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妨再做一个假设,如果你种的明明是个冬瓜苗,却偏偏要它结个辣椒,这可能吗?如果你早就正确的解答了上述“四个问题”,明确地知道自己种的是个冬瓜苗,于是一心一意按冬瓜的方式培育,终于结出了一个天下最好的大冬瓜,这,难道不就是成功吗?谁又能说这个成功不辉煌呢?反之,明明不是辣椒苗却非要按辣椒的方式长,即便累得一颗汗珠摔成了八瓣,即便兵的结出了“辣椒”,也肯定是“其形不美、其味不正、其名不雅”,如此结局,能称得上成功吗?
如此看来,成功的人生,说到底,就是合理设计并坚定不移地付诸行动的人生,但愿您脚踏实地走出一条真正合理的人生之路,如此,成功必定属于你!
9.“膝下有黄金”
●“男儿膝下有黄金”道出了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做人要有远大的志向和目标,并以此为毕生追求。
●一个人,只有扞卫了自己的尊严,信念才不会缺失,人生的阵地才不会陷落。
“大丈夫有泪不轻弹”、“男儿膝下有黄金”是古时候教导人立志的话语。话虽然俗了点,却道出了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做人要有远大的志向和目标,并以此为毕生追求。
在《读者》上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
北京一所名牌高校的老师,36岁便是博士生导师。当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别的没什么好说的,我只跟你讲一个小故事,也许对读者还有点益处。”他说——我母亲是我7岁那年去世的,继母来到我家的那一年我11岁了。刚开始,我不喜欢她,大概有两年的时间我没有叫她“妈”,为此,父亲还打过我。可越是这样,我越是在情感中有一种很强烈的抵触情绪。然而,第一次喊她“妈”,却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换她打的一天。这天中午,我偷人家院子里的葡萄时被主人给逮住了。主人的外号叫王胡子,我平时就特别畏惧他,如今在他的跟前犯了错,我吓得浑身直哆嗦。王胡子说,今天我也不打你不骂你,你只给我跪在这里,一直跪到你父母来领人。听说要我跪下,我心里确实很不情愿。王胡子见我没反应,便大吼一声:“还不给我跪下!”迫于他的威慑,我战战兢兢地跪了下来。这一幕,恰巧被我的继母给撞见了。她冲上前,一把将我提起来,然后,对王胡子大骂道:“王胡子,你简直是一个王八蛋!”继母平时是一个没有多少言语的性格内向之人,突然如此震怒,让王胡子这样的人也不知所措。我也是第一次看到继母性情中另外的一面。
回家后,继母用尺子狠狠地抽打了我的屁股,边打边说:“你偷摘葡萄我不会打你,哪有小孩不淘气的!但是,别人让你跪下,你就真的跪下?你知道吗?膝下有黄金,膝下有黄金呀!像你这样,将来怎么成人?将来怎么成事?”继母说到这里,突然抽泣起来。我尽管只有13岁,但继母的话茬我的心中还是引起了震撼。我猛地抱住了继母的臂膀,哭喊道:“妈,我以后不这样了。”
这个小故事似乎只是我情感中的一个细节,但随着我年龄的增长,它渐渐成了找生命的主题。
“膝下有黄金”,继母的话一直深刻地影响着我。一个人,只有扞卫了自己的尊严,信念才不会缺失,人生的阵地才不会陷落。
“膝下有黄金”,使我们看到那位博士生导师以终为始所追求的。
10.成功人士的心态调制法
●心态使人作出超常的行为。
●弗洛伊德认为:人只有在健康的时候,心态和行为才千差万别;而当人们争夺食物的时候,他们就露出了动物的本性,所以行为显得几乎无以区别。
成功人士善于调控心态。因为他们知道心态是人情绪和意志的控制塔,是心态决定了行为的方向与质量。
我们可以作一个简单的试验:
