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 多云。今日“笔会”刊出陈学勇兄大
作《姚颖的杂文及性别》,不妨略作补充。
1932年9月,林语堂与友人在沪创办《论语》,一时名家荟萃。自第6期发表“南京通信”《居然中委出恩科》起,《论语》上出现了一个新名字:姚颖。姚颖很快成为《论语》主要作者,短短两年五个月时间,就在《论语》发表了41篇“京话”。
林语堂十分欣赏姚颖。1936年9月,姚颖的散文杂文集《京话》由上海人间书屋印行,林语堂已远赴美国,仍欣然为之作序,以编《论语》期间发现了姚颖而沾沾自喜:“《论语》之有此项通信(指姚之‘南京通信’——笔者注),可遇而不可求也”,强调“姚颖女士之《京话》,涉笔成趣,散淡自然,犹如岭上烟霞。谓其有意,则云本无心;谓其无意,又何其燕婉多姿耶!”
然而,对姚颖其人,一直存在争议。有说实无其人;有说虽有其人,“京话”却并非出自其手笔,“署名姚颖,实为王漱芳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京话》“出版说明”)。
林语堂始终认定姚颖确有其人,而且是“才女”。他1935年9月新编《宇宙风》,创刊号发表姚之《改变作风》时,文末按语中即称其为“论语八仙”中的“何仙姑”。他晚年在台湾更接连发表《姚颖女士说大暑养生》、《再谈姚颖与小品文》等等,继续高度评价其人其文:“当时《论语》半月刊最出色的专栏就是‘京话’,编辑室中人及一般读者看到她的文章,总是眉飞色舞。我认为她是《论语》的一个重要台柱,与老舍、老向(王向辰)、何容诸老手差不多,而特别轻松自然。在我个人看来,她是能写幽默文章谈言微中的一人。”至于姚颖的下落,林语堂是这样回忆的:
姚颖女士是王漱芳的太太,大概是国内某大学毕业,我只见过一面,也是婉约贞静一派,不多言。王漱芳记得是贵州人,那时当南京市政府或某机关的秘书,所以《京话》内容很丰富。抗战时,王氏在甘肃兰州一带坠马而死。那时听说她和她母亲住在重庆附近南温泉。以后的事便不得而知了。(台湾开明书店1974年版《无所不谈合集》)
(2013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