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好形象,好前程
1404100000026

第26章 好形象,重礼仪(1)

美,首先征服人的感官,然后才是人心;优雅,首先征服人心,然后才是人的感官。

——汪国真

美的风度的第一条法则是:请尊重别人的自由;第二条法则是:请自己表现自由。

——席勒

一个人的态度和气质应使人近而敬之,而不要敬而远之,或近而轻之。

——一凡

埃尔伯特·哈巴特是位与众不同的作家。他那尖刻的言辞常常引人发怒,他具有化敌为友的非凡才华。例如,当气愤的读者写信表示不同意他的观点并在结尾写上侮辱他的语言时,他通常这样回信:

“您的信我已仔细拜读,我告诉您,我本人对自己的观点也不甚满意。昨天写下的东西今天不一定都喜欢。我高兴地了解到您对我所提问题的看法。您如有机会到我们这里来,请顺便到我家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忠实您的埃尔伯特。”

§§§第一节礼仪是男人形象的润滑剂

有礼才有理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一个男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也就是说,礼仪体现了男人的素质、教养,反映他对于交往礼节的认知和应用。

要想对礼仪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完整的认识,我们先要明确“礼仪”的基本含义,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意思:

一般而言,与礼相关的词最常见的有三个,即礼貌、礼节、礼仪。

礼貌,指人在交往过程中,通过言语、动作向交往对象表示谦虚和恭敬。礼貌侧重表现人的品质和素养。

礼节,是指人们在交际场合,相互表示尊重、友好的惯用形式,是礼貌的具体表现方式。与礼貌的关系是:没有礼节,就无所谓礼貌;有了礼貌,必然伴随着具体的礼节行为。

礼仪是对礼节、礼貌的统称。

首先,礼仪是一种礼貌行为,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双方在言语举止上表现出来的谦虚和恭敬的礼貌行为。

其次,礼仪又是一种礼节活动。礼节实际上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惯用形式,是一种行为习惯。礼仪往往通过礼节活动表现出来。

礼仪,有其外在表现形式,一般体现为一个男人的仪容、仪表、仪态,包括人的容貌、姿态、举止、风度、衣着、修饰等。仪容、仪表、仪态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兴趣、爱好,而且体现对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是一个人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的体现。也就是说,只有当一个男人的内在修养与外在表现和谐一致时,才达到了礼仪的最高境界。

—个在礼仪上达到最高境界的男人,其内心是善的,不仅有仁义之心,更行忠恕之道,真诚、大度,能处处为他人着想,体谅别人的难处,严格要求自己。而其外表也是美的——文雅的行为举止,优美潇洒的风度,得体端庄的打扮,自然大方的谈吐等。

仪容、仪表、仪态代表一个男人的外表形象,也反映了一个男人的内在修养。

可以说,礼仪体现了一个男人的修养、素质、知识的拥有量及其应用,一个礼仪修养水平高的男人,其行为举止就能留给人们美好的印象,这无疑有助于获得交往活动的成功。

礼仪从称呼开始

称呼,是指人们在日常交往应酬之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谓语。也是当面招呼对方,以表明彼此关系的名称。它是人际交往语言中的先行官。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和对对方的尊重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发展所达到的程度。

现在社交场合中,称谓语一般有五种。

1.姓名称呼

姓名称呼是对于一些年龄、职务相仿,好同学、好朋友、好同事等常用的称呼语。按照国际惯例,在正规社交场合一般都要用全称。如王滋、小惠等。

2.职务称呼

职务称呼是一种以被称呼人所担当的职务来作为称呼语的称呼。如经理、局长、厂长、院长、书记等。

3.职业称呼

职业称呼是一种以被称呼人所从事的职业来作为称呼语的称呼。如老师、律师、护士、服务员等。

4.通称

通称也叫一般称呼。这是在社交场合最简单、最常用的称呼,可以适用所有的陌生人。这种称呼不区分听话人的职务、职业、年龄。如同志、先生、太太、小姐、女士等。

一般在社交场合,男士不论年龄大小都可称呼先生、同志。妇女不管年龄大小也都可以称呼女士。在知道对方已经结婚的情况下对女子可尊称为太太。对未婚女子一般称呼小姐,但若不知道对方婚否,则也可以用小姐称呼。

