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生气不如争气(大全集)
1383700000036

第36章 与人较劲爱赌气,不如笑口常开讲和气(4)

有度的反面则是“失度”。一般说来,对人出言不逊,或当着众人之面揭人短处,或该说的没说,不该说的却都说了。这些都是“失度”的表现。比如,向初次见面或者还不相熟的人询问健康问题,会让人觉得你很唐突,当然如果是和十分亲密的人交谈,这种情况不在此列。

除非很清楚对方立场,否则应避免谈到具有争论性的敏感话题,如宗教、政治等易引起双方抬杠或对立僵持的话题。

涉及别人隐私的话题不要轻易接触,这里包括年龄、东西的价钱、薪酬等,容易引起他人反感。

不要和同事提起他所遭受的伤害,例如他离婚了或是家人去世等。当然,若是对方主动提起,则要表现出同情并听他诉说,但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追问不休。

一些有色的笑话在房间内说可能很有趣,但在大庭广众之下说,效果就不好了,容易引起他人的尴尬和反感。

同时还要注意讲话尽量客观,实事求是,不夸大其词,不断章取义。

讲话尽量真诚,要有善意,尽量不说刻薄、挖苦别人的话,不说刺激伤害别人的话。

说话者如果感情不真切,也是不能打动听众的心的。曾经打败过拿破仑的库图佐夫,在给卡捷琳娜公主的信中说:“您问我靠什么魅力凝集着社交界如云的朋友,我的回答是:真实、真情和真诚。”可以毫无疑问地说,真实、真情和真诚的态度是成功的说话者的法宝。用真的情感、竭诚的态度去呼唤人们的心灵,对真善美热情讴歌,对假丑恶无情鞭挞。用诚挚的心去弹拨他人的心弦,用虔诚的灵魂去感化他人的胸怀。让听者闻其言,知其意,见其心,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就会令讲话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发生磁铁般的影响,唤起群众的热情,这样就能以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发出“共振效应”。

1858年,美国著名政治家林肯在一次竞选辩论中说:“你能在所有的时候欺瞒某些人,也能在某些时候欺瞒所有的人,但不能在所有的时候欺瞒所有的人。”这句著名的政治格言成了林肯的座右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年近70岁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对秘书口授反击***战争动员的讲稿时,激动得像小孩一样,哭得涕泪横流。他的这一次演讲动人心魄,极大地鼓舞了英国人民的反***斗志。

一个人如果讲话华而不实,缺乏真挚而热烈的情感,虽然能一时欺骗听众的耳朵,却永远得不到听众的心,只有讲话时袒露情怀,敞开心扉,才会达到语调亲切、说理虔诚、激情迸发、内容充实的效果,也就会字字吐深情,句句动心魄。

在人际交往中,谈话要有分寸,要认清自己的身份,适当考虑措辞。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应该怎样说才能获得更好的交谈效果,是谈话应注意的问题。

不和你“抬杠”

“这部电影糟透了,花了两个钟头,却一点意义也没有。”

“看电影何必要看什么意义呢?而且,这一部片子实在也不能算是很坏。”

“不过我认为它的布景是很宏大的,一定费了许多工夫。”

“那又不然,我们弄惯了,这一点布景是很便当的。”

“还有演员也算相当卖力,只可惜为剧本所限,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

“这几个演员已经算是做得不错的了,如果在别的剧本里,一定要失败。”

上面几句对话你看来也许觉得好笑,不过这情形多着呢!有些人差不多习惯性地专和别人作对,无论别人说什么,他总要照例反驳。他自己本来一点成见也没有。不过你说“是”时,他一定要说“否”,到你说“否”时,他又说“是”。这是最可怕的习惯,犯的人很多,而且每每不自知。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不喜欢听取别人的意见,心目中只有自己,而且他自以为比别人高明,事事要占上风。

即使你真的见识比别人高明,这种态度也是要不得的。你简直不为对方留一点余地,好像要让他窘迫到无路可走,才觉得满意——我知道你并没有想到这一层,但实际上你正是这样做的。这种习惯使你自己与朋友或同事疏远,没有人肯提供给你一点意见,更不敢向你进一点忠告。你本来是很好的一个人,但不幸你有一点爱和人抬杠的脾气。

唯一改善的方法是养成尊重别人的习惯。首先你要明白,在日常谈论的十有八九没有绝对是非标准的问题当中,你的意见不一定是对的,而别人的意见也不一定是错的。把双方的总和再行分配,你至多有一半是对的。那么你为什么每次都要反驳别人呢?

有这毛病的,大概都是聪明人居多数(否则也是自作聪明的人),他也许太热心,想从自己的思想中提出更高超的见解,他以为这样可使人敬服,但事实上完全错了。一些平凡的事情,是不必去费心做更高深的研究的——至少我们日常谈话的目的,是消遣多于研究,既然不是在庄重地讨论问题,又何必在琐屑的事情上抬杠?所以,在轻松的谈话中不可太认真。

你的同事进献给你一个意见时,你若不能即刻赞同,那么最低限度要表示可以考虑,但不可马上反驳。要是你的朋友和你聊天,你更要注意,意见的纷争会把一切有趣的生活变乏味。

倘若你的夫人问你:“我的发式好吗?”“不好。”“我的衣服美丽吗?”“不大美丽。”或她说:“这双黄色的鞋子真好看。”你却偏要说:“不如黑色的。”她说:“孩子应该早点起床。”你却说:“迟点也不要紧。”试想,这是如何的煞风景啊!

