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华词源(超值金版)
1401500000047

第47章 趣说梦想典故——有梦就有远方(2)

水滴石穿:坚持是实现一切的力量

【出处】《汉书·枚乘传》。

【释义】水一直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取得辉煌的成就。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历史典故】宋代崇阳县的县衙里,有个管理钱库的小官吏。一天,他从县衙出门回家时,负责警卫的衙役从他的头巾里发现了一枚铜钱,并立刻报告了县令张乖厓。张马上派人把那人关押起来,还命令下属打了他一顿。要以“盗窃国库”的罪名将他问罪。那个小官不服,申辩说:“我只拿了一文钱而已,就抓我、打我,就算你能棒打我,也杀不了我。”张乖厓提笔在判决书上写到:“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谓:一天偷一文钱,一千天就是一千文;用绳子不断去锯木头,木头也会锯断;小水滴不断去滴石头,石头也会穿。随后,他亲自提起宝剑,走下台阶斩了那个小吏。

东山再起:重整旗鼓,再战江湖

【出处】《晋书·谢安传》。

【释义】再起:再次出来做官。比喻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恢复力量或重新得势。

【历史典故】谢安是东晋时期陈郡阳夏人,出身士族,年轻时就注意修身养性,喜欢读书习艺,才气隽秀,和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但他不愿做官,而是在上虞的东山筑庐蛰居,过着闲适的隐居生活。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有才干的人。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

直至他的好友、侍中王坦之去东山面请,痛陈社稷危艰,国势衰微,亟须良将谋臣匡扶,谢安才悚忧而起,应召出山。其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既然“东山再起”,受命于危难之际,谢安宵衣旰食,不敢懈怠,开始了他中年以后二十年的奋斗。

公元383年,苻坚亲率八十万大军从长安出发伐晋。过了一个月,苻坚主力到达项城,益州的水军也沿江顺流东下,黄河北边来的人马也到了彭城,从东到西一万多里长的战线上,前秦水陆两路进军,向江南逼近。这个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慌了神,大家都盼望宰相谢安拿主意。谢安审时度势,自己坐镇建康,指挥众人配合作战。因为他指挥得当,晋军以少胜多,最后取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

胯下之辱:小不忍则乱大谋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

【释义】胯:两腿之间。从两腿之间爬过去,是对人的一种污辱。

【历史典故】韩信是刘邦手下的大将军,后来被封为淮阴侯,但他小时候,父母早逝,家中贫困,韩信靠到淮阴城下钓鱼卖钱维持生活。有时钓不到鱼,就只好忍饥挨饿。父母去世时,曾留下一口宝剑,他时时佩带在身上。有一天,他在街头遇见一个小混混。小混混奚落他说:“韩信,你平常出门,总是挂着宝剑,有什么用呢?你长得虽然高大,可你的胆量为什么那么小呢?”韩信闭口不答。这时,看热闹的人围了上来,小混混当众侮辱他说:“韩信,你敢和我拼一拼吗?你敢,就拿剑来刺我;不敢,就从我两腿之间爬过去!”说完,他叉开两条腿,站在那里。韩信端详了一会儿,趴下身子从他的胯下钻了过去。看热闹的人一阵哄笑,都以为韩信是胆小鬼。只见韩信站起身来,拍拍身上的尘土,从容地走开了。

韩信后来助刘邦奠定汉业,被封为淮阴侯。汉王五年正月,改封韩信为楚王,都城在下邳。韩信到了自己的封国,把那位曾经侮辱过自己、命他从胯下钻过去的人找来,任命他作巡城捕盗的武官,并且对部下的将领说:“这位是壮士,当年他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杀他又没有什么道理,所以当时忍下了这口气,才能有我今天这样的功业。”

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势不可挡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释义】卧,睡;薪:柴草;胆;苦胆。睡在柴草上,品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历史典故】春秋时期,各国纷争不断。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亲率大军征讨越国,双方大军在今浙江嘉兴一带展开决战。越兵背水一战,以死相拼,结果大败吴军。吴王也被毒箭射伤,阖闾临死之前,吩咐立太子夫差为王,一定要为父报仇。夫差励精图治,经过三年的努力,吴国逐渐强大起来。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报越国杀父之仇,亲率大军进攻越国。越王勾践率军迎战,在夫椒对阵。结果,吴军大败越军,越王勾践带着五千残兵败将逃到会稽山上,被夫差团团包围。勾践无奈,只好派大臣文种带着大量的礼物向吴军求和。

