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县道教协会秘书长孙永乐先生,在清代内丹家刘一明的终焉之地栖云山一带工作多年,收集到《道书十二种》之外鲜为人知的有关刘一明的未刊文稿和史料,《栖云笔记》即是其中的一种。
有清一代,自王常月开坛传戒以来,内丹学家辈出,伍守阳和柳华阳之伍柳派、李涵虚之西派,乃其大宗;盼蟾子刘名瑞和黄元吉,皆其支派。明代丹法,以张三丰、孙碧云、陆西星所传同类阴阳之男女双修丹法为主流,但因法诀过分隐秘,愈传愈失,不适宜普度。清兵入关,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上升,有气节的知识分子遁入佛道二教,在道教中呈现“龙门中兴”的局面。特别是清朝以儒学礼教治国,清诸帝皆夙兴夜寐、兢兢业业、勤于政事,再无有明宪宗、明武宗、明世宗那样多年不上朝,在后宫纵欲好淫专习房中采补之术的皇帝,因之社会风气为之一变。清代社会上层一扫明代官僚、贵族、富商、市民社会趋利如鹜的奢靡之风,男女双修的同类阴阳丹法也渐被自身阴阳和虚空阴阳的清修丹法所取代。看来,一个时代丹道的传承和丹派的流行必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着某种关联,特别是龙虎丹法的修持尤需要社会大环境的允许。清代之丹法,除李涵虚之西派丹法对陆西星之东派丹法有所继承之外,大抵以清修为主流。内丹学家刘一明(1734~1821年)就是在这条路上真修实证,终于从自身阴阳的清净丹法向虚空阴阳的虚无丹法过渡,至龙门律宗云巢支派道士闵小艮(1758~1836年),则虚无丹法终于传世。学者苟能苦读丹经,狠力摸索,必能发现其中若明若暗的关系。
刘一明历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四朝,终身访道和实修,著述甚丰,特别是《道书十二种》久已被丹家推重。近世陈撄宁先生,亦终生访道实修,多所著述,对丹经无所不读,独推重黄元吉的丹道功夫而私淑之,却对刘一明的著述有所诟病,盖以其著述多牵合儒家理学词语为陈氏厌闻,且陈撄宁又力倡丹家承传“重诀不重文”也。其实刘一明之丹法精要平实,其一生访道求法的经历又真确可寻,正是内丹学研究不可多得的史料。刘一明初遇乃师龛谷老人,传其“药自外来,丹由内结,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一句,已奠定了“虚空阴阳”的路子。后遇到仙留丈人,所传之丹法,《道书十二种》反复讲解已无遗矣。余自1980年起,调研丹道和密宗凡26年,至今年《丹道法诀十二讲》出版,为此耗去了30年光阴。这期间对刘一明的访道经历和所传丹法,多有探究。在这里我想说明两点,读者欲研习虚空阴阳丹法,须参考刘一明的著述,但应以闵小艮的著述为主,寻找二者的区别和联系。特别要说明,《丹道法诀十二讲》所传虚无丹法的程序,是见到玄关一窍以后的事,是以元神作主的修持功夫。如不能以先天一炁为药物,以玄关一窍为鼎炉,以元神妙用为火候,则照字面理解虚无丹法的程序进行修持,必出偏差,这是需要特别提醒的。在这里,读者不如先按刘一明丹法的程序,下一番艰苦卓绝的工夫,使命功和性功修得扎实,再衔接闵小艮的虚无丹法程序,此其一。刘一明的丹法虽讲先命后性,但仍偏重性功,命功未到究竟。命功的究竟,就是要炼化色身,以成命宝,这是丹道不同于禅宗之处,也是修持中最难的七返九还之功。《栖云笔记》中记载刘一明得诀修持中曾因腿患风湿病,治疗两年方愈,盖命功未通骨脉之故也。余访道期间所见丹师,皆讲通任督、走中脉,气血偏在上半身运转,晚年腿脚多不灵便。张三丰祖师所传法诀,运气必通足底涌泉穴,水火既济,内外交接,达于四肢。胎息成后,骨脉贯通,脚底如哪吒踏上风火轮,才见命功证验,此其二。张三丰《玄机直讲》有“返还证验说”,读者参而究之,方知余言之不谬也。
孙永乐先生收集刘一明之丹道资料颇多,浙江蒋门马先生亦关注此事。愿孙永乐先生得榆中县研究内丹家刘一明学术之便,将刘一明所有著述、访道与修道的记载和传说收集齐全,联合学人为弘扬内丹学共襄盛举,吾亦乐为之序。
胡孚琛
识于中国社会科学院
己丑年冬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