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童心光明:智慧家长的教养经
14260200000001

第1章 序

道德家庭

在上海市“十三五”智慧家长评选中,我获得了“智慧家长”特别奖,全市共有二十位。该活动五年举办一次,面对全市高中以下(十五个年级)家长进行评选。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脑中回荡起“朝乾夕惕,戒慎恐惧”的八字箴言。为此目的,也为印证“知行合一”吧,特整理了这本书,与家人共勉,也与千千万万的家长、家庭共勉。

此为“智慧家长”评选文章,稍作修改,以为序。

我们育有一对双胞胎儿子,今年四岁,九月份就要升入中班。怎样做好父母,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和难题。为了扮演好这个“父母”的社会和伦理角色,我们从儒家经典中不断地获取启发和警惕,并立志努力建立道德家庭,与孩子们共勉成长。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论语·子罕》

孔子说:“我什么都懂吗?不是这样的,假设一个乡下人来问我,态度诚恳而虚心,我只是就他的问题正反两端仔细推敲,然后找到了答案。”

这段话是孔子的一段教学心得,这次所教的这个人,其实不是他的学生,而是所谓的鄙夫,就是一般的乡下人,看起来比较粗野,没受过什么教育。所以,孔子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这其实跟孔夫子过世十几年之后的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句话就是:“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知道自己是无知的。”

这是我们第一次做父母,也是儿子们第一次做孩子。所以,对于我们四个人来说,在家庭角色上都是无知的。那怎么办?孔夫子建议我们,“叩其两端而竭焉”,就是从问题的正反两面好好推敲。为什么?因为真正能够回答的人,是提问的人自己吧。此外,这也是一种思维方法,“叩其两端”之后,我们就可以权衡利弊,可以选一端,或者折中在中间找一条路来走,也许都是可行的吧。

双胞胎兄弟出生的那一天,两人就反映出了不同的生命姿态——一个哇哇大叫,另一个则表现得平和、恬静。那一刻,我们就知道,每一个生命都将会有自己的方式实现自我。

于是,我们撸起袖子、摸着石头,做起了孩子们的父母——

我们的家庭

我们并不盲目认同“一切为了孩子”的家庭观念,我们觉得一个家庭是由婚姻开始的,所以,家庭若有中心的话,当为夫妻关系。于是,在这个基本共识的引导下,我们采取“为了孩子”的养育方式。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论语·里仁》

孔子说:“我不曾见过爱好完美人格者,厌恶不完美人格者。一个人爱好完美的人格,已经达到极限了。厌恶不完美的人格,他追求完美人格的办法,是不使偏邪的行为出现在自己身上,有没有人会在某一段时间致力于培养完美人格呢?真要这么做,我不曾见过力量不够的。或许真有力量不够的,只是我未曾见过罢了。”

孔夫子的“仁”有三个重要内容,第一是“人之性”,只要真诚,就会发现自己向善,力量由内而发,要行善避恶;第二是“人之道”,就是人生的正路在于择善固执;第三是“人之成”,就是人的完成在于止于至善。

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生命常常能够给予我们启发和警惕,而不仅是我们单向地付出。

妈妈说:“圣诞老爷爷已经赶着雪橇,在送礼物的路上了。”老大说:“圣诞老爷爷是不是给我们送奥特曼里的小不点?”妈妈说:“小不点难看来,我们不要!”兄弟俩异口同声地说:“小不点一点都不难看,小不点长得很漂亮的!”

于是,我们紧接着一起反省了家庭的审美观……

我们知道孔夫子的教学策略有两种:一是消极的,不要做坏事;一是积极的,要去做好事,这样称作从消极到积极。所以,抱着孔夫子的这种教育思想,我们家确定了“以夫妻关系为中心”的家庭观念。

于是,我们针对孩子成长的“人之性、人之道、人之成”的教育问题,首先从我们夫妻两人身上着手。

常常反省我们的婚姻。

我们的婚姻是有深厚的情感基础的,然后,经由社会契约伦理化,达成的一种生命之间的对话和共识,并相互约定共此一生。这是“人之性”的真诚反映,是携手互相勉励、互相监督和提醒的一生向善合体,伦理的力量由婚姻而发,并在社会、伦理等方面行善避恶。

常常反省我们的家庭。

清晰了婚姻的社会“人之性”之后,我们组建了现在这个家庭,情之所至、由心而发,自然而然就有了这对双胞胎。从此,我们一起走在家庭的“人之道”,也就是家庭人生的正路上,孝敬双方父母、抚育双胞胎孩子,并且对此择善固执,这是家庭血肉相连的伦理化。

常常反省我们的行为。

清晰了家庭的“人之道”之后,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和习惯,它是自心而发、行之所至而自发承担的家庭责任。要朝着“人之成”的内在需求和外在要求,不断反省和改进自己的行为,直至止于至善。

角色定位与分工

有一天,老大反复吟唱:“让爱天天住我家!”妈妈问他:“你知道爱是什么吗?”老大回答:“爱是说不出来的,爱是放在心里的!”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论语·为政》

有人对孔子说:“您为什么不参与政治呢?”孔子说:“《尚书》上说:‘最重要的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再推广到政治上去。’这就是参与政治了。不然,如何才算参与政治呢?”

