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南洋国商(下)
1413500000035

第35章 诗巫行(2)

管理人员的人选尹正纲也有考虑,贺老是他最放心的人,不过贺老年纪大了,不适合太操劳,他看重的是读过书会算帐的赵顺昌、废话很少办事却极为干练的孙进达、性格开朗八面玲珑的冯宝。

赵顺昌可以替他管钱,这年轻人平日看起来对谁都唯唯诺诺,实际上却是个极讲原则的人;孙进达话少,但做事很有效率,监督考核的工作非他莫属;冯宝跟谁都能混到一块,又是个爱热闹的性子,负责跟新加坡派来的技术工人联络,安排他们日常生活,再合适不过。

“有孙大哥和阿宝,倒还好些。”听尹正纲把自己的想法说完,赵顺昌这才松了口气。

说服了赵顺昌,尹正纲便又带着他一起回新村。

现在的新村,比一年多前尹正纲离开的时候扩大了足足一倍。

这也难怪,当初一起逃难的老客,大部分人的家眷都在国内,原先他们在爪哇做工,靠工钱吃饭,生活很不稳定,现下在这边种地过日子,田产房子都有了,怎么也要把家人接过来一起享福才是。就连赵顺昌这个孤儿,也托黄牧师帮忙,把他在国内那位指腹为婚的未婚妻和岳父岳母接了过来。

这些都还在预料之中,当初建新村时就考虑到了,真正让贺老这个村长始料不及的是:他们在国内的家眷并不像当初他们自己说的只有五六口人,等到人接来才知道,大多数一家就是十几口,有两家人更是有二十几口子。这下可苦了新村的壮劳力们,整整一个月没日没夜地干,才勉强把新增人口的住房解决了。

“连李大胖子都累倒了。”想起那一段日子,赵顺昌现在都还会忍不住感叹。

筚路蓝缕啊!尹正纲暗地感叹了一番——不知道自己将要在这里生根发芽的事业,又会遇到些什么困难?

“问你个问题。”三人沿着一条半烧圆木铺成的小路向远处的新村走去时,一路都默不作声的胡香秋忽然发问。

“尽管问。”尹正纲笑了笑,他知道胡香秋要问什么。

“听你们说了大半天,我也听出来一点,你们,你跟他,还有那个村子里的很多人,好像曾经一起逃过难?我没听你说起过啊。”胡香秋脸色不善,似乎已经认定尹正纲以前是在骗她。

尹正纲和赵顺昌口中的那些人名她是听过的,可这穿越丛林几百里的故事,却是半点也没听尹正纲提起过。

“胡小姐,旭子没跟你说过?我们在芝格托克……”赵顺昌话说到一半,便听得尹正纲一声干咳,忙住了嘴。

“这个故事,应该我来跟她说。”尹正纲笑道。

“芝格托克……你们……”胡香秋指着尹正纲和赵顺昌,脸上的惊讶之色越来越盛。

“想起了?”尹正纲笑问:“姓尹和姓杨的带头大哥,还记得那天晚上的火锅不?”

“我早该想到的!”胡香秋一声惊呼,随即脸上飞起两片红云,显然,她也想起了第一次和尹正纲见面的情形。

“不要怪我没跟你们说实话。”尹正纲挨到胡香秋身旁,正色道:“实在是性命攸关,我们闹出那么一场暴乱,虽然是因为被逼得走投无路,却也做下了杀头的恶事,我孤家寡人一个无所谓,可我真的希望我的朋友们能过上平静的日子。”

“你说的不对。”胡香秋翘起嘴角,看着尹正纲,认真地道:“那不是什么恶事,你也……你也不是孤家寡人。”

“你这么想,别人不会这么想,上次莱顿过来,告诉我说荷兰人虽然已经把那个案子归为死案,可岭南会馆的人,还在找我和二哥,他们不抓到我们不会罢休。”

“岭南会馆!”胡香秋听到这个名字,皱着眉头,厌恶地道:“跳梁小丑而已,我回去就……”

尹正纲赶紧止住她:“上回大哥也这么说,可我真的不想再节外生枝,放心吧,大哥说了,他们实力有限,手还伸不出荷印地界。”

“阿攀身手那么好,该不会有什么事吧。”一旁的赵顺昌不知道是在安慰胡香秋,还是在宽自己的心。

三人就这样边聊边走,不一会便进了新村。

现下正是农闲时节,村里大部分人都呆在家里享受一年中难得的闲暇时光,不过据赵顺昌说,今天正是诗巫集的赶集日,人们多半赶集去了。

进村一看,果不其然,四百多人的新村,居然只见到十几个孩子和几位老人。

三人来到贺老家,才总算见到一个熟人——贺老的二儿媳妇,这位贤惠的女子一见是尹正纲,当即忙不迭地倒茶端水,又去坝子上把一拨正在玩耍的孩子叫来,让他们赶紧去集市上找自己的大人。

“就说旭子叔叔回来了。”女子笑着对孩子们大喊道。

回来了。

听得这三个字,不知怎么,尹正纲鼻子一酸。

“怎么了?”一旁的胡香秋见他神色,忙问道。

“你说得对。”尹正纲揉了揉眼睛,道:“我不是孤家寡人。”

