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际交往的艺术(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1377600000030

第30章 宽恕是做人的美德(2)

忍让和宽容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任何忍让和宽容都是要付出代价的,甚至是痛苦的代价。

人的一生谁都会碰到个人的利益受到他人有意或无意的侵害。为了培养和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你要勇于接受忍让和宽容的考验,即使感情无法控制时,也要紧闭住自己的嘴巴,管住自己的大脑,忍一忍,就能抵御急躁和鲁莽,控制冲动的行为。如果能像吕蒙正、张英那样再寻找出一条平衡自己心理的理由,说服自己,那就能把忍让的痛苦化解,产生出宽容和大度来。

如果说忍耐多少掺杂了无可奈何的作料,那么宽容则是发自内心的襟怀坦白。人的成熟表现在性情上的温厚平和,岁月的烘烤不知不觉地蒸发了心灵中多余的水份,使虚涵的胸怀不至于动辄滥觞,而外面投来的石子也难以激起太大的水花和波纹。宽容别人也就是宽容自己,不苛求别人也就是不苛求自己。在这个过于拥挤的地球上,在情感的润滑剂日见减少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正常联络需要通过宽容的方便之门。

让人一步,收获更大

你知道吗?你所有的思想及言行,造就全部的你。为他人提供良好的服务,善意地对待他人,对自己一定会有帮助;斤斤计较,吹毛求疵,处心积虑地伤害别人,自己也得不到内心的宁静。

在狭窄的路上行走,要留一点余地给别人走;羊肠小道两个人互相通过时,如果争先恐后,两人都有坠入深谷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先停住脚步让对方过去,才是有礼貌、最安全。

遇到美味可口的饭菜时,要留出三分让给别人吃,这样才是一种美德。路留一步,味留三分,是提倡一种谨慎的利世济人的方式。在生活中,除了原则问题须坚持外,对小事,个人利益互相谦让就会带来个人的身心愉快。

一天,一户人家来了远方造访的客人,父亲让儿子上街去购买酒菜,准备请客,没想到儿子出门许久都没回来,父亲等得不耐烦了,于是自己就上街去看过究竟。

父亲快到街上的便桥时,发现儿子在桥头和另一个人正面对面的僵持站在那儿,父亲就上前询问:“你怎么买了酒菜不马上回家呢?”

儿子回答说:“老爸你来得正好,我从桥这边过去,这个人坚持不让我过去,我现在也不让他过来,所以我们两个人就对上了。看看究竟谁让谁?”

父亲聆听儿子的一席话,就上前声援道:“孩子,好样的,你先把酒菜拿回去给客人享用,这儿让爸爸来跟他对一对,看看究竟谁让谁?”

在社会上,无论说话也好,做事也好,不肯给别人一点余地,不愿给别人一点空间的,到处有这对父子的影子,往往只为了“争一口气”,本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琐事,非要大费周章的,坚持己见互不让步,结果小事变大事,甚至搞得两败俱伤,真是何苦?

人在世间若是不能忍受一点闲气,不肯给人方便,让人一步,往往使自己到处碰壁,到处遭逢阻碍,不肯给人方便,结果自己到处不方便。

如果一个人平常为人在语言上让人一句,在事情上留有余地,肯让人一步,也许收获就能更大。

让人,多发生于竞争情境,由于让人行为出现而使矛盾化解,争斗平息,对手变手足,仇人变兄弟。因此,让人是避免斗争的极好方法,对个体也具有一定价值。它具体表现在:

(1)得理不让人,让对方走投无路,有可能激起对方“求生”的意志,而既然是“求生”,就有可能是“不择手段”,这对你自己将造成伤害,好比老鼠关在房间内,不让其逃出,老鼠为了求生,会咬坏你家中的器物。放它一条生路,它“逃命”要紧,便不会对你的利益造成破坏。

(2)对方“无理”,自知理亏,你在“理”字已明之下,放他一条生路,他会心存感激,来日自当图报。就算不会如此,也不太可能再度与你为敌。这就是人性。

(3)得理不让人,伤了对方,有时也连带伤了他的家人,甚至毁了对方,这有失厚道。得理让人,也是一种积蓄。

(4)人海茫茫,却常“后会有期”。你今天得理不让人,哪知他日你们二人不会狭路相逢?若届时他势旺你势弱,你就有可能吃亏!“得理让人”,这也是为自己以后做人留条后路啊!

