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中国婚姻家庭及其变迁
14032200000001

第1章 序言

当人类即将跨进下一个世纪门槛的时候,关注中国命运的社会学家们向人民奉献出一份他们极其严肃认真的思考,这就是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推出的这套全面论述我国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系列丛书。

目前,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心正悄悄地从大西洋向太平洋和亚太地区转移,处在亚太地区并具有12亿人口的中国,经过十六年卓有成效的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取得了持续稳定的高速发展,正处在经济体制加速转轨和社会结构加速转型这样两个转变时期,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农业社会、乡村社会、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工业社会、城镇社会和开放社会转变。这两个转变是一场极其复杂、丰富深刻、艰苦卓绝的革命。因为这不仅是单一的经济增长与财富积累的过程,而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人的自身发展三位一体,和谐进步的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推进,整体发展的过程。况且这场变革是在一个人口众多、“一穷二白”、又经历了“十年动乱”的“起点”上进行的,是在世界上没有现成的可参照的发展目标和经验的情况下“摸着石头”探索的,所以,其艰难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于是,以研究社会为己任的社会学家们,在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发生了经济奇迹的同时,也敏感地发现了许多急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这套丛书就是一批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并且近年来颇有学术建树的中青年社会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以中国在这“两个转变”中的社会问题为课题,在长期从事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的独特视角和大量经验性材料,深入研究了中国市场经济的社会功能,它的正面功能与负面功能,它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与社会建构的基础性的、决定性的作用;深入研究了中国社会结构和组织体制的转型,揭示了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奥秘,对社会结构转型这“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程序”影响作了精到的分析,是对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做了一个深刻的社会学说明;深入研究了转型期中国大规模人口流动的复杂现象,如农民进城、人才流动、三峡移民、出国浪潮等,尤其对市场经济下“民工潮”的必然性以及它对中国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作用,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深入研究了中国婚姻家庭及其变迁,对现阶段中国的家庭结构与规模,恋爱择偶方式与标准,结婚仪式、花费与婚后居处,以及自愿不育、婚外恋、独身、同性恋等客观存在的现象作了实证研究和社会心理学分析,提出了颇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大概率价值观”;深入研究了人际关系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了转型期中国社会出现的人际关系的新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指出了人际关系变化的深层社会原因及价值取向;深入研究了当代中国迫切要解决的社会保障需求,对现阶段社会保障的各个方面,如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保障、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等的现状与不足进行了有见地的分析,对我国的社会保障立法、社会保障管理、社会保障资金的运作模式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提出了可供操作的意见;深入研究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差距问题,如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城乡内部各群体的差距、脑体劳动者的差距,包括收入差距、财产差距以及其它诸方面的经济差距等,并探讨了与之相联系的社会公平观;深入研究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市场经济对生活方式变化所起的“伟大的文明作用”,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活方式方面的“社会病”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建立市场经济与生活方式良性循环关系的科学发展观和发展战略,以及文明、健康、科学生活方式形成的趋势、特点、目标模式、社会机制、文化调适等。这就是这套丛书的由来与主要内容。

这套丛书所包含的各个方面的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从中央有关部门到各地政府及广大群众的热情支持,有的研究项目还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尤其是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的同志们,以社会主义出版家的良知和不凡的学术勇气,在当前学术著作出版难的情况下,克服了资金缺乏等许多困难,终于使我国社会学界的这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得以问世,这也是我国社会学自粉碎“四人帮”后得以重建以来,在学科建设方面的一个可喜成果。我作为一个上了年纪的社会学工作者,对此感到由衷的欣慰。并对为这套丛书付出辛勤劳动与坚韧努力的执行主编邓伟志、张琢两位先生、责任编辑包雷先生以及各位作者和提供资料、做出贡献的所有同志们表示深深的敬意与感谢。

站在世纪之交展望未来的中国与世界,我坚信,中国的现代化是大有希望的,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定会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当然,中国的社会学也会在这越来越倚重人文因素构建未来世界的过程中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这是我的一点心愿与祝福。

雷洁琼

199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