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婚恋要读心理学(心理学与你的生活系列)
1405000000039

第39章 家庭生活中的心理学(3)

人际交往是伴随人类而出现的现象。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之一就是人的社会性。离开了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也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条件和意义。因此,人的存在,就注定了必须和他人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而对这种联系,人类很早就开始研究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知的进步,专门研究人际关系的学科应运而生,即人际关系学或公共关系学。人际关系学现在已经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

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有其特定的社会角色或者说身份,如同学和同学的交往,上级与下级的交往,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企业代表与企业业务谈判方的代表的交往等等。家庭对外交往,特指作为家庭成员以家庭整体代表身份或以普通个人身份出面与外界的交往。家庭交往中,每个人都至少有双重的身份:一方面是交往中的一方,需要与交往对象打交道;另一方面,作为家庭成员,它需要在交往中考虑家庭整体的利益、条件、地位以及其自身在家庭中所处的位置,并受到这些因素的限制。所以说,家庭对外交往和一般人际交往既有共性又有自身的特殊性,交往中人的心理过程也是如此。

(一)家庭对外交往是人本质的一种体现人是社会性动物,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家庭本身就是人的这种本质的体现:在家庭中,每个人作为家庭这个小社会团体的一员,与家庭其他成员构成多种以亲情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家庭又是社会细胞,是构成整个社会组织结构的最基本单位。家庭作为社会细胞,必然需要和整个社会发生联系:一方面,一个具体的家庭与其他有血缘关系的家庭之间需要交往,即亲戚交往;另一方面,从自身需要看,家庭本身生存所需的各种能量和信息需要依靠外界的供给,其本身能量和信息的价值需要通过社会来体现,所以它必须和社会其他部分、其他成员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家庭离开社会,就会成为一潭死水,直至无法生存。

(二)家庭对外交往,在个人对外交往之外,还渗透着家庭的经济、文化、政治地位等因素,体现着家庭在社会中的作用个人的对外交往体现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家庭对外交往不但体现了个人,还体现了家庭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人们择偶结婚中所谓的“门当户对”,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家庭对外交往的一个本质,即家庭对外交往受家庭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文化水平、社会作用等因素的制约。同人际交往一样,家庭对外交往也存在一个利益互补和文化认同问题。

(三)家庭对外交往中同样需要运用一般人际交往所需要的原则、技巧等人际交往要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有许多起码的原则和技术要求,如知己知彼、言语及非言语性技巧、行为要求等等。众多的交往技术是人类在长期社会交往中总结、概括出来的,是人类交往的经验结晶。正确认识和运用交往技术,有助于人们实现好的交往效果。家庭对外交往是人际交往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同样需要运用一般人际交往的原则、技巧。

家庭对外交往作为人际交往的一种特殊形式,自然会产生人的一系列心理过程和现象,如人与人之间及人对交往环境、交往内容、交往性质等的认知问题,人的感情投入与回报问题,交往中的不同情绪对交往的影响问题,个人性格、气质等在交往中的体现问题,如何把握交往对象的心理变化问题,等等。

◎家庭对外交往的几种基本关系及处理亲戚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及同事关系是家庭对外交往中的几种基本关系。基本关系处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家庭对外交往的好与坏。

(一)亲戚关系及处理方式亲戚关系,是指有血缘或婚姻联系的家庭关系的外延。中国人特别重视亲戚关系,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年代,如封建时代的儒家伦理,以为有夫妻而后有家庭,有家庭而后有子女,有子女而后有宗族,有宗族而后有国家。家庭之内以父子关系为中心,家庭之外以宗族关系为主轴。随着年代的演变,亲戚关系逐渐淡化。到了今天,家庭规模变小,亲戚自然也少了;仅有的几个亲戚,也因各自工作繁忙而不甚往来。可是淡化归淡化,亲戚关系什么时候也不会消失。

亲戚关系好坏,直接影响到家庭和睦、家庭对外交往以及家人的身体健康、情绪、工作等状况的好坏。比如,妻子一方的亲戚来访,丈夫接待不热情,或者丈夫一方亲戚来做客,妻子说三道四等等情况都会影响到亲戚关系,进而引发夫妻矛盾,破坏家庭和睦。那么,在家庭对外交往中处理好亲戚关系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1.注重礼仪。

家者,人人可为“主”;亲者,来者便是“宾”。也就是说,亲戚关系和家庭关系是不同的:家庭成员联系的纽带是“家”,而亲戚关系则是“亲”。亲戚来访,既是客人,就要处处留意、注意礼仪。虽然不用像旧社会那样礼节繁冗,但基本的礼貌不能大意,否则可能会引起亲戚的不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2.互相宽容。