人情翻覆似波澜。今天的朋友,也许将成为明天的对手;而今天的对手,也可能成为明天的朋友。世事一如崎岖道路,困难重重,因此走不过的地方不妨退一步,让对方先过,就是宽阔的道路也要给别人三分便利。这样做,既是为他人着想,又能为自己留条后路,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嘛。

永远感激别人的宽容

就像我们需要宽容别人一样,我们也需要得到别人的宽容。当我们做错了事,如果得不到宽容,就会因此失眠、肠胃不适,甚至还会引起高血压。然而一旦得到宽容之后,就会超越一次巨大的挫折——一种可以称为再生的心灵净化过程。为此,我们要永远感激别人的宽容。

李嘉诚早年由于生计所迫,14岁时就到港岛西营盘的春茗茶楼当了一名小伙计。在这间茶楼,发生了一次使李嘉诚终生难忘的“饭碗危机”。

一位生意人在大谈生意经,李嘉诚听得入迷,竟忘了伺候客人茶水。待听到大伙计叫唤,才慌里慌张地持茶壶为客人冲开水,结果不小心洒到茶客的裤脚上。老板立即跑过来,正待斥责李嘉诚,不料那生意人茶客却为李嘉诚开脱说:“不怪他,是我不小心碰了他。”

茶客走后,老板对李嘉诚说:“我知道是你把水淋到了客人的裤脚。以后做事千万得小心,万一有什么错失,要赶快向客人赔礼,说不定就能大事化小。这客人心善,若是恶点,不知会闹成什么样子。开茶楼,老板伙计都难做。”李嘉诚的母亲知道后,说:“菩萨保佑,客人和老板都是好人。”她又告诫儿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积善必有善报,作恶必有恶报”。

李嘉诚从此再也没见过那位好心的茶客,他成为巨富后对友人说:“这虽然是件小事,在我看来却是大事。如果我还能找到那位客人,一定要让他安度晚年,以报他的大恩大德。”

宽容不仅是爱心的体现,而且是极高的做人技巧,表面上看,它只是一种放弃报复的决定。这种观点似乎有些消极,但真正的宽容是一种需要巨大精神力量支持的积极行为。宽容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为人品质,一种正确的做人自我意识的体现。一个人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会有宽容的胸怀。做人宽容得到的收益是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和谐。

有仇不报是君子

当你受到无辜伤害或被他人欺侮时,你是以牙还牙呢,还是宽恕忍让呢?我们从泰戈尔的《画家报仇》一文中会找到答案。

一位画家在集市上卖画,不远处,走来一位大臣的孩子,这位大臣在年轻时曾经把画家的父亲逼死了。这孩子在画家的作品前流连忘返,并且选中了一幅,画家却用一块布把它遮盖住,并声称这幅画不卖。从此以后,这孩子因为心病而变得憔悴,最后,他父亲出面了,表示愿意付出一笔高价。可是,画家宁愿把这幅画挂在自己画室的墙上,也不愿意出售。他还坐在画前自言自语地说:“该我报仇的时候到了。”

每天早晨,画家都要画一幅他信奉的神像,这是他表示信仰的惟一方式。可是现在,他觉得这些神像与他以前画的神像有很大不同。这使他苦恼不已,他不停地找原因。然而有一天,他惊恐地丢下手中的画,跳了起来:他刚画好的神像的眼睛,竟然是那大臣的眼睛,而嘴唇也是那么酷似。

画家把画撕碎,并且高喊:“我的报复已经回报到我的头上来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对别人若心存报复,自己所付出的代价会比对方更大。

以下是一个人报仇需要付出的代价:

精神代价——每天计划报仇要花费很多精神,想到切齿处,情绪精神剧烈波动,会影响身体健康。

金钱代价——有人为报仇而放弃一辈子的事业,大有“玉石俱焚”的精神。

时间代价——有些仇不是说报就能报的,三五年,八年十年甚至几十年也报不成,纵使报成了,自己也老了。

由于报仇花费颇大,而且不一定成功,且不管结果如何,只要日夜想着报仇一事,便不只“心动”,而且要行动,到时连自己都会元气大伤,因此为人最好有仇不报。

一位妇女来向著名作家林清玄哭诉,她的丈夫是多么不懂得怜香惜玉,多么横暴无情,哭到后来竟说出这样的话:“真希望他早点死,希望他今天就死。”

林清玄听出妇人对丈夫仍有爱意,就对她说:“通常我们非常恨、希望他早点死的人,都会活得很长寿,这叫做怨长久;往往我们很爱、希望长相厮守的人,就会早死,这叫做爱别离。”

妇人听了感到愕然。

“因此,你希望丈夫早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拼命去爱他,爱到天妒良缘的地步,他也就活不了了。”林清玄说。

“可是,到那时候我又会舍不得他死了。”妇人疑惑着。

“愈舍不得,他就愈死得快呀!”

