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每天一个心理技巧
1400200000009

第9章 调节浮躁情绪

1浮躁是青少年的通病

浮躁心理是当前一些青少年的通病之一。表现为行动盲目,缺乏思考和计划,做事心神不定,缺乏恒心和毅力,见异思迁,急于求成,不能脚踏实地。比如,有的孩子看到歌星挣大钱,就想当歌星;看到企业家、经理神气,又想当企业家、经理,但又不愿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努力学习。

孩子浮躁心理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1. 家长的影响:在社会变迁日新月异的形势下,不少家长的心理处于矛盾状态甚至无法适应,表现出患得患失、心神不安、急功近利,于是出现急躁的心态。这种心理往往会影响到子女。

2. 与遗传有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具有强而不灵活、不平衡的神经类型的人容易急躁、沉不住气,做事易冲动,注意力易分散。

3. 意志品质薄弱:有的父母只知道给孩子灌输知识,却不知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因而造成有的孩子学习怕苦怕累,做事急躁冒进,缺乏恒心。

延伸阅读:

有的孩子兴趣、爱好转换太快,干什么事都没有长性,今天学绘画,明天学电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忽冷忽热,最终一事无成。这也是浮躁的表现。

2浮躁心理的特点

浮躁是当前普遍的一种病态心理表现。其具有以下特征:

1. 心神不宁: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不知所为,心里无底,慌得很,对前途无信心。

2. 焦躁不安:在情绪上表现出一种急躁心态,急功近利。在与他人的攀比之中,更显出一种焦虑的心情。

3. 盲动、冒险:由于焦躁不安,情绪取代理智,使得行动具有盲动性。行动之前缺乏思考,只要能赚到钱,违法乱纪的事情都会去做。这种病态心理也是当前犯罪违纪事件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延伸阅读:

浮躁指轻浮、轻率、急躁,做事无恒心,见异思迁,不安分,总想投机取巧,成天无所事事,脾气大。浮躁的人很难成功。

3浮躁的危害

张某,男,二十六岁,某事业单位一般干部。他主动找到心理医生讲述自己的苦闷:“我近一年来一直心神不定,老想出去闯荡一番,总觉得在我们那个破单位呆着憋闷得慌。看着别人房子、车子、票子都有了,我心里慌啊!以前我也曾炒过股,倒过一些货,但都是赔多赚少。我去摸奖,一心想摸成个万元户,可结果花几千元连个响都没听着,就没有影了!后来我又跳了几家单位,不是这个单位离家太远,就是那个单位专业不对口,再就是待遇不好,反正找个合适的工作太难了!后来听说某人很有钱,于是写了信去,说自己好困难,可他们连信也没回,气得我去信大骂了一顿,讲些威胁的话,准让他们惶恐。为此我心里也确实感到失衡,但这种恶作剧让我解恨呀!反正,我心里就是不踏实,闷得慌。”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产生浮躁的主观原因是个人间的攀比。通过攀比,对社会生存环境不适应,对自己的生存状态不满意,于是过火的欲望油然而生。个人奋斗又缺乏恒心与务实精神,缺乏对自己的智力与发展能力的准确定位,从而失去自我。

延伸阅读:

然而,当浮躁使人失去对自我的准确定位,使人随波逐流、盲目行动时,就会对家人、朋友甚至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

4及时纠正孩子的浮躁心理

为了改变孩子的浮躁心理,父母应指导孩子注意以下问题:

1. 教育孩子立长志,而不是常立志:这点对于防止孩子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父母在帮助孩子立志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立志要扬长避短。有的孩子立志经常不考虑自身条件是否可行,而是凭心血来潮,或看到社会上什么挣大钱,就想做什么。这种立志者多数是要受挫的。父母应该告诫孩子,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确立目标(最好和孩子一起分析孩子的特点),才会有成功的希望,千万不要赶时髦。二是立志要专一。俗话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父母要告诉孩子立志不在于多,而在于“恒”的道理。要防止孩子“常立志而事未成”。

2. 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一是要求孩子做事情要先思考,后行动。比方出门旅行,要先决定目的地与路线;上台演讲,应先准备讲稿。父母要引导孩子在做事之前,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做?怎么做?希望什么结果?”并要具体回答,写在纸上,使目的明确,言行、手段具体化。二是要求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焦躁,不虚浮,踏踏实实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点儿一点儿分开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累积到最后即可达到目标。

3. 有针对性地“磨炼”:父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有针对性地“磨炼”孩子的浮躁心理。如指导孩子练习书法,学习绘画,弹琴,解乱绳结,下棋等,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耐心和韧性。此外,还要指导孩子学会调控自己的浮躁情绪。例如,做事时,孩子可用语言进行自我暗示。如:“不要急,急躁会把事情办坏。”“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这样会一事无成。”“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孩子坚持不断地进行心理上的练习,浮躁的毛病就会慢慢改掉。

