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孩子最爱读的好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1414500000076

第76章 磨砺人生志向的名人成长故事(10)

尽管小培根聪明、机智,备受宠爱,但有教养的父母懂得,别人的夸奖代替不了对孩子的教育,否则就会因娇宠而放纵,由放纵而走上邪路。因此,他们为小培根的成长制定了严格的教育计划,为他请了家庭教师,教他学习语言、圣经、神学,等他年龄稍大一些,开始教他学习英国历史、世界地理、欧洲各国概况。除此之外,母亲还教他怎样欣赏音乐和文学名著,怎样使自己高雅大方,以及各种场合的礼节、贵族的交际习惯等等。聪明的培根有极好的记忆和领悟能力,对所学的知识几乎是教一两遍就能铭记在心,还能得出自己的理解。在父母的严格管教和引导下,培根从小养成了爱学习、爱知识的好习惯。小小年纪,尽管走到哪里都被大人们宠着,可是他却爱读书胜过喜爱各种赞扬。夸赞没有使这颗幼小的心灵沉醉,也没有成为他的负担。年龄很小时,他听了别人的夸赞很高兴,稍大一些对夸赞就习以为常了,年龄再大些,又把夸奖当成了学习的动力。在父母的教育下,他从小就培养起了对待赞扬的正确态度。

想一想: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可以成就一个人,同样也可以毁灭一个人。培根是前者,为什么呢?小朋友,当你受到家长夸奖的时候,你会像培根那样去正确对待吗?

永不服输的小乡巴佬

拿破仑,著名军事家,1769年生,法国人。他纵横驰骋于欧洲占场20余年,指挥过60多次战役,常以少胜多,以弱制强。人们称赞他是“真正的军事艺术巨匠”,是“欧洲第一名将”。

拿破仑从小就争强好胜。有一次,兄弟们在一起玩“占山为王”的游戏,即谁最先冲上家门前那个最高的土包,谁就是大伙的头儿。在向小山头冲锋的过程中,拿破仑被什么东西绊倒了,重重地摔在地上。为此,他耽误了时间,哥哥约瑟夫抢占了山头。等到孩子们都赶到山头时,约瑟夫已经宣布自己为“王”了。拿破仑不同意哥哥当王。他说,如果不是跌倒在路上,这个“王”肯定是他的,因此,应该再来一次。哥哥不理他这一套,继续宣布自己为“王”,这下可惹怒了拿破仑,他咆哮着向哥哥进攻,最终还是约瑟夫败下了阵。

拿破仑进入少年军官学校学习时,年仅10岁。刚入军校的第一天,由于他穿着一身破旧的衣服,瘦小黝黑,科西嘉乡音浓重,好奇的同学们立刻把他包围起来。在一些纨绔子弟的眼中,拿破仑是个乡巴佬,是他们开心取乐的笑料。拿破仑面对嘲笑,胸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他既不放声大哭,也不报告老师,只是对侮辱他的人怒目而视,他的敏锐目光中闪出一种不顾一切,绝不认输的神色。

拿破仑决定选一个人数不多,找一个欺侮他最凶的人狠狠地教训一顿。有一次,拿破仑吃过午饭,正一个人在操场散步时,忽然迎面来了几个同学。他们人数不多,其中的高个子正是平时欺侮他最凶的人。拿破仑暗自高兴,认为时机终于来了,得叫那个高个子尝尝拳头的厉害。

当那几个同学来到拿破仑面前时,那高个子神气十足地叉开两脚,故意挡住去路,并挑衅说:

“乡巴佬,说几句科西嘉话让我们听听!”

另外一个在一旁帮腔说:

“要不学个狗叫也行。”

接着,他们哄笑起来。拿破仑沉默了一会,装着要从旁边溜走的样子。那个高个子见拿破仑想跑,就立即横移脚步并伸手阻拦。就在这时矮小的拿破仑突然凶猛地朝高个子扑去,左手抓住对方的衣领,右手紧握着拳头,迅雷不及掩耳地朝高个子的脸上狠狠地打去。高个子痛得“啊哟啊哟”直叫喊,急忙用双手捂脸,仓促而退。拿破仑一不做,二不休,继续拳打脚踢,一直打得高个子鼻青脸肿,连连告饶。旁边的几个同学,看到拿破仑像一头咆哮的雄狮,吓得目瞪口呆,愣在那里眼巴巴地看着高个子挨打,没有一个人敢上前相助。愤怒的拿破仑第一次出足了风头,狠狠教训了高个子一顿。

拿破仑从这次经历中发现,在他痛打高个子时,几个同伙竟没有一个敢动手。这使他体会到,对付那些松散的联盟,集中力量打他们的头头,其他的人就会不攻自破了。这大概是他研究作战方法的第一次有效的试验。后来,拿破仑长大成人以后,在带兵打仗的生涯中,多次成功地运用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法,创造了一次又一次以少胜多的奇迹。