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每个人、每个家庭的改善,就是让整个国家、整个天下能够上轨道的内在力量。

孔夫子说“人性向善”,对善的理解,是我跟别人之间恰当关系的基础。所以,我们家庭共识把人性界定于我(个体)跟别人之间的适当关系,也就是不可能独善其身。于是,我们的理想家庭建设就落实在道德的实践上。换句话说,就是把家庭当作学校,把家庭理想当作道德方面的教化,我们坚信,这样才能使家庭变成乐土。

于是,我们进行了家庭角色定位和分工:

体验不同角色,培养同理心。

刚开始,老二对幼儿园生活还是感到紧张,一天早上刚送到幼儿园就紧张得哭了,这个时候,老大对老二说:“有我在呢!”

作为父母,我们的主要职责是以勤奋工作保障家庭生活,以身作则营造家庭环境,用心经营不断提升家庭成员的综合素养和生活水平。作为孩子,你们的主要职责是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健康游戏,以向上精神主动入校学习,以自觉自律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生活情操。

感受不同分工,养成好习惯。

晚上,一家人在楼上学习。妈妈问:“开开,3和5中间是什么数字?”开开冲妈妈说:“你来回答吧。你说,你说呀,你说说看呀!”妈妈又问老二心心:“心心,1后面是什么数字?”心心自信地回答:“鸭子2呀!”妈妈接着问:“3后面呢?”心心不假思索:“这个问题让开开回答吧!”

对于家庭成员的各项分工,各成员均有权提出积极的意见和建议,也有责任和义务完成自己的职责,帮助其他成员完善和提升“履责能力”。为此,各成员之间应每周进行一次分工互换的游戏,让其他成员感受自己的“艰辛和不易”。各成员之间必须讲道理,要有耐心互相聆听,以“真理”为老师,不得蛮横不讲理,以此养成健康、良好、道德的家庭行为习惯。

家庭的劝勉:尊重规则与思想自由

有一天,老大开开耳朵后面被划了条血口子,不清楚是哪儿弄的。外公问:“开开,今天幼儿园里有没有因为跟小朋友抢玩具被抓到?”开开果断地回答:“没有!”外公继续追问:“操场上玩的时候,有没有被小猫咪小狗狗抓到?”开开依然果断:“也没有!”外公还追问:“那知道哪里弄的吗?”开开自己也疑惑:“不知道!”这个时候,旁边的老二心心接过话来:“我知道,我知道,是被一个鬼弄的。”开开也兴奋地接茬说:“是我在睡觉的时候,有一个幽灵,他有尖尖的爪子,把我抓破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论语·为政》

孔子说:“多听各种言论,有疑惑的放在一边,然后,谨慎地去说自己有信心的,这样就会减少别人的责怪。多看各种行为,有不妥的放在一边,然后,谨慎地去做自己有把握的,这样就能减少自己的后悔,说话就很少被责怪,做事很少会后悔,官职与俸禄自然不是问题。”

这是子张请教怎样获得官职与俸禄问题的时候,孔夫子说的一番话。因为针对的是“入世”问题的回答,所以很适合拿来我们“道德之家”互相劝勉。其实,也就是共勉两个方面的东西:一是尊重规则,一是思想自由。

知其然。

晚上,开开、心心兄弟两个坐在阳台上聊天。两个人把话题扯到谁的脚毛长的问题上。只听见心心说:“我饭饭吃得多,腿上的毛毛长!”开开看看心心的腿,又看看自己的腿,然后淡定地说:“我饭饭吃得少,所以腿腿上没毛。”

人生只有一次,必须一路往前走,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把它当成唯一的事情。社会规则、伦理道德、法律准则都是前人生活的经验总结,所以我们先要去学习、尊重和履行。我们要注意告诉孩子们,哪些东西是“规则”,也尽力让自己成为尊重规则、尊重道德和履行责任的好人。过马路、开汽车、度假、购物、游园、排队……我们都会耐心地告诉孩子们应该怎么做,要是遇见不尊重规则的行为和现象,我们则会向他们指出这种行为的弊病。

知其所以然。

周末,全家爬天马山。老大开开坚持爬到了山顶,妈妈说:“开开,爬不动了妈妈抱吧。”开开说:“我要坚持下去!”此时,小儿子心心“没带脚”,一路上让爸爸抱着走。妈妈说:“心心自己走,爸爸老了,抱不动了。”听到这话,心心马上就说:“我给爸爸加油!”然后,对着爸爸脸上亲了一下,接着说:“这样爸爸就充满力量了!”

