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向犹太人借智慧
1398500000033

第33章 犹太人早期教育智慧(1)

把爱的信息传递给胎儿

父母应该把自己对孩子的强烈企盼变成语言,如“我们非常盼望你的出世”、“你将是我们的自豪”等,时常传递给孩子。

犹太人注重教育是举世公认的,他们认为教育孩子并不只是停留在早期。在早期教育前,还应该把握更为良好的教育时机,那就是胎教。

世界上第一所“胎教大学”诞生在以色列。这所“胎教大学”于1968年由一名叫雅伯尼的妇产科专家创办。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实验,它改变了人类的未来。

这所大学对五个月大小的胎儿进行胎教,课程包括语言、音乐、体育等,每天三次,每次五分钟。“学生们”在出生前,就可以得到校方颁发的毕业证。

这所“著名大学”毕业的第一名“学生”名叫施拉特,他是一个工人的儿子。小施拉特出生后4个月就会讲话,比一般孩子提前了6个月以上。到4岁时,他已能流利地讲英语和希伯来语。小施拉特喜欢同比自己大4岁以上的孩子玩,而且表现出少有的成熟。

“胎教大学”的其他“毕业生”,其表现也大多与众不同。这些孩子明显地更为聪明伶俐,更容易理解数学和语言,并能更早地认识他们的父母。在语言方面均有上佳表现。

犹太教育家得出如下结论:胎教对孩子智能的发育非常有利。

在通常情况下,犹太人的胎教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向胎儿传递积极的情感信息。

犹太教育专家认为,孕妇的情绪对胎儿的成长发育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因此,他们设置的胎教方案是首先调节孕妇的情绪,其次让孕妇把自己的积极情绪传递给胎儿,从而促进胎儿的综合发展。

有的犹太父母会给自己未来的宝贝先起好名字,在进行母子沟通时,母亲一边抚摸着自己的肚子,一边轻声呼唤孩子的名字,这种方式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有一位母亲说:“当我生产时,本来是难产,但那时我在心里呼唤我的女儿,是她给了我力量。结果,孩子较容易地生下来,智力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犹太教育专家建议,父母应该把自己对孩子的强烈企盼变成语言,如“我们非常盼望你的出世”、“你将是我们的自豪”等,时常传递给孩子。

孕妇还可以购买一张漂亮男孩或女孩的大幅照片,贴在自己可以经常看到的地方,在自己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印象,想象自己可以同化腹内的胎儿。

心想事成,你所希望的东西将潜移默化,你一定会造就一个优秀孩子。

第二,向胎儿传递音乐信息。

妊娠末期,胎儿的神经系统的发育已基本完善。在这一阶段,如果父母给胎儿听音乐或有意识地唱歌给他听,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时候,可以放一些优美的古典音乐、儿歌、儿童故事、催眠曲等,这对促进胎儿脑细胞的树突和轴突增长、增多,对宝宝出生后具有更加敏锐的接受、理解能力很有好处。

在唱歌时,一方面母亲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获得愉快的心情;另一方面,母亲歌唱时的愉快心情会传递给胎儿,这一点是任何形式的音乐都不能替代的。

如果不会唱,母亲可以买磁带或其他有声材料,一边听,一边跟着哼唱。每天要多进行几次。

第三,向胎儿传递运动信息。

到17周时,胎儿就开始懂得自己运动了。这个时候的胎儿在母亲腹中会做一些动作。当妊娠18周时,母亲就能感觉到胎动了。

犹太教育专家这时开始对胎儿进行运动的刺激。实验结果表明,在宫内受过运动训练的胎儿,出生后翻身、爬行、坐起、行走等动作明显早于其他孩子,他们后来所表现出的智力也明显高于其他孩子。由此可见,运动训练直接影响孩子的智力和身心的全面发展。

胎儿的运动训练从妊娠的三四个月开始,训练时孕妇仰卧,全身放松,先用手在腹部来回抚摸,然后用手指轻轻按腹部的不同部位,并观察胎儿的反应。此时的动作一定要轻柔,时间要短。

几周后,胎儿就能适应这种训练,会积极地作出一些响应,如踢腿等动作。

妊娠六个月时,胎儿的头部和肢体已经可以触摸得到。从这个时候开始,母亲可以轻轻地拍抚腹部,配合胎教音乐用双手轻轻地推摸胎儿,帮助他在宫内运动。这时候,运动的时间也不宜太长,以2~5分钟为宜。

不可忽视孩子的爬行阶段

爬行是孩子手脚并用的一个最好锻炼时机。

爬行是孩子手脚并用的一个最好锻炼时机。今天的孩子很少爬行,有多种原因。很多父母认为孩子爬行是不文明的举动,便限制孩子的爬行。另外,有些公寓的住宅面积狭小,孩子练习爬行的场所极为有限。现在没有经历过爬行的孩子越来越多。同时,五六岁仍旧不会说话的孩子也多了起来。