想一想:为什么小拿破仑不同意哥哥为“王”呢?在上军校时,又发生了什么事,从这件事中拿破仑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在睡梦中被叫醒的孩子

贝多芬,著名艺术家,1770年生,德国人。他创作的交响曲等作品对近代西方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享有“乐圣”的美誉。

贝多芬的祖父名叫路德维希,是当地一位君主乐团的男高音歌手,后来荣升为宫廷团中的乐长,这是乐团中的最高职务。当路德维希还沉浸在荣升的喜悦之中,小贝多芬的出生无疑又给他带来了无比的欢悦之情。当了乐长的祖父兴奋地和家人谈着新生的婴儿,从相貌甚至他的哭声,因为他长得太像祖父了,所以全家人给就给他取了一个和祖父相同的名字,这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音乐巨人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由于贝多芬外貌酷似祖父,而且又有一个和祖父相同的名字,因而格外受到祖父的宠爱。祖父常常抱着他坐在古钢琴前教他唱儿童歌曲或者弹上几曲,兴奋之时,祖父还展开自己优美动听的歌喉,唱上一曲又一曲,虽然贝多芬连话还说不清楚,但是他却认真地模仿祖父演唱的形象。日积月累,小贝多芬对音乐的敏感力大大提高,甚至在祖父唱过两遍之后,他就可以丝毫不差地把歌曲唱下来。每当这时,祖父总是惊喜万分。

当贝多芬3岁时,他最喜爱的祖父病逝了。但祖父极富音乐素养的教诲、委婉歌声的启蒙,却为贝多芬在音乐上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些启蒙和教诲,对贝多芬的成长起了巨大的作用,每当想起慈祥的祖父,他心中就激起无限怀念的情感,他一生都不能忘却。

父亲常把贝多芬锁在房间里,强迫他无休止地练琴,有时夜间喝酒回来,还把睡梦中的孩子拉起来弹琴,并且动辄打孩子。1778年3月,父亲把儿子领到科隆去进行了首次公演,但演出并未获得父亲所希望的那种轰动效果。

在音乐训练过程中,贝多芬很早就表现出创作的欲望和才能。他时常会脱离乐谱而自编自奏。每当这种时候,父亲总是说:“你真蠢,简直胡来,你不知道你弹出来的声音有多刺耳吗?我不允许你这样做。瞎弹一气,对你一点好处也没有。”他一点也不注意孩子弹出的“曲子”中有没有什么值得鼓励的东西,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创作意识。

直到贝多芬11岁时,才遇到良师益友聂夫。

聂夫指导贝多芬练习了巴赫的《钢琴十二平均律》,教他学会了“通奏低音”记谱法。聂夫也曾批评贝多芬最初的作曲尝试,但他更多是告诉孩子应该如何以正确的方法去尝试作曲。

在聂夫的教导下,贝多芬得以迅速成长,年仅11岁就代理聂夫的宫廷管风琴手职务;13岁便作为副管风琴手在宫廷乐团中领取薪水;尤其是,1783年,13岁的他竟正式出版了他最初的作品《九首钢琴变奏曲》(C小调)。这时《音乐杂志》真的评论他“无疑是第二个莫扎特”了。

聂夫不仅对贝多芬进步有很大帮助,而且对他的思想品格也产生了积极影响。聂夫主张“为美德而奋斗,不屈不挠;反抗邪恶;对不幸者同情与慰藉;消灭不可救药的恶棍;对弱者宽大;对无学识者教育;澄清谬误……”聂夫这些良好的道德观念对贝多芬的迅速成才产生了良好的作用。

想一想:小朋友,你喜欢音乐吗?你听过贝多芬的曲子吗?把你喜欢做的事情做到最好,你就是最棒的!

木偶王国的领导

安徒生,著名童话作家,1805年生,丹麦人。他毕生创作了160多篇童话,开创了童话创作的新纪元,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世界文库中的精品。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一生创作了160多篇童话,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库中闪烁着奇异的光彩。

安徒生是高产作家,他除了写童话以外,还写长篇小说和剧本。他写的喜剧《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和剧本《穆拉托》,在公演中获得了很大成功。他还写了自传《我一生的童话》。

安徒生成为大作家后,他的故乡热情邀请他。1867年12月6日,安徒生的故乡奥登斯的人民,为纪念他一生在文学创作上的劳动和功绩,授予他“奥登斯市荣誉公民”的称号。夜晚,安徒生站在市政厅的阳台上,望着无数燃烧的火炬好似空中明亮的星星,聚集在一起驱散了黑暗,映亮无数人的笑脸,他热泪盈眶。

安徒生出身非常贫寒。他的祖父是一个农民,本来有些家产,不料一场大火把家当全部化为灰烬。从此,祖父精神失常,被送进了疯人院。祖母也到疯人院里当了帮工,有时还要去讨饭。安徒生的父亲那时还年幼,但也不得不独自谋生,当了一个鞋匠。母亲是一个洗衣妇,她年纪比父亲大十多岁。

