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富人的理财习惯(大全集)
1404200000060

第60章 富翁大佬是怎样炼成的(5)

与许多人基金经理只会埋头做市场完全不同,格罗斯非常注意处理与政府的关系。在给客户的电子邮件中,格罗斯多次直白地表示,太平洋投资公司的观点非常简单—与政府携起手来。他坦承,“我们不仅要为Pimco公司创造利润,还有更远大的目标。我们在美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高效地配置资金,完成资本的使命”。也正是如此,就在美国国会实施“两房”拯救方案而需要市场援助时,格罗斯慷慨地拿出了真金白银;同样地,在白宫向市场发出对美国银行和高盛进行救助的信号时,格罗斯也挺身而出。也正是格罗斯坚持在“与山姆大叔携手”的框架下行走,Pimco在2008年底获得了一份美国联邦政府的合约,成为4名机构管理人之一,共同管理美国总额50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债券组合。而在此前的2007年10月,Pimco还成为商业票据融资基金的管理人之一。更值得格罗斯炫耀的是,Pimco还替美联储管理着总额为2510亿美元的商业票据项目,为美国公司提供短期贷款。Pimco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债券基金公司,它已俨然演变为美国政府调节信贷市场的“友好伙伴”。

战胜市场要先战胜自己

从洛杉矶往南驱车约1小时路程,就可以到达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总部——Pimco。Pimco的办公环境非常俭朴,它占据着一栋商业楼的第三层,60多位投资经理挤在不到400平米的交易厅内。交易室左边,就是格罗斯的办公室,一个14平米不到的小房间。在格罗斯的办公室里,悬挂着一副巨型人物肖像——杰西?利维摩尔,画像的旁边还有利维摩尔的一句名言,“有许多东西是投资者必须抗拒的,其中最必须超越的就是他自己”。

利维摩尔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投机客,他从一个号子里的擦黑板小弟起家,发展为叱咤华尔街的金融大亨。他在交易中赚取了无尽的钱财,一生中经历了8次大起大落,但落幕凄凉,1940年,自杀而亡。格罗斯在大学期间主修心理学,他认为,利维摩尔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心理学大师,“利维摩尔说起来像认识你一样。在你理解市场之前,你必须一开始先了解自己特定的弱点和怪僻”。

格罗斯始终以利维摩尔为自己的偶像,并将利维摩尔的名言作为自己投资决策的“护身符”。在他目前出版的唯一一本书《道听途说投资之错》中,他这样分析道,“投资市场,就像全世界最大的金矿,这个金矿天天开门,每个人都可以进场一窥究竟。然而,当某天结束的铃声响起,总是有人从乞丐变成王子,或从王子变乞丐。关键只在于—谁能战胜自己”。

格罗斯之所以反复强调利维摩尔的“战胜自己”理念,就是因为他认为,“人类的天性在某些时刻会使机构或制度失灵”,而正是那些情绪的冲动、鲁莽的决策和鼠目寸光的短视,才使越来越多的华尔街投资老手亏损,并使其多年辛劳换来的美名一朝湮灭。

作为修炼“战胜自己”意志力的一项重要活动,格罗斯过去 30 多年时间里坚持从每天早晨 8 点半开始用1个半小时练习瑜伽。格罗斯将瑜伽视为自己的天堂,有很多最好的想法就是他在倒立练瑜伽时想出来的。格罗斯从不掩饰对于瑜伽的热爱:“我离开办公室,离开喧嚣的环境,离开彭博资讯的大屏幕—还有呢,倒立也增加了大脑的血流量。在做了约一个多小时的瑜伽之后,灵光就会突然闪现”。

格罗斯对于工作非常专注,他每天练完瑜伽后从来不去别的地方,而是径直回到办公室,身板挺直地坐在交易台前,眼睛纹丝不动地盯着电脑屏幕。除了给妻子打电话之外,格罗斯每天只打三四个电话。他没有手机,也不用掌上电脑,他的解释是,“我工作时不想受到外界的干扰,我希望与世隔绝。”——或许这正是践行“战胜自己”理念重要表现。