事实上,孩子的爬行、语言能力及智能的发展,这三者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孩子的成长必经以下几个阶段,如果不按部就班,跳过某个阶段,就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孩子出生三个月,只能躺着,手脚乱动。此时的孩子处于脊髓上方延髓发育阶段。

孩子出生六个月,会趴着爬行。此时的孩子处于再上方的脑桥发育阶段。

孩子出生十个月,会用四肢爬行。此时的孩子处于上方的中脑发育阶段。

孩子出生一年以后,会用手扶着东西走路。此时的孩子处于最上方的大脑皮质发育阶段。

上面这几个阶段与孩子的身体发育阶段是一致的。假如孩子跳过四肢爬行的阶段,而直接开始用手扶东西走路,这就表示孩子第三个阶段的中脑没有发育完成,便进入了大脑皮质发育阶段。这样会导致中脑未发育成熟,孩子今后在语言学习上出现问题。

要治疗这种孩子,其方法就是让他重新练习婴儿时期所省略掉的那一个阶段,让孩子充分爬行三个月,则原来尚未发育完成的中脑部分就会慢慢成熟。这对语言方面的能力极有助益。

孩子有一段时间喜欢手脚并用,就由他好了。不要认为这是一种返祖现象,父母切不可加以阻拦。

零岁到两岁的孩子,在家庭中最好建立一个爬行区,任由孩子活动。千万不要设立围栏,否则会阻碍活泼好动的孩子运动。

家庭是孩子学习与教育的起点

婴儿从生下来那天开始就像吸入空气一样在吸收着知识,这个时候就应该把知识与空气一同给予他。只有这样,他的成长才是健康与完整的。

婴儿的早期教育是一种追随教育。在幼儿初学的关键期,一旦丧失了适当的教育,其损失将是无法弥补的。婴儿在出生时,其大脑皮质的以下部分与成人已经相差不大了,但大脑皮层还需要继续发育。

在耶路撒冷有一个叫艾尼克斯的孩子,他在几个月大的时候就大病了一场,昏迷24小时之久。医生断言可怜的艾尼克斯的脑子已经受到严重的损害。可他的父母没有被医生的话所吓倒,他们所要做的是如何让有病的孩子具有学习知识的能力,如何让孩子拥有想象的能力。

只要不让孩子这种智力消失,还是有希望的。

艾尼克斯的父母通过种种努力,使艾尼克斯在16岁时成了一个才华出众、反应敏锐、成绩优异的乐队指挥。

很多犹太教育家都有这样的看法:一个人的事业、社会地位、婚姻和财富,并不取决于某种单一的因素,智商高的人不一定成功。同样,智商不高的人不一定不成功。但可以肯定的是,智商低的人肯定不幸福、不快乐,智商高的人则比较自由与快乐,而智商的高低恰恰与早教有着极大的关系。

家庭是孩子学习与教育的起点。

教育必须由出生那天开始进行,因为婴儿从生下来那天开始就像吸入空气一样在吸收着知识,这个时候就应该把知识与空气一同给予他。只有这样,他的成长才是健康与完整的。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是具有某种智能发展最佳时期的。这个时期对孩子的将来起着关键性作用。作为父母,千万不能错过孩子的这一时期。如果抓住了时机,就是为孩子抓住了成功。

孩子说话越早,头脑开发得越好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如果不能尽早开始教孩子语言,孩子的头脑就得不到很好的开发。

犹太教育专家认为,尽早教会孩子说话,是促进孩子大脑发育的有效手段。因此,父母必须早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因为语言能力乃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和工具,语言能力的高低与智力测验的成绩关系极为密切。语言能力愈高的人学习的能力也愈强,而且不管做什么事都比较容易成功。因此,父母应该与儿童多说话、让他多听、多说、多学外文,要给他看大量的故事书或卡片,教他认字,但不必教他写字。因为,许多专家都认为应该等到入小学以后,肌肉控制能力较成熟时再开始学写字比较适当。

犹太教育学家巴维总结自己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时说:“人一生的教育再也没有比婴儿期更为重要的时期了。我们应该千方百计地让孩子的头脑和身体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开发。所谓孩子头脑的开发,就是指尽早地开始教孩子学习语言,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如果不能尽早开始教孩子语言,孩子的头脑就得不到很好的开发。我们若是在孩子六岁前进行准确的语言训练,这个孩子的智能一定会发展得很好。”

孩子从婴儿期起就开始注意人的声音和物品发出的声响,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对孩子进行早期语言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科学实验证明,婴儿从六周开始就已经懂得声音,并对纸上的东西产生兴趣,尽管他们不懂内容,但只要同他们说话或给他们朗读,他们就会作出反应。在犹太人家庭中,孩子从婴儿时起,大人就认为他们能听懂话,非常有耐心地同他们讲话。

