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生气不如争气(大全集)
1383700000033

第33章 与人较劲爱赌气,不如笑口常开讲和气(1)

人活着愉快,就得少烦恼;要少烦恼,就要学会多微笑。把烦恼化为捧腹的笑声,是一种生活智慧。一个人总是面露喜色,热情开朗地待人,周围都会充满兴奋热烈的气氛;相反,总是噘着嘴生气,不知道跟谁较劲,发誓一辈子不理他,周围的人见到此景也必定躲得远远的。

赌气不如讲和。赌气不但让自己积愤于胸,也让为之赌气的人跟着受苦,因为对方并没有错,只是你一个人在使小性子罢了。而讲和的好处在于,不但让两个人都开心,更有助于彼此感情的加深。心平气和的人不爱跟人赌气,因为他们懂得接受自己和自己的天性,不会对自己要求过分苛刻。遇到不幸和灾祸,他们会像其他人一样痛苦,但是他们能够想得开,而且能照常生活。他们会做一些必要的准备,但是不会为此身心憔悴。心平气和的人摸透了自己的脾气,知道自己的欲望和观点,也了解对方的脾性,正所谓知己知彼,也就没什么好赌气的。

另一类聪明人则会用逗笑的方式化解他人的赌气。一句幽默的话,一个开心的笑话,一个滑稽的举动,都会让正在赌气的一方破涕为笑,而当笑的模样显露出来,心中的气也就烟消云散了。

生气+绝食,身心俱损为哪般

人在生气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气得我连饭也吃不下了”。的确,生气的时候,我们根本就没有食欲。“吃不下饭”会使我们的健康受到危害,也会让关心我们的人心疼。正因为如此,一些人常常以“绝食”来表达自己的愤怒。

王子文毕业于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受聘于北京一家大型国企。刚刚工作一年,就因上网成瘾而严重影响工作,被单位辞退。回到家里后,王子文一直待在屋里不肯出去找工作,整天泡在网游里,不跟身边的任何人交流。父母也曾托人帮他找过几份工作,但都干不到几天就回家了。

近年来,王子文每天白天睡觉,晚上玩游戏。现在已发展到不洗脸、不刷牙、不洗澡、不换衣服、身上异味很重。父母好言劝阻,他就大吼大叫,叫他们不要管自己的事。

父母觉得儿子这样下去会毁了自己,于是就狠下心来,把网线剪断,希望儿子戒除网瘾。开始时王子文苦苦哀求,见父母不为所动,转以绝食抗争。几天后,父母拗不过,只好又让他上网玩游戏了。

长期熬夜已经让王子文的健康受到了伤害,再加上又绝食几天,王子文这个曾经英俊帅气的小伙子,已变成一个颓废无神、骨瘦如柴的“木头人”。

众所周知,热能是维持人体生存和活动的必要条件,正常情况下,健康成人每天需要从食物中获取7530千焦(1800千卡)的热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可以分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维生素这五类,其中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可以提供热能。每一克食物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消化分解可以分别供给1.67千焦热能,而每一克食物脂肪在人体内分解可供给3.76千焦热能。无机盐和维生素虽不能供能,但它们对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有很重要的功能,也必不可少。

人在生气“绝食”的时候,那些人类赖以生存的营养物质就会失去来源,它们各自在人体内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比如脂肪,它是机体组织重要的有机成分,尤其对神经系统的发育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体内各组织器官均由脂肪层作庇护,以缓冲外界对血管的伤害。另外,脂肪对某些维生素的溶解、吸收也是必不可少的,如维生素A、D、E、K,只有溶解在脂肪里才能被人体吸收。如果不摄取脂肪,就会影响这些维生素的吸收,时间长了导致相应的维生素缺乏症,如常见的皮肤干燥、头发枯黄、夜盲等等。

还有蛋白质,长期缺乏会造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降低,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对传染病的抵抗力降低,极易引起感染及合并肺结核等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

“绝食”不仅切断了营养物质的供应,而且极大地影响了体内各器官功能的发挥和内环境的稳定。比如,在饥饿状态下会产生包括酮体在内的各种有机酸,酮酸量超过细胞的需要,就会导致血浆中的酮酸水平升高,为了维持平衡,血浆中碱性的重碳酸盐对这些酸性的有机酸进行中和而大量减少,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需要经肺排出。

长此以往,我们就会发生饮食性营养不良症,出现严重消瘦或伴发各种营养素缺乏症。开始表现为兴奋急躁、思想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并感到疲倦乏力、肢端麻木,随即出现手足冰冷、畏寒等末梢循环不良的症状,免疫力极度下降。即使不死于各种继发疾病,也可能因机体极度衰弱(表现为脉搏缓慢、血压下降、心脏缩小而经常发生低血压晕厥),最终导致心力衰竭或心脏停搏。可见,以“绝食”来表达自己“很生气”是不行的。

人一生气就绝食,是非常愚蠢的做法,会给我们的身体造成严重的危害。用绝食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生气,是最不可取的。