亿万富豪曹仁超:把准趋势,追涨杀跌

1947年,曹仁超出生在上海,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国际形势变化莫测。为了“避风头,看形势”,祖父安排曹仁超一家前往香港。但是,香港并没有为曹仁超带来幸福,几年后,父亲中风,半身不遂,在曹仁超11岁时,父亲病故。曹仁超祖父本来是英美烟草公司在中国的总代理,是大上海一个买办。解放前夕,因为厌恶国民党的统治,祖父选择了留在上海。祖父是一个思想老派的人,担心儿媳妇带着家产嫁人,收回了曹仁超父亲在香港的股票。所以,曹仁超虽常被称为“贫民窟走出的股神”,但其本来是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族,只是造化弄人,使得曹仁超崛起于市井弄巷。

父亲离世后,母亲带着3个儿女和1万元存款开始艰难地生活。母亲把家搬到了工厂林立的香港土瓜湾,又找了份工作,省吃俭用供三兄妹读书。

曹仁超后来回忆说:“家里的钱不能有丝毫浪费。那时我们每天只能花5毛钱,几乎每餐都是一碗鸭血、半斤豆芽、两块豆腐,只有周六才能享受一份人间美味———荷包蛋。”

曹仁超发达后,常有富豪约他吃饭。但如果要去高档法国餐厅吃鸭血,曹仁超“打死都不去”。

因为贫穷,曹家常遭人的白眼。据说,曹家邻居阿婶丢了一颗金子,不分青红皂白就说是曹仁超偷的。后来金子找到了,她也不道歉,反而对曹仁超说:“你那么穷,偷东西是迟早的事!”

高中毕业时,曹仁超曾老实地说自己的志向就是“赚大钱”,结果引来了同学们哄堂大笑。

曹仁超受不了这种遭人轻视的生活,中学毕业后即闯荡社会,在一家纱厂开始了打工的日子,随后又转到假发厂。上世纪70年代的香港,工厂劳动条件非常艰苦,曹仁超常常要在摄氏40多度的高温里光着膀子、穿着大裤衩干活,蹲在地上吃盒饭,挣取勉强维生的薪水。曹仁超常常在不经意间觉得,在这样在工厂里上班永无出头之日。

在工厂打工期间,曹仁超结识了一位让自己动心的女孩,他对女孩说:“我现在开始追你,追到娶你为止。”女孩被打动了,答应做他的女朋友,但条件是他不能在工厂做工,要找一份穿西装的体面工作。

爱情的力量确实是伟大的,得到女孩的允诺后,曹仁超做了转行的打算,随后,经朋友介绍,他成了一家证券公司的学徒,从擦桌子、打开水做起,月薪220港元。为了实现自己“赚大钱”的抱负,一天的工作结束后,他还兼职帮别人打英文信,一封信4元,每天打5封。就这样,他一年下来存了5000港元。

当存了一定本金后,曹仁超盯上了股票市场,1969年,他用5000元买股票,3年下来,赚了28万元。曹仁超回忆说:“那时候交易制度不健全,买进后可以立刻卖出,但两周后才须交割款项。我往往在买进1小时后卖出,就能赚钱,最高曾经同时握有100万元的股票,但其实手上只有1万元现金。”

在股票市场如鱼得水之时,曹仁超遭遇了潜在的危机。1971年,他结识了一位华人探长,刚好这位探长收受了不少贿金,正在寻求洗钱通道。探长让曹仁超帮他洗钱,开出非常优厚的条件,除了数十万的年薪,还赠送他豪宅跑车。曹仁超同意与探长合作,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

曹仁超为人洗钱的事情被母亲知道后,母亲非常生气,骂他说:“教出你这种不肖子,我要跳楼自杀!”

