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华词源(超值金版)
1401500000020

第20章 趣说称谓——有意思的各种关系(1)

“足下”的悲剧

以前,给朋友写信,人们常常把朋友称为“足下”,以示尊敬和亲密。足下,是“脚”的底下,把朋友踩在脚底下还恭敬吗?

据说,“足下”这个词产生于春秋时期。当时晋国君主晋献公昏庸无道,他的儿子重耳被迫在国外流亡19年,重耳和他的随从在逃亡的路上历尽艰辛。有一次,一连几天找不到住处,饥渴难忍,忠于重耳的臣子介子推,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煮汤给重耳吃,使他振作精神逃到齐国。后来,在齐桓公的支持下,重耳终于回到晋国当上了国君,史称晋文公。晋文公即位后,大加封赏随他逃亡的有功之臣,轮到介子推时,他坚决不肯受封。介子推是个有名的孝子,他母亲曾对他说过:“君主患难时,你应该忠心侍奉他;君主得势时,你应该远离他。”介子推牢记母亲的话,无论晋文公怎么逼他,他都不肯做官,最后干脆躲到深山里。晋文公念念不忘“割股而食”之恩,便带人去深山寻找介子推,非让他出来做官不可,但介子推仍然避而不见。重耳以为放火烧山可以逼他出来接受封禄,谁知介子推宁死也不下山,结果抱着一棵大树被大火烧死了。重耳悲痛万分,就把介子推抱着的那棵大树烧剩的树桩砍下来,做了一双木底鞋穿在脚下,以怀念介子推的割股之功。从此,每当晋文公穿着这双木底鞋就会想起介子推,便会忍不住顿足痛呼:“悲乎!足下!”从此,称好友为“足下”就流传开来。

帝足是蹄

相传,一日纪晓岚与乾隆皇帝谈及谜语,乾隆伸出一只脚,说:“人言爱卿聪慧过人,朕以此出一个谜,打一字,你能猜得出吗?”纪晓岚正色道:“微臣已猜到,不过要请万岁恕我无罪。”乾隆允诺,纪晓岚说:“是个蹄字。”乾隆大怒,纪晓岚解释道:“脚者,足也。万岁,皇帝也。蹄字是由足、帝二字组合而成的。故唯有万岁爷的脚,才堪称帝足矣。”乾隆皇帝觉得确实有理,只好不予追究。

“同志”的诸多含义

据报道,一些省市下发了文件,要求对担任党内职务的所有人员一律称“同志”,不称职务,党内行文或报送书面材料也是这样。这里的“同志”即指同一个政党内志同道合,为共同的理想、事业而奋斗的人。这一文件说得好,用“同志”更能体现民主,称职务的话则官僚化意味明显。

而在古代,“同志”却是朋友之间的称呼,它跟先生、长者、君等词的含义一样。据春秋时期左丘明在《国语·晋语四》中的记载,秦穆公把晋公子重耳从楚国接去,要将女儿嫁给他,重耳想拒绝,司空季子劝重耳道:“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后汉书·刘陶传》中也有语曰:“所与交友,必也同志。”

现在,我们也常听到“同志”的叫法,比如:“同志,请让一下。”“同志,请问道怎么走?”这里的“同志”就是人们口语化的称呼,而非某一个特指。另外,“同志”有时指同性恋。

改联讽“同志”

孙中山先生在其《总理遗嘱》中有一副有名的对联: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

后来,有些“同志”背叛了孙先生的“民族、民生、民权”三民主义,将革命当做自己升官发财的途径。于是,有人将孙先生的对联改变动了词序,来讽刺这些人:

同志尚未成功

革命仍须努力

当革命处于困难时期,有些“同志”还是只顾打自己的小算盘,于是,有人又改了一下加以讽刺:

革命尚未努力

同志仍须成功

“先生”可以是女人

“先生”一词含义丰富,古时称老师为先生,还有风水先生、管账先生的叫法。到了近现代,一般把知识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也尊称为先生。同时,女性对自己的丈夫或别人的丈夫也称为“先生”。