4. 用榜样教育孩子: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要调适自己的心理,改掉浮躁的毛病,为孩子树立勤奋努力、脚踏实地工作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

延伸阅读:

鼓励孩子用榜样如革命前辈、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文艺作品中的优秀人物以及周围同学的优良品质来对照检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浮躁的毛病,教育培养其勤奋不息、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

5保持一颗平常心

平淡,即平静而淡泊。生活在物质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质利益竞相角逐,精彩纷呈,面对这粉墨登场的物质利益的频频秋波,能做到坐怀不乱,平静而淡泊确非易事。然而,只有清醒、理智地直面物欲的挑战,藐视引诱,把握住自己,控制住自己,才能做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平淡并非不思进取,平淡并非清心寡欲。平淡是人的一种境界,一种人经过锤炼与荡涤之后的高境界。这种境界是建筑在人的精神意志经过千锤百炼之后,使高风亮节常驻的基础之上的;这种境界也是建筑在人的心灵世界经过一次次荡涤洗礼之后,使道德情操永在的基础之上的。它与无所事事、浑浑噩噩者泾渭分明、毫不相干。无所事事者,不思进取,空叹前途,精神空虚;浑浑噩噩者,度日如年,满腹牢骚,懒惰成性。平静淡泊者,面对同伴的升迁,心胸坦荡,拱手诚贺;平静淡泊者,面对邻里的劳动致富,喜颜悦色,同喜同乐。其追求是激浊扬清;其欲望是社会进步;其心愿是通过诚实劳动过上富裕生活,相信播种了才会有收获。

追求平淡虽非易事,然而只要坚定信念、痛下决心、千锤百炼,则必能成功。追求平淡,道德修养必不可少,包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处世观。追求平淡,克服浮躁心理、攀比心理,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物质世界的点点滴滴,则必能襟怀坦白,心志高远。在棋坛有“石佛”之称的韩国围棋第一高手李昌镐,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他总是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每次对弈,置胜负于度外,平心静气地走好每一步棋,最终的胜者则常常是他。可见,平常心对提升人的意志品质与修养是何等重要。

延伸阅读:

只有从容、镇定地迎接物欲进攻,坚强自己,锤炼自己,才能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而这样的人,对于净化我们的社会风气,对于纯洁我们的事业是多多益善的

6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做事缺少恒心,见异思迁,急功近利,不安分守己,总想投机取巧,成天无所事事,脾气大。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他们不知所为,对前途毫无信心,心神不宁,焦躁不安。由于焦躁不安,情绪取代理智,使得行动具有盲目性,行动之前缺乏思考,只要能赚到钱违法乱纪的事情都会去做。

为什么熬过了那段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到了不用再去担心温饱问题,可以逛街,可以下馆子,甚至可以住漂亮的房子,可以开豪华的车子的年代,人们的心却渐渐地躁动不安了呢?

也许是现在真的不比从前了。社会变革对原有结构、制度的冲击太大。一些原有体制正在解体或成为改革的对象,而新的制度相应又尚未建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很难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预测,很难把握自己的未来。同时,伴随着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利益与结构的大调整,有可能使一部分原来在社会中处于优势的人“每况愈下”,而原来在社会中处于劣势的人反而占据了优势。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在社会结构中重新定位的问题,那些处于社会中游状态的人更是患得患失,战战兢兢,在上游与下游两个端点间做文章。于是,心神不宁,焦躁不安,迫不及待,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社会心态。

因此,我们似乎可以说,浮躁以其具有的广泛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法避免的危害。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物质世界中,其实人人都可能有过浮躁的心理。对那些意志坚强的人而言,这也许只是一个念头而已。一念之后,还是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迷失了方向。而对有些意志薄弱的人,则会使其失去对自我的准确定位,随波逐流,盲目行动,对家人、朋友甚至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

延伸阅读:

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吧。浮躁不是病,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没有什么可怕。只要我们让自己的头脑稍微保持一点清醒,不因浮躁而紧张,我们的心便会随之复归平静,生活也会变得像以前一样容易掌控。

7浮躁心理的自我调适

1. 在攀比时要知己知彼:“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人获得自我认识的主要方式。比较要得法,要“知己知彼”,否则就无法去比,得出的结论也会是虚假的。知己知彼才能知道是否具有可比性,就不会出现心理失衡现象,产生心神不定、无所适从的感觉。

2. 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是控制情绪的一个简捷而实用的好方法。例如你可以这样暗示自己:无论面对怎样的处境,总会有一种最好的选择,我要用理智来控制自己,决不让情绪来主导我的行动。只要我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就是一个战无不胜、快乐的人。

3. 开拓当中要有务实精神:要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情。

延伸阅读:

遇事要善于思考。考虑问题应从现实出发,不能跟着感觉走,命运应掌握在自己手里。道路就在脚下,切实做一个实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