记着,你不可做一个固执的同事,不可做一个没趣的朋友,不可做一个无情的爱人,不可做一个冷酷的父亲,或者是一个执拗的弟弟。

我们常听到批评某人“抬死杠”,就是爱与人唱反调,表现得与人不同。现在你明白了抬杠是愚蠢的,那么,希望你避免与人作对才好。

别人和你谈话时,他根本没有准备请你说教,大家说说笑笑罢了,你若要硬作聪明,拿出更高超的见解(即使真是可佩服的见解),对方也不会乐意接受,所以,你不可随时摆出像要教导别人的神气来反驳对方。

执拗地“拒不认错”

人人都会犯错误,尤其是当你工作过重、精神不佳、压力太沉重时,不小心犯错是非常普通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在犯错之后正确地面对,便不算什么大事情,甚至还会提升你的形象,对你日后的交往能起到很大的帮助。

刘先生是一名电视台记者,有一次要去美国采访一个电影节。当时去外国的手续很难办,不但要各种证件,而且得请公司的人事和安全单位出函,于是他托电影公司的一位朋友代办。

刘先生好不容易备妥了各项文件,送去给那位朋友。可是才回公司,就接到电话,说少了一份东西。“我刚刚才放在一个信封里交给您的啊!”刘先生说。“没有!我没看到!”对方斩钉截铁地回答。刘先生立刻赶到那位朋友的办公室,当面告诉那人他确实已细细点过。那人举起刘先生的信封,抖了抖,说:“没有!”“我以人格担保,我装了!”刘先生大声说。“我也以人格担保,我没收到!”那个人也大声吼回来。“你找找看,一定掉在了什么地方!”刘先生吼得更大声。“我早找了,我没那么糊涂,你一定没给我。”那个人也吼得更响。

眼看采访在即,刘先生气呼呼地赶回公司,又去重新“求爷爷、告奶奶”地办那份文件。就在办的时候,突然接到那个朋友的电话。

“对不起!是我不对,不小心夹在别人的文件里了,我真不是人……”那位朋友说。

刘先生怔住了,忘记是怎么挂上那个电话的。刘先生说虽然那件事是他朋友的错,可是他却十分敬佩他的朋友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一种大智慧和大勇敢。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个人再聪明,再能干,也总有失败犯错误的时候。人犯了错误表现出两种态度:一种是拒不认错,找借口辩解推脱:另一种是坦诚承认错误,勇于改正,并找到解决的途径。

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可能,关键在于你认错的态度。只要你坦率承担责任,并尽力去想办法补救,你仍然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但有的人在犯了错误之后,就会拒不认错,撒谎否认。说谎的人总说:“我没做那件事”,或者“不,不,那不是我干的”,或者“我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还有“我发誓”等之类的话。还有一类人犯了错误后,习惯于说:“噢,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情况会好起来的。”或者“出错了吗?哪里出错了?”或:“不要着急,事情会如你所愿的。”

有的人在犯错后还会将错误推给别人。这种人犯错后会说:“这是你的错,不是我的错。”他们也会说:“我的雇员对我不忠实。”“他们说得不清楚。”“这是老板的错”等。还有些人会说:“如果再给我点时间的话,我会做好的。”或者“人人都这样,我为何不可?”

当我们犯了错时,如果我们对自己诚实,就要迅速而诚恳地承认。这样不但能产生惊人的效果,而且比为自己争辩好得多。如果你总是害怕向别人承认错误,那么,你不妨试试下面的办法:

如果你在工作上出错,应该立即向领导汇报,这样虽然有可能被大骂一顿,可是在上司的心目中你将是一个诚实的人,将来会更加信任你,你所得到的将比你失去的多;如果你的错必须向别人承认,与其找一个借口逃避,不如勇于认错,在别人还没有来得及把你的错到处宣扬之前,尽早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如果你的错误影响到其他人的工作成绩,无论他是否发现,都要主动向他道歉,承认错误,不要自我辩护、推卸责任,否则只会令对方更加恼火。

有些人认为承认错误有失自尊,面子上过不去,便害怕承担责任,害怕惩罚。与这些想象恰恰相反,勇于承认错误,你给人的印象不但不会受到损失,反而会使人尊敬你,信任你,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反而会高大起来。

在一个深山老林里,有两座相距不远的寺庙。甲庙的和尚经常吵架,人人戒备森严,生活得很痛苦;乙庙的和尚一团和气,个个笑容满面,生活很快乐。

甲庙的住持看到乙庙的和尚们天天和睦相处,相安无事,心里非常羡慕,但又不知其中的奥妙所在。于是,有一天他特地来到乙庙,向一位小和尚讨教秘方。

住持问:“你们有什么好方法使庙里一直保持和谐愉快的气氛呢?”

