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学点心计学(大全集)
1413900000020

第20章 求人办事诱之以利(2)

冯天舒为人热情大方,很善于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在调到一个新单位后,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赢得上司的好感和赏识。在作了一番调查后,他得知上司为人保守,就毅然舍弃了长发、牛仔等时髦装束,而以循规蹈矩的形象出现在上司面前。

在初步赢得上司的好感后,冯天舒就充分发挥自己热情、乐于助人、慷慨大方的优点,主动与上司交往,建立朋友般的友谊。冯天舒并不是经常围着上司转,而是设法去顺应上司的性格特点。他的上司有一个最大的爱好——打乒乓球,于是他就苦练了一段时间的球艺,然后频频在上司常去的一家俱乐部露面,并每次都是和上司一起对阵、切磋球艺。在球来球往中,这位上司与冯天舒成了好朋友。

经过一番交往,上司水到渠成地了解了冯天舒身上的优点和才干,在工作中对他委以重用。冯天舒投其所好与上司交朋友,出色地把自己推荐给上司,从而赢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由此可见,投其所好不仅是一种求人办事的手段,更是一门高超的攻心艺术。

许多大人物,除了在事业上有着超人的智慧和胆略外,在娱乐爱好方面也有着高雅的情趣,有的爱打网球,有的精于牌术,有的擅长钓鱼……从这些人的爱好特长和艺术修养中,可以看到他们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强烈热爱。

遇到品位高雅的大人物,如果你正好与他兴趣相投,那么就有更多的机会结为知交,在请教切磋中增进友谊,加深了解,这也会为今后的办事创造有利条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主观上不自觉地就会喜欢自己的同类。所以,如果想要打动求你办事的人,不妨投其所好。

满足对方的欲望

楚、汉争霸时,在荥阳一带展开拉锯战,谁也没有占到多大优势。于是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其西归汉,其东归楚。

汉四年(前203年)九月,项羽解围东撤,刘邦也要引兵西归。张良充分认识到此时的项羽因刚愎自用,到了众叛亲离、捉襟见肘的地步。于是,张良、陈平二人同谏刘邦,希望他趁机灭楚,免得养虎遗患。刘邦从谏,亲自统率大军追击项羽,另外派人约韩信、彭越合围楚军。

汉五年(前202年)十月,汉军追到一个叫固陵的地方,却不见韩信、彭越二人前来驰援。项羽回击汉军,刘邦再次败北。刘邦躲在山洞中,不胜焦躁,询问张良道:“诸侯不来践约,那将怎么办?”张良是一位工于心计的谋略家,他时刻关注着几个影响时局的重要角色的一举一动,探索着他们心灵深处的隐秘,并筹划着应对之策。

当时,虽然韩信名义上是淮阴侯,彭越是建成侯,实际上却只是空头衔,没有一点封地。因此,张良回答刘邦道:“楚兵即将败亡,韩信、彭越虽然受封,却未有确定疆界,二人不来赴援,原因就在于此。您若能与之共分天下,当可立即招至二将。若不能,成败之事尚无法预料。我请您将陈地至东海的土地划给韩信,睢阳以北到谷城的土地划归彭越,让他们各自为战,楚军将会很容易被攻破。”刘邦一心要解燃眉之急,听从了张良的劝谏,不久,韩信、彭越果然率兵来援。十二月,各路兵马会集垓下。韩信设下十面埋伏,与楚决战。项羽兵败,逃到乌江自刎。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

无论是伟大领袖,还是圣贤哲士、凡夫俗子,每个人都有缺点,都有被人利用的弱点。为人处事,你掌握了对方的弱点而利用之,处理问题或求人办事就可以被对方认可与接受。这是一种主动出击的战术,如能运用得恰到好处,一切都将得心应手、称心如意。

人们无时不在为名而生存,无时不在为利而生存。世间有为名甚于为利的人,有为利甚于为名的人,有既为名又为利的人。有名义上是为名,实际上是为利的人,有名义上是为利,实际上是为名的人。你需要作精到细致的观察,使利用的技巧恰到好处,不留痕迹。