对于男士的通称,称呼同志的在现在的社交场合用的远比先生要少,它只在某些场合用于对政府领导、警察、军人和公务员等的称呼。在涉外场合对于女性一般都要称呼女士,这是对女性的一种尊重。

5.亲属称呼

对亲属的称呼,多年来已经形成规范,如父亲的父亲称“祖父”,父亲的祖父应称为“曾祖父”。姑、舅之子应称为“表兄”、“表弟”,叔、伯之子应称为“堂兄”、“堂弟”。对待亲属的称呼,有时讲究亲切,不一定非常标准,如儿媳对公公、婆婆,女婿对岳父、岳母,都可以称呼“爸爸”、“妈妈”。这样称呼主要是表示与对方‘不见外”,是自家人。

在社交场合,亲属称呼在传统意义上,有敬称和谦称两种。对辈分或年龄高于自己的亲属,可用谦称,一般在其称呼前加“家”字,如“家父”、“家姐”等。称辈分或年龄低于自己的亲属,可在其称呼前加“舍”字,如“舍弟”、“舍侄”等。称自己的子女时,可在其称呼前加“小”字,如“小儿”、“小婿”等。对别人的亲属,应采用敬称,在其称呼之前加“尊”、“令”、“贤”字等。如对其长辈,在称呼前应加“尊”字,如“尊母”。对其平辈、晚辈,在称呼前加“贤”字,如“贤妹”、“贤侄”。若在其亲属的称呼前加“令”字,一般不分辈分和长幼,如“令堂”、“令郎”、“令爱”等。

§§§第二节小心你的食相吓跑人

用餐中的基本礼仪

作为一个气质高雅的人,除了合宜的穿着打扮,以及正确的刀叉使用外,你还需要特别注意在各个细节上保持淑女风范。

如果是以主人的身份举办宴会,则男女主人应该分别坐在长餐桌的中间、面对面而坐。身为女主人的你要逐一邀请所有宾客人座,而关于邀请入座的顺序方面,第一位安排入座的应该是贵宾的女伴,位置在男主人的右手边,贵宾则坐在女主人的右手边。

如果没有特别的主客之分,除非有长辈在场,必须礼让他们,否则女士们可以大方地先行人座。

有服务生或男伴代为拉开座椅那当然是最方便的,但如果遇到需要自己动手的情况,就要注意避免发出刮地板的声音。

外出用餐时,女性免不了会随身携带包包,这时候应该将包放在背部与椅背间,而不是随便放在餐桌上或地上。坐定之后要维持端正坐姿,但也不必僵硬到像个木头人,并且注意与餐桌保持适当的距离。

遇到需要中途离席时,跟同桌的人招呼一声是绝对必要的,而男士也应该起身表示礼貌,甚至如离开的是隔座的长辈或女士,还必须帮忙拖拉座位。

用餐完毕之后,必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的人才能开始离座。

有些人或许会担心餐具的卫生问题,因而用餐巾来擦拭餐具,其实这是很不礼貌的举动,会造成餐厅或主人的难堪。用餐完毕之后,应该将餐巾折好,置放在餐桌上再离开。

如果你把固体食物掉到了桌子上,要用一个干净的勺子或餐刀的刀面尽可能把它们都收拾起来;如果你把葡萄酒或水溅到了桌上,要尽量帮助女主人用布或海绵吸干液体;如果是在饭店里,可告诉侍者,他将会拿来一块干净的桌布将污渍盖住。

中餐就餐的礼仪

与西餐相比较,中餐的一大特点,是其餐具有所不同,而且各种餐具在用途上往往还有许多的讲究和门道。中餐餐具,即用中餐时所使用的工具。一般情况下,它又分为主餐具与辅餐具两类。

1.主餐具

中餐的主餐具是指进餐时主要使用的往往必不可少的餐具。主要有:筷、匙、碗、盘等。

(1)正确使用筷子

一般以右手持筷,以其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前部,共同捏住筷子的上部约三分之一处。使用筷子取莱用餐时,要注意下列问题:

