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1000问
1387000000070

第70章 从军阀混战到走向光明——琉璃般的民国时代(8)

蒋介石见强攻不成,便又打起了黄河的主意。他的第一步计划是先派飞机炸毁黄河大堤,吓唬刘邓大军撤往黄河以北,若不成功,再采取第二步行动,引黄河水进入废黄河,将刘邓大军困死在鲁西南地区。形势险恶,8月7日夜,刘邓先斩后奏,不等中央回电就率领大军出发了,兵分三路向大别山疾进。8月9日,毛泽东复电刘邓:“决心完全正确。”此时,蒋介石上了刘邓北渡假象的当,从山东战场调来的8个整编师企图合围北渡的刘邓大军。而刘邓大军早已越过了陇海路,蒋介石则大呼上当,一面抽调军队,并下令将刘伯承匪部围歼于黄泛区内。黄泛区是蒋介石在1938年6月为了迟滞日军的西进,不顾数千万人民的死活,炸开黄河花园口,造成黄水泛滥的数万平方公里的沼泽地。为了争取胜利,刘邓命令部队轻装前进,一夜的急行军,刘邓大军以惊人的毅力,战胜重重困难胜利通过了黄泛区。18日,大军进抵沙河;23日,进抵淮河,渡过了汝河,敌军在蒋介石“杀头”令的督促下,拼命堵截;后面由8个整编师组成的追击大军,从各个方向向刘邓大军紧紧逼来。前有强敌,后有追兵,情况万分危急。“狭路相逢勇者胜!”刘邓大军全体将士高喊着口号,冒着敌人的炮火,奋勇前进,陆续到达了大别山区,突出了蒋介石的合围圈。

刘邓大军到达大别山的消息传到陕北,忧心若焚的毛泽东展开了紧锁的双眉。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如一把钢刀直插蒋介石“国统区”的心脏,直逼武汉和南京,吸引了陕北、山东的蒋军回援,为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作出了重大贡献,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8月22日,陈庚、谢富治率晋冀豫野战军,在晋南豫北交界处渡过黄河,攻入豫西。9月,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以8个纵队直穿鲁西南进入豫皖苏大平原,三支大军在江、淮、河、汉之间于12月底在豫南逐平、西平地胜利会师。

哪三大战役奠定了解放全国的基础?

到1948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下,人民武装力量得到了迅速发展,人民解放军达到280余万人,解放区也在不断扩大,农业生产在土地改革的推动下得到恢复发展,铁路、矿山、工业也有相当规模。大好的形势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发起的济南战役,在粟裕等人的指挥下,取得胜利,从而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大决战的序幕。

战略大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这三大战役为解放全国创造了决定性条件。

辽沈战役

解放战争进入到第三个年头时,东北战场形势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与国民党军队展开大决战十分有利,国民党只有50余万人,被分割包围在长春、锦州、沈阳三个孤立地区。在遭到连续打击下,国民党官兵士气低落,厌战畏战情绪明显。鉴于此,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指示东北野战军抓住时机,以主力南下,攻取锦州,将国民党军队关在东北,就地歼灭。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罗荣桓发起辽沈战役。部队首先围攻锦州,同时阻击由锦西、葫芦岛和沈阳方向救援锦州之敌,并继续围困长春之敌。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发起总攻,经过31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全歼守敌。锦州解放,在东北野战军军事压力和政治争取下,长春守敌无心恋战,17日,曾泽生率部起义;18日,郑洞国也率部投降,长春因而获得解放。10月26日,东北野战军将从沈阳来支援锦州的国民党军队包围在辽西厉家窝棚地区,经过两天一夜的战斗,到28日,这支由美式机械化装备的部队全军覆没。11月1日,东北野战军向沈阳发起进攻,在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下,沈阳守敌纷纷投降。第二天,沈阳解放,营口、新民、辽阳、抚顺等地也被解放。至此,辽沈战役结束,这次大战共歼敌47万多人,俘虏廖耀湘等多名国民党高级将领。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江苏海州、南达安徽淮河、西迄河南商丘、北至山东临城(今薛城)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又一次大决战。决战的中心徐州,是国民党政治经济中心的北部门户,蒋介石称,徐州决战“实为我革命成败,国家存亡之最大关键”,因此,他投入80万兵力,由刘峙、杜聿明指挥。

