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1000问
1387000000013

第13章 百家争鸣 群雄并立——大气磅礴的春秋战国(6)

张仪(?—前309),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人,与苏秦是师兄弟,都曾拜鬼谷子为师,学习纵横之术。从鬼谷子那里学到本领后,张仪去了秦国,把他那一套“连横”亲秦的策略说给秦惠王听,秦惠王很赞赏,就拜他为相国。张仪倡导的“连横”中心意思是:秦国太强大了,不论哪个国家,只有依赖秦国,跟秦国联盟,去对付其他国家,才能取得胜利。

这时,楚国打算和齐国联盟,共同对付秦国。齐楚都是大国,如果结盟,对秦国就是一个严重威胁。于是,张仪向秦王请求去楚国拆散齐、楚的联盟,秦王答应了。

公元前313年,张仪来到楚国后,买通了靳尚和楚王的其他宠臣,这才去拜见楚怀王。两人见面后,张仪以秦情愿把商于(在今陕西、河南一带)之地600里归还楚国为诱饵利诱楚、齐两国断交。利令智昏之下,楚怀王就一面派人去跟齐国断交,一面派使臣跟随张仪去秦国,办理土地移交手续。

到了秦国,张仪却说只答应给楚六里地。这时,齐国因楚国背盟,就派使臣去秦国,约好一起去打楚国。楚王得知张仪欺骗自己后,气急败坏,下令发兵10万去攻打秦国。但秦国早已有所准备,齐国也派部队来帮助秦国作战,结果楚军大败,楚国汉中一带土地全被秦国夺去了。后来,张仪用同样方法欺诈蒙骗六国,结果破坏了其他国家“合纵”抗秦的计划。

武灵王为何要改穿胡服?

赵武灵王(约前340年—前295年),是战国中后期赵国君主,名雍,嬴姓赵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故当称为赵雍,死后谥号武灵。赵武灵王在位时,发现胡人作战都用骑兵。他们身穿短衣,骑在马上,往来如飞,挽弓射箭,灵活方便。于是,赵武灵王打算让自己的子民改穿胡人服装,学习骑马射箭,从而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

赵武灵王以身作则,第一个穿起胡服。文武百官上朝时,见赵王穿着短衣窄袖的胡服,都大吃一惊,议论纷纷。赵武灵王的叔父公子成更想不通,他推说有病,不肯上朝。赵武灵王亲自到叔父家中,耐心地劝说他:“赵国四面临敌,如果没有骑马射箭的装备,如何能守住疆土呢?过去,中山国恃仗齐国撑腰,侵入我们国土,掳掠我们的人民,先王把这件事看成奇耻大辱。我要改变服饰,学习骑射,是为了保卫国家,为先王报仇雪耻。叔父一定要支持我!”赵武灵王一番话打动了公子成。赵武灵王很高兴,马上赏给公子成一套胡服。第二天,公子成穿了胡服上朝,朝中官员见了,都不敢再反对了。

伐齐有功的乐毅为什么返回赵国?

公元前284年,乐毅统领赵、魏、秦、韩、燕五国的军队攻伐齐国,在济水西侧把齐国军队打得大败而逃。后来诸侯各国的军队都各自回国了,而乐毅继续率领燕军独立追击齐军,一直追到齐国都城临淄。

齐王在齐军连续失败后,逃出都城临淄,最后到了莒城。乐毅领兵攻进临淄,把齐国的珠宝玉器、财物祭品全都运送到燕国。燕昭王亲自到济水岸边慰劳军队,进行赏赐,给士卒犒劳。之后,又把昌国之地赏给乐毅,封他为昌国君。慰劳完毕,带着齐国的俘虏及其掳获的大量金银物品返回燕国,又派乐毅继续攻取没有降服的齐国城邑。

乐毅带兵在齐国征战了五年,攻下七十多个齐国的城邑,并把这些城邑都改为郡县归属于燕国。最后仅剩下莒城、即墨两座城池尚未攻破。这时,燕昭王死了,他的儿子即位称为燕惠王。惠王本就对乐毅心怀不满,再受到齐人反间计的挑拨,就更加怀疑他了。于是,惠王派骑劫代替乐毅为将,并召回乐毅。

乐毅担心回燕被杀,就返回了老家赵国。赵国君王很尊重乐毅,也十分信任他,封他为望诸君,把观津之地封给他,还对燕、齐发出警告。燕、齐两国也奈何乐毅不得,他就在赵国住了下来。

田单破燕使用了怎样的战法?

