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途径·国外战略智库纵论中国的前进步伐(之九)(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系列专题报
14221300000003

第3章 前言

自信坚定包容的习近平外交思想

王灵桂[1]

2017年7月26日,习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我们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3]。这些并没有完全展开的重要论述,十分精练地概括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瞻忧思人类前途命运、洞察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以恢宏的格局、宏大的气魄、精妙的手笔,引领中国不断走近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中央,不断谱写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信坚定的大国外交辉煌诗篇,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之道。

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精准定位的中国外交使命和时代方位,引起发展中国家强烈的思想共鸣。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全球政治经济格局趋向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特点日益明显,国际形势进入了近数百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剧烈变化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的梦想,开始进入实现“强起来”[4]的伟大历史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战略思想,以“两个100年奋斗目标”[5]“三个前所未有”[6]“四个全面”[7]为基准坐标,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和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通过这种历史定位,习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明确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时代使命、战略目标、基本原则、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习总书记对中国外交的历史定位,引起与中国有着相同经历和感受的发展中国家强烈的思想共鸣,为其谋求自身发展提供了鲜明的启示和借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传承。从历史渊源来看,它源于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形成的大同思想;从其与人类文明成果的渊源看,可追溯到500年前托马斯·莫尔《乌托邦》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从其形成和发展的历程看,它始于毛泽东同志,形成于邓小平同志,坚持和发展于他们的后继者。特别值得强调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诞生并成形于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种特质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易“消化”,也易“吸收”,很容易引起发展中国家的思维共振、思想共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世界文明视野、社会主义历史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多维角度,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发展和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新思想,创造性地确定了经济新常态新阶段和以供给侧改革为抓手的全面深化改革新思路,创造性地形成了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理论。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因其传承、渊源和发展创新,不仅成为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锐利思想武器和强大精神动力,更因其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的高度统一、世界情结和中国情怀的完美结合、立足国情和放眼全球的宏大视野等优秀理论品质和实践价值,引起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深深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出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已经成为它们实现自己现代化梦想的重要选项和有效途径。2017年1月1日,中国正式接任金砖国家主席国,开启了金砖国家的“中国年”。2017年9月3日,在主题为“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的厦门金砖国家峰会期间,举行了题为“深化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和其他四个金砖国家一起,高瞻远瞩,倡导伙伴关系,为金砖合作留下诸多中国印记,成为金砖机制的中流砥柱。未来,面对共同建设开放世界、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维护公平正义、共同深化伙伴关系的艰巨使命,面对更加严峻复杂的国际和外部环境,中国倡导的坚持和平发展,不把自身意志强加于人,秉持互尊互信、合作共赢等主张,得到了金砖成员国和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鸣,成为被它们广泛认可的中国贡献、金砖智慧。仅仅从金砖合作这个例子,广大发展中国家就看到了一个开放包容合作、践行和平发展共赢理念、勇于承担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形象。巴西总统米歇尔·特梅尔在2017年8月31日访华前夕表示:“中国一直是第一流的伙伴。金砖国家合作的重要性前所未有,不仅为各国民众带来发展机遇,而且能推动全球治理等核心问题的解决与完善。”

习近平外交思想构成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的完整框架和内容,成为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榜样和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内外两个大局,以高度的全球视野、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持续面世新理念,不断推出新举措,在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体系与综合布局。通过升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核心精神,形成了包括坚持主权平等、共同安全、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包容互鉴、公平正义内容的“六个坚持”;通过在国际上将合作共赢拓展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各个领域,构建了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模式;通过倡导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明确了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8]的基本路径。力主各国共同走出一条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之路,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首倡了国际关系领域的新型发展观与合作观。通过共同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不断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通过对话与协商促进并实现持久安全,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首倡了践行发展与安全并重的国际合作与安全新理念。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摒弃了结盟对抗、零和博弈的国际政治陈旧思维,在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彰显出其重大的世界意义和全球价值,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榜样,为它们未来的发展缔造了新的希望。