为了有效打击敌人,中共中央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参战,共约60万人,由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总前委指挥。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发起了淮海战役,这次战役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1月6日到22日,在徐州的东新安镇、碾庄圩地区,国民党第三绥靖区所属3个半师2.3万余人大起义,领导徐东新安镇兵团的黄自韬自杀。第二阶级从11月23日到12月15日,在安徽宿县双堆集围歼黄维兵团,同时歼灭从徐州西逃突围的孙元良兵团,黄维被俘。第三阶段,围歼杜聿明集团。从1949年1月6日到10日,华东野战军全歼杜聿明集团,俘虏杜聿明,击毙邱清泉。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共歼灭国民党机械化兵团5个,击退了从南京方面来援的李延年、刘汝明两个兵团,歼敌55.5万人,使国民党反动派失去大兵团作战能力,基本上解放了华东、中原地区,使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处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蒋介石因此被迫下野。

平津战役

取得辽沈战役、淮海战役胜利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乘势与国民党军队在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华北地区展开了平津大决战。为了稳住平津傅作义集团,中共中央军委指示东北野战军星夜隐蔽入关,与华北野战军的两个兵团及地方部队并肩作战,抓住华北敌人。1948年12月5日,平津战役开始。中共中央军委任命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平津战役总前委,以林彪为书记,统一指挥东北和华北野战军所部100余万人的对敌作战工作。

平津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傅作义集团围而不打、隔而不围。到1948年12月21日,解放军完成了对新保安、张家口、北平、天津、塘沽等军的分割包围。第二个阶段是对被围之敌各个歼灭。12月22日,解放军向新保安发起进攻,全歼守敌第35军。23日,收复张家口,歼敌5.4万人。接着,东北野战军一部与华北野战军第二、第三兵团严密包围北平,并集中兵力围攻天津。1949年1月14日,天津解放。16日,塘沽解放。一时间,北平20余万守敌完全陷入绝境。第三阶段是和平解放北平。在解放军的努力争取、平津地下党和傅作义亲友积极工作下,傅作义于1949年1月21日公告全国,宣布北平城内的国民党守军接受和平改编。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结束。这次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基本解放了华北地区。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震动世界。在近5个月的连续作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歼灭敌人183个师,共计154万多人,总体上消灭了敌军主力,给蒋家王朝以毁灭性打击,而且为进军江南,解放南京、上海以至全国创造了决定性条件。

什么是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此役共歼国民党军43万多人,解放了南京、杭州、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和苏、浙、赣、皖、闽、鄂广大地区。这一胜利,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战役自1949年4月21日开始,至1949年6月2日结束。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国民党军以70万兵力组织长江防御,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及在战略决战阶段的其他战役,国民党军大部主力已被歼灭,人民解放军已解放东北全境、华北大部、西北一部和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各解放区已连成一片。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已发展到400万人,士气高昂,装备得到进一步改善,大兵团作战的经验更加丰富,已完全有把握在全国范围内战胜国民党军。

中国共产党因何在西柏坡开会?

在全国革命即将胜利之际,1949年3月5日~13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有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毛主席主持会议并作了报告。报告指出在全国胜利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的任务和主要途径;着重分析了当时中国各种经济成分的状况和党所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报告对革命胜利后国内外阶级斗争的新形势做了估计,号召全党必须警惕骄傲自满情绪,必须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会议还作出了不祝寿、不送礼、不以领导人名字命名地名、企业等防止对个人歌功颂德等项重要规定。

这次会议讨论了毛泽东的报告,并决定了相应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胜利和实现革命的转化作好了充分准备,奠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根本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