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富爸爸家训2
1394200000017

第17章 法则10:因为兴趣所以爱(2)

事实研究表明,孩子童年时期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孩子未来事业发展的方向。孩子对某事物的浓厚兴趣,往往会成为他在该方面取得成功的先导。家庭是陶冶孩子性格和情操的土壤,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许多成功人士的经历告诉父母,良好的家庭教育,就像涓涓细流,滋润着儿女的人格,呵护着儿女的成长,影响着儿女的终生。父母们如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将会更好的成长,更加成功。

激活孩子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还有一位国外的育儿专家这样主张:“对孩子的教育要顺乎天性,崇尚自然,尊重孩子自己的想象,无论他是怎样的离奇和怪癖,本质上却是在尊重孩子自由幻想的权利。这就是对孩子创造天性的最大的保护”。可以这样说,想象力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创造力,没有想象力就意味着没有创造力。孩子的想象力是其探索和创新活动的基础,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切创新都是从想象开始的。

【情景再现】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某个学校的考试中,有这么一个问题:“雪化了是什么?”这个问题对于稍微有点常识的人来说,是很简单的,但是老师在后来的阅卷中发现,有一个孩子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雪化了是春天。”然而,这个别出心裁的答案被打上了一个鲜红的“叉”号,至于原因,自然是因为跟标准答案不符。

好一个跟标准答案不符!他毫不留情地扼杀了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但判卷的老师也是言之凿凿: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孩子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雪化了当然就是水,虽然这个孩子的答案非常有想象力的,但是他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符,我们只能给他判错。

希望通过这个故事,告诫父母们,千万不要跟这位老师一样,把孩子想象力给扼杀了。也许您这不经意的行为可能毁掉了一个天才。想象力的培养并非凭空而来,除此之外,父母还要指导孩子多接触事物、多观察事物,加深对事物的理解,丰富知识,增加表象储备,为想象力的发展做好准备。

想象总是在思维的参与和调节下进行的,而创造想象总是在创造思维的参与下进行的,而想象又必须用语言等来表达。因此,虽然有了丰富的知识和表象的储备,如果无一定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想象就难以形成。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让孩子想象故事的时代背景,主人公的形象,再用语言作多方位的表述;在游戏中让孩子想象角色的表情,再用形体或语言表达出来。真心希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到保护孩子想象力的行动中来,这样我们的未来才会更加有希望。

【情景再现】

哈尔滨市少年活动中心曾经创办了一个想象绘画班,然而最后的结果,却叫主办者哭笑不得。在想象绘画班开办了一段时间后,主办方为父母们开了一个绘画成果展,然而没想到的是,看着孩子们把马画成蓝色、绿色,父母们生气了,这是咋教的?这不是误人子弟吗?尽管校方再三解释这是要给孩子一个想象的创作空间,可班上80%的父母还是让孩子退了学。

想象是孩子的天性,维护好孩子的天性是做父母的责任,父母有责任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父母利用一些技巧帮助孩子把这项工作干得更好就显得非常重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首先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心灵的纯洁善良是孩子的第一人格,只有纯真、善良的心灵才能使想象飞向清朗的高空。才能使孩子用善良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善良的心灵对待世界,才能真正发现世界的美好,才能从内心深处真正享受到美好生活的幸福和快乐。拥有善良的孩子在想象时,才能想得更多,想得更远,想得更美。

想象需要赤子之心。孩子的想象力比成人丰富得多,从孩子过渡到成人的世界后,想象力慢慢消失,很多孩子不再会把太阳想象成彩色,不再会相信白雪公主的传说。成人的想象力是以理性想象为主,任何主观的想象都会被看做是幼稚和天真。但恰恰是很多被看做是幼稚,天真的想法,成就了很多的科学家,成功人士。牛顿就是因为一个苹果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如果他没有一颗纯真的心,没有一个善于想象的头脑,没有一双智慧的眼睛,这伟大的发现也就不会存在,这将是人类的损失。

【成功导读】

歌德小时候,母亲常给他讲故事,但他母亲讲故事的方法比较独特,总是在讲到中途的时候停下来,留下一个让小歌德想象的余地,让他自己发挥想象,继续说下去,这就很好地激发和保护了孩子的想象力,使歌德后来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大作家。

事实上,现在许多父母和老师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往往喜欢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引起孩子的兴趣,那么父母何不试着像歌德的妈妈那样,把故事换一种方式来表达出来呢?