这种希望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形成的强大吸引力和感召力,让长期以来在迷茫中艰难探索发展之路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看到了出路。埃塞俄比亚总统穆拉图曾多次指出:“埃塞俄比亚在与中国的合作中获益良多,中国始终值得埃塞俄比亚信赖,是我们可以依靠的朋友。”如,中国的经济奇迹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真正解决发展问题。纵观世界近代史,仅有13个经济体成功地在25年以上的时间中保持年均7%以上的增长,而中国是唯一在近40年时间内保持经济持续高位增长的人口大国。自1978年以来,中国一直保持着年均9.8%的经济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的3650亿美元增长到了2015年的约11万亿美元,人均GDP也达到了8500美元。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再如,中国的减贫成绩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解决贫苦顽疾。贫困是一个永恒的全球话题,目前世界上有数亿人处于极端贫困状态,且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中国曾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但在最近的40年里,中国几乎成功地消灭了极度贫困,贫困率也自1981年的88%降至2%,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2017年5月11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在京召开了南南合作需求分析国际研讨会,与会官员和专家听取了发展中国家的具体要求,并有针对性地分享中国在技术领域、政府模式、专业知识方面积累的成功经验。2017年6月13日,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5次会议上,中国代表140多个国家,发表了题为“共同努力消除贫困,促进和保护人权”的联合声明,在人类与贫困斗争的漫长历史中,树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减贫史上的丰碑。也正是因为如此,2017年9月12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对媒体表示,在扶贫问题上“中国经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很好的范例”。2017年9月16日,埃及企业家协会经济合作与发展委员会主席哈马德·穆尼尔来华参加中阿国家博览会时对媒体深情地说:“埃中两国发展战略的高度契合成为打开合作之门的钥匙,埃及的发展需要像中国这样的可靠伙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成为“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为出发点,率先垂范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为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独辟蹊径。针对饱受全球金融危机之苦的世界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杭州和汉堡的G20峰会上,就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全球经济治理提出了“中国方案”;针对“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思潮,习近平总书记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上积极倡导经济全球化向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活动、联合国维和行动,认真履行索马里护航、尼泊尔地震救援等国际责任和义务;联合志同道合者设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开创了发展中国家组建多边金融机构的先河;通过坚决履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努力推动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等,向世界展示中国负责任、重承诺的大国胸怀和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庄园会晤、瀛台夜话、白宫秋叙、海湖庄园会晤、汉堡会见等,不断巩固中美相互尊重的基础,共同推进合作共赢目标;在厦门金砖国家峰会前夕,俄罗斯总统普京专门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盛赞中俄友谊和中俄合作,说明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加坚实、成熟、稳定;中国政府携手打造金砖国家新的“金色十年”,“金砖+”得到了其他发展中大国及地区大国的热烈欢迎;“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和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使我国同周边国家关系总体朝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也得到不断深化和发展;深入参与和引导多边外交进程,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新路,多边外交朋友圈不断扩大,目前中国已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中国的朋友遍天下。

这种定力和信心为发展中国家开辟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模式的、独创的走向现代化之路。如,在发展理念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注重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强调社会整体利益的基础上,注重维护和保障每个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和发展需求,从根本上避免了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对立。这种理念与西方资本主义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资本主义强调自由个人主义,即人的个性、自由和权利;强调以资本为本位,把个人主义与资本、私有制、市场经济相结合。这些特点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但是它所造成的深刻社会矛盾、政治弊端和经济危机,又是其自身制度无法解决和克服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的思想,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基础,也是针对西方理念开出的中国药方。这种根植于中华文明、世界文明的先进理念,既不是固有的,也不是西化的,而是中国独创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独创的发展理论,其价值自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树立发展信心大有裨益。又如,在发展动力问题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形成过程中,中国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回答了发展中国家苦苦寻觅的发展动力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提出了这两对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的结论,并且做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改革开放可以也一定能够解决这些矛盾的发展结论。近40年的历程用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坚持改革,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释放社会发展活力,才能克服体制机制的弊端,才能把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和更加定型;只有坚持开放,才能学习和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才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为实现现代化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提供不竭的内在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强大动力,为发展中国家指明了发展方向。柬埔寨首相洪森曾就此评论说,“中国帮助柬埔寨巩固了政治独立”。再如,在政党治理方面,执政党能不能管住自己的政党,事关国家未来和人民福祉;不同政党之间能不能在解决发展问题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问题上统一政见、统一行动,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党派利益之上,是能否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党建方面的探索和经验,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和成效,是一些发展中国家解决政党党纪松弛、人心涣散、相互攻讦、丑闻频现、政见和行动难以统一的难得借鉴。中国共产党无可替代的领导力、凝聚力、动员力、执行力、公信力,为世界所公认,为发展中国家所赞赏。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和发展中国家政党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深入,中共的治党理念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治党的理念。在国家治理方面,西方国家治理模式带来的种族鸿沟、社会阶层鸿沟以及社会矛盾和社会难题,不但造成了政府治理效率低下问题,而且使社会各阶层难以形成共识。在国家治理逆循环情况下,国家治理难题解决无望,且问题越难解决,政府内部和政党内部之间的指责与争论就越加激烈,其结果只能使执政者一筹莫展,发展问题更无从谈起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抓住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个主脉,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全面带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稳步走向质的飞跃新阶段。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恰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彰显出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治理理念和举措,走出了逆循环,也跳出了指责与争论的循环,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以赴为人民的良好局面。这种局面带来的中国经济奇迹,为解决全球经济低迷的贡献率超过50%,保证了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基本外部环境。