“先生”这个词由来已久。《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注解说:“先生,父兄也。”意思是有酒肴,就孝敬了父兄。《孟子》:“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这里“先生”是指长辈、有学问的人。《战国策》:“先生坐,何至于此?”这里的“先生”是称呼有德行的长辈。至于第一个用“先生”称呼老师的,始见于《曲礼》:“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

不过,先生也不一定完全指男士,德高望重的女性也有被称为先生的,比如“宋庆龄先生”。

先死先生

相传,古时有一位私塾先生,在给学生讲课时,看到一位生了疥疮的学生用手抓挠不止,弄得两手都沾上了血,但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私塾先生越看越恶心,但是不好直说让学生停止抓挠,于是便出了一句上联,让抓痒的学生对,说对不上就要到室外去罚站。先生说道:

抓抓痒痒,痒痒抓抓,不痒不抓,不抓不痒,越痒越抓,越抓越痒

学生见先生用对联来取笑他,答不上还要受罚,越想越气,于是对道:

死死生生,生生死死,好生好死,好死好生,先生先死,先死先生

“小登科”做“新郎”

众所周知,“新郎”是对新婚男士的称呼,“新”意即新婚之喜,而“郎”在古代有多种用法。首先是指青年男子,也作为一般男子的尊称。李白《横江词》:“郎今欲度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郎”又是女子对丈夫或所爱男子的称呼。古乐府《子夜歌》:“天下夺人愿,故使侬见郎。”

“郎”在古代还是一种对高级官员的称呼。汉朝时,中央官署里的侍从官通称为“郎”。在唐朝,六品以下的官员通称为“郎”。在官贵民贱的帝制社会,百姓尊称这些“郎”为“郎官”或“郎君”。自从隋朝开科取士,凡中了进士的人就有做官的资格,他们被分到中央官署里任校书郎、秘书郎等“郎”职。所以,人们称呼新科进士为“新郎官”。

在帝制社会,男子娶妻有“小登科”的美称,故人们都喜欢借用“新郎官”这一称呼来美称娶妻的男子。随着历史的变迁,“新郎”便从“新郎官”中逐步简化了出来,并且成为新婚男士的专用名称。

“新郎”的浪漫传说

关于“新郎”一词的由来,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

从前,有个年轻的后生叫新朗,他饱读诗书,聪明过人,年过二十,尚未成家。他喜欢邻村一个叫星娘的聪慧女子,特叫媒婆去提亲。

媒婆上门后,星娘想考考新朗的真才实学,便对媒婆说:“要我答应这门亲事并不难,但是要准备一间新房,这个新房要与众不同,请婆婆仔细听好——不用门来不用窗,无柱无瓦无上梁,上上下下不见土,四面八方石头墙。”媒婆一头雾水,回去后照原话转告了新朗。新朗听后哈哈大笑,称自有妙法。

第二天,新朗将媒婆带到屋后向阳的山坡上,指着一个大山洞说:“那就是我准备的新房。”说罢,领着媒人走进山洞,只见里面:一张石床摆中央,罗帐锦被铺满床,无柱无梁,无门无窗,四周皆石墙。媒婆见了赞不绝口,连夸道:“好房!好房!正符合星娘的要求。”后来,新朗和星娘在此成亲,夫妻恩爱,白头到老,传为佳话。又因为“郎”与“朗”“星”与“新”皆系谐音,故此民间称新结婚的男女为“新郎”“新娘”,沿袭至今。

“老公”与“老婆”

如今,很多恋人互相称“老公”“老婆”,偶尔听闻,不觉莞尔,小两口还很亲热,令人羡慕不已。若讲究起来,“老公”“老婆”本是对丈夫、妻子的俗称,不过人家恋人乐意这么称呼自有他的蕴意。说起这两个词,还有一个饶有趣味的民间故事呢!