乐毅伐齐,最后只剩下了莒城和即墨两个地方没有攻破。由于齐愍王已死,莒城的大夫就立其子为王,是为齐襄王。这时,乐毅又派兵进攻即墨,即墨的守城大夫在战斗中受伤死了。

由于即墨城里没有守将,士兵人心惶惶。这时候,即墨城里一个齐王的远房亲戚田单就带领大家守城,抵御燕军的进攻。后来,骑劫代替乐毅指挥燕军攻城。骑劫上任后,遂下令燕兵围攻即墨,燕国士兵里里外外将即墨围了好几层。田单经过冥想苦思,想出了一条破敌之计。他下令将全城的各种各样的牛集中到军营来,精心挑选了一千多头牛;随即命令士兵请来裁缝,给每头牛身上披一块绸子,上面画着大红大绿的古怪花样;在牛角上捆两把锋利的尖刀,尾巴上系一捆浸透了油的苇束。

一天午夜,田单下令凿开十几处城墙,命士兵把牛成群结队赶到城外,还在牛尾巴上点着了火。牛被烧得疼痛难忍,牛性子一下子发作起来,一千多头牛愤怒地朝着燕军兵营方向猛冲过去。齐军的五千名“敢死队”成员也拿着大刀长矛,紧跟在牛队后面,冲杀上去。城里的老百姓都一起来到城头,拿着铜壶、铜盆,狠命地敲打,为士兵和火牛呐喊助威。

一时间,震天动地的呐喊声、鼓声、铜器声和火牛的怒吼声、士兵的冲杀声响成一片。燕国人睡眼朦胧间,看见火光冲天,成百上千脑袋上长着刀的怪兽向他们的兵营冲过来,吓得腿都软了,哪儿还敢抵抗呢?一阵乱战,燕军开始败退。骑劫坐着战车,想杀出重围,结果却被齐兵围住,乱刀砍死。就这样,燕国损兵折将,大败于火牛阵。

于是,齐军乘胜反攻。那些被燕国占领的地方的百姓都纷纷起兵,杀了燕国的守将,迎接田单的到来。几个月后,齐国就收复了被燕国所占的城池。田单又把齐襄王从莒城迎回临淄,齐国这才渡过了几乎亡国的危险。

平原君为什么要杀掉他的美妾?

平原君赵胜是赵惠文王的弟弟,赵惠文王的弟兄很多,其中以赵胜最诚实贤良。当时有很多人来投靠他,有赵国的,也有其他国家的,他的门人多的时候有几千人。

赵胜在乡间有一套住宅,紧靠着附近的农民家。隔壁住的农夫腿有病,走路一跛一跛的。赵胜有个漂亮的小妾,每日上午都站在楼上看风景。一次,她看到这个跛足的农夫担着水,一歪一歪的,水桶里的水也一晃一晃,就不由得大笑了一声,惊动了这位担水人。

第二天,农夫来见赵胜,说:“我听别人说,您喜欢结交天下贤良之人;而且,很多人说您对投奔来的人非常好,如果他们和您的家人美妾发生争执,您总是向着他们。我是您的邻居,腿有点不好,腰有点驼,而您的爱妾因此笑话我,这是对我的极大侮辱,我想得到她的人头。”赵胜吓了一大跳,就开玩笑地答应道:“好,好,好。”他当然不会杀小妾了。

后来,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赵胜的门人越来越少,不到一年时间,他的门人只剩下一半了。赵胜觉得很奇怪。一天,他问手下的一个学生:“我赵胜待你们不薄,对你们也没有失礼的地方,为什么一个个离我而去呢?”那人说:“不为别的,您对我们够好的了,就为了不杀笑跛脚的人。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说明了您内心深处还是爱美色而轻视贤士。既然您有这样的念头,人们何不另择他枝呢?”

赵胜这才恍然大悟,回到后室,拿着刀就杀了那个小妾,拎着人头到了邻居的家里,向他赔礼道歉。

冯谖怎样给孟尝君“买义”避祸?

