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未解之谜全知道
1387200000013

第13章 玄武门之变的真相

公元626年7月2日的清晨,在刚刚建国九年的李唐王朝皇宫的玄武门外,一场腥风血雨即将来临。

太子李建成和四皇子齐王李元吉正准备从长安城北门玄武门进宫朝见高祖李渊,二皇子秦王李世民带领人马赶来,射死李建成,杀死李元吉,并诛杀两家老小,进而带兵进宫朝见李渊说二人谋反。李渊随即下诏改李世民为太子。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这场兄弟相戕的惨剧,牵连人命高达数百人,甚至动摇了唐朝在河北的统治。但是,令人不解的是,这一血腥事实的真相却一直扑朔迷离,学者们也一直争论不休,众说纷纭。总结学者们的观点,大概有三种主流说法。

一是自卫之说。秦王李世民是被逼无奈,不得已才先发制人,发动政变。史书记载,李世民在灭隋兴唐的大业中劳苦功高,显露出雄才伟略。作为太子的李建成不可能感觉不到李世民咄咄逼人的威胁,面对本来应该属于自己的皇位可能失去的危险,李建成当然不甘心。于是,一场你死我活、手足相戕的争夺皇位的政治斗争爆发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一直暗中蓄意谋害李世民。就在玄武门之变前不久,李世民到李元吉家喝酒,才喝几杯酒便腹痛不止,回府之后“吐血数升”,差点死去。而李建成和李元吉此次进宫,也正是为了向李渊参劾李世民。李世民为了自卫,被迫先发制人,不得已发动政变。其实,玄武门之变是迟早的事情。若不是李世民先下手,躺在血泊中的就是他了。

二是预谋的杀兄篡位之说。李世民主动发难是蓄谋已久的,并不像史料中记载的那样,是一个可怜巴巴的受迫害者。在李渊诸子中,李建成是长子,按照嫡长子继承皇位的传统,当然应该他为嗣君。高祖即位之初,也是立李建成为太子。李建成既然被立为太子,如果不发生意外,便可以顺利继承皇位。然而,在太原起兵以后,在统一全国的一系列战争中,李世民的功业远远超过李建成,且李世民本人又气度不凡,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他不甘心,也不满足于仅仅当一个秦王,一心想登上权力的顶峰。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之后,就自立天策府,广招天下谋士,讨论国家事务。其权威已可以和太子、皇帝相抗衡。李世民手握重兵,并且有一批甘愿为他出生入死的亲兵勇将。而李渊也曾对其许诺,若一朝得天下,必封其为太子。但事实上却是将李建成立为继位者,可见他对李世民并不信任。因此,李世民怀恨在心,想自立为帝,遂发动玄武门之变,进而逼迫李渊退位当太上皇,自己君临天下。《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就说李建成能有“泰伯之贤”,李世民能有“子臧之节”,互相礼让,“则乱何自而生矣”。对于后来的玄武门之变,司马光也遗憾地表示:“贻讥千古,惜哉!”

三是李渊的暗中相助之说。明末清初的王夫之认为,高祖李渊“处此难矣,非直难也,诚无以处之,智者不能为之辩,勇者不能为之决也”。他认为李世民的篡位之心,得到了李渊的默许和暗中支持。李建成和李世民虽才识俱备,但太子建成却贪图酒色,性格又有些懦弱寡断,不如李世民坚忍果断,李渊早有意传位于李世民。但是,李建成是长子,按照封建观念,废长立幼是不合礼制的,又加之李建成早已培植了一批亲信势力。如果改立太子,必定会激起兵变,到时候天下大乱。所以,为改立太子,李渊策划了这场玄武门之变。李渊其实一直很小心地保护着李世民,如先封他为天策上将,给他巨大的优势,后又派他出征突厥以控制兵权,还准备将富饶的洛阳赐予他做封地。李建成和李元吉几次怂恿李渊杀了李世民,都被拒绝。这些都为李渊的暗中相助提供了佐证。

这些说法各有道理,很难判断谁是谁非。到底真正的历史是什么样的,还是让后人自己判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