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诗词学会三十年·论文集(全集)
14074700000002

第2章 中华诗词学会三十年:历程 积累与记忆

——《三十年大事记》《三十年论文选》《三十年诗词选》总序

郑欣淼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不知不觉里中华诗词学会已经走过了三十个年头。三十年前的今天,在钱昌照、周谷城、赵朴初等著名文化界、诗词界人士的倡导下,中华诗词学会在北京宣告成立。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习仲勋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到会祝贺并作了重要讲话。钱昌照先生被选为第一任会长。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有了第一个全国性的诗词组织,它的成立标志着传统诗词在沉寂了半个多世纪以后,开始了复苏、复兴的征程。

三十个春夏秋冬,三十载风霜雨雪。中华诗词学会从无到有,白手起家。从东城区北兵马司的四合小院到西城区太平桥大街的4号9层。东西两地虽然相隔不是很远,但中间的坎坎坷坷、跌宕波折却远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中间充满着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浸润着历届学会领导的无私奉献,饱含着历届学会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还有海内外诗人词家、专家学者、数千万诗词爱好者以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对中华诗词学会的关注和支持。正是由于大家的同心协力、众志成城,才有了中华诗词学会现在的发展态势,才有了中华诗词事业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3月在中央党校80周年校庆时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诗为六艺之首”、“不学诗,无以言”。千年古训至今犹在耳边回荡。传统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最耀眼的明珠。多少年来,它虽然历经磨难,历尽风霜,但依然精光四射,灿烂无比。中华诗词自古以来就孕育着我们的精神、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塑造着我们的灵魂。在中华民族全面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重视诗词的认识、教化、娱乐、讽喻和审美功能,充分展示传统诗词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让中华诗词真正走向大众、深入生活、服务时代,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液和文化基因,是中华诗词学会今后不断地努力实践与认真总结的重点工作。

中华民族是诗歌的民族,中国自古就有着诗国之美誉。创作诗词、整理文献是中华诗国千年不变的传统。周代就有采诗制度。班固说:“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汉书·食货志》)这里所说的行人,指的是天子派出的使者,负责采集各地的歌谣。《汉书·艺文志》亦称:“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王官采诗”。到了秦汉时期,国家成立了专门的音乐文学机构——乐府。乐府除了创作诗文歌词、谱曲演奏以外,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整理乐工创作的诗词音乐作品和收集民间原生态的民歌民谣并逐步完善汇编成册。

中华诗词学会成立已经三十周年了,三十年的风雨征程见证了当今社会发展的突飞猛进,也见证了中华诗词事业从复苏、复兴到逐步繁荣的整个过程。用大事记的形式整理记录中华诗词学会成立三十年来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重要文献和主要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整理大事记,保存一份完整的历史资料,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华诗词学会三十年来的发展过程,记录中华诗词学会的历史变迁,不仅让后人对中华诗词学会能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而且对于中华诗词学会回顾走过的道路、认真总结经验、迈出新的步伐,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大事记从1983年中华诗词学会最初的缘起开始撰写,一直到2016年。时间跨度为整整34年。其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讲话、贺信,有历任会长简介,有中华诗词学会历届领导成员名单,有历届中华诗词研讨会的内容介绍,还有1987年中华诗词学会成立时的详细资料;有1988年《中华诗词年鉴》首卷的出版纪要,有1991年首届夏承焘词学奖颁奖大会的记录,有1994年《中华诗词》杂志创刊的情况记录,也有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历届华夏诗词奖和历届中华诗词学会主办的诗词大奖赛以及历届中华诗词吟唱会、诗会的情况记录等等,可谓资料翔实,弥足珍贵。透过历史的尘埃,再来回忆往日的点点滴滴,我们会觉得前人的不易和艰辛,也会觉得历史的厚重和永恒。

同样,三十年来,中华诗词理论的研讨和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诗词理论体系的构建和打造对于把握诗词方向,引导诗词潮流,梳理诗词流派,指导诗词创作,总结诗词经验,探寻诗词规律,开展诗词鉴赏、批评、考证等各项工作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为诗词的创作、传播、普及和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十年来,主体理论不断强化,创新研究不断深化。这次学会编辑出版的《三十年论文集》里既收录有马凯同志的《再谈格律诗的求正容变》,也有周谷城老的《论诗的重要性》。既有孙轶青老的《开创社会主义时代诗词新纪元》,也有霍松林老的《总结经验,发扬优秀传统》等专论。文集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综合论述”“诗词的传承与创新”“诗词创作与精品战略”“毛泽东诗词研究”“军旅诗词与边塞诗”“诗词普及与诗教”等。每个栏目都有重点作者和重点文章,有老一辈诗人词家和文艺理论家的诗论作品,也有中青年实力派和后起之秀的诗论力作,基本上反映了中华诗词学会成立三十年来的诗词研究成果。它的出版丰富和充实了中华诗词理论文库,将会进一步推进诗词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使中华诗词的百花园更加艳丽多彩。

诗词创作是诗人的生命线,是中华诗词学会的重心所在,也是中华诗词事业赖以发展的源头活水。历届学会领导都大力倡导诗人词家们写出精品力作,写出传世名篇。学会一直把打造诗词精品工程作为重中之重,作为学会的头等大事来抓。《中华诗词》杂志是中华诗词学会创办的海内外发行量最大的专业刊物。多年来她为海内外的诗词读者奉献了大量形象生动、意境优美、思想深刻、语言凝练的优秀作品,为社会奉献了不少堪称经典的精神食粮。中华诗词学会也通过各种诗词大赛的举办,推出精品,鼓励创作,发现新人。事实证明,各种诗词大赛的成功举办,能极大地激发广大诗人词家的创作激情和创作灵感,每次大赛结束都能收获一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品。这次《三十年诗词选》就是以三十年来全国各大赛事获奖作品为基础选编的,同时也特别收录了一些其他有代表性的诗词。其中有领导人的,如马凯的《写在中华诗词学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之际》等;也有老一辈诗人,如孙轶青的《晤远别老抗日战友》、霍松林的《写给孩子》、叶嘉莹的《水龙吟·秋日感怀》、刘征的《红豆曲并序》、李汝伦的《微尘》等;还有中青年诗人的一批佳作。虽尚未臻群贤毕至、老少咸集之佳境,但也大体上反映了中华诗词学会成立三十年来的创作水平和创作风貌。

这三种书籍的编辑出版,既是对中华诗词学会三十年发展历史的回顾,也是对学会三十年诗词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梳理和归纳。我们不能说就是在书写历史,但对过去的三十年作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会让后人对学会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总的印象和判断。它为我们自己找到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的得失、照出我们的优劣、照出我们的不足和希望,也可以为我们的未来找到一个定位、一个坐标、一个参照。以史为镜,观今鉴往。继承老一代诗坛前辈的优良传统,弘扬经典文化,推动诗词建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的使命和荣耀。

在此,我代表中华诗词学会对参与三种书籍编辑出版的所有工作人员致以真诚的谢意!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由于资料的不够完备和编辑人员的水平所限,差错和遗漏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201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