在处理韩信、彭越索要实惠这件事情上,张良做得十分周到,也充分利用了人性的弱点——好名、好利。划归一些封地给他们,就满足了他们的心愿,使他们各自尽力而战。

在求人办事时,与其让他为你办事,不如让他为自己办事。后者比前者的成功率要高得多。

周文王在渭水的北岸见到了正在直钩钓鱼的姜太公。太公说,用人办事的道理和钓鱼有点相似之处:一是禄等以权,即用厚禄聘人与用诱饵钓鱼一样;二是死等以权,即用重赏收买死士与用香饵钓鱼一样;三是官等以权,即用不同的官职封赏不同的人才,就像用不同的钓饵钓取不同的鱼一样。姜太公接着说;“钓丝细微,饵食可见时,小鱼就会来吃;钓丝适中,饵食味香时,中鱼就会来吃;钓丝粗长,饵食丰富时,大鱼就会来吃,鱼贪吃饵食,就会被钓丝牵住;人食君禄,就会服从君主。所以,用饵钓鱼时,鱼就被捕杀;用爵禄收罗人才时,人就会尽力办事。”

如果一个人有特殊的欲望,那么这个特殊的欲望就是他特有的弱点。你抓住了他的弱点,并满足了他的欲望,他就乐于效忠于你。利用人们心中真正的欲望去制约他,让他为我办事,姜子牙的方法可谓恰到好处。

要想办成事,最好事换事

你给人家办事,人家才会给你办事,这就叫以事换事。俗语中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就体现了找人办事的心理原则。你帮我办事,我就给你办事。在现代社会里,人们办事都希望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种事若发生在企业间或一般人际关系之间,似乎情有可原,若发生在权力间,就不妥当了。

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霍曼斯提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也就是事换事的过程。长期以来,人们最忌讳将人际交往和交换联系起来,认为一谈交换,就很庸俗,或者亵渎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的感情。这种想法显然是不适应找人办事的规律的。因为我们在找人办事的交往中,总是在交换着某些东西,或者是物质上的,或者是感情上的,或者是其他的。

假如你去找人办事,就得先估计自己能不能帮对方办事,有没有什么本事作为交换条件。你贸然开口去找人帮忙,只是徒讨没趣而已。

所谓交换条件,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你的某种能力被对方认为很需要,那你的某种能力就是交换条件。你是个有地位的人,对方若认为需要你,那么你的财力、势力或地位就是交换条件。或者你的活动能力特别强,对方认为你的前途大有希望,这也是你的交换条件。

找人办事,让对方知道你有能力为他办事,他能从你这里得到好处,或者知道你有利用价值,或者你已替对方办了什么事,只要你开口,你想办之事,别人就会尽心尽力给你办好。你不给别人办事,就不要奢望别人给你办事。

在生活中不乏这样的现象:在求对方办事时,对方并不情愿为你白忙乎,他希望你也能帮他做些事情,有的甚至希望在他为你办事之前,你得先为他办成某事。如果了解对方的这种心理,主动满足他的欲望,他就会很痛快地帮助你。

求人办事讲究事换事,某些事该不该为你办,首要的是看你能不能帮他办事,或者你有没有帮他办事的潜力,到时能否为他所用。求人与被人求,是一笔人情债。尽管人情债无法精确地计算,但也要心中有数。有时对方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此时你就要让对方精神上得到满足,表现出对对方的崇拜和尊敬,不断地夸奖对方的能力。

如果你与对方关系很密切,求他帮忙时,他不会提出条件来,那你也要多为对方考虑,尽量多为对方解决一些困难。不论关系多密切,你总求人家办事,而没有回报,时间久了也就不行了。

有“礼”走遍天下

求人办事,“礼”是缺不得的。一般而言,可从受礼者的年龄、性别、个性、喜好,以及送礼者希望传达的心意来着手,再因人、因事、因地,选择适合的礼物,例如送情人的礼物以具纪念性为佳,送长辈则以实用为主。当然,最好的礼物应是根据对方的兴趣、喜好来选择。同时,在选礼时也不要忘了考虑趣味性、纪念性、艺术性,及适时加上一点创意,如此一来,保证能教人欢喜。

查尔斯是纽约一家大银行的秘书,奉命写一篇有关欲吞并另一小银行的可行性报告,但事关机密,他知道只有一个人可以帮助他拥有他非常需要的那些资料——那人曾在那家银行效力了十几年,不久前他们变成了同事。于是查尔斯找到了这位同事,请他帮忙。当他走进这位叫做威廉·华特尔的同事的办公室时,华特尔先生正在接电话,并且听到他很为难地说:“亲爱的,这些天实在没什么好邮票带给你了。”