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完美,每个人都有提升的空间,我们只有不断地去改善自己,自我反省,跳开自己来观察自己、聆听自己,才有可能在下一次类似的场景中把事情做得更圆满。所以,我们需要每天给孩子们导读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科学故事和人物故事。

人生是永无止境的挑战,我们家庭成员之间必须互相勉励、劝诫,这是生命的人格教育的要求,有助于个人的道德修养的提升,也是为了适应社会现实需求。

我们的情感与沟通

圣诞节前,妈妈跟开开、心心说,不听话的小朋友,圣诞老爷爷会让他上捣蛋鬼名单,圣诞节就没有礼物了。对此开开、心心很在乎!开开的礼物清单是奥特曼里的艾灵王,心心的礼物是哥莫拉。

妈妈下订单买奥特蛋时,这两个单品都买了,还买了合集装,结果艾灵王的单品没买到。刚巧那几天开开总是捣蛋,虽然认错很积极,但是屡教不改,妈妈就说“圣诞老爷爷把艾灵王送给听话的小朋友了,不给开开了!”

结果,平安夜当晚拆开时,发现里面刚巧有一个艾灵王,就给装袜子里了。第二天一早,开开看到袜子里的礼物后,第一句话就是:“看,我不听话,圣诞老爷爷也给我礼物的吧!”然后心心接了句:“我看到妈妈塞礼物进去的!”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子夏说:“广泛学习,同时要坚定志节;恳切发问,同时要就近省思,人生的正途就可以找到。”

学习之后,人就会比较文雅,措辞就不限于今天、昨天的事,生命就有了一种悠远的情调。这也就是学习的意义。

情感笃实。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一种生命的深情,更是一种人生的私情。这种私情的基础是我们自己,深知身在情长在,只要这个肉身存在,烦恼、情感纠缠就没有终结。于是,当孩子们跟我们哭闹的时候,或者当我们抱怨孩子的时候,我们提醒自己这是“生命里面的两难”,一种生活的状态。然后,从“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开始,敞开心扉,诉说生命的本来状态,打开心结,我们被自己感动,接着“说出”生命情怀里最深的部分。其实,吵闹、抱怨都是彼此生命的热情,而不是悲哀。

沟通近思。

《锦瑟》里“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都是生命最美好的部分。当然,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生命的彷徨,都会有一种非理性的状态。不过,这恰恰是一种生命的热情、生命的燃烧,是生命的无怨无悔和永续不断的状态。与孩子们沟通需要的不仅是耐心,还有真心和细心。不要低估孩子们的理解能力,他们能了解的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与孩子们近思的沟通方式,就是回来完成我们自己的私情,发现我们自己的生命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到底有什么价值,到底有什么意义。

教育的技术性问题探索与尝试

由于身高限制,迪士尼“翱翔飞跃地平线”项目开开不能参与,心心体验了一把,排队的时候他还很得意。全程心心紧张得手心出汗,不停地说:“下次不要坐这个了!”晚上,妈妈问心心:“飞跃地平线好玩吗,下次还坐吗?”心心说:“不要了,那个实在太可怕了,吓得我脚脚都不敢放下来!”确实,全程他的脚都是缩在凳子上的。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论语·阳货》

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对什么事情都不花心思,这样好像很难走上人生正途啊!不是还有下棋的游戏吗?去玩玩,也比这样无聊要好一些。”

人活着一定要让自己觉得有事情可做,每天起来有个目标,这才是重要的。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如果每天早晨起来,发现自己还活着,却不知道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这是很可怜、也很可怕的。活着,还有事情做,活得才有价值——这也是我这些年来坚持读书、坚持写作、持续出书的初心:文学的作用就是赋予生命、生活以意义。

于是,以教育之名,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打开一扇窗。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不要说孩子们没见过的东西很多,就连我们大人没见过、没听过的事情也数不胜数。所以,传授给他们所谓的知识,还不如教会他们开启世界的一些生命经验。语言是一种工具,运动和艺术也是工具。经过调研和家庭集体讨论,针对我们家的具体情况(老人们的情况、孩子们的情况,以及我们夫妻的具体情况等)进行综合考量,我们准备送孩子们到专业机构进行英语口语练习和运动技能开发。

自己往外看。

生命永续不断,时间永不止息,世界变幻无穷。孩子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构筑非常重要,但是除了他们自己,其他都是外因。所以,得启发孩子们自己“往外看”,发现生命的意义,感受生活的美好,融入世界的精彩。我们的做法是:每月进行一次“家庭日”活动,这一天老人、小孩、夫妻全家一个也不少集体外出感知世界,或是去主题乐园(公园、科技馆、博物馆等),或是近郊旅行度假。每周2—4次的“欢乐颂”活动,就是带着孩子到儿童游乐场、绿地公园、社交场所等公共场合感受社会。每天不少于2小时的“共享乐”时间,与孩子们玩各种游戏、阅读各种书籍和观看影视等,让孩子们获取生活经验。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开心时刻”,让孩子们自己玩,让他们学会独处,体验生命……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说,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在适当的时机去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初为人父、初为人母、初为人子,在道德家庭这条路上,我们共勉吧!

2017年12月