“自残”的启示:再生气也不能和生命较劲

有些人不懂得爱惜自己,尤其是在生气的时候,常常对自己的身体施暴——自残。

张少兵是一个初三年级的学生,放学后在家做数学题。同在一个学校读书的妹妹发现自己的零花钱少了几元,就跑过来说是哥哥偷拿了。张少兵见妹妹打断自己做作业,已经非常不高兴了,又听妹妹诬陷自己拿钱,就更加生气。于是,兄妹俩就为这件事争吵起来。

不久后,张少兵父母下班回家,听到两个孩子在吵架。当父亲问清情况以后,拉过女儿对张少兵说:“你没拿就算了,跟妹妹吵什么,有什么话可以跟妹妹好好说嘛,不要跟妹妹吵架。”当场还骂了张少兵几句。

张少兵觉得自己根本没有拿妹妹的钱,还被父亲骂感到非常委屈。趁父亲不注意,就悄悄地跑进厨房,拿起案板上的菜刀就朝自己手掌砍下去。听到儿子一声惨叫后,张少兵父母赶快跑了过去。面对眼前的情景,父母真是心痛不已——张少兵倒在地上直打滚,案板上、菜刀上、地上,到处都是鲜血,儿子的手掌已经完全耷拉下来,半截手掌都快掉下来了。

张少兵的父母赶快把儿子送到附近医院进行紧急抢救。张少兵的病友以为他是因意外事故才使手掌受伤的。“当时流了很多的血,样子非常吓人,他妈妈都快哭晕过去了。”当他们听说这个孩子是用菜刀把自己给剁伤了的时候,他们感到非常奇怪———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这么犟,居然做出这样的举动。

医生赶紧为张少兵施行了手术,手术之后张少兵虽然恢复得较快,但再也不能恢复成原样了。对于自己的一时冲动,张少兵感到非常后悔。他发现自己的手掌伤成这个样子,特别是看到父母因为这件事为他流了很多眼泪时,心里非常难过。事情发生后,张少兵所在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来看望了他。据其学校老师介绍,张少兵在学校成绩一直很好,性格也较为开朗,还比较喜欢帮助其他同学,同学和老师都非常喜欢他。他们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人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去生气,更不要走极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准确地说,生气时拌拌嘴、摔摔东西还算是一种发泄的方式,而一生气就摧残自己的身体就不是简单的发泄了,这种行为说明此人的性格已经有了缺陷。

自残行为并不少见。每个人都可能产生过自残的念头,只是大多数人没有采取实际行动而已。据业内人士统计,我国每年因为心理问题自残甚至自杀的人数高达20万人,而且还在逐年上升。这说明自残已经不再是一般的问题,而是一个会对个人生命乃至对社会都造成很大危害的社会问题。造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过于冲动。冲动时的极端想法也能导致自残。比如赌气、发誓、酒后无法控制自己等。

(2)焦虑转嫁。自残是一种压力转移的方式,同时是一种不良的发泄方式。焦虑、紧张、不安、痛苦等得不到化解,一些人会习惯于增加自身肉体的痛苦来减轻精神的痛苦。

(3)外界压力。许多外界压力会促成自残。这时,自残是被迫的,自残者并不愿意自残。伤害与否取决于外部意志。比如以肢体伤害为标的的赌博的履约等;再如被恶势力强迫自残等。校园暴力中自残现象也不少见。

(4)断绝期望。很多人都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他们往往会比其他人更容易感受到挫折。对于一些他们已经失去信心的事情,由于他们存在较好基础,不可避免还是有一些欲求或期望出现,自残往往也就成了斩断这些来源的方法。

(5)无知。一些孩子并不知道自残的危害,还有一些则是在不良的风气中受到误导。比如纹身,看起来是在追求“酷”,但往往是在轻率决定后才出现后悔。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自残,都会被人认为是心理不成熟或不健全的表现,因此难以被社会接受。在自残者走入社会的时候,社会可能会因为担心自残者的脆弱或另类而在很多方面厌恶、限制或拒绝自残者。

因此,一生气就自残的人可要注意了,这种行为表明,你的人格已经有了缺陷,要尽快查明原因,以防自己做出更出格的事情来。

专家称,有自虐心理的人其实很痛苦,都想尽早摆脱这种自虐心理。但仅仅用砸东西、大喊大叫等方式来排解显然不够。建议有自虐倾向和自虐心理的人不要封闭自己,当个人无法摆脱这种心理时,一定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帮助下完全可以摆脱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

能够彻底摆脱自残自虐心理的方法是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凡事都不要苛求自己,要学会客观、全面地分析和看待问题。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与人沟通,把自己心中的困惑、不满都向他人说出来,宣泄出来,就能够避免自虐心理和自虐倾向的发生。

相视一笑泯恩仇

只要你翻开报纸,随时可以看到几则骇人听闻的恶性事件,且日日新鲜,件件不同。

闻名世界的甲壳虫乐队的灵魂人物约翰·列侬被他的歌迷枪杀;足球明星大摆乌龙后被球迷枪杀陈尸街头;美国的校园枪击案几月一宗;雇员遭解雇后在公司乱枪扫射;小女子提出分手男友愤而杀之……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人性暴戾的一面。不过在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之后,绝大多数当事人都是后悔不迭的。有些人在临刑前忏悔,有些人在铸成大错后痛哭流涕,当然也有些人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就直奔黄泉路了。种种事件令人唏嘘,更令人纳闷:这个世界究竟怎么啦?其实这是人类情绪失控的表现,只要情绪控制得当,很多悲剧都可以避免,可以防患于未然。

