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口才好前程(全集)
1395000000040

第40章 以理服人展诚意——好口才的说服策略(1)

说服是一门学问,是说话者门大学问中的小学问。强有力的说服力不仅仅使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获得更多的机遇,更重要的是它所带给我们的那种对自己人生把握的自信和雄心。

生活中处处需要说服

在生活与工作中,人们不可能具有同样的想法。在推广新战略,引入新方法、新技术的工作空间中,种种不一致演变为激烈的辩论或冲突是在所难免的,我们不可能“天天碰到笑脸”,故而也不可能“天天都是好心情”。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面对意见分歧,经常遇到与自己想法不同的人。怀有分歧、心存反对的人无非就是在方向选择和对利益的认识上有所不同。尽管分歧乃至对立会使人们的关系变得紧张,但黄金准则在这时能帮上忙。就是,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一个持不同意见的你,你就应该如何去对待那些持不同意见的别人。

就此而言,当你不同意他人的观点和看法时,或面对那些与你存在分歧甚至对立的人时,站起来与他针锋相对地争论一番并非上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即使是那些无关痛痒的事,如果较起真儿来,都会导致针锋相对的激烈场面。在争论中每一方都试图压倒对方,但这并不解决任何问题,相反却会伤了彼此的和气,严重的还会破坏彼此的关系。

当我们面对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时,一种自然的心理反应就是,试图通过争论赢得对方。之所以会有这种反应,是因为面对这种不同意见,自己感到受到了一种威胁与伤害,自尊乃至尊严也被冒犯。我们会变得激动、声高、言辞偏激、好斗、尖刻。如果将这种情绪化的反应扔给对方且对方也“吃素”,一报还一报,一场恶战势不可免。如果你不愿看到这种火药味十足的激烈场面,那么还是不要挑起异常争论为好。

与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针锋相对地争论一番,使对方就范,接受自己的看法,这并非是一种明智的选择。美国纽约大学演讲系教授阿尔文·C·巴斯和理查德·C·博登用了7年时间,亲自聆听了上千次的各种人之间的实际争论,通过研究,他们得出了有趣的结论:那些职业政治家、联合国的代表很少能说服对方,他们取胜的机会远远没有商店店员、公司职员多。政治家们总是力图击败对方,而职员及商店的店员则力图说服对方或顾客转变自己的看法。这就是说,政治家们更多的是进行一场零的结局的争吵,而职员们通常是进行一种双赢的说服。

说服不等于争吵

说服不同于争执、争论、争吵之处,在于说服不是斗争性、对抗性的。在试图说服那些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时,我们不是把他们当作对手或敌人,而是当作平等的伙伴,不是为了让他们言听计从,而是为了让他们接受那些对他们有益却因为种种原因还没能理解的东西。说服是一种和平的事业,即使争吵,取胜的一方也要和“失败”的一方和平相处。一旦考虑到这种“和平共处”的价值,在语言上战胜对方就绝非上策了。

不考虑对方利益且又盲目地投入争论的人,会被一种焦躁心理所控制,大有一种过了今天不管明天的偏激心态,但明天总会到来,但那时又该如何呢?

美国科学家、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在他还是涉世不深的青年时,有个关心他的人对他说:“本杰明,你真是无可救药。对意见与你相左的人,你总是粗鲁地加以侮辱,致使他们也不得不尽力反击。你的朋友认为,若是你不在他们身旁,他们会更快乐自在。你懂得太多,所以他们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话可以对你说。”这一番话对富兰克林起了警醒的作用,他在自传中写道:“从此之后,我立下规则,我不再直接反对并伤害别人,也不过于伸张自己的意见。假如有人提出某种主张,而我认为是错的,我不再粗鲁地与他们争辩。相反地,我先找出一些特定的事例,证明对方可能也是对的,只是在目前状况下,这些看法‘似乎’有些不妥。”结果,富兰克林发现情况有奇迹般的转变:“经过这样的改变后,我发现受益颇多。和别人交谈,气氛显得愉快了,由于采取一种谦和的态度,别人在接受我的意见时也不会发生争论;如果我是错的,则不会有人攻击我而使我受辱;而在‘我对,别人错’的状况下,则更容易说服对方转而同意我的看法。”富兰克林由此走上了一条成功之路,使他的智慧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承认。他的思想也影响了他生前及逝后的几代美国人,他也成为一代历史伟人。