孟尝君(?—前279年),妫姓,田氏,名文,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宗室大臣。其父靖郭君田婴是齐威王幺儿、齐宣王的异母弟弟,曾于齐威王时担任军队要职,于齐宣王时担任宰相,封于薛(今山东滕州东南官桥、张汪一带),权倾一时。田婴死后,田文继位于薛,是为孟尝君。据载,孟尝君有三千食客,其中有一个叫冯谖的。冯谖因为家境贫困,托人在孟尝君门下做一名食客。孟尝君问他有什么爱好和特长,冯谖都说没有。孟尝君笑了笑,就接纳了他。一次,冯谖自告奋勇替孟尝君去他的封地薛邑收债。临行时,冯谖问:“收完债后,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说:“先生看着办,买些我缺少的东西吧。”

到了薛邑,冯谖派官吏把百姓叫来核对好债券,宣布:孟尝君说这些债全都免了!然后,就烧掉了债券,百姓感激得欢呼万岁。

冯谖回去复命,孟尝君问他买了些什么回来。冯谖说:“我想您缺少的只有仁义了,就自作主张为您买了仁义回来。”孟尝君问:“仁义怎么买呢?”冯谖说:“您只有小小的薛邑,却不体恤子民,反而放高利贷。我假借您的名义,将所有的债全免了,这就是替您买的仁义。”孟尝君很不高兴。

一年以后,孟尝君被齐愍王罢了官,丧气地回到薛邑。百姓扶老携幼,出城百里迎接孟尝君。孟尝君感慨地对冯谖说:“先生为我买的仁义,我今天看到了。”

冯谖说:“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才可以避免死亡,如今您只有一个洞穴,还不能高枕无忧。”于是,冯谖便替孟尝君游说魏国。魏国决定聘孟尝君当宰相。齐愍王听到这个消息,连忙向孟尝君道歉,请他官复原职。冯谖让孟尝君乘机求取齐王祭祀祖先的祭器,在薛邑设立齐王的宗庙。这样,孟尝君就永远不会失去薛邑了。等到宗庙落成,冯谖说:“三个洞已经挖好了,您可以安心了。”这就是成语“狡兔三窟”的来历。

从此,孟尝君在齐国当了几十年宰相,没有祸事上身。

楚怀王为什么客死秦国?

公元前299年,秦王派人送信与楚怀王,约他在武关相会,当面结盟。大臣昭睢劝怀王发兵自守,不去赴约,认为秦为虎狼之国、言而无信;怀王的儿子子兰却劝怀王前去赴约。楚怀王听从了子兰的话,动身前去秦国。秦国命一个将军诈扮为秦王,并在武关埋下伏兵。楚怀王一到,秦国便关闭关门,劫持了楚怀王,把他带到秦都咸阳。到咸阳后,又强迫楚怀王在章台宫像藩臣一样朝见秦王,并威胁他,要他割地给秦国。楚怀王坚决不答应,秦国便把他扣留在咸阳。

楚国大臣见怀王被扣,为安定国家,便迎立在齐国为质的太子为楚王,是为楚顷襄王,并把这个消息告诉秦国。秦王恼羞成怒,派秦军出武关攻楚,杀楚军5万人,攻下16座城池。

公元前297年,楚怀王从秦国逃跑。秦国发现后,立即派军队封锁了通往楚国的所有道路。楚怀王只好从小路逃到了赵国;后来,他又准备逃到魏国去,途中被秦国人抓了回去。第二年,楚怀王在秦国羞怒成疾,客死秦国。

为什么会有“黄金台”?

战国时,燕国燕王哙愚昧昏庸、忠奸不分,用子之为丞相,国家十分混乱。齐国趁机讨伐燕王,燕王哙死了,子之被齐军剁成肉酱;后来,在中原各国的干涉下,齐国才退兵;一直在韩国做人质的公子职回国继位,这就是燕昭王。

燕昭王决心复兴燕国,而最要紧的工作就是招揽人才。燕昭王去向郭隗请教,郭隗于是讲了个故事启发燕昭王,说古时候有个国君打算用千两黄金去买一匹千里马,但三年也没买到。有个人辗转打听到有个地方有匹千里马,可赶到时那匹马已死了,这个人就用五百两黄金把死马的骨头买了献给国君。国君大怒,那个人说:“天下人知道您花五百金买马骨头的消息,就会把骏马送上门来的。”果然,不到一年时间,人们就献来三匹千里马。讲完这个故事,郭隗说:“大王您如果真想招贤纳才,不妨就从我身上开始吧。”

