这里的一段话出自丘吉尔的演说辞,竖线是耳听的标点,也就是演讲中必要的停顿:

“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工作和创造,我们要牢记这些,如果大英帝国及其政府长存万年,人们仍然会说,这是它的黄金时代。”

“这是”后虽无标点,但却需要停顿。丘吉尔认为,只有在这个地方作一下停顿。听众们才会更仔细更认真地去听后面的内容。

2.控制呼吸

有些演讲者往往把演讲词分成短句以利于自己和听众的喘息。这些停顿不但给演讲者以换气的机会,而且也给听众以回味的可能。世界著名的可口可乐公司做广告就十分注意停顿,“可口可乐”,这名字听起来就悦耳,难怪这个公司的产品能受到世界消费者的青睐。

3.过渡

有经验的演讲者在不同的意思和段落中间往往安排的不是语言,而是适当的停顿。你可以这样说:“现在让我们来听下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谈到这儿,下面是第二个问题。”但是听众会反感的,他们觉得你太小看他们了,谁不知道第一个问题之后是第二个问题,第二个问题之后是第三个问题呢?

4.增强幽默感

丘吉尔在一次演讲中这样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高。我们吃的很多。”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这便吸引了听众的注意力。他紧盯着自己的大肚皮继续说:“这是最有说服力的实证。”

5.提高问题的力量和作用

演讲中,提出问题后要稍微停顿。如果想让听众很好地回答,那就要停顿。如果是自问自答,问题提出后也要停顿,这样可以给听众考虑的时间,他们考虑问题,便不觉得仅仅是在听,而且也在讲:是在主动地参与。古今的许多演讲人都是借助停顿来提高问题的力量和作用的。

帕特里克·亨利,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著名的演说家,常科学地运用逻辑性强的设问和停顿来提高演讲效果。丘吉尔是这样,美国著名的演说家但尼尔·韦伯斯特也是这样,很多很多的演讲人都逐渐意识到了停顿的作用。

6.平静听众

主持人将你介绍完毕,总会有鼓掌声或欢呼声。掌声停止,还要等听众都安静下来。说过“主持人先生”,稍作停顿,之后再说“女士们、先生们”,再作停顿,之后自我介绍,开始演讲。以上的几次停顿能起到平静听众、吸引听众的作用。

7.提高开场白的力量和作用

罗马演说家西塞罗说开场白应能使听众“倾向演讲人、乐于倾听演讲、乐于接受”。这种效果凭演讲开始时的几句话和适当的停顿就能达到。苏必利尔石油总公司的经理约瑟夫·里德在对休斯顿汽油公司的一次演讲中是这样运用停顿提高开场白的力量的:

“我们都听说过能源危机、家用能源的前景、石油输出国组织、政府部门的官僚主义,等等,等等。能源危机,能源危机,究竟能源危机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至今还有许多美国人相信能源危机呢?为什么石油工业仍是我国的热门呢?如果说‘能源危、机’的理论是正确的,为什么没有人听呢?”

8.强调演讲中的重点内容

演讲包括许多内容,一次演讲往往有许多机会可以停顿。停顿恰似这种语言:“好了,请听第二点”,“好,让我们听听结果如何”。富兰克林·罗斯福经常在一个句子中间设置停顿。在总统就职演说中,罗斯福是这样运用停顿的:

“货币兑换商们只知道享乐。他们没有远见,没有远见的人是腐朽的。在我们这种文明的国度中,已没有了他们的圣堂。现在我们可以重建圣堂,这座圣堂要为社会创造效益,比金钱利益更崇高的效益。”

丘吉尔在一次演说中称希特勒是“恶的怪物”,“嗜血成性的赌棍”。他还说:“我们只有一个目的,一个不可改变的目的,那就是打倒希特勒,推翻惨绝人寰的**统治。为了这一目的,什么也动摇不了我们。”

9.使结论更富有戏剧性

著名的演说家帕特里克·亨利在一次题为“战斗动员”的演说快要结束的时候,提出了一系列的反问句:

“我们怎么能袖手旁观呢?绅士们的意愿是什么呢?他们会得到什么呢?是生命的昂贵诱人还是和平的甜蜜重要?被奴役被蹂躏的生命有什么价值呢?”说到这里,亨利作了一次较长时间的停顿,他环顾整个房间,注视着每个听众的反应,最后说:“阻止它,至高无上的上帝!我知道别人的选择,我也清楚我的选择,要么给我自由,要么给我死亡!”

亨利运用停顿有力地表达了他的意思。停顿使得听众集中注意力听他讲的内容和他要讲的内容。除了增强戏剧性的效果,停顿使得演讲意味深长,听众领会了他的话语后,思想感情的震动却仍在继续。

“文似看山不喜平”,讲话演说也是如此,依据主题内容表达的需要,高明的演讲者在语音声调、轻重抑扬、舒缓高低予以节奏鲜明的变换前提下,若能巧妙适时地运用停顿、间歇、承接和连续等环节,这样的演讲便会起伏跌宕,声情并茂,出奇不意地产生震撼人心的感召力量。

演讲控场的技巧

在一些演讲场合,可能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这对演讲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这种意外,就涉及到了如何控场的问题。掌握必要的控场技巧,对演讲者处理这种情况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