胡香秋笑了笑,想说点什么,却见贺家儿媳妇系着围裙小跑着往厨房去,心下一动,笑道:“二嫂,我来帮你忙。”说完便追了进去。

小孩子的脚程快,尹正纲进贺老家还不到一个钟头,新村外面就传来一阵喧哗——贺老他们回来了。

尹正纲和赵顺昌迎出去,一见面,便是一阵惊喜的欢呼,新村诸人围上来,这个一巴掌那个一拢肩,让尹正纲心里好不暖和。

“嘿!回来怎么也不先写个信。”贺老说着埋怨的话,脸上却笑开了花。

“回来就好,本说过两天庆丰收,村里买两头牛回来宰了打牙祭,这不,正好你回来,咱们就提前买了。”李大胖子笑呵呵地指着大家撂在坝子里的挑子,那里面满满的全是嫩红的肥牛肉。

“旭子,这回说什么也要多住几天吧。”冯宝一边笑闹,一边拽着尹正纲的胳膊不肯撒手。

尹正纲笑呵呵地试图回答每一个人的问题,奈何围上来嘘寒问暖的实在太多,他就是听也听不过来,更不要说回答。

这一年多不见,众人自是有很多话说,当下贺老安排好酒饭,二十多个大老爷们就到南边的大堂屋闲聊。尹正纲本想把胡香秋介绍给诸人,却不想胡香秋说入乡随俗,要跟女人们下厨做饭,尹正纲见她难得对油盐柴米感兴趣,便也不勉强,由得她去。

因为几乎每个月都有书信来往,所以彼此的近况也很清楚,闲聊之间,众人便把话题的重点放在那位俊俏的穿着男儿装的姑娘身上。

“媳妇儿?”牛四明是个好打听的性子,进了堂屋,拉着尹正纲坐下,便笑嘻嘻地问。

“新媳妇儿?”冯宝也来凑热闹。

“啪!”贺老的烟锅落在冯宝脑门上。

“什么新媳妇儿旧媳妇儿,媳妇儿就是媳妇儿。”老人家瞪眼道。

别说,冯宝还就吃贺老这一套,按说以前他孤身一人,拿贺老当爹敬畏这不奇怪,可现今他爹和大哥大嫂侄子侄女一家子全接过来了,他还是对贺老既敬且畏,就连他爹被他气着了,也会来找贺老撑腰。

“贺老,我都娶媳妇儿了,您就别拿您那烟锅敲我脑袋了行不?”

冯宝委屈的样子引得一屋子人哈哈大笑。

“娶媳妇儿了?”尹正纲一愣,道:“上回来信怎么没提?”

“贺老说你和攀子是干大事儿的人,这么些小事就不告诉你们了。”李大胖子嘴快,贺老还没来得及阻止,他便说出来。

“贺老!”尹正纲嗔怪地看着老人。

“你和攀子那么忙,还每个月都抽空写信回来,我想冯宝成亲这事,以你和攀子的性子,肯定要跑一趟,这不是耽误你们的事么。”老人家的话说得尹正纲很愧疚。

“对了,说起攀子,他怎么没回来?”孙进达问道。

“他倒是哭着喊着要回来。”尹正纲想起临走时杨攀恨不得会分身术的样子,笑了:“可最近厂子里赶货紧,晚上也要开工,他得带队护卫,走不开,现在我们的药卖到国内去了,他还兼着差,要管往国内发货的事,忙着呢。”

“哟,这么忙你怎么抽得开身?”孙进达立刻意识到尹正纲这次回来,不会只是看望大家这么简单。

“我这次回来,也是有事要办。”

尹正纲把垦区拿到橡胶地,两位牧师让他想办法解决这个麻烦,他便打算在沙捞越开办一个橡胶公司的计划给众人说了。

“啧啧!我就说旭子本事大,这不,都开公司了。”贺老满脸的欣慰。

“现下有朋友帮忙,我是不花一分钱,就开个空头公司,真正要办起来,还是几年过后可以割胶的时候。”尹正纲自己清楚,这回若不是为了两位老师,为了那三千移民,这公司他铁定不会开,所以谈起这事,他并没有多踌躇满志,毕竟,三千移民的未来,是个不小的担子。

众人在堂屋闲聊,那边各家的女人流水似的往屋里送茶水点心,看着盘里碗里的东西,尹正纲也放下心来——看来这一年多,大家的日子过得不错。

因为时间仓促,庆丰收的筵席来不及准备,中午这一顿便是新村建村的二十几个男人开了几桌,在一起喝酒叙旧。

吃了午饭,阖村的人们便开始忙碌起来,砌灶抬锅,就在坝子里搭起临时厨房,村里有办大席经验的老人负责指挥,大姑娘小媳妇开始割肉洗菜,孩子们则坐上牛车,帮大人去集市上抬酒,好一派喜气洋洋。

按中国的风俗,就算再穷的时候,这样的大席一年里也得有那么几次,最盛大的两次,一次是春节,一次便是秋收后的庆丰年,只不过在沙捞越这块,秋收成了冬收而已。

趁大家忙碌的时候,尹正纲带着胡香秋,开始挨家派发礼物,除了掏钱,这些礼物可以说跟他毫无关系,全是胡香秋和她两位嫂嫂花了一整天时间精挑细选出来的,礼物拢共二十二份,都不贵重,可每一份都透着心意。

不过很显然,大家的心思都不在礼物上面,相比起来,他们对尹正纲身边这位俊俏的“小媳妇儿”关注得更多。

派完礼物,尹正纲又把孙进达和冯宝请来,跟他们说了自己的打算。这两人,一个本就心存大志,一个天不怕地不怕,又都想干一番事业,哪有不答应的道理。不说尹正纲和他们的关系,就是每月四英镑的薪水,也比他们种地强上许多。

这两人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让尹正纲松了口气。

这晚的庆丰年筵席就摆在村中的坝子里,新村四百多口人无一缺席,那热闹劲就别提了。尹正纲也开心,不知不觉间就喝多了,筵席结束时,他是被人抬上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