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老板沉思录
1418900000049

第49章 运筹帷幄,成败于已(3)

得人才者兴,失人才者亡,这是企业的生存法则。人的强大不仅仅在于提升自身的智慧,还在于凝练他人的智慧为我所用。善集众人之智慧于一身者,方能成大事、做巨人。李嘉诚的真诚处事待人的原则为他事业的发展起了主要的作用,这使得他身边汇聚了不少人才。特别是他谋事决策的成功,得益于多位顶尖智囊、高参、谋士的长期忠贞不渝地合作。杜辉廉是一位精通证券业务的专家,被业界称为“李嘉诚的股票经纪”,倍受李嘉诚青睐和赏识。李嘉诚多次请其出任董事均被谢绝,他是李嘉诚众多“客卿”中惟一不支干薪的人。但杜辉廉决不因为未支干薪而拒绝参与长实系股权结构、股市集资、股票投资的决策。我们无法知道杜辉廉这样做是怎样想的,但我们起码可以从这样的现象中,能够感觉到李嘉诚人格魅力在其中产生的巨大力量。为了回报杜辉廉的效力之恩,当杜辉廉与梁伯韬合伙创办百富勤融资公司时,李嘉诚发动连同自己在内的18路商界巨头参股,为其助威。在百富集团成为商界小巨人后,李嘉诚等又主动摊薄所持的股份,好让杜梁二人的持股量达到绝对的“安全”线。李嘉诚的投桃报李,知恩图报,善结人缘,更使得杜辉廉极力回报李嘉诚,甘愿为李嘉诚服务,心悦诚服地充当李嘉诚的“客卿”和“幕僚”。杜辉廉身兼两家上市公司主席的情况下,仍忠诚不渝地充当李嘉诚的股市高参。

李嘉诚说:“以诚待人是我生活上坚守不移的原则。”正是李嘉诚那广为传颂的诚信美德,使得众多出类拔萃之才纷纷因他而来、由他而聚,心悦诚服地为李家商业王国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1980年,被李嘉诚提升为副总经理的盛颂声,在回答记者关于“长江实业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终能脱颖而出,原因何在”的问题时说:“靠李嘉诚先生的决策和长江实业上下齐心的苦干。李嘉诚先生决策快速而准确,这么多年来从没看错过人,没做过错误的决定……”以诚感人,人亦以诚感之。李嘉诚的真诚与善待下属,令下属对他忠心耿耿。

李嘉诚表示,自己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最能体会人的疾苦。儒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对他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李嘉诚的公司里,曾经有一个工作了10多年的中级会计,因为患了青光眼没有办法继续工作,此时公司规定限度的医疗费用都已用完了,人生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李嘉诚知道后,说了两句话,“第一我再支持你去看病;第二,不知道你太太的工作是否稳定,如果不稳定,可以来这里工作,我可以担保她一份稳定的工作。你太太有一个稳定的工作,你就不用担心收入和生活了。”

后来那位患病的会计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到新西兰休养。事情本来应该过去了,然而难能可贵的是,多年来,每当李嘉诚在报纸上看到关于治疗青光眼方面的文章,就会叫下属把那些文章寄往新西兰,寄给那位患有青光眼的会计,看看他知道不知道这个消息,知不知道这些新的治疗方法。那个会计的全家都很感动。

李嘉诚不但自我要求严格,还总结出前人的养生之道来教育孩子怎样重承诺。他说:“如果要取得别人的信任,你就必须重承诺,在做出每一个承诺之前,必须经过详细的审查和考虑。一经承诺之后,便要负责到底;即使中途有困难,也要坚守诺言贯彻到底。

正是由于真诚对待员工,切实为员工着想,李嘉诚得到所有员工的拥护和爱戴,员工因而更加努力地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以心换心,以真诚换真诚,这是常人的情理。一个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假如能真诚地对待员工,员工会以加倍的热情和真诚予以回报。

★第五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鲁迅说:“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2006年4月,30多位中国内地著名的企业家在香港集体拜会李嘉诚先生时,李嘉诚向大家作的开场白:“当我们梦想更大成功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更刻苦的准备?当我们梦想成为领袖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服务于人的谦恭?我们常常只希望改变别人,我们知道什么时候改变自己吗?当我们每天都在批评别人的时候,我们知道该怎样自我反省吗?”

