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天亮以后
13895300000003

第3章

看来,房子是个回避不了的问题了。这段时间李亘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其实那晚想跟小朵谈的也是这个问题。

大街上人和车都特别多,人像蚂蚁,大大小小的车辆像蝗虫,无论蚂蚁还是蝗虫,都翘着屁股,没命地往前冲,为了自己快几秒,不惜把别人撞残。李亘骑着电瓶车去康健大药房,给父亲买“普萘洛尔”降压药。路上,差点跟一辆迎面而来的车撞上。

李亘感到奇怪,为什么这位黄头发的五十多岁的妇女要逆向行驶?可她不依不饶地走过来,说,满大街汽车,你骑个破电瓶车还跑得这么快!李亘一抬头,笑了,你骑个破自行车也跑得这么快。老妇女低头检查了一番,重新骗腿飞身上车,回头一声,佬懒得理你这种哈人。

过了几个红绿灯,李亘还在告诫自己,可不能这样心不在焉,刚才要是汽车呢?人家是“铁包肉”,自己是“肉包铁”,吃亏的是自己。他心里清楚,自己心神不宁的原因是时刻都在想着小朵。快一个月了,小朵没给他一个电话,也没给他一个短信。李亘也是犟脾气,不过他觉得自己犟得有道理,毕竟是小朵伤害了他,让他夹着尾巴尴尬地坐在席子上像一只狒狒,这多么让人羞耻和恼怒。因此,自己不应该主动,小朵应该主动。

不过,他也替小朵想了想,觉得小朵的想法毕竟有她自己的道理。她希望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一米八的席梦思床,并不过分。他下了决心,一定要给小朵想要的。还有小朵不敢想、不敢要的,也要给!这样想的时候,男子汉的豪情化作一股劲,电瓶车嗡的一声,蹿出很远,把街边的人惊得跳了起来。

他决定回一趟家,和父亲谈谈。

李亘的家,在距城五十里外的一个小镇。他的车把上挂着一大包“普萘洛尔”,他骑得很慢,边骑两眼边往路边扫。有一处叫“康乐家园”的小区正在建设中,毗邻着一条河,远处是葱绿的山。李亘一条腿叉在地上,朝这群包裹着脚手架的正在生长的楼群看了半天。

小镇煞是热闹,往来车辆旋起灰尘和气流,嘈杂的人声沸反盈天。中午时分,李亘才到家。一桌丰盛的酒菜摆在桌上,等他已等得失去了温度。父亲握着酒瓶,笑眯眯地招呼他。父亲是个退伍军人,放下枪的那一刻,就拿起了酒瓶子,而且一拿就没有再放下,像紧握一颗手榴弹。

李亘坐下来,父亲递给他一双筷子,母亲靠在门框上用围裙擦手。父亲问,生意怎么样?李亘说,就那样。父亲似乎需要一个比这更明确点的答案,就那样是什么样?李亘有点不耐烦了,哎呀,就那样就是不咋样呗。

其实父亲对李亘这个既是“985”又是“211”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回来开电脑店一直耿耿于怀。好在李亘注册的是“公司”,“公司”这两个字给他挽回了点面子。当初,他问李亘,我就想不通,你到底为哪一样?李亘跟他开玩笑,为了故乡这片热土,为了中小城市更多的发展机会,为了……为了……他不断地用“为了”往后造句,造到最后,自己都笑了。父亲笑得更欢,他说,我还不晓得你?你要不是为了个女人,我这辈子都枉做了男人。老男人的眼光确实很毒,确实,他是为了小朵。