唐朝时,有个叫麦爱新的读书人,他考取功名后,看着妻子年老色衰,不由嫌弃老妻,产生了再结新欢的念头。于是,他写了一副上联放在案头:“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意思是说时间一长,漂亮的荷花、荷叶都衰败了,只剩下黑不溜秋的老藕藏在淤泥里。恰巧,对联被他的妻子看到了。妻子也是个聪明人,从上联中明白了丈夫的意思,便提笔续了个下联:“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直指麦爱新想丢弃糟糠,娶个新娘回来,语意双关地批评了丈夫喜新厌旧的想法。以“禾稻”对“荷莲”,以“新粮”对“老藕”,不仅对得十分工整贴切、新颖通俗,而且,“新粮”与“新娘”谐音,饶有风趣。麦爱新读了妻子的下联,被妻子的才思敏捷和拳拳爱心所打动,翻然醒悟,便打消了弃旧纳新的念头。

妻子见丈夫回心转意,有所悔改,乃挥笔又写了个上联:“老公十分公道。”麦爱新见了,也提笔续写了下联:“老婆一片婆心。”

这个故事很快流传开来,世代传为佳话,从此,汉语中就有了“老公”和“老婆”这两个词。一个“老”字,还蕴涵着夫妻白头偕老的意思。

啰唆诗

明朝有个人,平时说话很啰唆。一次喝醉了酒,半夜回家,敲门半晌妻子才开门,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诗:

半夜三更子时归,关门闭户掩柴扉。

老婆妻子内人问,你是哪个何人谁?

实际上只用“半夜归、掩柴扉、老婆问、你是谁”即可说明全部意思。这位啰唆诗人却在每一句诗中都安排了三个同一意思的词语,真可谓是叠床架屋。

关于“爱人”的故事

在对配偶的所有称呼中,细究起来,当数“爱人”一词最富情致,颇有浪漫气息,传神地表达出了夫妻间的柔情蜜意。“爱人”这一称呼最早始于英国,此词跟位于苏格兰达姆弗利的斯威特哈特寺院有关,记载了一段忠贞不渝的爱情。

斯威特哈特寺院是由1296年去世的巴纳德城堡领主约翰·巴里奥尔之妻——德鲍吉拉夫人修建的。德鲍吉拉夫人与丈夫十分恩爱,丈夫死后,她将丈夫的尸体安葬,但将丈夫的心脏取出熏香后装在象牙盒里带在身边,常常谓之曰:“我最可爱的心,不会说话的伙伴。”就这样带了一生。临终前,她留下遗嘱:“如果我死了,为了让两颗心永远在一起,请将我丈夫的心脏放在我的胸上一起埋葬。”她早在生前就选好了墓地,并修建了一座寺院,用拉丁语命名为“多维尔凯科尔”(甜蜜的心)。后来,英文习惯地称之为斯威特哈特寺院。她逝世后不久,“斯威特哈特”(SweetHeart)一词即被作为“爱人”的同义语,被人们广泛使用。

早期文学作品中的“爱人”

“爱人”这一称谓在我国最早见于新文学作品中。起初郭沫若写的诗剧《湘累》中有:“九嶷山的白云哟,有聚有消;洞庭湖的流水哟,有汐有潮;我的爱人哟,你什么时候回来?”不过,那时并没有被广泛地用于对妻子或丈夫的称呼。1949年之后,提倡男女平等,人们不再使用如“屋里的”“做饭的”等歧视的称谓,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使用的“先生”“太太”“小姐”,又显出“资产阶级”的色彩,于是“爱人”便被广泛地使用起来。

从“糟糠”到“太太”的演变

汉语里,对妻子的称呼有很多。古时称“糟糠”“堂客”“娘子”,还有的谦称为“拙荆”“贱内”。现在人们习惯称“老婆”“媳妇”“爱人”。正式的场合称“夫人”“太太”。

《辞海》对“太”是这样注解的:太为尊者,含义为至高无上。如“太上皇”“太祖母”等。生活中也经常见到,如对某人、某物赞美之词无以复加、不可言状,也可以用“太”字来加以强调,如“太好了”“太幸福了”,等等。