曹仁超被母亲一骂,头脑也清醒了,他连夜找到那个探长要求辞职。但探长凶相毕露,坚决不允。后来双方约在酒楼谈判,探长带着几名彪形大汉前往,指着曹仁超说:“你永远别想脱身!”

曹仁超不知怎么办才好,正在危急之时,曹母却走进来,手握菜刀大吼道:“不让他退出,就砍死你们!”

探长没想到会碰上这样的场面,一时愣住了。多亏母亲的誓死相救,曹仁超终于脱身离开。从此,他把这件事作为终身教训,告诫自己要一辈子脚踏实地做事。

除了在投资市场屡有斩获外,在另一个领域,曹仁超也逐渐累积了可观的资本。当时,曹仁超供职的证券公司有很多年报,这些年报都是英文的。曹仁超英语很好,经常拿报表看,从而了解了很多有价值的资讯。于是和客户交谈时,他就能为客户顺利解答许多问题。日子一长,他开始想到,为什么不把这些问题写成文章发表出去呢?这样既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自己也能挣稿费。

于是,他开始给报社投稿,最终得到《明报晚报》编辑林山木的赏识。曹仁超记忆力极好,对财报中的数据过目不忘。林山木很惊讶,说他是“超人”,于是给他起了笔名曹仁超,意为“超人曹”。

林山木后来开创了香港最好的财经报纸《信报》。几年后曹仁超追随而至,入股5%。

之后,林山木的政经专栏和曹仁超的“投资者日记”专栏成为《信报》的两大品牌栏目。

不过,收之桑榆,失之东隅,在这期间,曹仁超投资股市却遭遇两次惨痛的失败。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曹仁超判定这是大好时机,当时他已经拥有20多万元资产,又借了20多万元港币,全部投入,没想到3个月就亏得只剩下8000元港币。

遭遇平生最大打击,曹仁超倒还沉得住气。他的理念是:明朝再来过。趁年轻博一把,反正身家也不大。

结果一年多之后,曹仁超运气重来,身家涨到50多万港币。那时候香港普通人每月薪金只有300港币。

但是,赔也好,赚也好,当时差不多全是蒙的。他觉得这样不行,于是定下心学习,读了很多关于股市技术分析方面的书籍。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长了知识,掌握不了世界形势。不久,中东石油危机爆发,全球经济衰退,恒生指数由1775点狂跌至150点,跌幅达91.55%。

当时他选中和记企业,从每股8港元开始一直加仓,不料竟然跌到了1港元。曹仁超投资的50万港元变成了10万港元,所在公司也破产了。

那天晚上他漫无目的地徘徊在海边,差点儿想自杀。等到次日早晨回家时,母亲和妻子眼泪汪汪地看着他。当时曹仁超发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再不容许同类事件发生。

几经股市磨难后,曹仁超总结出了投资致胜的方法———“把准趋势,追涨杀跌。”

新的思路让他获得了丰富的回报。1997香港回归之前,曹仁超看好香港房地产,购入大量地产股,最终赢得30倍以上的回报。

在挑选股票时,他独创了“牛眼投资法”。他认为,在把握市场大趋势的前提下,挑选在一段时间内具有潜力的行业,再从中挑选升幅潜力较大的二线股。理论上,5年内只要射中牛眼6次,每次获利100%以上,就算最初只有万元本金,也可以获利百万元。

曹仁超还认为要学会止损。他说:“止损也许会错过了赚大钱的机会,但是它令你不会再一次失去大部分的财产。”还要会“追涨”,即是不要轻易言退,只要坚持就能赚取最大利润。

有一次,他从媒体上看到胡锦涛主席支持造船业,就在1元的价位买了中华造船业股票,结果赚了两倍。之后他很开心地离开,但后来发现离开早了。因为如果继续持有,他可以赚大约25倍的利润。

