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网上江湖履历
13906500000003

第3章 有心栽花

点击好像多了一些,大约是因为题材,有人跟贴说,警察与犯人貌似有些意思。老猫赶快回贴说:争取把貌似有些意思,换成着实有些意思。可惜并没有谁对这样的决心表态。有没有意思,还得看下文,是骡子是马拉上来遛。

当下的情形,好比小和尚进了大庙,到处作揖打招呼,只听见人家闭目念自个的经。老猫一心想跟网友交流,就想了个笨办法,专门发贴子来提问。

老猫如是说:一般而言,人与人相遇会有一种场,相通或相斥将决定这两个人是否互相接受,以及是否愿意深入交往。在当下消费品成为一种被强化的符号,充斥于我们的生活,以它们所代表的生活层次和趣味,正在将人们分割成一个个群落,成为茫茫人海中互相辨认的标记。沈白尘与魏宣的相互关注,仅只缘自于他们对消费品品牌的共同偏好,也许在讲求信仰、志向、气质等精神层面因素的人们而言,这样的共同点根本不值一谈。老猫的这个认识是否有道理,牵涉到对这两个人物的关系安排是否合理,盼望听到网友的意见。这是本文第一次展开讨论,方法是否可行,还在摸索中,如与各位已经熟悉的方法不相适应,还望谅解,权当是对一只菜鸟的帮助吧。

贴子贴了两天,还没有人就此发言。想必是太过严肃认真了,网络上不兴这一套。正在沮丧,终于看见了两条回应,其中一条尤其好。

柯梅姿:这个问题明摆着,现在到处是××一族、××圈之类。这种族与圈中人彼此之间的认同只有一个共同点——某种名牌,更多的方面是不交叉,不相干的。在遥远的过去,据说人们可以凭借《国际歌》的旋律,找到自己的朋友,现代消费社会,名牌就等于《国际歌》。

流行隐身:消费品的选择在更多时候是个人身份、兴趣的体现,但至少在第一眼瞟见之时,会多看两眼。一个在星巴克喝着卡布奇诺,用着苹果电脑的小资,手上翻的书,差不多应该是安妮宝贝的《彼岸花》,她们会不由自主寻找所谓有品位的生活,她们的QQ签名,差不多就是“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之类的话,她们不会对那些手拿山寨手机的人有更多的好感,她们会因为在拥挤公交车上高声响起《两只蝴蝶》之类的手机铃声而皱起眉头。

如果对品牌的选择还有更深的意义,可能真的会把人给分类了。国内之前有一个叫“魅族”的音乐播放器厂家,在2007年的时候准备转型做手机,一直到2009年,这款手机才真正上市,但在2007年到2009年这两年的等待中,魅族的粉丝已经变成了“魅友”。全国各地的“魅友”成立了QQ群,讨论着相同的话题,分享着各人的体验,很多人甚至在现实世界里搞了联欢,他们在街上碰到另外一个用着同样手机的人,都会留心多看两眼。如果观察得更加仔细一点,还会发现,“魅友”这个特殊的群体,还有以下几个特性:一、年轻,以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和大学生为主;二、支持国内品牌,对国外的牌子不迷信,对那些言必称“苹果”、“黑莓”的人,有着强烈的抵制;三、会主动参与到品牌的宣传当中,自己制作宣传图片甚至视频……

老猫如是说:看到柯梅姿、流行隐身两位的回贴,非常高兴。特别是关于魅友一族的资料,着实让老猫长了见识。原来品牌中间还含有意识形态的因素,不只是表示消费趣味与水平那么简单。如此或可认定,在看守所的特殊环境中,魏宣、沈白尘这样两个身份对立的人,因某种名牌而得来的认同感是有可能加深和扩大的,而最后其关系由猫与鼠变成唇与齿,这种转变的过程得令人信服才行。

斜阳稀树:上来看了几回,觉得小说加入讨论之后,显得更有意思了,比在课堂里上写作课生动得多,我等初学写作的人可以从中受益。大狗小狗都要叫,还是大狗叫在先。大狗们,加油!小的们在后边等着呢。

糊涂客人:俺没学问,就不讨论,只支持吧。

第一次发起讨论,虽然回应了了,已经超出了老猫的预期。几条有意思的回复,提供了真正可供参考的意见,小说关于鄢嫣参与“魅友”的情节,就受益于流行隐身的贴子。于是老猫很天真地以为,可以将这样的办法如法炮制再三。后来的情况证明,老猫想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