在亚洲首富、著名爱国人士李嘉诚办公室的墙上,有三幅真迹字画:一幅是张大千的画作,名为“李白诗意”;另一幅是八大山人的画作;第三幅是书法,挂在他右手侧的墙上,离他最近。书法上的诗句为清代儒将左宗棠所作,字为名家所写:“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这三幅字画,都是李嘉诚亲自挑选的,它反映了李嘉诚的内心世界,也是主人公一生中最真切的生活实践。

李嘉诚说:“我这个人对生活要求并不高,简单的生活是我的愿望。如果有一天我老了,不用工作了,我还是希望过简单的安定生活。”

李嘉诚信奉诸葛亮的名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像他这样的巨富,完全有条件吃豪宴,穿名牌。但是,李嘉诚并不认为名牌的货品一定是高成本制造出来,更不认为名牌可以提高个人身份和地位。他认为,几百元的日本表,只要耐用准时,同几万元的贵价表并无分别,多花钱就是浪费,所以,他现在戴的仍然是几百元的日本手表。他现在穿的皮鞋,已经穿了七年,其实是塑胶面料的假皮,外表乌亮,不必经常搽鞋油,也可洁亮如新。漆胶面鞋比较焗脚,李嘉诚就选大一号的鞋,解决焗脚的问题。他有几双皮鞋,但一半是坏了的,可他从不舍得扔掉,补好后再继续穿。有一年他到北京办事,发现皮鞋的饰带烂了,索性剪掉,成了一只有带另一只没带的样子。实用始终是李嘉诚的消费原则。那年,李嘉诚添了一个男孙,记者问他如何庆祝,李嘉诚并没有豪华庆祝,他说:“只是在家里加两碟庆祝。”

李嘉诚的儿子李泽钜和李泽锴虽然出生在大富之家,却很少有机会享受奢华的生活。他们小的时候,李嘉诚很少让他们坐私家车,却常常带他们坐电车、巴士。李家兄弟在香港圣保罗男女小学上学,在这所顶级名校里,许多孩子都是车接车送,满身名牌,可他们却经常和爸爸一起挤电车上下学。以至两个孩子经常闷闷不乐地向父亲发问:“为什么别的同学都有私家车专程接送,而您却不让家里的司机接送我们呢?”每次听到兄弟俩的质疑,李嘉诚都会笑着解释:“在电车、巴士上,你们能见到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能够看到最平凡的生活、最普通的人,那才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社会;而坐在私家车里,你什么都看不到,什么也不会懂得。”于是,两个孩子和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在拥挤的电车里一天天长大。那些神色匆忙满身疲倦的成年人、那些和他们一样挤电车的孩子,让他们懂得,真实的生活充满了辛勤和劳累,安逸和奢侈并不是生活的常态。和学校里那些大手大脚花钱的同学们相比,李泽钜和李泽锴甚至怀疑自己的父亲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富有。因为小气爸爸不仅很少给他们零花钱,常常鼓励李泽钜和李泽锴勤工俭学,自己挣零用钱。所以李泽钜和李泽锴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做杂工、侍应生。

香港《文汇报》刊出过对李嘉诚的采访,在采访中李嘉诚曾说:“我今天的生活水平和几十年前相比只会差了,年轻时也有想过买点好的东西,但不久就想通了,只强调方便,我穿的都可能比你们便宜”。“就我个人来说,衣食住行都非常简单,跟三四十年前根本就是一样,没有什么分别”。

平时,李嘉诚经常与职员一起吃工作餐,不抽烟,不喝酒,也极少跳舞。这种戒绝浮夸的心态,使李嘉诚在人生事业的道路上,降低了很多财务上的风险,使他能够自律,能够刻苦,肯拼搏向上,只以成就为目标,不会被浮奢的生活消磨了个人的斗志。这也只有干大事的人物才能够做得到。

被誉为香港首富的李嘉诚,据说他的资产有2000亿港币,可是他却仍然常常住在40多年前结婚时,在香港的浅水湾购置的那套房子里,那是一套看不到海景外观,既不豪华,内饰也很一般的房子,但他一点都没有感到寒碜。他在公司里与员工吃同样的工作餐,他去工地巡察,就会很和蔼地与那里的民工吃同样的盒饭,大口大口的吃相,会使不认识他的人,真以为是自己的一个工友呢。如果是他自己吃饭,只要一碟煮青菜和几条不值钱的小猫鱼,他说再多了,就是浪费了。

李嘉诚的勤俭精神对下一代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的儿子李泽楷回忆,在他6岁的一次外出乘坐泛美航班时,父亲先把他带进了头等舱,之后又把他送进了经济舱,并对极不情愿的他说,孩子,相信你还会回到这里,那时你看到的一切都证明了,你是通过艰苦的努力赢来的。李嘉诚送李泽楷到美国去读书,除了给他提供学费和生活用品等必须费用外,一分钱也不会多给,李泽楷的零花钱都是在麦当劳打工,或在高尔夫球场做球童挣来的。李嘉诚坦言,当年他朋友的儿子到外地读书,朋友送给儿子的是一辆新款敞篷车,而他只是给两个儿子各买了一辆自行车,骑着这样的车子行驶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校园里,更显得极为方便。直到一次看到儿子身负几十磅的东西,冒雨在车群中“之”字形穿梭,险象环生浑身透湿时,才决心给儿子买一辆坚固的车子去开。

李嘉诚说:“钱可以用,但不可以浪费”。“是我的钱,一块钱掉在地上我都会去捡。不是我的,1000万块钱送到我家门口我都不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