小和尚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因为我们经常做错事。”

正当甲庙住持感到疑惑不解之时,忽见一和尚匆匆从外面回来,走进大厅时不慎摔了一跤。这时,正在拖地的和尚立刻跑过来,一边扶他一边道歉:“真对不起,都是我的错,把地拖得太湿,让你摔着了。”站在大门口的和尚见状也跟着跑过来说:“不,都是我的错,没有提醒你大厅里正在拖地,该小心点。”摔跤的和尚没有半句怨言,只是自责地说:“不,不,是我的错,都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

甲庙住持看了这精彩的一幕,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乙庙和尚和睦相处的奥妙所在。

自责既是对他人的道歉,也是对自己心灵的解脱,它既可以化暴戾为祥和,也会使人真心相对。逃避责任只会引起人与人之间无谓的争吵,隔阂的加深。

能坦诚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再拿出足够的勇气去承认它,面对它,不仅能弥补错误所带来的不良结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谨慎行事,而且别人也会痛快地原谅你的错误。

握手言和:放弃无谓的辩解

在这世上,是非对错到底是个什么评判标准呢?是与非的对比或是划分,应该怎么看呢?很多小时候觉得对的东西到了现在却让人十分怀疑,现在的社会好像也和小时候不一样了,小的时候看东西,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很容易分辨,现在却不明白了。

顾客和售货员为谁应负责任争得脸红脖子粗;走了冤枉路的乘客和司机为谁没说清楚而大动干戈,事情越闹越大;该退的货没退成,该节约的时间没节约,双方都憋了一肚子的气。何苦呢?有人说,我就要争这个理儿。但你想没想到过这个理的代价呢?

下面这个故事便是个很好的例子。

“您好,”小李对老总说,“昨天我交给您的文件签了吗?”老板转了转眼睛想了想,然后翻箱倒柜地在办公室里折腾了一番,最后他耸了耸肩,摊开两手无奈地说:“对不起,我从未见过你的文件。”如果是刚从学校毕业时的小李,他会义正辞严地说:“我看着您的秘书将文件摆在桌子上,您可能将它卷进废纸篓了!”可他现在不会这样说。他要的是老总的签字。于是他平静地说:“那好吧,我回去找找那份文件。”于是,小李下楼回到自己办公室,把电脑中的文件重新调出再次打印,当他再把文件放到老总面前时,老总连看都没看就签了字。这就是小李在与上司发生冲突时的解决方式。

不能在冲突发生以后一走了之,因为在新环境里还会出现老问题,到那时你又怎样呢?也不能为了争口气大闹一场,因为吵闹不能解决问题,反倒有可能断送了职位。谁是谁非并不重要,即便是上司错了,也要开动脑筋为上司寻找一个下台的台阶,无论如何解决冲突的前提是合作!

主动言和,你可以当作是好汉不吃眼前亏,但它还包括更深的层面;主动言和是运用智慧寻找冲突的最佳解决方案,使问题最终得以处理;主动言和更需要团队精神,发挥团队精神可以使合作得以延续。在处理冲突的问题上应该冷静,绝不能像个孩子一样在冲突中放任自己,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团队精神与上司及同事尽量合作,让他们发现你其实是个理想的合作伙伴,这样做的同时也就给自己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空间!

聪明的人会装傻,谁是谁非不重要,好汉不吃眼前亏。针尖对麦芒在某些场合是一种耿直与正义的表现,在与上司相处时则是一种失策的表现;糊涂时常为人不屑,在特定情形下,比如在上司犯下小错时则是一剂良方。

很多时候,一件事情本身的是是非非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争下一个“理”,的确有一种胜利的感觉。但如果不争辩,放弃无谓的辩解,有时却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一生气就“揭短”的行为要不得

生气时当众揭短,揭人疮疤,是不道德的行为。

玛丽和朋友一起去酒吧,正巧遇到了以前的几个好朋友,她们是在迈阿密认识的,真是有缘,在纽约她们又见面了。谈话的时候,她们把目光转向了玛丽的朋友辛迪,玛丽高声喊着:“辛迪这个家伙,简直是个酒鬼,别看酒桌上潇洒自如,回家还没走到半路,就吐了一地,别提多狼狈了!”同伴们哈哈大笑。玛丽又拿起了一个酒杯倒扣在了辛迪的头上,引得周围的人一阵起哄。辛迪恼羞成怒,拿起酒杯愤怒地摔在地上,看了玛丽一眼,疾步离开了酒吧。临走时转头对玛丽说:“我再也不愿意见到你这个不尊重朋友的家伙!”

在与人交往中,也许一不小心,你就踏进了言语的“雷区”,触到了对方的隐私和痛处,犯了对方的忌讳,给对方造成一定的伤害。一个人若想和上司、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定要记住:言谈之间不要说到别人的痛处。切记: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被击中痛处,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件不愉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