报复情绪其实是人的一种防御本能,是人类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生存竞争能力。遭遇危险是“战”或“逃”,关乎生死存亡,这在远古时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关键,但在当今文明社会,该防御本能的过分运用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冲突,酿成悲剧。

在社会交往中,有些人欲以攻击方式对那些曾给自己带来伤害或不愉快的人发泄不满,这种情绪就是报复。报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它不仅会对报复对象造成这样或那样的威胁,而且有害自己的心理健康。试想,如果这个世界上谁都“有仇必报”的话,那么冤冤相报何时能了呢?社会又怎么能够平静安稳?所以,脑袋中还在转着报复念头的人,劝你“放下屠刀”吧!

在人际交往中,不可能没有利害冲突。当你受挫折或不愉快时,不妨进行一下心理换位,将自己置身于对方境遇中,想想自己会怎么办。通过这样的换位,你也许能理解对方的许多苦衷,正确看待他人给自己带来的挫折或不愉快,从而消除报复心理。

报复毕竟是对他人的一种伤害,每个人在产生报复的念头时务必要多考虑报复的危害性。报复行为会不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会不会触犯纪律或法律?如果你的良心约束不了你,那就只有法律来束缚你。

有报复心理的人一般心胸狭窄,易受情绪影响,且恶劣心境的作用强烈而漫长。报复的根源,无外乎是过分在乎和过分压抑的结果。人与人之间有不同看法和意见本来很是正常,如果不过分在乎,能以健康的心态去对待心中不满,就可以找到消除敌对情绪的好方法。有时一些事的确让你忍无可忍,就事论事地宣泄一下也无大碍。人的内心就像是一个容器,憋得过分肯定会出大事。有些突发事件非要逼你大骂一顿,大打也行,打完之后说不定双方都能获得一种轻松和愉悦。重要的是不要死记前仇,如果死记着仇恨不放,就会慢慢形成报复的死结。

人的命运本来都是不错的,结果往往让自己很多的变态心理改变了生命的轨迹,生活由此变得苦不堪言。生命是一种在定律中舞动的音符,当你偏离自己正常的旋律,就意味着已将自己锁定在悲剧里。如果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去审视报复的价值,我们真的会惊叹:报复的人生成本实在是太昂贵。

每个人都该学会用动机和效果统一的观点去衡量人的行为,这样可以减少许多不满情绪的产生,为报复心的萌生断了后路。当他人给你带来伤害或不愉快时,你应该试着回想自己是否在某时某刻也给别人带来过同样的伤害。如此将心比心,报复的欲念就会慢慢散去。

以“和气”对“火气”

碰到有人火气十足、无端撒气时,如果柔言相答,以和气对火气,结果会换来微笑。

一家磁器店营业员老王面对一位十分挑剔的女顾客,给她拿了好几套磁器,挑了半个钟头还没选中。因顾客太多,他先照应别的顾客去了。这位女顾客以为冷落了她,便把脸一沉,大声指责说:“喂,你这是什么态度,你眼睛没有看见我先来吗?为什么扔下我不管?”她把钞票往柜台上一扔,命令道:“快给我买,我还有急事!”这话真够刺耳难听的。然而,老王没和她“一般见识”,他安排好其他顾客,和颜悦色地对她说:“请你原谅,我们店生意忙,对你服务不周到,让你久等了,我服务态度不好,欢迎你多提宝贵意见。”老王这几句真诚而谦逊的话一出口,那位女顾客的脸一下子红了,转而难为情地说:“我说得不好听,也请你原谅。”

老王以“和气”对“火气”,表面上“似水柔情”,实际上“力胜千钧”。

一家餐馆里,一位顾客粗声大气地嚷着:“小姐,你过来,你过来!”他指着面前的杯子,满脸怒气地说:“看看,你们的牛奶是劣质的吧,看把这杯红茶都糟蹋了!”

“真对不起!”服务小姐笑道,“我立刻给您换一杯。”

新红茶很快端来了。茶杯跟前仍放着新鲜的柠檬和牛奶。小姐把红茶轻轻放在顾客的面前,又轻声地说:“我是不是能向您建议,如果在茶里放柠檬,就不要加牛奶,因为有时候柠檬会造成牛奶结块。”顾客的脸一下就红了。他匆匆喝完茶,走了出去。

有人笑着问服务小姐:“明明是他没理,你为什么不直说呢?他那么粗鲁地叫你,你为什么不给他一点颜色瞧瞧?”

小姐说:“正因为他粗鲁,所以要用婉转的方式对待;正因为道理一说就明白,所以用不着大声。理不直的人,常用‘气壮’'来压人。理直的人,要用‘气和’来交朋友!”

客人们都佩服地点头笑了,对这家餐馆也增加了许多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