虽然是亲戚,却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差异。比如经济条件、社会地位、文化层次、家庭教养、生活习惯等方面状况,可能各不相同,进而可能带来交往的困难和矛盾。另外,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矛盾会传染给亲戚,也可能引发亲戚隔阂。所以,在亲戚交往中,需要有互相宽容的肚量,以“和”为贵的理念,才能和亲戚相处融洽。3.互帮互助。

亲戚之间,无论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等方面有何差异,都应该互帮互助。居家生活,难免有天灾人祸,再没钱没地位的亲戚也可能有救你命的时候。如果当你有钱有势的时候,对穷亲戚避而远之,伤了人心,等你失钱失势的时候,人家如何来帮你呢?亲戚互助,应该在经济上、事业上、人格上、日常事务上多方面互助。互帮互助,才会有亲密的亲戚关系,才会有好的家庭对外交往。

(二)邻里关系及处理方式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抬头不见低头见”,如果哪天家中遇到了困难,真正能及时帮你的多半就是你的邻居。因此,处理好邻里关系非常重要。空间上的邻近,为邻里交往提供了机会,彼此间更容易相互认识和了解,容易形成亲密的关系。邻里亲密关系,不仅可以满足自家的社会需要,还可以满足多方面的个人需要,如感情沟通、信息获取、生活关照等。应该如何处理好邻里关系呢?1.平等相待。

对待邻居,不要有势利眼光。无论邻居是穷是富、是百姓还是大官,要平等相待。如果整日巴结有钱有势的邻居,不理甚至嘲讽没钱没势的邻里,等你有了困难需要及时帮助的时候,靠谁呢?被你慢待的一般不会帮你,整日巴结的自然也放不下身段,只有自作自受了。2.适度交往。

如果邻居正为自家事忙得不可开交,你却跑去串门,不好意思赶你走,又放不下手中的活,邻居心里会痛快吗?邻里之间不交往是不行的,交往太频繁也不合适。如果没事就往邻居家跑,隔天就互相送个礼物,会扰乱正常的生活节奏,造成双方的心理负担,反而适得其反。因此,邻里交往要适度,不要太频繁,也不要太深入。3.以身作则。

邻居家经常唱歌跳舞,大声说笑、看电视音量大,影响了你们家的正常生活,你肯定十分气愤。可是,在登门指责邻居前,不妨想一想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毛病?如果有,邻居会接受你的抗议吗?所以说,处理好邻里关系,必须要以身作则。4.忍让互助。

邻里之间,有的一住就是很多年,难免会发生一些小摩擦,此时就要有忍让的精神,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邻居有困难的时候,要主动帮助;邻居的矛盾要视情况进行调节,但要注意方式和分寸。如此,邻里才会融洽。5.注意言语。

和邻居交谈的时候,不要道人长短、说人闲话,否则可能引火上身、自寻烦恼。对邻居的长处要时常赞扬一下,但不要有阿谀奉承之嫌。

(三)朋友关系及处理方式如果一个人一生中没有朋友,那真是一个悲剧。交朋识友是人的一种内在需求,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目的。家庭成员的交友,是家庭对外交往的重要内容。家庭背景往往会左右家庭成员的择友观,进而影响其结交朋友的范围和朋友的品性。

人类交友的心理现象错综复杂,其中崇名心理、共鸣心理和补偿心理最为常见。1.崇名心理。

所谓崇名心理,就是人们在交友中喜欢结交有名望者的心理倾向。名人周围总是围着一帮朋友,就是这种心理作用的结果。崇名心理主要源自人的自尊心。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尤其是尊重者很有名望的时候,自尊心就会获得很大的满足。朋友有名望,自然也标志着自己的非同一般。但是崇名心理往往使人陷入势利小人的泥坑而受人非议。2.共鸣心理。

人际交往中,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社会阅历、社会经济地位、文化水平、信仰、职业、年龄等方面相似的人很容易产生心理共鸣,而结交为好朋友。心理共鸣是人们选择朋友的重要内在动力。心理共鸣包括人格共鸣、思想共鸣、兴趣共鸣、经历共鸣等多种类型。心理共鸣之所以左右人的交友,关键在于人们通过人格、思想、兴趣、经历等方面的交流契合,使人的心灵找到了回响的对象,因而在彼此沟通中能获得新的人生力量和理想。3.补偿心理。

交友中,心理共鸣不可或缺,互补心理动机也很常见。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看到在个人特征上差异很大的人成为心心相印的莫逆之交。比如,性格乐观开朗的人常和心理抑郁的人成为知己,办事果断的人常有优柔寡断的朋友,有钱有势的人也常常会有一帮穷哥们等等。其实,交友中的补偿心理是在心理共鸣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双方的需要及对于对方的期望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才会导致友谊的萌发。