在一个大教室里,如果你周围有熟人、朋友,也有你不认识的人。当要求每一个人与四周的人握手致意时,人们将怎样想怎样做呢?有的热情,有的勉强,有的做得好,有的做得不好;有的就只找认识的人,否则就不愿做……握手应该人人都会吧,既不需要知识、阅历,更与智商技能无关,而仍然质量参差,因人而异,就因为握手的对象不同时,你的心态不同。
心态就是内心的想法,是一种思维的习惯状态。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意即“心”是身体的主宰,是精神的领导。
心态使人作出超常的行为。
战国时卫国有一个叫弥子瑕的人,因为长得俊美而深得卫王宠爱,被任命为侍臣,随驾左右。
有一次,弥子瑕因为母亲生病,就私驾卫王的马车回家探视。按当时卫国的法律,私下使用大王车马者,当处以斩断双脚的刑罚。
卫王知道此事后,不但没有处罚弥子瑕,反而称赞他:
“子瑕真孝顺啊!为了生母的病,竟然忘了刑律。”
又有一天,弥子瑕陪同卫王游果园,弥子瑕摘下一个桃子,吃了一半,另一半献给卫王。卫王高兴地说:
“子瑕真爱我啊!好吃的桃子不愿独享,献给我吃。”
多年以后,弥子瑕年老色衰,卫王就不喜欢他了。有一次,弥子瑕因小事不慎,卫王就生气地说:“弥子瑕曾经私驾我的车,还拿吃剩的桃子给我吃。”在数落弥子瑕的罪状之后,就罢免了他。
卫王对弥子瑕同一桩事情前后的不同态度,就是因为卫王的心态不同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爱屋及乌”,这些不平常的举动;就是心态在起作用。
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又说,“兵强于心而不强于力”。这都是在强调心态的极端重要性。生活中随时可见不同的人对同样一件事持有不同的看法,并且都能成立,都合逻辑。比如同样是半杯水,有人说杯子是半空的,而另一个人则说杯子是半满的。水没有变,不同的只是心态。心态不同,观察和感知事物的侧重点就不同,对信息的选择就不同,因而环境与世界都不同。心态给人带上了有色眼镜和预定频段的耳机,人们于是只看到和听到他们“想”看和“想”听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境遇并不完全是由周围的环境造成的。
犹太裔心理学家弗兰克在二战期间曾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三年,身心遭受极度摧残,境遇极其悲惨。他的家人几乎全部死于非命,而他自己也几次险遭毒气和其他惨杀。但他仍然不懈地客观地观察、研究着那些每日每时都可能面临死亡的人们,包括他自己。日后他据此写了《夜与雾》一书。
在亲身体验的囚徒生活中,他还发现了弗洛伊德的错误。作为该学派的继承人,他反驳了自己的祖师爷。
弗洛伊德认为:
人只有在健康的时候,心态和行为才千差万别;而当人们争夺食物的时候,他们就露出了动物的本性,所以行为显得几乎无以区别。
而弗兰克却说:
“在集中营中我所见到的人,完全与之相反。虽然所有的囚徒被抛入完全相同的环境,但有的人消沉颓废下去,有的人却如同圣人一般越站越高。”
有一天,当他赤身独处囚室时,忽然顿悟了一种“人类终极自由”,这种心灵的自由是纳粹无论如何也永远无法剥夺的。也就是说,他可以自行决定外界的刺激对本身的影响程度。因此“什么样的饥饿和拷打都能忍受”。“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高僧一年四季只穿件单薄的衲衣而无严寒酪暑之苦;高士伟人镇定自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猛虎趋于后而心不惊”;关羽中毒箭!华佗为其无麻醉刮骨,铮铮有声,而关公一边接受“治疗”,一边谈笑风生,与人对弈。这完全验证了“幡动?心动!”的禅门机锋。说到底西环境对人的影响程度,完全取决于自己;如何看待人生,也完全由自己决定,由我们的心态决定。