说服,或真正的说服力就是形成被说服者的内在服从效应。它与借助权力的威胁不同之处在于,说服者认为他与被说服者是平等的,被说服者有具有某种观点、看法、态度及采取某种行为方式的自由。与交换、魅力所形成的确认式服从不同,在形成内在式服从的过程中,说服者也许根本就没有什么魅力或利益上的吸引力,被说服者之所以服从并不是因为说服者的缘故,说服者提供的信息才真正具有价值,起到修正或者改变被说服者的感知方式、理解及解释方式的作用,从而使内在化服从者最终对身边的事物采取了一种新的反应及行为方式。

说服他首先要了解他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句老话,是很有道理的。战争如此,说服人也必须如此。在说服对方之前,必须透彻地了解被说服对象的有关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了解的内容主要有:

1.了解对方性格。

不同性格的人,对接受他人意见的方式和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如:是性格急躁的人,还是性格稳重的人;是自负又胸无点墨的人,还是有真才实学又很谦虚的人。掌握了对方的性格,就可以按照他的性格特征,有针对性地工作。

2.了解对方的长处。

一个人的长处就是他最熟悉、最了解、最易理解的领域。如有人对部队生活熟悉,有人对农村生活比较熟悉,有人擅长于文艺,有人擅长于语言,有人擅长于交际,有人擅长于计算等。在说服人的时候,从对方的长处入手。①能和他谈到一起去;②在他所擅长的领域里,谈论起来他容易理解,便容易说服他;③能将他的长处作为说服他的一个有利条件,如一个伶牙俐齿、善于交际的人,在分配他做供销工作时可以说:“你在这方面比别人具有难得的才能,这是发挥你潜在能力的一个最好机会。”这样谈既有理有据,又能表明领导者对他的信任,还能引起他对新工作的兴趣。

3.了解对方的兴趣。

有人喜欢绘画,有人喜欢音乐,还有人喜欢下棋、养鸟、集邮、书法、写作等,人都喜欢从事和谈论其最感兴趣的事物。从这里人手,打开他的“话匣子”,再对他进行说服,便较容易达到说服的目的。

4.了解对方的其他想法。

一个人坚持一种想法,决不是偶然的,他必定有自己的理由,而且他讲的道理一般都符合国家政策、集体的利益或人之常情。但这常常不是他的真实想法,他的真实想法怕拿出来被人瞧不起,难于启齿。如果领导者能真正了解他的“苦衷”,就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5.了解对方当时的情绪。

一般说,影响对方情绪的因素有:一是谈话前对方因其他事所造成的心绪仍在起作用;二是谈话当时对方的注意力正集中在别处;三是对说服者的看法和态度。所以,说服者在开始说服之前,要设法了解他当时的思想动态和情绪,这对说服的成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凡此种种,你都要悉心研究,才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你说服的方式。

了解对方是有如此多学问的。许多人不能说服别人,是因为他不仔细研究对方,不研究用适当的表达方式,就急忙下结论,还以为“一眼看穿了别人”。这就像那些粗心的医生,对病人病情不了解就开了药方,当然没有不碰钉子的。

说服别人就要有耐心

如果你的观点是对的,一时说不服人家,你很可能会犯过分心急的毛病。当然,如果人家听了你的说服的话,立刻点头叫好,改弦易辙,并称赞你“一言惊醒梦中人”。这自然是最妙不过的。实际上,这样情况并不多见。别人的看法、想法、做法,不是一天形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要对方改变看法也决非一日之功。相反,即使他当时表示了心悦诚服,你还要让他回去好好考虑。因为积习难改,当面服了,回去细想可能还会出现反复。如果真是如此,千万不能指责对方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正确的做法第一要耐心,第二要耐心,第三还是要耐心。