在曹仁超看来,投资股市如同打仗一样,先要做好调查,看准大趋势,并制定战略,充分运用技术分析和基础分析,再配合眼前形势,临危不惧,方能胜出。

“只要按我的方法行事,任何人都可以赚到一个亿。”曹仁超有时这样说。

但他也说过:“不要把我当成‘股神’,神在天上呢,我只是顺势而为。”“我所讲的投资方法未必适合你,不要照搬。”

曹仁超的理财经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进入股市前,必须要有周详的计划,不靠匹夫之勇,更不靠运气。

投资之前,要谨记“狠、忍、准”三大要诀,事前分析大势,形势有利时,进攻要狠,形势不利时要忍。

我认为只有身家过亿的人才有资格分散投资,散户一定要集中火力,才有机会赚大钱,把鸡蛋放在太多篮子里,很容易手忙脚乱。

投资者永远要记着“买什么、何时买、买多少、何时卖”,要么赚100%以上、要么便15%止损离场。所谓兵贵神速,股市用兵应速战速决,有机会便全力进军,在最短时间内赚取最大利润。

我就是一个散户!没有研究团队、不认识庄家大鳄。

阅读财务报表也是成功投资者必做的功课,我觉得财务报表与武侠小说一样精彩,因为其背后是一家家鲜活的公司。当你把看书、阅读财务报表当做一种习惯,就离成功投资者很近了。

如能找出正确的投资领域,其他一切便变得简单容易了。

有人把自由看做比生命还重要,想实现财务自由,不付出努力,指望购入资产、长期持有便能一劳永逸,无异于痴人说梦。

世间财富分配永远是二八分化状态,要想成为那20%,就要勇敢地抓住趋势,在不断实践中取得成功。

我主张趋势投资,也是尽力发挥性格上的优点:热爱求知、是非分明。但我做事欠缺精细、故宁愿捕捉经济与行业大势,绝不强求自己选股能力胜人一筹。巴菲特处事精细,不理会市况去投资,因为他有选股的大智慧,所以他的投资哲学未必适合你我。

恒大掌门人许家印:财富是干出来的

许家印,目前他头上的光环有“广州恒大集团恒大地产董事长”、“一个靠8年积累迅速拥有120亿元资产的民营企业家”、“第一个登上中国内地首富‘宝座’的河南人”、“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十大慈善家”……

这个恒大掌门人何以成长为今日的地产大佬呢?许家印自述说:“富豪榜是评出来的,可是我的财富是干出来的。”

1958年,许家印出生于河南太康。这是一个全国有名的贫困县,十年倒有九年涝,当地人常常以外出讨饭为生。幼年的许家印,母亲早逝,家境十分贫寒,依靠父亲节衣缩食供他念书,常常面临辍学的窘境。印象中最刻骨铭心的是自己经常带馒头到学校上课,可不到三天馒头便长了毛。

生活的艰辛没有使许家印放弃求学的信念,反而坚定了他“知识改变命运”的决心。在亲友的扶助下,许家印发愤读书,恢复高考后第一年,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武汉钢铁学院(现武汉科技大学)学有所成。

1982年许家印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河南舞阳钢铁公司工作。在工厂的10年,从小技术员做起,历任车间主任、厂长等职,并获得冶金部颁发的高级经济师职称。

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让许家印察觉到新的机遇,毅然放弃了铁饭碗,到深圳去创业。已经做到厂长的职位,对于想创业的许家印来说似乎资历是够了,但他还是决定先给人打工,再寻求机会。1992年他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深圳,自己做了将近20份简历,每份简历有30多页,东奔西跑3个月,却石沉大海。后来许家印重新做了10余份只有两页的简历,这招果然奏效,很快就有好几家公司的老总约他面试。

在几家大公司的盛情邀请下,许家印最终和一家连锁商店的老总签了约,“看中了它的发展前景和可提供锻炼自己的舞台以及老板的才智和胆略”。

就这样,许家印从商店的业务员做起,踏实、肯学、勇于开拓创新的他,很快成为这家公司的办公室主任。其果敢、大气的作风为老板所赏识,他还和老板成为要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