文种来到吴军阵中,跪在夫差面前说:“我奉亡国之君的命令冒昧地向您转达勾践的心愿,勾践情愿当您的臣子,他的妻子当您的仆人,服侍大王。”夫差没有同意。勾践和他的臣子们又想了个办法,把越国的绝色美女西施送给了夫差,夫差这才同意勾践的请求。

勾践在吴国给夫差当了三年的仆人,才得以回到越国。回国后,勾践一心致力于复国大业。为了使自己不忘耻辱,他决心在打败吴国前不睡床铺,只睡柴草,并在睡处悬挂一个猪的苦胆,每天在就寝前都要先尝尝这苦胆。这就是“卧薪尝胆”的由来。

同时,勾践放下国王的架子,谦虚对待百姓,热情地接待四方宾客。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招募了大量有才能、有德行的人才。就这样,经过十年的耐心等待和发愤努力,勾践终于打败了吴国,并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

孙膑膑膝:用希望与勇气照亮成功之路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释义】膑刑:削去膝盖骨,古代酷刑之一。

【历史典故】孙膑,齐国阿地(今山东阳谷县东北)人。他的真实名字今已不可知,因为他曾遭受过膑刑(被去掉膝盖骨),所以后人就称他为孙膑。

孙膑少年时便下定决心学习兵法,准备做出一番大事业。成年后,他出外游学,到深山里拜精通兵法和纵横捭阖之术的隐士鬼谷子先生为师,勤奋地学习兵法阵式。孙膑很快就掌握了《孙子兵法》的精髓,并且根据自己的理解阐述了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鬼谷子非常高兴。

庞涓与孙膑同窗学兵法,他对孙膑的才能十分忌妒,但表面上却装作和孙膑很要好,相约以后一旦得志,彼此互不相忘。后来,庞涓先行下山,投奔魏国,得到魏惠王的重用,被提拔为将军。但他深知自己的能力远不如辅佐齐国的孙膑,感到他是个威胁,便想方设法把孙膑“挖”到魏国来。

孙膑到来之后,他先是虚情假意地热烈欢迎,而后委之以客卿的官职,孙膑自然对不忘旧日同窗之情的庞涓感激万分。然而半年之后,庞涓盗用法令,罗织罪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对他施以膑刑,脸上也刺上字,目的在于从精神上消蚀孙膑。当孙膑知道是庞涓陷害自己后,就想法设法摆脱庞涓手下的监视,准备有朝一日逃离虎口。

不久,齐国使者来到魏国,暗中探访孙膑,把他藏入车中带回齐国。在一次王公贵族的赛马活动中,大将田忌将足智多谋的孙膑推荐给齐威王。在齐威王面前,孙膑畅谈兵法,尽叙平生所学,受到齐威王的赏识,被任命为齐国军师。后来,在齐魏马陵一战中,庞涓被孙膑打得“智穷兵败”,无颜见世人而自刎,孙膑从此名扬天下。

励精图治:精神振,大业建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魏相传》。

【释义】励:激励,奋勉;图:谋求,设法;治:治理。振奋精神,设法把国家治理好。比喻振作起来做好某件事情。

【历史典故】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驾崩。他没有儿子,于是手握朝政大权的霍光立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帝,这就是汉宣帝。

公元前68年,霍光病死。御史大夫魏相根据历史教训和霍氏家族的专权胡为,建议宣帝采取措施,削弱霍氏的权力。由此,霍氏一族对魏相极度怨恨,便假借太后命令,准备先杀魏相,然后废掉宣帝。宣帝得知霍氏一族的阴谋后,先发制人,采取行动,将霍氏满门抄斩。

从此以后,宣帝亲自处理朝政,励精图治。因其年少时曾流落民间,所以深知民间的疾苦,他直接听取群臣意见,严格考查和要求各级官员,严惩了一批贪赃枉法的官吏,免除了一些残酷的刑罚。他还降低盐价,提倡节约,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在魏相的监督下,百官尽职尽责。在魏相的配合下,宣帝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的有效措施,使国家兴旺发达起来。宣帝在位25年,使已经衰落的西汉王朝出现了中兴的局面,史称“宣帝中兴”。

百尺竿头:人最强大的对手是自己

【出处】(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

【释义】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大的成就;佛教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历史典故】宋朝时期,长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号招贤大师。他佛学造诣高深,时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大师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听的人总是会深受感染。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去讲经。前来听讲的僧人虽然很多,但法堂内除了大师的声音外,一片寂静。大师讲经完毕后,一名僧人站起来,向他行了一个礼,然后提了几个问题,请求大师解答。大师还了礼,慢慢地回答他。那僧人听到不懂处,又向大师提问,于是两人一问一答,气氛亲切自然。他俩谈论的是有关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内容。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招贤大师当场拿出了一份偈帖。所谓偈帖,就是佛教中记载唱词的本子。大师指着偈帖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道:“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百丈的竹竿并不算高,尚需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是真正的高峰。