同样是身临囹圄,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遭遇和结果与弗兰克不同,但都能在一种稳定的心态下,使自己的人格得到最终的维护。
文天祥被俘后,元朝统治者费尽心机劝降,均告失败。于是重枷大镣,把文天祥囚禁起来,企图通过肉体折磨使他屈服。—关就是四年。
文天祥所处的牢房,是一间低矮狭小、昏暗潮湿陶土室,老鼠成群,恶臭四谥;夏秋之际,度日尤为艰难。“或时日杲果,或时雨淋淋,方如坐蒸甑,又似立烘熄,水火交相禅,益热与益深。酷罚毒我肤,深忧烦我襟。”
但这种肌肤之痛,文天祥等闲视之,丝毫没有动摇报国的坚强意志。他在被囚中吟哦不绝,以诗歌作为斗争的武器,“如精钢之金,百炼而弥劲。”
他在《偶成》诗中写道:“昨朝门前地少裂,今朝床下泥尺探。人生世间一蒲柳,岂堪日炙复雨淋。起来高歌赋离骚,睡去细和梁父吟。已矣已矣为何道,犹有天地知吾心”。
他向往屈原的九死无悔,赞叹孔明的鞠躬尽瘁。
文天祥把生活环境中包围着他的邪恶之气,归结为七种之多:
水气、土气、日气、火气、米气、人气、秽气。“当此夏时,诸气的然”,而自己是“狱中孤愤长”,“孤臣腔血满”,只凭着一股浩然之气(心态),“俯仰其间,幸而无恙”。他豪迈地宣称,“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功于是奋笔写出了那篇义薄云天、光耀古今的不朽诗篇——《正气歌》。
正是:心中有祖国,外界环境奈我何?
文天祥最终视死如归,舍生取义,实践了自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伟大誓言。后人赞道:
“忠肝义胆不可状,要与人间留好样。”这就是文天祥的心态,文天祥的选择。
深禅师和明和尚云游四方,这天夕阳西下,他们来到了淮河边上。
一个渔人正在收网,满河的水都被夕阳映红了,那些人了网的鱼儿跳跃着,闪闪发光。
渔人边拉网边说道:
“罪过罪过,在师父们面前做这种活儿。”
明和尚闭目说道:
“俗家也要养家活口,阿弥陀佛!”
忽然,有条鱼儿身子一跃过网,仿佛箭一般射入水中。
深禅师看在眼里,对明和尚说道:“明兄,真机灵啊!它完全像个禅僧。”
明和尚对着那泛起涟漪的水面,回答道:“虽然这样,还不如当初别撞进罗网里更好。”
深禅师笑了起来,说:“明兄,你省悟得还不够哩。”
明和尚一直不明深禅师的话,半夜仍在河边徘徊思索。
河水闪着幽幽的光静静向前流去——是了,是了,那鱼儿进了网里与没进网里,只是外在的区别,实自性都丝毫没变啊!
正如安东尼·罗宾所说:“除非我的意识同意,否则任何事物都无法影响我!”
11.成功在于多次尝试
●人一生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如果去尝试,后果将会怎样?”
●成功人士面对失败会对自己说:“这是一条难以成功的道路,现在让我再从另外一条路上去尝试吧!”
●要想实现成功的目标,我们必须每天都有一个清晰的开端。
每位想要成功的人都应该相信这样一个公式:成功=尝试+尝试+再尝试。为什么?人一生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是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如果去尝试,后果将会怎样?”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与成功作对的一个敌人。这个成功的敌人总是让我们去想:“如果我失败了,那怎么办?我去试过了,但没能成功会怎样?”这种想法会使你放弃努力。
有一位战胜了这个对手的人,他的故事一定会对你有所启发。那是1832年,当时他失业了,这显然使他很伤心,但他下决心要当政治家、当州议员,而糟糕的是他竞选失败了。在一年里接连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