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每天读点世界历史
1400800000005

第5章 心灵革命——思想和文化的进步(4)

为了黑人的自由:废奴思想席卷美洲

从19世纪30年代初开始在美国北部兴起的要求彻底废除黑人奴隶制的群众运动。早在殖民时代和独立战争时期,B.富兰克林、A.杰弗逊等人就提出废除奴隶制。美国独立后,北部各州先后废除黑人奴隶制。但南部诸州由于棉花种植业的迅速发展,种植园奴隶制不断扩大,威胁着美国人民的民主权利。19世纪20年代前后,废奴运动的组织在美国开始出现。1826~1827年,143个废奴团体在巴尔的摩召开大会,谴责奴隶制度的罪恶。30年代初W.加里逊在波士顿出版《解放者》周刊(1831~1865),并和其他废奴主义者于1832年创建新英格兰反奴隶制协会。1833年4月在费城成立了全国性的美国反对奴隶制协会,总部设在纽约。随后反奴隶制协会在北部各地纷纷建立,到40年代这类组织约达2000个,参加协会人数超过20万人,形成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废奴主义者虽然遭到反动势力的多方压制和迫害,仍坚持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出版了几千种书籍、报刊并散发了大量传单,有大批演讲员到各地宣传废奴运动的宗旨和控诉奴隶主的罪行,各种文艺作品和专著也以不同方式揭露和抨击奴隶制的罪恶,不断推动废奴运动向前发展。此外,废奴主义者还组织“地下铁道”,通过隐蔽的方式,经由秘密的路线和食宿站,指引和协助大批黑人奴隶逃离南方。到美国内战爆发之前,估计至少有6万人因此获得自由。“地下铁道”的组织者之一H.塔布曼是女奴出身,她多次深入南部各州,协助数百名奴隶逃出南方而获得自由。

19世纪40年代开始有不少废奴主义者主张采取政治斗争。道格拉斯和塔潘兄弟(A.塔潘和L.塔潘)等人组织推行废奴主义纲领的自由党。有人力主武装斗争。但加里逊等人坚持只用道德说教的方式,不赞成采取政治行动,更反对组织废奴政党和武装斗争,运动出现分裂。1852年出版的H.B.斯托夫人所著《汤姆叔叔的小屋》(一译《黑奴吁天录》)对黑人奴隶的悲惨生活作了极其动人的描述和揭露,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反响,有力地推动废奴运动的发展。美国的马克思主义者J.魏德迈等人号召工人投身废奴运动。运动在北部广大工人、农民、黑人和妇女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到50年代获得社会上各阶层人士的多方支持,逐渐形成联合战线性质的政治运动。1859年爆发的约翰·布朗起义将废奴运动推向高潮。

近代西方废除奴隶制度:提起西方文明,那些崇拜西方的幼稚者,完全不看西方社会的进步是复杂、漫长的过程,以为民主、自由是天上掉下来的。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确立以后,在推行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同时,依然有大量反动、黑暗的旧制度残余,阻碍着社会发展。西方还有奴隶制残余,十九世纪,英国还贩卖鸦片,贩卖中国劳工,殖民者甚至在非洲掠夺人口,贩卖到美洲,美国独立了近百年,统治疆域从大西洋向西扩展到太平洋,是最早实行共和制的国家之一,但是其南方还有大量的蓄奴州,维护剥削黑人的奴隶制度,在俄罗斯也依然是实行农奴制度。西方废除奴隶制的过程也是不平坦的,在欧洲除了英法等国内废除了奴隶制,在普鲁士是1807年,斯坦因发布《十月敕令》,解除农奴的人身依附关系。而俄罗斯的农奴制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1767年,俄国还禁止农奴控诉主人,准许农奴主可以任意把农奴发配西伯利亚。直到1803年才通过了可以解放少数农奴的法令,根据法令解放的奴隶只占总数的0.5%。1807年斯贝兰斯基开始改革,乌拉尔各工厂农奴免除隶属关系,改革是仿效西方的民主制度,被拿破仑称为“俄国最有头脑”的斯贝兰斯基改革失败了,俄国直到1861年才彻底废除农奴制。同样在1861年,美国的林肯当选总统,在美国为了废除农奴制,甚至爆发了南北战争,这是人类近代史反对奴隶制的一次最重要革命。整个战争进行了四年,林肯发布了解放黑人奴隶的法令,随着南北战争的胜利,奴隶制在美国才得以废除。而英国在1807年制定了禁止贩卖非洲奴隶的法案,直到1833年才通过了法律,把奴隶制视为非法。法国大革命后1784年成为第一个宣布废除奴隶贸易的国家,但是由于政治经济因素,直到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后,奴隶贸易才基本中止。可以说1861年具有世界反对奴隶制的纪念意义,正是由于林肯、格兰特、斯坦顿、谢尔曼领导的解放战争,不仅实现了美国的统一,更重要的是,摧毁了世界上最大的奴隶市场,为最终废除奴隶制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社会主义思想的到来:无产阶级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就是无产阶级为争取自己的解放,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而发起的革命斗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当时第二国际的各国社会民主党领袖公然背叛工人阶级事业。他们非但没有号召各国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反对列强间的争霸战争,反对本国政府;还公开站在本国资产阶级政府方面,在国会中投票赞成政府的战争拨款,参加战时资产阶级政府,为帝国主义效劳。因此,第二国际实际已经分裂成为一群互相厮杀的社会沙文主义政党,它已经彻底破产了。而另一方面,世界大战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各种矛盾急剧尖锐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为了迎接世界革命的到来,无产阶级需要有一个新的真正革命的国际组织。这个光荣使命最后落在了列宁和他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身上。

