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婚恋要读心理学(心理学与你的生活系列)
1405000000020

第20章 从心理学角度看爱情(6)

“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心理现象可以说是爱情的必需组成部分,尽管这是一种心理学上所称的“审美错觉”。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联系的一种错误知觉,有审美错觉和认识错觉之分。认识错觉和审美错觉是有区别的:认识错觉,反映的是不真实的客观情况;审美错觉是对审美对象深入体验之后,审美主体所产生的真实的美的感觉。这种审美感觉在客观上看好像是失真的,但在主观上却是真实的心理体验。

热恋中的男女对异性美的审视,既针对其外在体貌特征美,也针对其内在心灵美。心灵美可以弥补外表美的不足,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有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可以证明这一点:

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的英国,有一个著名女诗人叫伊丽莎白·芭蕾特。她原来是个卧床不起的病人,而且已经年近四十,始终没有出嫁。但她却写得一手好诗,拥有众多的诗迷。其中一个叫勃朗宁的诗迷(也是一位优秀诗人),比她小六岁,向芭蕾特求爱。但她鉴于自己的身体状况,觉得两人并不合适,开始加以拒绝。但勃朗宁坚持不懈,终于打动了她那颗已经封闭的心。两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勃朗宁拉着芭蕾特的手说:“你真美,比我想像的美得多。”爱的力量真是伟大,一段时间之后,芭蕾特的病竟然奇迹般地有了很大的好转。

在一般人眼里,芭蕾特相貌并不出众,而且身体还不健康,何美之有?可勃朗宁却在她的诗里发现了她的内在美,由内向外扩散,芭蕾特成了他眼里最美丽可爱的女人。

莎士比亚有一首十四行诗是这样写的:

我情妇的眼睛一点不像太阳,珊瑚比她的嘴唇还要红得多;若算白,她的胸就暗褐无光,发若是铁丝,她头上铁丝婆娑。我见过红白的玫瑰,轻纱一般,她颊上却找不到这样的玫瑰;有许多芳香非常逗引人喜欢,我情妇的呼吸并没有这香味。我爱听她谈话,可是我很清楚,音乐的悦耳远胜于她的嗓子;我从没有见过女神走路,我情妇走路时候却脚踏实地。可是,我敢指天发誓,我的爱侣胜似任何被捧作天仙的美女。

显然,莎士比亚的爱人并无特别美丽的外貌,但她一定有一种使诗人动心的美,以致影响了他对爱人客观外在形态的审美感受。在诗人心中塑造出了一个各方面都比客观形态更加美妙动人的意象,使他感到他的爱人比任何天仙美女都更动人。

这种审美错觉其实是很有意义的:它使情人发掘出恋爱对象身上更深层的美以补偿某种不足,可以推动爱情的发生与发展,而不至于使外在不美的人终身孤单。但如果审美者本身没有健康的审美意识,或者这种错觉发展到过分的程度,会产生消极的作用。正如霭理士所言:“在热恋中的男女竟会把对方很丑的特点认为极美,而加以誉扬颂赞。”

人的价值观、人生观是产生审美错觉的内在原因。正常人总是向往美好的事物,并且往往把善良、真诚与美联系在一起。美丽的外貌容易引起人们对真、善的联想,从而产生好感,这是一种自然的心理反应;真、善的内在本质也容易引起人们对美的沉思,从而产生美感,这是正常的心理效应。但无论对真、善的理解还是对美的欣赏,都离不开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就不会达到真、善、美的审美统一,就无法架起连通内在美与外在美的桥梁,甚至内心连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都没有。如果爱情没有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下的审美,就容易暗藏危机,导致日后婚姻和家庭悲剧的发生。如果审美错觉有悖于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一旦爱的激情日趋平息,光环效应随着消失,后悔就为时晚矣。特别危险的是被对方容貌的美丽光环迷住了双眼,忽视了其丑陋灵魂的情况。巴尔扎克曾对这种情况作了透辟的描述:“在虔诚的气氛中长大的少女,天真、纯洁,一朝踏入了迷人的爱情世界,便觉得一切都是爱情了。她们徜徉于天国的光明中,而这光明是她们的心灵放射的,光辉所及,又照耀到她们的爱人。她们把心中如火如荼的热情点染爱人,把自己崇高的思想当作他们的。”