很多犹太教育研究人员认为,多与幼儿谈话,即使他们因为太小还不会回答,仍然有助于启发他们的智力,使他们变得更加聪明。

耶路撒冷希伯来语言中心的华德博士说,为人父母者每天至少要花半个小时,与孩子谈一些有趣的事情。父母在和幼儿谈话时,最好消除所有背景杂音,以免幼儿分心。

犹太教育专家曾对满两岁的儿童作智能测验,过了三年之后孩子满五岁时,再对他们作同样的智力测验,以便比较他们的智力差异。结果,发现他们的智力水平发生了分化。于是,研究人员对智力上升和下降的孩子进行综合性调查。他们发现,在父母的职业、收入、居住环境等条件大体相同的情况下,孩子智力发展的快慢,主要取决于父母与子女谈话次数的多少及语言的准确程度,那些说话相对“唠叨”的母亲的孩子的智力较高。也就是说,幼儿的丰富的语言刺激,是提高孩子智力的主要手段之一。

对孩子们来说,最初的人际关系,大多是母子关系。母亲在孩子的语言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而且不可缺少的角色。

那些唠叨的母亲,没想到会获得犹太教育专家的赏识。当然,她们有的是有意识的,也有是无意识的。

专家们建议妈妈们经常对着幼小的孩子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宝贝,快看,太阳出来了,多温暖呀!”“小宝贝,时候不早了,该起床了!”类似的一些话语,往往会成为刺激孩子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

母亲们都喜欢抱着或背着孩子,由于身体紧紧贴着妈妈的身体,他们会获得一种安全感。这时,孩子的视线与母亲几乎一样高,比坐在婴儿车中,更有机会与母亲沟通。这对孩子的语言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虽然孩子常常词汇贫乏,甚至幼稚笨拙,做父母的要有耐心,要不厌其烦地与孩子交谈,聆听孩子的牙牙之语,并且随时加以指导。

我们知道孩子大多喜欢说话,有时候话还很多。这是因为他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与沟通欲望,它们促使他想得到或明白更多的东西。父母也要有强烈的愿望,让孩子多学一些动作。我们如何来教育孩子尽快掌握语言并且自如地驾驭语言,这是初为人父母应学的第一课。

一位成功的犹太母亲高塔曼说:“我们在教孩子语言时,语法并不是特别重要。在教孩子说话时,我只是把一些单词反反复复地说给孩子听,还把孩子所能理解的、有趣的故事用精选的词句组成短文,让孩子记住。孩子不仅能够记住,并总是高兴地复述这些短文。”

尊重和发展孩子的爱好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的天赋是有差异的,这差异是有限的。即便是那些只有一般禀赋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都能成为非凡的人。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的天赋是有差异的,这差异是有限的。即便是那些只有一般禀赋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都能成为非凡的人。

威特是近百年来德国少有的奇才。他8岁时能够自由运用德语、意大利语、拉丁语、法语、英语和希腊语等七种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化学、物理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考上莱比锡大学,14岁由于拒交数学论文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又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聘为柏林大学法学教授。

可是,这样聪明绝顶的一个奇才,婴幼儿时期却是极傻的,就连母亲和邻居都认为他是一个白痴。他妈妈当时还曾说:“这样的孩子,教育他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只是白费力气。”然而,威特的爸爸老威特却不这样看。他认为:今天的孩子大多受的是非常不完全的教育,他们的禀赋连一半也没有发挥出来。如果实施能发挥禀赋八到九成的有效教育,即使生下来禀赋只有50的普通孩子,也会优于禀赋为80的孩子。他坚持用自己的方法教育儿子,没有多久,这个“傻孩子”就轰动了整个街区乃至后来整个德国。

正是老威特的教育方法,才使少年威特从一个别人眼中的“傻瓜”成为德国乃至世界少有的奇才。他的理论及成功的实践,给千万望子成才的父母增添希望和信心。

犹太拉比认为,家长应按孩子思维长项来寻找孩子学习和研究的领域。爱迪生偏向观察,于是选择发明;爱因斯坦的思考方式偏向直觉,于是选择理论物理。唯有用好他们的长处,才能找到最适合孩子学习与创造的领域。

爱因斯坦在《自述》中说:“我看到数学分成许多专门领域,每一个领域都能费去我们的短暂一生。因此,我觉得自己的处境就像布里丹的驴子一样,它不能决定究竟该吃哪一捆干草。”

意大利著名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伽利略是中世纪的一颗明星。他在物理学方面的发现,打破了一千七百多年以来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迷信。牛顿说过:“如果说我能看得比别人远一点,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他所说的巨人,就是指的伽利略。

可是,有谁会想到伽利略年轻的时候曾一度想当修道士?这位科学界的天才差一点被埋没在修道院里。及时改变伽利略这个主意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父亲凡山佐。

那时候,欧洲的教育和科学都是神学的奴仆,许多学校往往附设在修道院下。为了让伽利略作好进大学的准备,凡山佐把孩子送到修道院的学校去学习。伽利略在学校里受到宗教的鼓动,决心要当一个修道士,把一生都贡献给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