当你不能说服对方的时候,甚至被人抢白一顿后,不要生对方的气,更不能生自己的气。“算了,管这闲事干什么?”这种想法是不应该有的。

你要有长期做说服工作的准备。对于“成见”这座山,今天挖一个角,明天铲一块土。

逐步解释一些细节和要点,日积月累,“成见”就会渐渐消除了。

你还应当扩大你的阵线。有时候,别人不难被你说服,但他身后存在着庞大的力量,被人怂恿几句,思想又有波动。所以,你面对的可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鉴于此,你应当从各方面增加自己的力量。如你可以给对方介绍一些有益的书籍、看一部好电影,也可以找一些与你见解相同的人一起帮你作说服工作。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不但从各侧面帮助对方,而且对你也是一个促进,因为你也从多侧面的工作中提高了自己。

说服与批评之间,既有相似相通之处,又有相异相悖之处。这是两个有部分外延交叉重叠的概念。

说服与批评,都有对人施加思想影响,从心理上征服人的意图。批评常辅以说服,批评离不开说服;说服有时也带有批评,但说服不一定都带批评。如推销产品时,一般都是向对方大讲好话,极少有批评顾客、买方的。被批评者,一般都有缺点、错误。批评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对方改正。说服人接受你的主张,总要或多或少能给对方带来一定的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好处。说服的过程,就是宣传这种好处,令对方信服。被说服者不一定有什么缺点、错误,他放弃的主张与接受你宣传的主张,不一定有正误之分,可能只有全面、完美的程度之别。

批评的态度较严肃或严厉,说话的语气也较重、较强硬;说服的态度较温和,说服的语气也较轻、较委婉。批评的话语,贬义词多于褒义词、否定词多于肯定词。说服的话语,褒贬皆可;根据说服的对象与内容的不同,有时褒多于贬,有时贬多于褒。如果进一步仔细分类,说服还可以再分为批评性说服与赞美性说服两类。接受批评,可能会属于自觉自愿,也可能多少带点勉强。接受说服,完全是自觉自愿,不带任何勉强。

民主空气浓厚,解决矛盾纠纷、统一思想认识时,说服多于批评,协商多于命令,其结果是人际关系和谐,人心团结向上,社交往来活跃。反之,则人际关系紧张,貌合神离,社交生活沉寂。虽然说服与批评皆不可少,但我们希望在一切社交场合,说服多一些,批评少一些。遇有矛盾分歧,尽可能多采用说服手段。

说服要懂得循序渐进

第一步:想要让对方同意你的意见,先要设法去了解对方的想法与凭据来源。

曾经有一位很优秀的管理者这么说:“假如客户很会说话,那么我已有希望成功地说服对方,因对方已讲了七成话,而我们只要说三成话就够了!”

事实上,很多人为了要说服对方,就精神十足地拼命说,说完了七成,只留下三成让客户“反驳”。这样如何能顺利圆满地说服对方?所以,应尽量将原来说话的立场改变成听话的角色,去了解对方的想法、意见,以及其想法的来源或凭据,这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步:先接受对方的想法。

如果感觉到对方仍对他原来的想法保持不舍的态度,其原因是尚有可取之处;所以他反对你的新提议,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接受他的想法,甚至先站在对方的立场发言。“我也觉得过去的做法还是有可取之处,确实令人难以舍弃。”先接受对方的立场,说出对方想讲的话。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当一个人的想法遭到别人一无是处的否决时,极可能为了维持尊严或咽不下这口气,反而变得更倔强地坚持己见,排斥反对者的新建议。若是说服别人其结果是这样,成功的希望就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