习近平外交思想以和平思维和底线思维实践和丰富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精髓,是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信心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倡导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争端,走出了一条各国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之路;中国积极致力于维护地区稳定与安全,通过亚信峰会、上海合作组织和东亚合作框架等机制,促进地区国家安全防务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致力于热点问题的和平解决,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促进国际和区域的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综合安全和可持续安全。同时,中国政府在对外工作中又始终秉持“底线思维”,即不惹事,也不怕事。习近平总书记曾专门强调:“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因此,在钓鱼岛问题上,中国充分展示了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决心和意志;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以“废纸一张”的鲜明态度,粉碎了“南海仲裁案”闹剧,并推动各当事方重新回到对话谈判解决争议的正确轨道上来;在洞朗对峙过程中,中国政府始终秉持有理有力有节的原则,开创了和平解决争端的新思路。

当前,全球治理面临着“逆全球化”干扰、全球气候治理美国悔约、冷战思维亡魂不散等严重威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冷静观察,科学研判,把握大势,主动作为,为处于“十字路口”的全球治理提供了合理可行的中国方案。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不会改变,促进共同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打造伙伴关系的决心不会改变,支持多边主义的决心不会改变”的中国方案,为陷入窘境的全球治理指明了前进方向。一些发展中国家领导人由衷地表示,因为中国的努力和引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发展中国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发展中国家联手战胜困难的信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坚定。埃及总统塞西在来华出席厦门金砖国家峰会时,曾就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评论说:“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不应局限于发达国家,要兼顾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发展程度、文化特色及发展道路。”

作为习近平外交思想中重要内容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其丰硕成果为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提供了巨大动能。习近平外交思想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形成重大影响,对发展中国家产生强烈引领和指引作用,“一带一路”倡议功不可没。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今年5月来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表示:“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很好地回答了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首倡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1月3日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时又首倡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了完整的“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既是中国深度融入世界的需要,也是实现与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联动发展的需要。它顺应了国际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代表着全球经济合作的新趋势,获得了广泛的国际共识。四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取得长足进展,在顶层设计、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全国布局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已形成了各国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局面。如,有效协调了各方发展战略和政策,同56个国家和区域合作组织发表了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的联合声明,签订了相关谅解备忘录或协议,促进了贸易便利化及多双边合作体制机制的建立。又如,通过推动共商共建共享,不断推进务实合作,落实各项规划与项目,三大战略方向亮点多多,六大经济走廊进展顺利,有力促进了海陆交通的紧密联通。再如,互联互通开创了新局面,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基础设施技术标准体系对接、基础设施网络联通、能源基础设施联通和畅通信息丝绸之路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共同建设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2015年12月25日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于2016年6月25日批准了首批四个项目总计5.09亿美元的贷款,涉及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国的能源、交通和城市发展等领域;中国积极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文教合作、旅游合作、卫生医疗合作、科技合作、青年合作、党政合作和民间合作,为未来的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支持和参与,联合国及其多个机构也纷纷将“一带一路”倡议纳入多份重要决议之中,成为指导世界各国行为的准则。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这说明“一带一路”倡议既是中国深度融入世界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发展的需要。它顺应了国际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代表着全球经济合作的新趋势,获得了广泛国际共识。中国携手“一带一路”各参与方,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为参与国家和地区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开辟出共同发展的巨大空间,其蕴含的包容与共享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不断昭示出其巨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也使其成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和顺应各国发展愿望的全球公共产品。

总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一定会以更加宽广的国际视野、更加主动的有为意识、更加淡定的战略定力、更加周密的谋篇布局、更加务实的政策措施,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深入落实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诸多领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再添新动力,为人类文明进步再铸新里程碑,同时也将更加清晰地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未来发展蹚出一条更加有效的发展之路。

本书是“国际战略智库观察项目”2017年度的第九份报告。“国际战略智库观察项目”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的重点课题之一。长期以来,我们本着“立足国内、以外鉴内”的原则,密切跟踪和关注境外战略智库对中国发展的各种评述,对客观者我们认真研究吸纳,对故意抹黑和造谣者我们一笑了之地摈弃。这不失为一种接地气的研究路径和方式,汇总其科学成果适时发布,也不失为我们服务国内同人研究工作的一种探索和尝试。这也是我们系列专题报告的初衷和目标,敬请各位前辈和同人批评指正。

信笔至此,是为序。

2017年10月4日

于香山麓听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