父亲整天坐在小凳子上工作,他身边堆放着各种材料和工具。他的工作台上面挂着个小书架,上面有《阿拉伯故事集》,有荷尔堡的剧本和译成丹麦文的莎士比亚剧本,还有歌曲集。有时候孩子在外面玩受了欺侮,他就推开手边的活计,对儿子说:“好,我来讲个故事吧。”于是,遥远国家的国王啦,大沙漠里的探宝人啦,奇异的名胜风光啦,讲得娓娓动听,慢慢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了一幅图画。有时候他朗读剧本,那里边又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故事。小安徒生手托下巴,睁大眼睛,静静地听着,显得那么入迷。

爸爸来了兴致的时候,还把安徒生带到野外的树林里去。那儿有白头翁,蝴蝶跳舞,蜜蜂歌唱,小安徒生叫着笑着,那么快活。爸爸看见了长腿鹳鸟,就讲开了,说鹳鸟是从很远的埃及来的,那儿有高大的金字塔,有炎热的太阳,鹳鸟要到埃及去过冬,穿过大洋大海,所以鹳鸟会说埃及话。

父母迫于生计而整日忙碌,有时不得不抛下小安徒生无人照管。他跑到外面玩耍,但那些富人家的孩子一见他就拳打脚踢,讥笑谩骂,说他“生得丑”,“穿得破”,“是下贱人的崽子”。

父亲为了安慰自己宝贝的独生子,给他制成了一些木偶玩具。从此安徒生就与木偶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还异想天开地成立了一个傀儡戏班。他用破布缝了一些花花绿绿的衣服,把一个个木偶装扮成英俊的王子、美丽的公主、骇人的巫师、有钱的绅士等。他还请父亲当了这个戏班的“顾问”,自己任“编剧”和“导演”,整天演出各式各样的节目。

想一想:小朋友,你一定听说过许多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吧。现在,你一定知道他有那么多故事的原因了吧?

把不幸当作大学的作家

高尔基,著名作家,1868年生,前苏联人。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是无产阶级艺术权威。

高尔基诞生在俄罗斯诺夫哥罗德城一个木工家庭。诺夫歌罗德城位于伏尔加河与奥卡河交汇处,地处波罗的海至中亚地区的大伏尔加水道上,交通很发达。高尔基的童年生活很不幸。他还不满5岁,风趣、年轻能干的父亲突然染上了霍乱,一病不起,竟丢下他的独生子高尔基和孩子的妈妈离开了人世。高尔基从此结束了幼年的幸福生活,随之而来的便是贫困、痛苦和屈辱的岁月。他先后当过学徒、搬运工、守夜人、面包师等,曾流浪俄国各地。他历经磨难,饱受辛酸。

父亲死后,母亲只好带着年幼的高尔基来到外祖父卡什林染坊老板家里。不幸的是外祖父家又遭受了火灾,日子变得十分艰难。外祖父暴躁成性,两个舅舅也经常胡作非为。不久,小高尔基因受到舅舅的捉弄而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外祖母和母亲心如刀绞,非常难过。

后来,母亲改嫁了,婚后随丈夫去莫斯科。母亲走后,小高尔基的处境更加艰难了。暴躁蛮横的外祖父动辄把祖母打得半死,对小高尔基也是倍加虐待。然而,小高尔基虽力小势孤,却从不逆来顺受,总是竭力反抗。

母亲去莫斯科以后,遭遇也很悲惨。丈夫挥金如土,不久把全部家产赌光。他们只得回尼日尼,过着极窘迫的生活。这时,外祖父又把高尔基送来了。不久,母亲把高尔基送到郊区一所最下等的库那文小学念书。天冷了,高尔基的外套和鞋早已穿破,母亲无钱买新的,只好让孩子穿她的旧鞋和外祖母的上衣改制的外套上学。由此招来同学们嘲笑和侮辱,甚至遭到个别老师的斥责与讥讽。

高尔基在这种恶劣环境中读书,时时感到压抑。在家里,这颗幼苗也同样遭到摧残。他在隔壁的房间里,时常听到母亲痛苦的呻吟和剧烈的咳嗽声。眼看着自己出类拔萃、富于独立性的母亲,变成了颓唐憔悴、忍气吞声的懦妇了。一天,他忽然听见母亲的惨叫声,便立刻冲进母亲的房间,只见母亲跪在地上,继父正用脚凶狠的踢着母亲的胸膛。小高尔基怒不可遏,从桌上抓起一把刀,猛地向继父刺去。结果只擦破了继父的衣服和皮肤。事后他对母亲说,他想先刺死继父,随后刺死自己。母亲抱起他,抽咽地说着:“你要饶恕我,是我犯了罪。”

以后,继父对高尔基更加仇视了。不堪忍受侮辱的小高尔基倔强地夹起行李卷,告别了母亲,又来到破了产的外祖父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