特别是一些青少年,由于性心理的发育还不够成熟,常常不能冷静、客观地审视对方,见其优点而不见其缺点,甚至把缺点也看成了优点。例如有位女子爱上了一个颇为英俊潇洒的男子,在她的心目中他的英俊潇洒遮住了其他一切。当他有些粗鲁时,她却认为是豪爽;他挥霍浪费,她却认为是慷慨大方;他有些方面不老实,她却认为这是聪明机智;甚至他又和别的女人勾勾搭搭,她还认为这种英俊男子哪个不爱……直到她最后吃了大亏,才后悔莫及。

热恋中的男女,要正确看待审美错觉。出现错觉无可厚非,但要通过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来指导和修正这种审美心理。

§§§第9节失恋后的心理调适

◎失恋后的心理反应失恋,对于任何男女来说都是一杯浓烈的苦酒,都会在其灵魂深处烙上深深的伤痕,甚至这种心理隐痛会伴随着其整个生命旅程。如何对待失恋的不幸,是被痛苦所吞噬还是将痛苦升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体验。

(一)男性的失恋反应男性自尊心比较强,对于失恋,或许表面上看不出他的痛苦,但背地里其实痛苦不堪。失恋对于男性的打击实际上是巨大的,有时也许会摧垮他的人生信念,使他丧失生活的勇气,甚至会导致终止生命。在社会生活中,男性往往肩负着比女性更多的义务、责任和期望,因此对于同样的失恋结局,男性要承担比女性更多的来自自我及社会的压力。被迫失去女方的爱,对不少的男性来说在身心上都是不可接受或忍受的。这会使他的心理产生连锁反应,进而改变整个心理品质和人生态度。

(二)女性的失恋反应与男性相比,女性的情感显得温柔而细腻,虽不像男性情感如暴风骤雨,却也好似春风丝雨,润物无声。滋润于甜蜜爱情中的女性,比起容易性冲动的恋人,更愿陶醉于如云般的飘忽与似雾般的朦胧幻想之中,更喜欢品味感情的真谛。可想而知,失恋的现实对于女性同样残酷无情。它会揉碎少女甜美的梦境,吞噬姑娘纯真、空明的情感世界,给她们带来毁灭性的打击。相比男性,女性更富有奉献精神,更易把爱情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与生命支柱。当她把爱情看成是自己最大的幸福和满足时,如果爱突然终结了,女性的柔弱和痴情如何能使她们平息内心的波澜?不过,对于少数性格开朗、心理成熟或者是主动绝情分手的女性来说,要另当别论。

(三)不同年龄阶段下的失恋反应对于失恋,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会有各不相同的心理反应。

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富于激情和幻想,对于朦朦胧胧的初恋会感到神秘和神魂颠倒。他们心理还不成熟,对爱情缺乏长远的考虑和准备,最容易在感情的深海之中迷失。而且,少男少女的情感虽然纯真却显得稚嫩,很易受挫折,而一旦遭受失恋的打击,就很可能身心俱碎,极度痛苦而不能自拔。也可能因为失恋而变爱为恨,肆意报复,粉碎了一切美好的回忆,连起码的友情也破坏殆尽,给自己和对方都刻上了深深的心理伤痕。

年龄较大些的男女有着较为健全成熟的理性能力和意志能力,也具有比较稳定的情感表达方式。恋爱之前会仔细考量对象候选人;热恋之中,也比较能够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与原则问题;失恋之后,他们在巨大的痛苦面前仍能镇定自若,将创伤深埋在心底,会比较冷静地面对现实、调适心理,继续自己的人生之路。对于曾经深爱的人,他们大多也能报以宽容和理解的微笑,仍可以做朋友,不会成为一生一世的敌人。

(四)不同个性特征下的失恋反应对于失恋,不同性格特征的人也各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和解脱方式。

对于一个活泼型、多血质的人来说,可能比较容易接受失恋的现实和承受心理打击。失恋之初,此类人或许会非常敏感地做出强烈反应,极度悲伤、哭天抹泪。但是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能从痛苦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变成一副乐呵呵模样,最起码表面会如此。而对于内向型的人来说,可能失恋后的表现与活泼型刚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