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清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清朝十二妃
1410500000007

第7章 庄妃劝畴:初露锋芒

孝庄文皇后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寨桑女,孝端皇后侄也。天命十年二月,来归。崇德元年,封永福宫庄妃。三年正月甲午,世祖生。世祖即位,尊为皇太后。顺治十一年,赠太后父寨桑和硕忠亲王,母贤妃。十三年二月,太后万寿,上制诗三十首以献。上承太后训,撰内则衍义,并为序以进。圣祖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九月,太后疾复作,上昼夜在视。十二月,步祷天坛,请减算以益太后。读祝,上泣,陪祀诸王大臣皆泣。己巳,崩,年七十五。世祖亲政,上太后徽号,国有庆,必加上。至圣祖以云南平,奏捷,定徽号曰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初奉安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出生在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天命十年(1625年)二月,嫁给后金汗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妻。翌年八月,努尔哈赤身患毒疽病逝,皇太极继承汗位,崇德元年(1636年)改号称帝时,封布木布泰为永福宫庄妃。她生三女一子,即皇四女固伦雍穆长公主、皇五女固伦淑慧长公主、皇七女固伦淑哲长公主、皇九子福临。由于她在后妃中聪明能干,深受皇太极宠爱。

庄妃自幼“无他好,而独嗜图史”,颇通治国之道。皇太极时期,她“赞助内政,越既有年”,辅佐太宗文皇帝肇造王基。崇德七年(1642年),清取得松锦大战的胜利,明在关外的精锐已经丧尽,因此皇太极积极准备率领大军入关争夺天下,但是深感对关内的情况不了解,急需“引路者”。他认为松山被俘,关在沈阳三官庙的明蓟辽总督洪承畴是最佳的人选。洪既深知明廷,又熟悉农民军的情况。因此,皇太极不惜一切代价劝其降清。他曾命汉官重臣范文程前去说降,又是金钱,又是美女,但洪承畴不为所动,大义凛然地说:“本帅只知有明,不知有清,只知有死,不知有降!”说罢面壁而坐,不饮不食,只求速死。皇太极真是拿他毫无办法。消息传到北京城,明王朝举国上下为之感动,立即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崇祯皇帝还亲临祭奠。可是,此时洪承畴并未慷慨就义,不但降了清廷,而且当了清军入关的“开路先锋”。立此劝降大功的,不是别人,正是庄妃。

据野史传说,在洪承畴绝食的第四天,屈辱痛苦恍惚之间,忽然一位汉族打扮的俏丽女子推门而入,呜咽地陪坐在洪承畴的身边,竟使洪承畴丧失了戒心,视其为同病相怜之人,攀谈起来。并想起自己的娇妻爱子,百感交集,泪如泉涌。那女子一面为他拭泪,一面悄声劝道:“将军啊,人生求死容易,活下去才难。明朝比如一座大厦,将军你就是明朝的栋梁。如果栋摧梁折,明朝还靠什么来支撑?当前,明清两国势均力敌,战则两败俱伤,和则共同兴旺。以将军的威望,若能保全性命,从中调停,把弄僵的局面扭转过来,达成协议,岂不是报效了朝廷和天下生民么?”洪承畴沉吟不语。那女子又乘机娓娓道来:“将军纵使不念及家人和我小女子的私情,也应念及生民和社稷,清主仁慈宽宏,决不会为难将军的。”洪承畴刚刚点头,门就立刻打开了。原来大清皇帝皇太极“恰巧”来了,他正在盼望这个结果!

此后,洪承畴跟随多尔衮入关,攻城掠地,灭明辅清,平定江南,扫荡云贵,击败李定国,除去明桂王,为清王朝驰骋疆场二十余年,真正称得上满清扫平中原的先锋。

这就是野史记载和民间流传的“庄妃劝畴”,使洪承畴“弃旧图新”,停止绝食,剃发归降,成为满清入关建立全国政权的“引路人”。

此事正史虽无记载,但从洪承畴由坚决不降而又很快降清,以及从庄妃一生热衷于政事的情况看,由她出面劝降洪承畴,这意味着皇太极亲临说降,而使洪承畴很快投降,这是有可能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