一是不“品尝”筷子。不论筷子上是否残留着食物,都不要去舔它;

二是不跨放筷子。暂时不用筷子时,不要直接把它放在餐桌上,更不要把它横放在碗、盘上,尤其是公用的碗、盘上;

三是不插放筷子。不用筷子时,不要将其“立正”插放在食物、菜肴上;

四是不舞动筷子。与人交谈时,应暂时放下筷子,切不可以其敲击碗盆,指点对方,或是拿着它停在半空中,好像迫不及待地要去夹菜;

五是不滥用筷子。不要用筷子剔牙、挠痒等。

(2)正确使用勺子

匙又叫勺子,在用中餐时它的主要作用是舀取菜肴、食物,尤其是流质的羹、汤。在一般情况下,尽量不要单用勺子去取菜。使用勺子时,有四点注意事项:

一是暂且不用勺子时,应置于自己的食碟上;

二是用勺子取用食物后,应立即食用,不要把它再次倒回原处;

三是若取用的食物过烫,不可用勺子将其折来折去,也不要用嘴对它吹来吹去;

四是食用勺子里盛放的食物时,尽量不要将勺子放入口中或反复吸它。

(3)正确使用碗

碗在中餐里主要用于盛放主食、羹汤。在正式场合用餐时,用餐的注意事项有五点:

一是不要端起碗来进食,尤其是不要双手端起碗来进食;

二是食用碗里盛放的食物时,应以筷、匙加以辅助,切勿直接下手取用,或不用任何餐具以嘴吸食;

三是碗里若有食物过剩时,不可将其直接倒入口中,也不可将舌头伸进去乱舔;

四是暂且不用的碗里不宜乱扔东西;

五是不能把碗倒扣过来放在餐桌之上。

2.辅餐具

中餐的辅餐具指的是进餐时可有可无、时有时无的餐具。它们主要在用餐时,发挥辅助作用。最常见的中餐辅助餐具有:水杯、湿巾、水盂、牙签等。

中餐中所用的水杯,主要供盛放清水、汽水、果汁、可乐等软饮料时使用。需要注意的是,一不要用它去盛酒;二不要倒扣水杯;三是喝入口中的东西不能再吐回去。

湿巾只能用来擦手,绝对不可用以擦脸、擦嘴、擦汗。擦手之后,应将其放回盘中,由侍者取回。

有时,品尝中餐者需要手持食物进食。此刻,往往会在餐桌上摆上一个水盂,它里面的水不能喝,而只能用来洗手。

牙签主要用来剔牙之用。但尽量不要当众剔牙。出席宴会,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在觥筹交错之际,我们的“吃相”和谈吐举止正向人们昭示着自己的修养与品格。

古往今来,餐桌都是社会交际的重要场所,因而餐桌礼仪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在餐桌上最要紧的是要检点自己的“吃相”。

在饭店宴请时,用餐前服务员一般要为每人送上一块热的湿毛巾,供进餐者擦拭双手,但不宜用于擦脸、脖子和手背。擦完之后,应将双手的腕部靠于桌缘,如桌面设有餐巾,当主人示意用餐开始时,方可将餐巾全部打开或打开到对折为止,平摊在自己膝腿上。中途离座,应把餐巾放在座椅上,只有进餐结束时,方把餐巾自然地放回桌上。

古语说:“主不请,客不尝。”上菜后,待主人说“请”,再动手夹菜。取菜要适量,不要显得过于贪婪。如主人向客人敬酒,应起立回应,喝过酒后再开始吃菜。

吃东西时应一小口一小口地吃,咀嚼要闭嘴不要发出声来,吧唧嘴会令人讨厌;也不要一边嚼食一边说话。喝汤时,汤匙应由身边向外舀出,喝汤不要啜,也不要左手拿匙、右手拿筷“双管齐下”。