据考证,汉哀帝时,“太太”原为尊称老一辈的皇室夫人。后来,汉室又称皇太后为皇太太后。太太的称谓,在汉代贵族妇女中逐渐推广开来。在明代,“太太”这一称谓有了限制条件:“凡士大夫妻,年来三十即呼太太。”即中丞以上的官员的妻子才配称太太。清朝的人,则喜欢叫家庭主妇为太太,不过却以奴仆称呼女主人的居多。

到了北洋政府和民国时期,太太的称呼开始普及,所有士人的妻子都称“太太”。不过严格考究起来,这其中多少还有些限制,只是在有知识阶层之间才这么称呼。

“夫人”与“妻”

夫人,源于《礼记·曲礼》:“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先秦时,诸侯的妻子、帝王的妃子均称夫人。由于夫人之称含有尊贵之意,故现泛用对已婚女性的专称。

“妻”,最早见于《易·系辞》:“人于其官,不见其妻。”但“妻”在古代不是指所有男子的配偶。那时的“妻”只是平民百姓的配偶。后来,才逐渐成为所有男人配偶的通称。

夫妻为何称“两口子”

人们常用两口子来代指夫妻俩,这一词既口语化又显得亲切。关于此词的来历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乾隆年间,山东省有一个名叫张继贤的才子,他与当地一个叫石马仓的人曾有过交往。这个人家里有权有势,其妻曹素箴对张继贤的才学和为人很欣赏,两人一见钟情、互相倾慕,日子长了,来往的次数也就多了。不曾想,石马仓因病死亡,石家怀疑是张继贤和曹素箴合谋害死的,于是告到官府,要求官府惩治这对奸夫恶妇。

不料,县令是个糊涂官,加上惧于石家在当地的权势,也不详问细查,便断定确系张曹所杀,将两人判为死罪,押解京城,等候秋斩。

事情很凑巧,乾隆皇帝偶然翻阅到张继贤所写的供状,觉得张文笔不俗、饱有文采,顿生惜才之心,便亲自到狱中探望张继贤。一番交谈之后,乾隆确认此人很有学识,更不忍让他就此命丧黄泉。可是该怎么处置张曹二人才算妥当呢?乾隆思考了很久,突然想起自己下江南时,曾途经微山湖,那里风景优美、环境宜人,极适合文人墨客寄居。于是他亲自批示,将曹素箴发配到黑风口,张继贤发配到卧虎口。这两个“口”相距不远,均在山东省的微山湖地区,可见乾隆皇帝的良苦用心。

张继贤与曹素箴来到发配地之后,两人依然情丝难断,互相挂念,于是三天两头你来我往,常相探望。不久,他们的事在当地传为佳话,老百姓羡慕地称他们为“两口子”。“两口子”的称呼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夫妇义重恩爱情深

有一对新婚夫妇,两口子情投意合,相处得十分融洽。然而,婚后不久,丈夫就离家经商去了。一年过去了,两人间思念之情日深一日,非常期待重逢的日子。

一天,妻子接到丈夫托人带回来的一封家书,赶忙拆开一看,是四句谜诗:

二人力大顶破天,十女耕田缺一边,

我要赶羊羊骑我,千田连土土连田。

妻子捧着信细细琢磨了一番,猜到了这四句话所打的四个字:原来丈夫对自己说的是“夫妇义重”(“义”为“义”的繁体字)。她被丈夫的表白折服,思念之情不可抑制,提笔给丈夫回了一封信,也是一首谜诗:

只因心相连,受下交朋友,

芳心青春在,探源水漫手。

丈夫接到信一看,万分感慨:好一个“恩爱情深”啊!有妻如此,夫复何求?当即收拾行装踏上归家之路。

“月老”与“红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