妇人笑起来了,好像找到什么武林秘笈,欢喜地离开了。

人世间最好的报复是更广大的爱,使仇恨黯然失色的则是无限的宽容。

复仇从来不能造成“平衡”和“公平”,报复常常使仇恨者和被恨者双方都陷入仇恨越结越深的痛苦的地狱中。甘地说得好:“要是人人都把‘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当作人生法则,那么整个世界早就乱作一团了。”

以下是消除仇恨的经验之谈:

先要确定仇恨情绪的来源。

开诚布公地承认你心中的仇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如果你有勇气向他人承认自己心中的仇恨,那就是意味着你走出了宽恕的第一步。

仇恨对事不对人。你可以对别人所做的,对不起你的“事”生气,但你不必对得罪你的人“恨之入骨”。

把心胸放开阔些。不必对日常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耿耿于怀。

仇恨的根由发现了之后,要紧而且是最有效的事便是——忘记它。

忘掉仇恨要有耐心,慢慢来,自然“水到渠成”。

宽容意味着勇敢而不是怯懦。要向自己的仇人做出高姿态是需要不少勇气的。同时,它还需要一颗善良的心。

给“敌人”一点宽容

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后,他对政敌的态度引起了一位官员的不满。这位官员批评林肯说:“你为什么试图跟那些敌人做朋友?你应该想办法去打击他们,去消灭他们才对。”林肯平静而温和地说:“难道我不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时,就没有敌人存在了。”

面对“敌人”,大多数人的看法是毫不留情地把他消灭掉,因为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事实并非绝对如此,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我们的成功,也是我们的竞争对手造成的。”所以在一定的情况下要像林肯那样,用宽容的眼光去对待“敌人”,用宽容来“消灭”他。

在怎样消灭敌人这件事情上,还有一个人的做法与林肯较为相似,这个人就是拿破仑。

拿破仑对面前的任何障碍都狂怒异常,对待任何胆敢抗拒他的意志的人都严厉无情,可当他获胜时这种态度就全然改变了。他对败军极为仁慈,他真诚地怜悯他们。他经常对手下的人说:“一个将领在打了败仗那天是多么可怜!”

以下是一则拿破仑宽容敌人的故事:

有两名英军将领从凡尔登战俘营逃出,来到布伦。因为身无分文,只好在布伦停留了数日。这时布伦港对各种船只看管甚严,他们简直没有乘船逃脱的希望。

对家乡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渴望,促使这两名俘虏想了一个大胆而冒险的办法,他们用小块木板制成一只小船,准备用这只随时都可能散架的小船横渡英吉利海峡。这实际上是一次冒死的航行。当他们在海岸上看到一艘英国快艇,便迅速推出小船,竭力追赶。他们离岸没多久,就被法军抓获。

这一消息传遍整个军营,大家都在谈论这两名英国人的非凡勇气。拿破仑获悉后,极感兴趣,命人将这两名英军将领和那只小船一起带到他面前。他对于这么大胆的计划竟用这么脆弱的工具去执行感到非常惊异,他问道:“你们真的想用这个渡海吗?”“是的,陛下。如果您不信,放我们走,您将看到我们是怎么离开的。”

“我放你们走,你们是勇敢而大胆的人。无论在哪里,我见到勇气就钦佩。但是你们不应用性命去冒险。你们已经获释,而且,我们还要把你们送上英国船。你们回到伦敦,要告诉别人我如何敬重勇敢的人,哪怕他们是我的敌人。”

拿破仑赏给这两个英军将领一些金币,放他们回国了。

许多在场的人都被拿破仑的宽宏大量惊呆了。只有拿破仑知道,他的士兵们将从这番话中受到怎样的鼓舞,他的人民将如何赞扬他的宽容无私。他似乎已经听到了士兵们震天的呼声以及巴黎激动的口号。

哲学家卡莱尔说:“伟人往往是从对待别人的失败中显示其伟大的。”用宽容的态度去对待你的“敌人”,这样就会表现出你的与众不同之处,也正因为你闪光的人性,使你得到别人的信任和敌人的佩服,这样你就既赢得了他们的心,也取得了最高层次的胜利。拿破仑是深知这一道理的。

以下是维护人脉的技巧: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有的只是竞争对手。

竞争对手是会发生改变的,今天的对手,或许明天就是伙伴。

兵法上说,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在与“敌人”的竞争中,能征服对方的心,才是最伟大的胜利,而宽容是取得这种胜利的必要条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