“我在为我那12岁的儿子搜集邮票。”华特尔挂了电话以后解释道。

查尔斯说明了他的来意,开始提出问题。但也许是华特尔对他过去的组织感情颇深吧,竟不很愿意合作,因此说话含糊、概括、模棱两可。他不想把心里的话说出来,无论怎样好言相劝都没有效果。这次见面的时间很短,没有达到实际目的。

起初查尔斯很是着急,不知该怎么办才好。情急之中突然想起华特尔为他儿子搜集邮票的事情,随即想起他的一个朋友在航空公司工作,一度喜欢搜集世界各地的邮票。

第二天一早,查尔斯带了一些以一顿法式大餐为代价换来的精美邮票,坐到了华特尔的办公桌前。华特尔满脸带着笑意,客气得很。“我的乔治将会喜欢这些,”他不停地说,一面抚弄着那些邮票,“瞧这张,这是一张无价之宝。”

于是,他们花了一个小时谈论邮票,瞧乔治的照片,然后华特尔又花了一个多小时,把查尔斯所想要知道的资料都说了出来——查尔斯甚至都没有提议他那么做。他不但把他所知道的全都说了出来,而且还当即打电话给他以前的一些同事,把一些事实、数字、报告和信件中的相关内容,全部告诉了查尔斯。

在如今的商业社会中,“利”和“礼”往往是连在一起的,通常是先“礼”后“利”,有礼才有利,这已经成了商业交际的一般规则。在这方面,道理不难懂,难就难在操作上,你送礼的功夫是否到家,不显山露水,却能够打动人心。只有巧妙掌握送礼的技巧,才能把整个送礼过程划上一个漂亮的句号。

令人最头痛的事,莫过于对方不愿接受或严辞拒绝,或婉言推却,或事后送回,都令送礼者十分尴尬,赔了夫人又折兵,真够惨的。那么,怎样才能防患于来然,一送中的呢?关键便是借口找得好不好,送礼时说的话圆不圆,你的聪明才智应该多用在这个方面。送礼通常有以下办法:

1. 借花献佛

如果你送土特产品,你可以说是老家来人捎来的,分一些给对方尝尝鲜,东西不多,又没花钱,不是特意买的,请他收下。一般来说受礼者那种因盛情无法回报的拒礼心态可望缓和,会收下你的礼物。

2. 暗度陈仓

如果你送的是酒一类的东西,不妨假借说是别人送你两瓶酒,来和对方对饮共酌,请他准备点菜。这样喝一瓶送一瓶,礼送了,关系也近了,还不露痕迹,岂不妙。

3. 借马引路

有时你想送礼给人,而对方却又与你八竿子打不着,你不妨选受礼者的生日、婚礼等,邀上几位熟人一同去送礼祝贺,受礼者一般不好拒绝。当事后知道这个主意是你出的时,必然改变对你的看法。借助大家的力量达到送礼联谊的目的,实为上策。

4. 移花接木

老张有事要托小刘去办,想送点礼物疏通一下,又怕小刘拒绝驳了自己的面子。老张的爱人与小刘的爱人很熟,老张便启用爱人“外交”,让爱人带着礼物去拜访,一举成功,礼也收了,事也办了,两全其美。看来,有时直接出击不如迂回运动更能收到奇效。

5. 先说是借

假如你是给家庭困难者送些钱物,有时,他们自尊心很强,轻易不肯接受帮助。你若送的是物,不妨说,这东西我家撂着也是闲着,你拿去先用,日后买了再还;如果送的是钱,可以说拿些先花,以后有了再还。受礼者会觉得你不是在施舍,日后可以还,会乐于接受的。这样你送礼的目的就可以达到了。

6. 借鸡生蛋

一位学生受老师恩惠颇多,一直想回报,但苦无机会。一天,他偶然发现老师红木镜框中镶着字画竟是一幅拓片,跟屋里雅致的陈设不太协调。正好,他的叔父是全国小有名气的书法家,手头正有他赠的字画,学生马上把字画拿来,主动放到镜框里。老师不但没反对,而且非常喜爱。学生送礼回报的目的终于达到了。可见,如不能“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也是良策。

7. 借路搭桥

有时送礼不一定自己掏钱去买,然后大包小包地送去,在某种情况下人情也是一种礼物。比如,你能通过一些关系买到出厂价、批发价、优惠价的东西,当你为朋友同事买了这些东西后,他们在拿到东西的同时,已将你的那份“人情”当做礼物收下了。你未花分文,只不过搭上点人情和功夫,而收到的效果与送礼一般无二。受礼者因交了钱,收东西时心安理得,毫无顾虑;送礼者无本万利,自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