一日千里: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

【释义】原形容马跑得很快,一天能跑一千里,现在比喻人进步很快或事情发展迅速。

【历史典故】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在赵国做人质时,与同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王子嬴政因为同病相怜,相处良好。

后来,嬴政回国做了秦王,太子丹又到秦国去做人质,原本以为可以得到嬴政的优待,不料,嬴政不但没有顾念旧情,加以特别照顾,反而处处冷待、刁难他,太子丹见此状况,便找机会逃回了燕国。回国后,太子丹一直耿耿于杯,想报复嬴政。但由于燕国势单力薄,根本无法与秦国抗衡,更别说实现太子丹复仇的愿望了。

不久,秦国出兵攻打齐、楚、韩、魏、赵等国家,渐渐逼近了燕国。燕国国君担心不已,太子丹也忧愁万分,于是就向他的老师鞠武请教阻挡秦国侵吞的办法。鞠武说:“我有一个好朋友,名叫田光,他为人机智,很有谋略,您可以跟他商讨一下。”田光来了,太子丹非常恭敬地招待了他,并对他说:“希望先生能替我们想个办法,抵挡秦国的侵吞。”田光听了,沉默不语,拉着太子丹走到门外,指着拴在大树旁的马说:“这是一匹良马。在壮年时,它一天可以跑千里以上,等到衰老时,却连劣马都跟不上了。您说这是为什么呢?”太子丹说:“那是因为它精力不行了。”“对呀!您听说的关于我的情况,都是我壮年时候的事情了,如今我年事已高,精力不行了。”田光停了停又接着说:“虽然有关国家的大事我已无能为力,但我愿向您推荐一个人——荆轲,他能够承担这个重任。”

后来,太子丹结交了荆轲,派他去行刺秦王,但最后以失败告终。

大器晚成:怀才不遇,也不要放弃理想

【出处】《老子》四十二章。

【释义】大器:大才。大才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炼方能成就。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

【历史典故】东汉末年,袁绍的身边有一位门客,名叫崔琰,他从小喜习武艺,23岁才开始读书求学。但因其刻苦努力,进步十分明显。当时袁绍的军队军纪很差,每攻陷一个地方,都会掘开坟墓盗取陪葬的财物,因此所到之处,百姓都十分痛恨他们。崔琰见此情形,便劝说袁绍不要这样做,袁绍认为他说得对,接受了他的建议,从此以后严惩此事,并封他为骑都尉。官渡之战中,袁绍败于曹操,崔琰被俘。于是,他开始跟随曹操,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在他做尚书时,曹操想立曹植为太子,崔琰反对,他对曹操说:“自古以来的规矩是立长子,怎么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尽管是亲属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崔琰还善于发现人才。他有个堂弟叫崔林,性格内向,很少说话,年轻时既无成就也无名望,亲戚朋友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却很器重他。崔琰常对人说:“人的发达有迟有早,我只不过是早做了几年官,怎么比得上崔林呢。有才能的人需要长时间的磨炼才能成器,以崔林的见识和才干,将来必成大器。”

崔琰的眼光果然没错,因为崔林一直刻苦读书,而且时刻关注政局的变化。后来,在崔琰的推荐下,崔林当上了翼州主簿、御史中丞。到了魏文帝时期,他官至司空,被封为安阳侯。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亲历险境才能成功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

【释义】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身经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历史典故】汉明帝时,东汉名将班超奉命出使西域,意欲联合西域各国共同抗击匈奴。刚到鄯善国时,鄯善国王款待十分周到,后来却忽然改变了态度。班超猜想一定是北匈奴也派来了使臣,他们从中作梗,使得鄯善王不知所从的缘故。

班超当即把随从官兵召到一起喝酒,趁大家酒劲正浓,说道:“现今大家和我一起都身在异国,本是想立大功,以求发达。可匈奴使臣来到这里没有几天,鄯善王就不把我们放在眼里,说不定哪天他会把我们送给匈奴,那我们可就要被豺狼吞吃了。大家说该怎么办?”部下们都说:“在这危亡之地,生死都由您调遣!”于是,班超提议道:“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眼下也只有趁夜火攻匈奴使臣大营,使他们不知我们究竟有多少人马,然后趁乱消灭他们。只有采取这样的方法,鄯善国才会一心一意归顺汉朝。”

就这样,班超率领36人,一举拿下匈奴军营,鄯善国举国震惊。果如班超所言,匈奴来使被杀后,鄯善国与汉朝正式建立了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