于是,燕昭王盖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举行隆重的仪式,恭敬地把郭隗请到宫殿里去住,每天都要像学生请教老师那样前去探望。燕昭王还修筑了一座高台,用以招徕天下贤士。台上放置了许多黄金,作为赠送给贤士的见面礼,这就是著名的“黄金台”。

燕昭王爱慕贤能的名声风传天下,各国才士争先恐后地奔赴燕国。其中不乏勇将名士:武将剧辛从赵国来,谋士邹衍从齐国来,屈庸从卫国来,乐毅从魏国来……一时间,燕国人才济济。

屈原为何痛沉汨罗江?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屈原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二十多岁时担任楚怀王的左徒,深得楚怀王的信任。后来,楚怀王听信谗言,疏远了屈原。但屈原没有计较,还和往常一样就国家大事向楚怀王进言。楚怀王不但听不进屈原的忠告,还撤了他的职,让他去当三闾大夫,管些无关紧要的事。

屈原对楚怀王的昏庸不明感到很失望,他把满腔的悲愤倾泻到诗句中去,写下了文学史上著名的长诗《离骚》。后来,屈原听到楚怀王被秦国劫持、死于他乡的消息,悲愤交加,写下了《招魂》一诗。这时的楚国,太子横登上了王位,即为楚顷襄王。顷襄王重用兄弟子兰和靳尚,排斥屈原。他免除了屈原的官职,将他放逐到湘南一带。

又过了两年,楚国郢都被秦国攻占了,宫殿成了一片瓦砾,楚顷襄王也逃到江东。屈原复兴祖国的理想彻底破灭了,他怀着壮志未酬的痛苦,吟着他最后的诗篇《怀沙》,投入了汨罗江中。屈原投江的日子是农历五月初五,后人为了纪念他,将这天定为端午节,并传下了端午节龙舟竞渡、吃粽子等传统风俗。

蔺相如为何戏耍秦王?

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得到了一块非常宝贵的玉璧,相传它是楚国人卞和采到的,所以又叫它“和氏璧”。秦王听说赵国得到了和氏璧,就想骗过来据为己有。于是,秦王派一位使者去见赵惠文王,说秦国愿拿十五座城市来换那块和氏璧。

赵惠文王派蔺相如带着玉璧前往秦国。秦王听说赵国将玉璧送来了,赶紧召集朝中大臣,在王宫中会见蔺相如。

蔺相如将玉璧捧给秦王,秦王把玩了好半天,可就是不提换城的事。蔺相如站在一边,看到眼前这副情景,心想:秦王果然不怀好意,全然没有要给我们城的意思。于是就上前对秦王说:“大王,您也许没有注意,和氏璧有一点毛病,请让我指出来给您看。”

秦王听蔺相如这么一说,就把玉璧交给了他。蔺相如拿到玉璧向后退了几步,靠到了后边的柱子上,圆瞪着眼睛,满脸怒气,对秦王说:“我王知道和氏璧是稀世之宝,因为您喜欢,愿意拿十五座城市来换,所以派我来这里。但今天看起来,您傲慢无礼,毫无诚意,要我们的玉璧,又不想给我们城市。现在玉璧就在我的手里,如果您一定要逼我,我就和这玉璧一起在这柱子上撞碎。”秦王怕蔺相如真的要砸玉璧,忙说:“先生,请不要这样,我说了话怎么能不算数呢?”接着,又让左右取来地图,把准备给赵国的十五座城市指给蔺相如看。蔺相如看透了秦王要通过此举来骗取自己手中的玉璧,就说:“我国大王为了送这宝贝,斋戒了五日,而且我临行之时,他们还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如果您也是诚心诚意的,您也应该同样斋戒,才能接受这玉璧。”秦王心想:反正你也逃脱不出咸阳,就答应了。

回到秦国馆驿后,蔺相如就吩咐随从扮成一个穷苦老百姓,将玉璧藏在怀里,偷偷地溜出秦国,将玉璧完好地送回了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