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一分钟经理人全新修订大全集
1379200000031

第31章 销售训练(15)

鲍洛奇认为,要面向整个美国这个大市场,必须以第一流的包装、产品的优质和新颖的广告开拓市场,与其他的食品公司竞争。贝沙表示完全赞同。贝沙负责原料的采购和产品的生产,鲍洛奇则全力开拓市场。每天早晨5点钟,他们就来到办公室。然而,工作人员吃不消了,他们还没遇到过这样拼命的老板,全都辞职不干了。鲍洛奇和贝沙只好让另外一家公司为其生产豆芽。他们在报纸上大量登广告,“东方食品公司”在食品市场上占了一席之地。

他们的产品,除部分批发零售外,大部分要给加工厂装罐出售。加工商经常寻找借口压价。这样一来,他们费尽气力推销所获的经济利益,几乎都装进了加工商的腰包。鲍洛奇想:假如不经过食品加工商这一关,自己的产品直接面向顾客,岂不可以大幅度增加收入吗?于是,鲍洛奇决定另找能够公平合理的加工商。

但在大战期间,锡罐属军需物资,很难搞到。鲍洛奇来到华盛顿,闯进国防部生产委员会。他先绕圈子,然后转入正题。他在这位官员面前极尽渲染之能事,把豆芽菜吹得天花乱坠;最后提出了要求:急需一批锡罐,希望给予支持。他终于说服了这位官员,得到了500万只锡罐。

他们花5 000元买下一个濒临倒闭的工厂,稍加改装,建成了豆芽菜加工厂,然而,他俩对包装加工都不是内行,费了不少周折,总算找到了一位加工包装业的行家,可是对方提出了苛刻要求:由他自行经营这家工厂,而鲍洛奇却要付包装费。鲍洛奇由于饥不择食,只好委曲求全,答应了包装商的苛求。这时鲍洛奇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他和包装商有个协约,规定产品的价格每箱为3.60美元,其中付给包装商是每箱1.70美元。不过,鲍洛奇并未将这个协议放在心上。在他看来,包装商不过是雇来的工作人员而已,无权干涉公司业务。一次,他来到波士顿推销,发现3.60美元定价太低,便将价格提高到4.40美元,提价后销路仍然看好,便将此价作为售价了。但是,他将新价格通知包装商,给其包装费仍按原价。包装商获悉后,上诉法院,要求公司赔偿他的“损失”。贝沙主张和平解决,而鲍洛奇年轻气盛,则主张与其把官司打到底。无论贝沙怎样劝说都无济于事。结果,他们败诉,被判赔款8.2万美元。

他的事业受到重大挫折:债务缠身、资金短缺、原材料不足、工资拖欠等等。他虽然夜以继日地工作,但一时仍然无法重振他的“东方食品家族”。

困虎犹斗

鲍洛奇是一个不甘心失败的人。他千方百计地企图打入颇有影响的食品联售会,想以此来重振他的“东方食品家族”。但是他的产品却被食品联售会取消了展销资格。他急忙找到负责此事的人员了解情况,到处奔走活动,恳请负责展销的普里斯丁先生给他一个机会,证明他的产品优良。最后商定,在普里斯丁的办公室进行一次现场品尝。鲍洛奇急忙带着他的产品坐飞机飞往费城。见到普里斯丁后,鲍洛奇详细介绍了东方食品加工的工艺过程和特色,尤其强调因其口味与众不同而备受大众欢迎,并请对方品尝。当他拿起刀子,切开罐头,揭开罐头盖后,只见青菜上面,伏着一只蚱蜢。他心里说:“这下全完了!10年来的努力算是白费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急忙抢先拿起一只匙子,笑着说:“看起来实在太棒了!我得先尝一口。”说着,以最快的速度将那只蚱蜢送进嘴里,津津有味地边嚼边说:“太棒了!真是太棒了!”普里斯丁见他吃得那样香甜,也拿过汤匙尝了几口:果然不错。鲍洛奇出奇制胜,使产品闯进了食品联售会,从而扩大了销路。为了更能体现自己远大的抱负,他决定将公司改名为“重庆”,意为重振雄风。

为了使“重庆食品公司”叫得响,他决定研制一种独特的新产品。一种新型炒面试制成功了,它是兼有东方口味与意大利口味的新品种,面条松软,口感很好。炒面一上市,就赢得了好评。但鲍洛奇采取了极为慎重的生产方法:以销定产,既能减少损失,又能保证产品的新鲜。结果订户越来越多。鲍洛奇见时机已经成熟,才改为大批量生产。自从新型炒面畅销全美以后,鲍洛奇才算摆脱了困境。

1950年以后,重庆公司的炒面开始风靡全美,进而打开国际市场。

在0.1美元差价上大做文章

用降价促销是许多商人惯用的招法。然而,鲍洛奇从不使用廉价竞销的方式。他希望自己的每件产品都能带来大笔利润,用的是“厚利多销”之策。鲍洛奇非常清楚,优质高档产品所带来的利润是低档产品无法比拟的。所以,他绞尽脑汁,在怎样才能形成高档产品的形象上大做文章。

对于产品,他在口味上大下工夫,以浓烈的意大利调味将炒面调得非常刺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中西结合的口味,生产出了优质的中国炒面。同时,使用一流的包装和大规模的宣传攻势,给人们造成了“中国炒面是三餐之后最好的享受”这一强烈印象,似乎中国炒面成了家庭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他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大量中等收入的家庭上,他认为,中等收入的人家,一般都挺讲究面子,竭力要把自己装扮成上等人家的样子。他认为这些人应当是中国食品生意的主要对象。果然不出所料,中等家庭的主妇们皆以选购中国炒面为荣。