那么,如何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呢?有位学者这样说过:对于孩子来说,智力开发最好是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开始,开发孩子的智力,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心理和趣味,不能强迫“灌输”,那样只会败坏孩子的求知兴趣。具体说,就是激活孩子的想象力,唤醒孩子的创造力,发展孩子的智力。

想象需要适时的“疯狂”。一般孩子在表现创造性想象时是比较夸张的,有时他们会突然激情迸发,会唧唧喳喳的非要说自己编的故事,会突然的要风要雨。在成人的眼睛中,这是每个小孩都有的恶习。因此父母会哄哄孩子,让他们不要无理取闹,让他们安静地待着,其实在这些时候,如果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孩子们就能非常快乐的去展开想象的翅膀。要鼓励孩子编故事、讲故事,然后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讲给爸爸妈妈听,这都是锻炼表达能力的好方法,也是发展想象力的好机会。父母要积极鼓励孩子,不要冷言冷语,更不能随便阻止。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按照某个主题去编去讲,适时地给以赞扬,指出不足。

建立学习型家庭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父母:“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环境”。这是教育界的一句至理名言。今天,时代不同了,父母的观念也要与时俱进,时代给父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的“孟母”不仅要三迁,而且还要建立学习型家庭。陪孩子学习时,千万不要对孩子指手画脚,而是要与孩子一起学习。

【成功导读】

王刚是个聪明的孩子,就是学起习来心浮气躁,不是想看电视,就是偷听音乐,每天晚上学到九点半钟,可是一本书都翻不了几页。父母说过他几次,可14岁的王刚脾气却特倔,不但不听话,有一次还几乎和妈妈吵翻了。后来王刚的老师给这对苦恼的父母支了个招儿:陪孩子一起学习。王刚的父母为此特别制作了一个时间表:每天晚上5:30-6:00吃饭,6:00-7:30全家人看电视,7:30新闻联播一结束,父母就陪儿子一起回房间学习。父母每天都把自己的一部分工作带回来做,这让王刚觉得新鲜极了。她看看妈妈,妈妈正在专心地看报表,而爸爸则在全神贯注地画设计图,再也没有什么事能让王刚分心了,于是他也开始低下头学习。当遇到不会的问题,他就可以问爸爸、妈妈,三个人热热闹闹地讨论一会儿,气氛特别融洽。这一年期末考试时,王刚在年级由73名跳到了11名,在班里排在了第2名。为了感谢父母辛苦地陪他,王刚还用自己的钱给父母每人买了条围巾。

一般孩子都爱蹦蹦跳跳,进行游戏活动,相信没有哪个孩子不高兴的。可是对于学习,就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自觉做到的。如果父母天天晚上围着“麻将桌”,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孩子的学习就肯定不会自觉。父母和孩子应该一同学习,一同进步。在陪伴孩子一起学习时,父母其实就是在用自己的行为榜样影响着孩子,起到了带头作用。比如在这个故事中,王刚本来是个学习不专心的孩子,但在父母的感染下,他也开始低下头认真学习了。当然,这种“伴教计”还要能够持之以恒地运用下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没有用处的。创造家庭阅读的良好氛围可以使孩子爱上阅读,阅读是孩子提高自身素质,丰富知识,开发智力潜能的有效途径。专家认为从孩子学爬行开始到五岁之前,都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好时机。那么,父母该如何营造学习型家庭呢?

第一,培养对话气氛。家庭要进行全员学习,需要培养一种对话气氛。家人之间要培养深度对话,需要一些条件,需要建立真诚坦率,安全信任的关系,视彼此为朋友。此外,还需要有一些配合的条件,家人愿意敞开心胸,家庭成员对家庭未来有共同的愿景,创造一种建设性的紧张。激励家人心心相连,对家庭有感情的承诺,对家庭规范与价值有着坚定不移的义务感,每个人愿意把家庭当作生活的重心。

第二,学习的地点。学习的地点不要只限于特定的场所,如教室、书房,而是扩大至每一个可以刺激学习的环境。从具有明显学习功能的美术馆、博物馆、文化中心、图书馆等社教场合;到家中的书房、餐厅、餐桌、客厅;甚至户外的山野、海滨都是学习的场所。如果家人都很忙碌,没有时间聚在一起好好沟通、交流,也可以设一本联络簿,每人每天都可以在本子上写心得、想法或疑惑,使得彼此的对话不受时空的限制。

第三,学习的时间。忙碌的现代人要刻意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进行学习不太容易,如果认为是重要的事,则需要安排到作息时间中。尤其是一家人共同学习,更需要事先安排。除此之外,非固定的时间学习也是可行的。譬如看电视时、用餐时,就可以谈谈节目,分享学习点滴,让家人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听到甚至引起共鸣。

在学习型家庭中,父母应成为学习的主体,不仅要带头学习,为孩子作学习的表率,而且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互相学习,特别在网络时代,父母与孩子都处于同一起跑线,父母已失去了“知识权威”的优势,如果不继续学习,就无法承担“教育者”的角色。必须放下父母的架子,认真地向孩子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