席间,父亲喝了不少酒。李亘把酒瓶抢到自己手里,正色说,你这样喝,早晚会出事。话虽是好话,说出了口,李亘又觉得重了点。父亲的反应,让李亘感觉到这句话确实不轻。父亲抓住了“早晚”这两个字反击,说,既然早晚要出事,说明是命中注定要出事的,既然这样,不如现在喝个痛快。说完脖子一仰,又灌了一杯。李亘在这方面有点暗暗钦佩父亲,父亲在这个镇当了二十多年的副镇长,虽说是个副的,但威信不亚于正的,他善于抓住一些细节或漏洞,拿捏一件事,镇住一帮人。后来妹妹李霞出生了,算是超生,父亲的副镇长被撸了,但镇里上下还是把他当副镇长看。不过,现在老了,过几年就该退休了。

李亘把话题转到路边所见,说,现在建筑比地里的庄稼长得还快。

父亲顿了一下,思忖片刻,把手中的酒杯放在桌上,狐疑地看了他一会儿说,有话你就直说,还跟我弯弯绕?我们家的经济状况你也清楚,你妈没工作,存款总共只有二十三万,你开公司,给了你十万,接下来你妹要开店,我又要给她十万,这样只剩下三万,我和你妈都老了,有个头疼脑热的生病住院,手里没点现金么样搞哦?

李亘摸摸额头,已经冒出了汗,他说,我没有别的意思,真的,只是说说而已。父亲说,我知道你什么意思,有这个意思也很正常,关键是我无能为力了。李亘说,现在的房地产发展真是快。父亲接过来说,我看不是快,是过热,你看现在许多房子都是空的,而且房价虚高不下,问题肯定会出在后面。

一瓶酒见底了,父亲起身。李亘说,真不能再喝了。父亲说,谁说还喝啊?我去上个厕所。一会儿,父亲回来了,手里拿着一张纸,笑眯眯地说,我刚才问你生意做得怎么样,是话里有话。

父亲问,城里沿江开发区是不是很火?他说他的几个老同事都调到沿江开发区的几个局当局长了。父亲抖着那张从算术簿上扯下来的纸,诡秘一笑,你看这就是机会,你才出校门,还是嫩了点,生意靠人去钻,现在这社会哪有机会找上门啊?你只要好好搞,哪一行搞不到一碗饭吃?

原来,父亲说的这几个人所在的局,办公地点很快都要搬到沿江开发区新落成的大楼了。各个办公室就算不换新电脑,网络肯定要布线,还有电脑耗材等等。这个工程虽小,生意却不能说小,李亘觉得确实是个机会。李亘对自己的专业能力还是蛮有信心的,缺的就是机会,借这个机会完全可以打开局面。

父亲说的几个人,李亘都还有印象。李亘记事的时候,他们都常来家里跟父亲下象棋。一个是王叔叔,原土地所的主任,矮矮胖胖,脑袋长得像地球仪,右腮边还有颗痦子。江叔叔高高瘦瘦,好像是司法所的主任,大背头梳得远看像老式电话机,说到他与妇联主任冯阿姨的关系,众人都会交换眼神,相顾一笑。还有一个付书记,总是一副严肃的样子。这些模糊的印象,李亘要努力地让它们清晰起来。彼时,这群人聚在一起,嬉笑怒骂,彼此拆台又相互利用,关系网织得能当蚊帐用。

李亘郑重地把父亲递过来的那张纸叠好收起,一张纸说不定就是一个机遇。酒劲上来了,李亘整个身心都有些轻飘,有种天高云淡的感觉。

临走前,父亲把李亘叫到里屋,窸窸窣窣地摸出钥匙,打开一个橱门,艰难地蹲下高大肥胖的躯体,掏出两个黑色塑料袋,递给李亘。李亘朝袋里瞄了瞄,里面各有一条硬中华香烟。父亲说,我年轻时不懂这些,所以一直都没什么进步,现在懂了,又没有机会了。

两条香烟,也不知道父亲珍藏了多长时间。李亘双眼一湿,说,爸,你们在家都别节省了。父亲有些悲观,我节省了一辈子,也没省下几个钱,现在还能省几个钱?不省了哦。

回到城里,李亘分别照着纸上的手机号码,给几位局长叔叔打了电话。只有付书记的手机一直是关机状态,后来一打听,付书记在接受组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