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嗨,我的兵
14067700000096

第96章 知民俗,学民俗

现在的孩子赶上了好时光,不用吃苦受累,无需忍饥受冻,只要不是天上的星星月亮,家长都能满足,即使是要天上的星星月亮,家长们也都神通广大,能化腐朽为神奇,将痴心妄想化为现实。

这么美好的当下,还有什么遗憾的吗?如果实在要找,只怕是对过去一些民风民俗知之甚少,很少有机会亲近历史大浪淘沙后遗留下来的精品之作。

结合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我要求学生去寻找身边的民俗文化,看看能找到哪些被时光掩埋的珍品。

各小组成员都开始行动了,集思广益,通力合作,有人力的出人力,有点子的贡献点子,有人脉的找人脉。

我坚信家长们都是能力极强的,果不其然,双休日呆在家里,前线就不断有捷报频传。

陶姿的爸爸是美术老师,尤其擅长画国画。所以陶姿他们组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就近邀请了陶姿爸爸对孩子做一个关于国画的专题讲座。

陶老师就将十来个小朋友请进自己的画室,他给每个孩子准备了国画颜料、画笔和画纸。从国画的历史开始讲起,娓娓道来,手把手地教孩子握笔、技法,让孩子们感受写意山水的气势磅礴,一气呵成,工笔花鸟的细致精巧,栩栩如生。短短半天的时间,小朋友对国画有了很深的了解,连平日里爱动爱说的沈熙扬也安安静静地,模仿着陶老师的动作轻笔细描。卓妍和余子浩听得非常专注,田煜模仿着画的大虾活泼灵动,充分展现了他的绘画才能。

萧筱这组为找不到合适的民俗而苦恼,幸好贾少音的妈妈在龙山公园碰到了一个画糖人的民间艺人。贾少音妈妈当即就邀请这位老人前往社区中心,为小朋友展示糖人绝活。老人很热心,毫不推辞,挑起担子就跟着贾少音妈妈前往社区中心。孩子们早就翘首期盼,看到做糖人的老爷爷,热情地迎上去,好奇地问这问那。

老人慈眉善目,乐呵呵地给小朋友讲解了糖人的起源和发展,然后动手展示了自己的绝活,刷刷几下,一条张牙舞爪的飞龙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小朋友都忍不住鼓起掌来,老爷爷就鼓励小朋友自己来试试。

小朋友早就跃跃欲试了,于是大家排好队,一个个在老爷爷的指导下制作起糖画来,舀一勺糖浆,在台板上慢慢画,这样一刷,那样一拨,竟然显出形状来。也许不怎么像一条龙,但有什么关系呢,小朋友玩得十分开心。更重要的是,糖画制作好就归自己了,可以玩可以吃,真是一举两得。萧筱挑战更有难度的凤凰,做成了之后,发现焦糖色的凤凰雍容华贵,造型非常丰满。

杨凯文觉得大家的龙凤有些俗气,他要做个有创意的。但是太难的他也做不了,于是就画了一只小乌龟。吃着自己做的小乌龟,杨凯文笑得合不拢嘴。别人都还在小心翼翼地舔着,胖小子江宁亦早就吃成了大花脸。

红脸的关公耍大刀,少林功夫天下绝,八仙过海显神通……这是什么?颜色那么丰富,造型如此精美,小朋友的眼睛被橱窗里的精美绝伦的展示作品吸引住了。

原来冯喆、朱千叶一组走进了职校的面点班,向面点老师请教捏面人的技巧。老师热情地接待了孩子们,还派出了好几个得意门生一起指导。孩子们不光了解了捏面人的要悠久历史,还亲自动手,创作了面人作品。

老师说,一般初学者都从制作花朵开始。职校的哥哥姐姐们给孩子们分发了面团,有红色的,粉色的,黄色的,绿色的,摸起来和橡皮泥差不多,闻起来带着食物特有的清甜。

小朋友认真地听着老师讲解,然后学着做玫瑰花。揉、搓、压、粘……小朋友做得不亦乐乎,一边的家长也时刻关注,有时候忍不住提醒:“不对,应该是这样的……”还有心急的,撸起袖子就直接帮孩子做起来。冯喆做好了一朵黄玫瑰,送给了他妈妈,惹得妈妈兴奋了好一阵子。

胡之桉他们组进了茶馆,去茶馆干什么?喝茶吗?原来他们组是去学习茶道的。中国的茶道文化也源远流长,到现今也是高雅生活的象征。茶馆的老板听说有孩子对茶道感兴趣,亲自接待,为他们讲解茶道历史。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等老板讲完,店里的服务员穿着古色古香的服装,动手为孩子们展示茶道表演,一遍演示,一边讲解茶具名称,茶具摆放,茶水冲泡,煎茶品茶……举手投足之间,散发着厚重的历史气息。

胡之桉一边听,一边奋笔疾书,在笔记本上记了满满两页。叶当专心地听完,还自告奋勇为大家斟茶。那动作现学现卖,还真是像模像样的。

还有启勋他们一组,跑到了大糕生产地,访问那些店家,请教大糕的历史和制作方法。店家看见小家伙们谦虚好学,对这些传统糕点的制作还有浓厚的兴趣,非常乐意答疑解惑。还有的店家允许小朋友自己动手来制作大糕。

大糕外形方正,雪白的大糕上面有可食用红粉印的”恭喜发财”、“吉祥如意”、“福禄寿喜”等不同的字样,使大糕红白分明,色彩鲜艳,既增添了美感,又增加了食欲。

启勋一马当先,将大糕的粉小心地装到大糕框里,然后把大糕框里的粉刮平,雕空。再在各个框内加入豆馅,十六个格子都加完后,轻轻摇匀。用筛子轻洒盖面粉,以盖住馅子为止,再用工具刮平。在印板模子里抹一层红粉,再印在大糕上。印上去的时候,还要用小锤子“咚,咚咚”地敲上三下,使红粉完全落下。做完这些,就得用利刀把大糕割开,使大糕脱框,放入三脚架上蒸,蒸上十五分钟,就可以出笼了。把整盘大糕用翻布翻转,放熟青箬垫底,再掀开翻布,这样大糕就做好了。

小朋友做的难免粗糙,有些形状不规整,有些馅外露着,还有些印子不清晰。不过即使如此,大家吃自己做的大糕,觉得味道特别美。临走的时候,每人还带了一盒回家。

这次知民俗,学民俗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小朋友深入地了解了民俗文化,捡拾了遗落民间的优秀历史遗产,是一次极有意义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