1914年11月,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的反战宣言中,首次提出要建立新的没有无产阶级叛徒参加的第三国际。列宁为了创建这样一个组织,在思想理论和组织方面作了大量准备工作。

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一些国家的社会民主党内就存在着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左派力量,如德国的斯巴达克派,保加利亚的紧密派,波兰社会民主党的左派分子等。但是,这些左派分子在思想上并没有同右派彻底划清界限,在组织上还同中派右派同居在一个党内。为了帮助各国左派,列宁发表了《第二国际的破产》、《社会主义与战争》、《论欧洲联邦口号》、《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国家与革命》等一系列著作。列宁不仅揭露了修正主义的错误,而且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胜利的学说。列宁的这些著作给各国无产阶级指明了革命的前途,为建立新的国际奠定了必要的思想理论基础。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促进了各国革命运动的蓬勃开展。阿根廷、芬兰、波兰、匈牙利、奥地利等国在1918年先后成立了共产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也在1918年11月爆发革命,年底,成立了德国共产党。各国共产党的成立为创建共产国际提供了前提条件。1919年1月,俄共以及波、奥、匈等八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代表在莫斯科开会,会议通过了告各国无产阶级组织书,要求他们派代表来苏俄,讨论成立共产国际的问题。

为了抵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社会民主党右翼于1919年2月在瑞士伯尔尼召开社会党人代表会议。出席会议的有26个国家的102名代表。会议决定恢复第二国际,即伯尔尼国际。

1919年3月2日,各国共产党和左派社会民主主义组织的代表会议在莫斯科开幕。然而由于帝国主义对苏俄的封锁和武装干涉,能从国外来参加这次会议的当时只有德国、奥地利等少数几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多数代表是在苏俄的外国侨民。当时旅俄华工联合会负责人刘泽荣(刘绍周),张永奎作为中国代表也列席了这次会议。

列宁在代表会议上作了关于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报告。列宁明确指出,无产阶级为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修正主义颂扬一般民主,实际是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即资产阶级专政。他们斥责一般专政,实际是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即无产阶级民主。列宁的报告具有重大意义。它指明,新的国际的根本任务是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共产国际成立后,各国革命运动有了重大发展。苏俄取得粉碎国内反革命叛乱和外国武装干涉的胜利。1919年春,匈牙利和德国的巴伐利亚地区一度建立了苏维埃共和国,意、英、法、日、美等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中国、印度等国的民族解放斗争也蓬勃发展起来。1919年,荷兰、丹麦、保加利亚、墨西哥、美国等国先后建立了共产党。1920年春夏,希腊、西班牙、印度尼西亚等国也建立了共产党。

1920年7-8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41个国家的217名代表。这次大会同上次不同,大多数代表来自国外,是一次名副其实的世界性大会。

国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后,又有一些国家建立了一批新的共产党。1920年,英国、法国、土耳其共产党成立。1921年,意大利、中国、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相继建立了共产党。

中派分子,于1921年2月在维也纳开会,成立了“社会党国际工人联盟”,即第二个半国际。参加会议的有英国独立工党,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等。它们宣称站在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中间,但两年后就同第二国际合并了。

1921年6-7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这次参加大会的已发展到52个国家的605名代表。中国的张太雷和瞿秋白参加了大会。

此次大会是在欧洲无产阶级革命高潮已过,各国革命斗争受到挫折情况下召开的。大会认为,当前各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争取群众,并提出了“到群众中去”的口号。

1921年12月,共产国际执委会通过了关于建立工人统一战线的提纲。提纲指出,共产党可以同社会党签订统一战线协定,但必须保持共产党自身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1922年11-12月,共产国际在苏俄举行第四次代表大会。此次出席大会的有58个国家的408名代表。陈独秀和刘仁静代表中国共产党出席了本届大会。大会进一步讨论了关于统一战线问题,肯定了执委会通过的关于建立工人统一战线的提纲,并要求东方各国共产党在争取民族解放斗争中建立反对帝国主义的统一战线。

此后,共产国际在1924年,1928年和1935年先后召开了三次代表大会。到1943年6月10日,共产国际正式宣布结束活动并解散。共产国际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