要处理好朋友关系,要掌握交友中的心理动机,还要掌握一些交友之道。1.交朋友要慎重。

广义上说,朋友比比皆是,有学友、棋友、酒友、文友等等,可以说凡是有接触的就称得上是朋友。但是,真正的知心好友,一生有几?古代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传颂至今,可见人们对知音之渴望与珍惜。结交知心朋友要慎重,否则认错了人,可能会铸成大错。如孙膑就曾遭到其“知心好友”庞涓的暗算。2.对朋友要守信。

古人言:“人无信,不可交。”对朋友要讲信用,不交不讲信用的朋友。朋友间的信任,既包括肯向朋友交心,又指信任朋友,不胡乱猜疑。当然信任不能盲目,应该以相互了解为基础。朋友间的信任可以是感人肺腑的,例如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管仲一开始很贫穷,与鲍叔牙一起做生意时,经常多分钱,而鲍叔牙知道他家穷,应该多分点,并不怪他。他们还三次一起上战场,管仲三次都当逃兵,鲍叔牙也不怪他,因为知道他家里有老母需要照顾……如此的信任使他们成为传世之交。3.对朋友要真诚。

无论性格、气质如何,对好朋友都应该真诚相待,以心交心,也只有这样才能有知心朋友,友谊才会长久。例如,三国时期的顾劭与庞士元,初识后的一次真诚交流使他们成为知己。顾幼问庞士元:“听说你很会了解人,那么我与你比谁更厉害呢?”庞说:“论陶冶世间风俗,与时代相宜,我不如你;若论王霸策略,分析行军作战之事,我长于你。”坦率、中肯的回答,使顾幼十分钦佩,友谊很快深入。4.待朋友要宽容。

有的人度量狭小,吃不得一点亏,听不得一句逆耳话。凡事斤斤计较,与人交往就会比较困难,更难以找到知心朋友。别人做了点亏欠你的事情,要宽容待之,以德报怨,如此方可赢得人心、赢得朋友。比如,著名天文学家第谷当初很器重德国青年开普勒,给予倾力提携和无私帮助,希望他能走上科研的道路。但开普勒的妻子度量狭隘,认为第谷别有用心。在其谗言下,开普勒以怨报德,初次和第谷见面时很不礼貌。但第谷并不计较,一如既往地提携他,使他非常愧疚,主动请罪,并和第谷成为莫逆之交。

(四)同事关系及处理方式同事关系是共同的工作环境所决定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同事关系是否良好,往往会在家庭生活中折射出来。如果人们在单位和同事闹了矛盾,回家后难免情绪低落,甚至迁怒家人。且不论其他,仅为了家庭生活的和睦,家庭成员也需要掌握处理好同事关系的技巧。1.严格律己,宽容待人。

在自己做好之前,不要指责别人。工作上取得成绩,也不要自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谦虚待人。对同事,要多看长处,宽容待人,不要在不适宜的场合对同事及其工作说三道四。2.互相尊重与支持。

同事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支持,遇到工作上的分歧,不要对峙与攻击,要互相采纳意见,共同处理、共同进步。3.及时化解矛盾。

出现矛盾要及时化解,否则易成积怨,既影响他人,也影响自己的情绪与工作。与同事有隔阂,应该做到:见面不要躲避,战胜“自尊”,主动打招呼;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解释;适时地开个适当的玩笑,缓和僵局;如果同事遇到困难,主动提供帮助……如此这般,多半会和同事恢复和谐关系。4.以理服人。

同事之间难免在工作上出现分歧,此时,对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情,能忍就忍,不要斤斤计较;对于原则性的大问题,要心平气和、以理服人,不要蛮横专制、无理取闹。5.不要嫉妒,懂得赞赏。

同事工作成绩突出,比自己有进步的时候,不要因嫉妒而冷淡同事。要克服个人主义情绪,拿出坦荡胸怀,主动给予赞赏与祝贺。同时要虚心向同事学习,将精力用到工作中去。这样,不但和同事关系良好,还会促进自己工作上的进步。

◎对外交往中提高家庭心理素质在现实中,不同家庭对外交往的要求和偏好往往因人而异。比如,一个科学家的家庭和一个政治家的家庭,在对外交往上通常有不同的要求。自然科学家更愿意和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人交往,以便在探讨科学的过程中汲取灵感;而政治家,必须和社会上各种人物广泛接触和交流,才能习得处理社会政治事务的能力。差异归差异,没有家庭可以自我封闭、与世隔绝,不进行对外交往。

家庭对外交往,虽然有时候会带来些许麻烦,但得到更多的是能量、信息、温暖、友情和生机。人际交往对人的心理素质有所要求的同时,也给其以全面锻炼。通过家庭对外交往,家庭成员的心理素质会更趋成熟、情感上会更趋丰富、性格气质上更加有吸引力、认知能力上也会大有提高。与好人交往如此,与“坏人”交往,也会有“吃一堑,长一智”的好处。广泛的对外交往,还会改变整个家庭气氛,使家庭成员更多地认知社会、参与社会,发挥自己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