进餐中,嘴里的骨头和鱼刺应用筷子夹放在垫盘上,吃剩的菜,用过的勺,也应放在垫盘内。就餐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注意礼让,注意关照邻座的宾客,不要见到自己喜欢吃的,就“埋头苦干”,不理别人。

为了避免酒后失礼,女士应不饮烈性酒或尽量少饮烈性酒。良好的餐桌礼仪不仅要求就餐者注意“吃相”,还要善于交谈。交谈时宜选择轻松、愉快的话题并遵守交谈礼仪,不高声大笑,不窃窃私语,不谈论隐私及过于严肃的话题。交谈时务必用餐巾拭嘴,以免食物残留唇边,影。向雅观。

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和活跃餐桌上的气氛,作为主人应主动劝客人用菜。

一是当一道菜端上桌时,主人可简单介绍一下这道菜的色、香、味等特色,当客人对这道菜表示特别的兴趣时,还可简单介绍其烹调方法。与此同时应热情招呼客人动箸。

二是如餐桌上的客人有主次、长幼之别时,每道菜上来,主人应先请主客或长者首先品尝。

三是当客人出现相互谦让、不肯下箸的情况时,主人可站起来,用公筷、公匙为客人分菜。分菜应先分给主宾、长者,后依就座次序分给他人;分菜要注意适量和客人的口味,如客人婉谢就不必强人所难。

四是有些菜肴用筷子分不开,可借助刀叉,或请在座的客人协助,千万不要用手撕拉,那样会有失文雅。

西餐就餐的基本礼仪

在西餐厅就餐的时候,如果你刻意观察一个人的举止,往往能在很大程度上了解一个人的修养、性格等。作为女性在这样的场合,一定不能有失礼的表现,否则会给别人造成很难弥补的印象。

去高档的餐厅,一般来说,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另外,还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1.由椅子的左侧入座

最得体的人座方式是从左侧入座。当椅子被拉开后,身体在几乎要碰到桌子的距离站直,领位者会把椅子推进来,腿弯碰到后面的椅子时,就可以坐下来了。用餐时,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约一个拳头的距离。两脚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2.面包的吃法

先用两手撕成小块,再用左手拿来吃是原则。吃硬面包时,用手撕不但费力而且面包屑会掉满地,此时可用刀先切成两半,再用手撕成块来吃。避免像用锯子似的割面包,应先把刀刺人中央部分,往靠近自己身体的部分切下,再将面包转过来切断另一半。切时可把面包固定,避免发出声响。

3.用汤匙也可以吃鱼

鱼肉极嫩易碎,因此餐厅常不备餐刀而备专用的汤匙。这种汤匙比一般喝汤用的稍大而且较平,不但可切分菜肴,还能将菜和调味汁一起舀起来吃。若要吃其他混合的青菜类食物,还是使用叉子为宜。将鱼的上半身挑开后,从头部开始,将刀放在骨头下方,往鱼尾方向划开,把骨剔掉。

4.由左至右,边切边吃

用刀叉吃东西时,应以叉子将左边固定,用刀子切一小口大小,蘸上调味汁送人口中。

5.刀叉的使用

基本原则是右手持刀或汤匙,左手拿叉。若有两把以上,应由最外面的一把依次向里取用。刀叉的拿法是轻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汤匙则用握笔的方式拿即可。如果感觉不方便,可以换右手拿叉,但更换频繁则显得粗野。吃体积较大的蔬菜时,可用刀叉来折叠、分切。较软的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面上,用刀子整理一下。

6.沙拉的吃法

特大片的生菜叶用叉子切成小块,如果不好切可以刀叉并用。一次只切一块,不要一下子将整碗整盘的沙拉都切成小块。如果主菜沙拉配有沙拉酱,很难将整碗的沙拉都拌上沙拉酱,先将沙拉酱浇在一部分沙拉上,吃完这部分后再加酱。直到加到碗底的生菜叶部分,这样浇汁就容易多了。

7.刀叉的摆法

如果吃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应把刀叉以八字形状摆在盘子中央。若刀叉突出到盘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边说话边挥舞刀叉是失礼举动。用餐后,将刀叉摆成时钟上的四点钟方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