鲍洛奇清楚地知道,实施高价,显然不是一件易事。对于每一种商品,顾客心中都有一个自己评定的价格。鲍洛奇特别重视顾客的心理价格。他认为,要提高产品的心理价格,产品乍一投放市场最为重要。因为,顾客对这种新产品没有思想准备,无法对其价格做出判断,同时出于好奇又充满了购买欲。这样,企业就占据了主动地位,它的定价往往会成为以后消费者判定同类产品心理价格的基础。因此,每当新产品上市之初,鲍洛奇就把价格定得偏高。在杂碎罐头刚上市的时候,按惯例每听的价格就应超过0.5美元。负责经销的经理里万提议将价格定在0.41美分到0.49美分之间,多数人表示赞同。鲍洛奇却将价格提到0.59美分。里万一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急忙找到鲍洛奇,希望他能够改变主意。鲍洛奇解释说:0.49美分的价格在市场上已被用得太滥,顾客早已感到厌烦,甚至将它视作一种欺骗行为。另外,在一般顾客的心中,0.5美元以下的商品都被视为低级品,0.5美元以上的才被视为高级品;一般家庭都避免买0.5美元以下的廉品,以免被笑话;将价格定在0.59美分,并不显得太贵,又易被人视作便宜的高级品,销路必然会好。为达目的,鲍洛奇还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促销活动,口号是“让一分利给顾客”,似乎他的炒面完全可以卖0.6美元,之所以卖0.59美元,是出于给顾客让一分利的考虑。果不出鲍洛奇所料,0.59美元的高价非但没在顾客心理上造成任何障碍,反倒诱惑了顾客选购的欲望。

照猫学步

鲍洛奇干事业有一股下山虎那样猛冲狠杀、势不可当的劲头,可是具体干起来又像小猫一样小心谨慎、细致入微,丝毫不掉以轻心。每星期一上午,无论他在何处,他都要求公司的会计人员寄给他一份详细的统计表,列出本周内各项收支的明细账目。他将一周来的各种费用以及产品数据统算到一起,核算出产品成本,并由此决定产品价格。他从中了解到公司的现状,并且对公司的经营策略做出决定。每次做这样的工作,他都要花费四五个小时,但他始终坚持不懈。

鲍洛奇对属下一向严格要求。他常常告诫部属:食品工业是一项本小利薄的产业,一点点疏忽也会给公司造成致命的损失。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每隔两小时,他就要亲自去品尝产品。他不允许任何人在产品质量上打折扣。每逢新产品问世。他都要试试消费者的反映。通常,他先将产品送到自己关系良好的零售店中,将其置于显眼的位置;然后,再设法将一些产品送到他的竞争对手那儿去试销,不过给双方的定价不一样。这期间,他对新产品不做任何宣传。他从中观察新产品优劣所在,并从中获得新产品是否可以生产、合理价格应是多少等情报。有时,他还采取更为直接的方式,派人到杂货店去,将附有答题纸的样品赠给家庭主妇:你是否喜欢这种产品的味道?你认为在家里每天都需要这种食品吗?或是隔几天吃一次?你认为这种产品的定价应该是多少?鲍洛奇根据这些反映做出决策。

为了使试验具有典型的意义,鲍洛奇对产品的试销地点要进行严格的选择,决不草率行事,一个新产品的试验期往往长达一年。

鲍洛奇清楚,企业不能短视,只顾自己的产品,而不顾经销商的营业额,那样势必惹起经销商的反感,为此,他别出心裁,设计了“神奇的食品市场”。那是一种造型别致的货物架,货架上摆的不光是鲍洛奇的产品,还有其他公司的东方食品,几乎有名的东方食品应有尽有。结果,“神奇的食品市场”不仅增加了中国食品的销量,也提高了经销商的营业额;经销商也以增加鲍洛奇的产品的销量,作为最好的回报。随着生意的逐渐扩大,他越来越重视公共关系的作用。

每逢重大的推销活动,鲍洛奇总要挑选一位有商业表现天才的人作为公司发言人去主持,在付诸实施之前,他总要同主持人进行一番长谈,以便做到心中有数,而不至于临场出现混乱。

新闻界是鲍洛奇进行公关的最主要对象。每逢新产品上市,他都要举行一次新闻界人员招待会,还以公司的名义向新闻人员赠送贺年卡及其他纪念品,新闻界则以相当的价量来宣传他的产品。

有一次,鲍洛奇翻阅报刊时,发现巴鲁斯计算机公司刊登了一连串广告,说客户用了他们的计算机之后,不但降低了成本,业绩也有了迅速增加。他记得自己与这家公司打过交道,何不利用这个机会让他们为自己公司做一次免费广告呢?他马上给那家公司广告部的负责人打电话:“在你的广告中,把我们公司的名字加进去如何?利用我们公司的声望可以为你们的广告增辉。”遭到对方拒绝后,他仍不死心,继续与对方交涉,最终还是使对方接受了他的建议。巴鲁斯公司的新广告同时出现在4本有影响的刊物上,它把重庆公司购买了他们的设备之后,在经营上产生的优良效果大肆渲染一番。整个过程,鲍洛奇没花一分钱。这就是他的生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